李衛(wèi)紅
(作者單位:濟寧市魚臺廣播電視臺)
?
電視系統(tǒng)數字化技術研究
李衛(wèi)紅
(作者單位:濟寧市魚臺廣播電視臺)
摘 要:隨著數字廣播電視在全球范圍的推廣和普及,使用數字廣播電視技術的諸多好處也呈現在人們面前,數字廣播和數字電視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本文主要對數字廣播和數字電視的未來發(fā)展進行論述,分析數字技術在電視編輯中的廣泛應用。
關鍵詞:數字技術;網絡化;節(jié)目制作;電視編輯
由于各國電子技術發(fā)展進程和歷史背景不同而形成的三大彩色制式,給電視節(jié)目交換和國際交流帶來了許多不便,各國在發(fā)展數字電視之初,均期望能夠統(tǒng)一數字電視制式。在1982年CCIR第15屆全會通過的CCIR601建議書,選用分量編碼作為演播室中統(tǒng)一制作標準,以三個分量取樣頻率比4:2:2來命名并研制出數字分量D-1格式。1986年美國安培公司又推出了自己的數字復合錄像機,并得到Sony公司的支持,被稱為數字復合錄像機D-2格式。事實證明D-2格式比D-1格式更實用,因為當時世界上大多數電視臺面臨的都是模擬復合信號環(huán)境,所以D-2格式大受歡迎。
數字技術在廣播電視中最早出現在錄像機的時基校正器上,它解決了由于錄像機走帶系統(tǒng)造成的時基誤差校正問題;20世紀70年代中期1英寸螺旋掃描錄像機問世;隨著行、場存儲器的不斷完善,接著又推出了第一臺數字幀同步器。這一技術的商品化解決了外來信號與電視臺內信號的同步問題,最終使各大城市可與臺外信號鎖同步,從而使之與臺內節(jié)目進行同時直播成為可能。
此后,又出現了模擬分量Betacam SP、數字分量DVW和DNW等格式。此外,還有MII、S-VHS、DVCPRO、Digital-s等不同廠家的代表機型。1998年上半年,電視專業(yè)委員會受國家廣電總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托,對當前JVC、松下和Sony三家公司的數字分量錄像機進行了技術指標測試和圖像質量評價。得出的結論是大體上相當,主要技術指標都明顯優(yōu)于現用的高檔模擬分量錄像機。
在選擇數字錄像機產品方面,首先應考慮到相機性能技術指標及成像質量,還應考慮到設備的運行環(huán)境及使用標準,及購買價格、設備性價比,是否與其他設備應用的通用性,錄像機后續(xù)的售后服務及其穩(wěn)定性、可靠性、耐用性都必須考慮在內。
隨著多媒體、視頻圖像、文檔影像等技術的出現,數字電視系統(tǒng)運用了壓縮技術。壓縮基本上是減少數據所占用的磁盤量空間,或更短傳輸時間。隨著計算機技術高速發(fā)展,目前壓縮技術有多種,JPEG標準針對靜止的圖像作品數據處理及壓縮,MPEG-2主要用于運動圖像壓縮。在MPEG-2標準中分有不同等級。其中,“高等級”及“1440等級”是用于高清晰度電視的格式;主等級(ML)是標準清晰度電視的主要格式,與ITV-R601的標準一致,低等級(LL)是與MPEG-1兼容的352×288(或352×240)的格式。目前,符合MPEG-2標準的視頻壓縮編碼器已形成商品化產品。
3.1 信號質量高,抗干擾能力強
模擬電視信號具有失真性,在模擬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失真及雜波是積累的,模擬信號經遠離距傳輸或多次信號復制會導致信號質量嚴重降低,甚至導致視頻嘴型和畫面對應不起來。影響客戶的觀看效果,相對模擬信號來說數字信號在傳輸過程中雜波及失真性不會積累,再經多次處理其特性均能保持和電視臺發(fā)送的質量相同,這樣客戶看到的視頻效果會遠遠高于數字信號的傳輸效果。
3.2 傳輸效率高,多功能復用
一套模擬信號只能在6~8 M內傳輸一套信息,相對比較單一,而數字信號經過處理壓縮就可以傳輸4-5套電視信號,數字信號能夠利用有限的頻道資源傳輸最大的數據信息,數字技術還可以多功能復用。
3.3 雙向交互性
數字電視廣播可根據電視用戶的選擇點播或預定自己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及相關信息,把過去的傳播信息一點對多點可推廣為點對點的交互系統(tǒng),這樣使VOD觀眾點播由不可能變成可能。
3.4 便于網絡化,還可以做動畫
數字電視信號之于計算機網絡的便利性,使圖像和聲音傳輸變得更加便捷,利于電視節(jié)目的資源共享。
電影《泰坦尼克號》3D動畫創(chuàng)作的典范,片中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游輪在大海中航行,能清晰看見甲板上的游客,都是導演應用高質量的計算機模擬和3D動畫技術。
目前,在電視編輯領域中,取而代之的制作設備數字化已成為總趨勢。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作為數字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打破了用傳統(tǒng)的編輯錄像機,把隨磁帶長度變化并儲存在磁帶上的磁信號,逐一讀取并轉換為隨時間變化的電信號進行電子編輯,在記錄時又將隨時間變化的電信號,轉換成隨空間變化的磁信號,進而存儲在磁帶上的線性編輯模式;而是采用通過計算機將視頻或者音頻信號采集到計算機硬盤上,進行數字化處理后,方便地進行編輯操作。編輯方法建立在信息可隨機記錄或讀取的基礎上,甚至可做特技及字幕處理的這種新型的非線性編輯,而且在制作設備由模擬向數字化過渡的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熙.論我國數字電視技術現狀與前景思考[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1).
[2]陸洪峰.關于鄉(xiāng)鎮(zhèn)模數轉換的幾點思考[J].中國有線電視,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