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云
不愿改掉“左撇子”,
情愿退入“沉睡魔咒”中
肖寒(化名)是一個左撇子女孩。
肖寒媽媽說:“她小時候喜歡看同一張早教碟片,讓我反復(fù)讀一本童話書。兩歲她還不會說話,也不太喜歡跟別人用表情互動……但我們沒有刻意糾正她左撇子的行為。上幼兒園后,大概是老師比較嚴格,肖寒很厭學(xué)。她不能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進行學(xué)習(xí),有時會無休止地‘歌唱幾個小時……”
上小學(xué)一年級之后,學(xué)校的老師建議父母糾正肖寒左撇子的寫字習(xí)慣,以免影響她數(shù)學(xué)速算題的速度。
肖寒對這種糾正非常反感,拼命反抗。父母和老師使用了各種方法,但效果都不好。后來,肖寒的媽媽采用了“打”的方式,只要發(fā)現(xiàn)肖寒用左手寫字,抬手就是一巴掌。
這樣一來,肖寒的寫字速度比別的同學(xué)慢了很多。她感到深深的自卑,家長又常用那些天生是左撇子,但被父母糾正到能夠熟練使用左右手的孩子來給肖寒“勵志”,更讓肖寒感到自己比別人差。
漸漸地,肖寒變得越來越木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到了小學(xué)二年級時,她各科成績都不及格,上課如做白日夢。當她恍惚發(fā)呆時,她經(jīng)常說自己是一幅油畫、一面魔鏡、一個雞蛋或一堵墻壁。在被強迫用右手寫字的時候,她經(jīng)常像中魔一樣裝作一動不動,仿佛童話中的睡美人一樣……父母越是責打,她就越發(fā)頻繁地逃避到“沉睡”一般的魔咒之中。老師和同學(xué)都覺得她不正常,有人想和她好好互動,結(jié)果總是不了了之,因為她常會對人說:“我回去了。”或者說:“我要睡了?!比缓蟊阏娴摹盎氐搅恕弊约旱氖澜纭?/p>
看到肖寒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爸爸媽媽帶她來到心理門診求助。
心理分析:
逃避壓力的魔咒與地洞
在遇到壓力時,正常人都需要一個“情緒地洞”來減壓,都會某種程度地退縮到自己的“世界”中,孩子也不例外。
就肖寒而言,她非常不愿意改變“左撇子”的習(xí)慣。父母在她入學(xué)之后才進行糾正,而且采取了暴力方式,無疑加重了肖寒的心理壓力,她選擇逃避自然就在情理之中。她的逃避方式,就是用想象為自己制造“情緒地洞”?!俺了е洹笔堑鲜磕釀赢嬈端廊恕分械囊粋€情節(jié)。當肖寒看這部動畫片的時候,公主入睡的景象深深印在她的腦海里,讓她潛意識里覺得,這是一個逃避痛苦的最佳方式。
其實,肖寒并不是想待在與世隔絕的自我世界里,她只是覺得,退縮到自己的世界里——沉睡、油畫、地洞、蛋、墻等狀態(tài)——比面對現(xiàn)實世界或改變自己更加容易。
我建議肖寒的父母及老師暫緩“糾正”行動,給肖寒足夠的空間來減壓,并讓她接受持續(xù)的心理輔導(dǎo)。而輔導(dǎo)的終極目的,是吸引肖寒能夠與我們互動,讓她逐漸參與到現(xiàn)實世界中。同時我們也會輔導(dǎo)肖寒的父母。看得出來,這兩位邏輯思維清晰的高知家長,對女兒的問題非常敏感,為了減少他們的焦慮,我用文學(xué)化的語言來描述肖寒的心理世界。
我說:“你們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潮熱的夏天午后。黃梅天讓人無聊而閑散,世界好像一片模糊。當你昏昏欲睡的時候,你會感覺自己無法集中注意力聽周圍人說話,你只想一個人安靜一會兒,四肢如同灌鉛,無力關(guān)注外面的世界……”
我告訴肖寒的媽媽,這就是肖寒所謂“自己被沉睡魔咒禁錮”的感覺。這些“比較沉迷自我的孩子”,不是自閉癥患者,也不是有了心理疾病,而是上天創(chuàng)造他(她)的時候,給了他們與眾不同的感知世界的方式。
我給肖寒的父母打了預(yù)防針:“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讓孩子從自己柔和舒服的虛幻世界走出來,進入一個充滿挑戰(zhàn)與危險的現(xiàn)實世界中。如果她變得暴怒、敏感甚至不可理喻,都是正常的。我們先暫緩糾正她用左手寫字的問題,幫助她與現(xiàn)實世界充分互動。”
應(yīng)對策略:
用“模擬游戲”幫助孩子回歸
我與肖寒媽媽交談的時候,肖寒走近我辦公室的玩具柜,挑選了幾個玩具一遍一遍地演繹著相同的情節(jié):一個玩偶拉著馬車在旋轉(zhuǎn)。當我拿起一個玩偶,嘗試參與到她的“故事”中時,她不信任地瞥了我一眼,繼續(xù)自己玩。
我拿著一輛汽車“開”過來,說:“看啊,我的小汽車要把你的公主偷走了!”
