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峰
(作者單位:濮陽市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采訪技巧的思考探討
劉文峰
(作者單位:濮陽市廣播電視臺)
新聞報道一般是通過采訪的形式完成的,采訪構成了整個電視報道的框架。通過采訪,記者可以獲取新聞素材,,這些新聞素材的好壞也對新聞報道的完整性產生影響。新聞記者如果在采訪前做足好準備,對每一個采訪細節(jié)都進行深層分析,那么這樣的新聞報道貼近性就會增強;反之,如果準備不足,采訪問題不能深入,就會影響新聞報道的質量。
新媒體;電視新聞;采訪技巧;思考探討
1.1 采訪前的準備不完善
記者在進行新聞采訪之前,最常見的問題也是最普遍的問題就是采訪前的各項準備不充足。記者準備不充分的原因有很多,不僅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主要分為以下方面:一是從記者的主觀性來分析。記者在進行采訪中不能明確中心內容,因此在進行電視新聞采訪之前,要求記者對采訪的內容有深入了解,掌握整個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如果在采訪前,記者對整個事件的背景毫不了解,在采訪中就會陷入孤立的局限,有可能對整個事件產生思想上的偏差,影響采訪的目的性;二是從客觀性方面來說,一方面不了解被采訪者。記者采訪前如果對被采訪者不夠了解,就有可能由于地域差異、文化差異等造成誤解,從而影響采訪的進度和質量。這就要求記者要在了解當?shù)匚幕土曀椎那疤嵯逻M行采訪。另一方面,攝錄設備準備的不足。電視采訪與其他媒體不同,采訪具有時效性,有些新聞是需要實時播報的,如果前期設備準備不夠充足,會直接對采訪造成影響。在采訪中,記者如果沒有較強的綜合素質,或沒有扎實的專業(yè)技能,那么完成采訪工作是比較困難的。
1.2 原因分析
采訪不深入,只停留于表面等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記者缺乏敏銳的洞察力。如果記者對新聞的敏感度過低,在采訪的過程中,就不能抓住采訪的重點,甚至會在采訪中偏題,對重點內容不能進行深入挖掘;二是在采訪過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等,導致記者會出現(xiàn)怯場,或由于現(xiàn)場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狀況,導致記者在新聞現(xiàn)場不能抓住主要矛盾,不能迅速分析問題,進行設計并進一步深入;三是在提問時出現(xiàn)偏差。在采訪中,提問是一種有效的采訪方式,因此,要巧妙的設計采訪的問題,這樣才能深入新聞的主題,如果提出的問題令被采訪者比較難回答,而記者又不能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受訪者答非所問,偏離主題,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采訪內容不準確,使采訪工作無法繼續(xù)進行。
1.3 采訪被拒絕
采訪被拒絕是采訪中常見的現(xiàn)象,被拒絕也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記者不了解事情的背景和起因,所提出的問題偏離采訪主題,使被采訪者無法回答;二是記者語言的運用不合理,讓被采訪對象一時難以理解并做出回答;三是不尊重被采訪對象在一些文化、民族上的信仰,甚至涉及被采訪對象隱私。所以,作為記者在采訪前一定要了解被訪者的詳細信息,并巧妙地設計問題。
1.4 冷場
冷場的的原因有幾點。首先,記者態(tài)度,即記者的態(tài)度使被采訪者覺得不舒服,或雙方未在一個平等的地位間進行對話,使記者與被采訪者的關系疏遠,從而導致冷場。其次,記者不尊重對方的語言、生活習慣。在采訪中不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令被采訪者反感,進而激起被采訪者的反感,削弱他們要交流的欲望,最終出現(xiàn)冷場。最后,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如果過度提問一些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也會導致被采訪者拒絕回答,進而冷場。
“根據(jù)我以往的經驗,每次至少有一個轉派者無法加入我們的基地,”瑞克撕著手指皮,聳了聳肩,繼續(xù)說道,“總之,在考驗的第一關,轉派新生和本派新生要分開訓練,但這不意味著你們要分開評估。到訓練結束,你們的排名將取決于跟本派生比較的結果。他們已經比你們強了。因此,我希望……”
在進行電視新聞采訪中,常見的應用有以下幾種。
第一,先與被采訪者拉近距離,像朋友一樣的與他們嘮家常。從被采訪者最關心、最熟知、最有興致的事情入手,快速地使被采訪者對記者產生信任感。