肖寒繼續(xù)發(fā)呆。這時候,我伸出手,用更高的聲音說:“公主說她喜歡這輛車,我要幫她跳進來……”當我伸手要抓那個公主布娃娃的時候,肖寒緊緊抱著不放手。
我事后告訴肖寒媽媽,這種模擬游戲的方式可以幫助肖寒,需要在家里不斷反復(fù)進行。大人要激發(fā)肖寒的反應(yīng),介入她與她的興趣點之間。如果語言無法激起她的反應(yīng),就可以采用動作;如果動作和手勢也沒用,可以嘗試表情。
我指導(dǎo)肖寒的媽媽“現(xiàn)場演練”:當肖寒沉溺于讓馬車旋轉(zhuǎn)的單調(diào)游戲時,她另找一輛馬車在肖寒面前讓“馬車獨輪行走”。
肖寒沒反應(yīng),我就讓肖寒媽媽嘗試著讓馬車轉(zhuǎn)得更快,并且看著肖寒的眼睛微笑。肖寒皺皺眉頭,肖寒媽媽再微笑,再加速。肖寒終于有了反應(yīng):也加快了馬車的速度……肖寒媽媽恍然大悟:原來這才是有效的“模擬游戲”!
在過去進行的親子游戲中,肖寒的父母習(xí)慣于主導(dǎo)局面,不斷提醒刺激肖寒做出被動反應(yīng),或者任憑肖寒自己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這兩種方法都是無效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融入孩子的模擬游戲中”。
利用模擬游戲?qū)⒑⒆右氍F(xiàn)實世界,這聽起來自相矛盾。但我們要記住,真正將孩子帶回現(xiàn)實世界中的,是親子之間有邏輯、有互動、有主題、有來有往的交流。
當父母與肖寒進行了越來越多的這種游戲以后,肖寒的反應(yīng)逐漸從表情、動作上升到語言層面。一天,肖寒又說自己要回到沉睡魔咒的世界里去。肖寒媽媽在我們的建議下加入到了她的想象中:“那沉睡魔咒要到哪里去?”
肖寒對媽媽做了個鬼臉,好像覺得媽媽的問題很無厘頭。媽媽繼續(xù)問:“我怎么才能幫助你從沉睡魔咒里出來呢?我給你吹口氣有沒有用?我給你梳梳頭有沒有用?……”
很多次重復(fù)的互動之后,肖寒有一天說:“這是一個沒有門的沉睡魔咒?!?
然后,媽媽接著提出符合邏輯的各種可能:“畫一個門行不行?買一個門行不行?從窗戶也可以出來啊……”
閉合交流“電路”:
耐心與智慧是拯救孩子的良藥
通常情況下,人們的交流如同閉合的電路,是有來有往、有問有答、你一句我一句的。但肖寒這類孩子習(xí)慣于在感到壓力時忽略現(xiàn)實回到幻想中,所以交流常是片段的、破碎的、無邏輯的。
我們要對她進行持續(xù)性的“交流”訓(xùn)練,把她一次次從自己的世界里“揪出來”,讓她完成一個交流之后再開啟另一個。舉個例子:肖寒從學(xué)校回來,媽媽問她:“在學(xué)校過得怎么樣?”肖寒自顧自地玩,媽媽問了好幾遍,她忽然冒出一句:“晚飯有沒有香腸?”
顯然,她沒有“閉合”第一個問題,就開啟了第二個問題。這時候,經(jīng)過我們輔導(dǎo)的肖寒媽媽就會對她想吃香腸表示同情,但也提醒她還沒有回答第一個問題。媽媽說:“你在學(xué)校的時候,我正在做晚飯,全是你最愛吃的東西。如果你告訴我你在學(xué)校過得怎么樣,我就告訴你晚飯能吃到什么?!?/p>
家長要知道,像肖寒這樣的孩子,回憶這類問題的時候是有困難的,她可能會說:“今天在學(xué)校什么也沒發(fā)生?!眿寢屢榈卣f:“是啊,有時候很難想起學(xué)校的事情,今天老師講的是什么故事?”
當肖寒用支離破碎的語言來表達的時候,媽媽要耐心地幫她復(fù)述出來,并賦予邏輯。這樣的訓(xùn)練,非常考驗父母的意志力和同理心。肖寒的父母做得非常好,肖寒與人的互動漸漸多了起來……
肖寒連續(xù)接受了6個月的輔導(dǎo)。中間,也就是第3個月以后,肖寒漸漸能夠與我們談?wù)撍母杏X。當我們談到糾正左撇子的痛苦時,她可以充分地進行情感發(fā)泄,用語言和淚水表達自己的不滿與委屈。
6個月之后,她逐漸意識到自己“被沉睡魔咒控制”“想回到蛋里去”是一種可控的感覺。我們找到一些別的方式幫助肖寒來面對這種感覺,比如讓她趴在地上做3分鐘“鴕鳥”,陪她進行10次深呼吸。
當肖寒有了這一重大突破之后,她在學(xué)校的表現(xiàn)漸漸好轉(zhuǎn)。上課時注意力能夠集中了。雖然她還是喜歡出神發(fā)呆和自己唱歌,但在老師善意提醒的時候她能夠與老師互動并自我控制,不再像以前那樣說令人莫名其妙的話了。
肖寒的父母也看了有關(guān)“左撇子”的相關(guān)書籍,并與老師進行了溝通,最終決定不強迫女兒改變左撇子的習(xí)慣,而是鼓勵她充分使用兩只手,鍛煉右手的手指靈活性。當肖寒能自由使用左右手來寫字時,老師也給予她很多鼓勵,讓她重拾自信。
我們相信,隨著年齡增長,肖寒一定會越來越好。肖寒的案例也給廣大家長朋友以啟示:當我們要糾正孩子與生俱來的一些習(xí)慣(特別是使用左右手)時,一定要長遠考慮,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用暴力恐嚇等方式。當孩子表現(xiàn)出反抗與叛逆時,要與孩子積極溝通,讓孩子發(fā)泄自己的情緒,釋放心中的壓力,而不是任由他退回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變成一個與世隔絕的“沉睡者”。
只要家長用心引導(dǎo),讓親子間的交流與溝通有效,孩子就會擁有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自我形象。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