第二,在采訪中,記者要善于聆聽,要做好聽眾的角色,抓住他人說話的重點。在傾聽中,尋找新的問題點,抓住一些可用線索,然后深入提問。傾聽被采訪者是如何訴說的,并激起被采訪者說話的熱情,讓他們樂意接受采訪,這樣才能挖掘出更深層次的信息。
第三,在提問中,記者可以借助迂回戰(zhàn)術,如果被采訪者不愿意正面回答問題,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提問,使其對問題進行側面回答,這種方法能降低被采訪者的心理防線,使采訪順利進行。
第四,在采訪中,記者要注重討論的形式。在采訪前,應該制定好相關話題,可以討論的形式深化主題,讓被采訪者在交流中表達自己的內心和意愿。
3.1 清晰地把握輿論導向,提高報道的準確性
新聞報道之前,應該把握好正確的輿論導向,明確報道的重心。記者在掌握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的前提下,清楚報道的目的和其對社會的影響,在符合相關的政策和方針的基礎上,確保報道方向的正確性。
3.2 注意策劃細節(jié),事先制定預案
優(yōu)秀的新聞報道是通過提前的精心策劃實現(xiàn)的。策劃應該全面、到位,突出重點。記者在進行采訪前,應該做好周全的策劃工作,注重策劃細節(jié),對報道的結果進行預測。此外,應考慮到報道中遇到的問題,提前預防,確保報道的順利進行。在平時的新聞采訪中,應該利用好現(xiàn)場的線索和條件,這樣在面對突發(fā)事件時才能從容不迫。
3.3 采訪時要有耐心
在平時,不僅要時刻學習和鞏固基本專業(yè)知識,還要在采訪中強化細節(jié)報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這樣才能從容應對突發(fā)事件,才能對報道進行正確把握,對新聞的真實性負責。
4.1 做先發(fā)聲的人
一個好的開始不僅能夠激發(fā)觀眾的興趣,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還能提高電視新聞節(jié)目話題的新聞價值,突出被采訪者的重要性。記者要圍繞主題展開話題,根據(jù)不同被采訪者和不同的話題特點選擇適合現(xiàn)場采訪的提問方式,讓觀眾覺得報道真實,沒有距離感,并有繼續(xù)觀看的欲望。
4.2 調控現(xiàn)場氣氛和談話內容
電視新聞是比較嚴肅的節(jié)目類型,記者要隨時根據(jù)采訪的現(xiàn)場環(huán)境和被采訪者的談話風格來把控采訪的節(jié)奏和方向。如果被采訪者是一個不健談的人,且略微緊張就會使采訪的氣氛變得沉悶,這時記者就應當轉移話題,使被采訪者放松,并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緩解緊張的氣氛,使被采訪者逐漸融入到談話的氛圍中去。如果被采訪者是一個善于表達且對問題有很多看法的人,記者應采用巧妙的方式及時禮貌地打斷,或通過被采訪者的回答來尋找下一個話題的突破口,或找空隙加入被采訪者的談話,對其簡短地總結后,引導被采訪者進入下一話題。記者要掌握好采訪現(xiàn)場的活躍度,讓被采訪者輕松愉快地接受采訪,使采訪圓滿結束。
記者要在平等和尊重被采訪者的前提下進行采訪,記者不能頂著采訪的帽子就不尊重被采訪者,不為被采訪者考慮。如果是在醫(yī)院進行采訪,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以患者的想法為前提?;颊咦鳛槿跽?,需要得到關愛和呵護,同時患者也有權利拒絕采訪,在采訪時,對患者的個人信息進行處理,保護患者的隱私,做到對患者的基本尊重。
在采訪中,要真正落實新聞采訪中的人性化理念,而不是做表面功夫。記者應該是事件旁觀者、信息傳遞者和事件記錄者,應準無誤地向受眾傳遞真實的信息。無論事情的起因和結果是怎樣的,都不能忘記一名記者應有的社會責任。我們應該對真實發(fā)生的事件進行理性報道,對新聞報道所產生的社會影響負責。
記者作為信息的傳遞者,要具備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做到不歪曲事實真相,站在理性的,旁觀的角度來進行報道;要對自己的采訪進行準確判斷,保證采訪的真實性,使電視新聞得到更好地發(fā)展。電視新聞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載體,也肩負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因此,要在清楚事情真相的前提下進行電視報道,使觀眾在第一時間了解事實真相,讓電視新聞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1]邢軍.論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新聞采訪技巧[J].新聞研究導刊,2016(2).
[2]王瑜.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chuàng)新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