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阮刻本《禮記注疏??庇洝焚|(zhì)疑——以《禮運》篇為例

        2016-02-26 01:18:43

        王 鍔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97)

        ?

        文獻學研究

        阮刻本《禮記注疏校勘記》質(zhì)疑——以《禮運》篇為例

        王鍔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97)

        摘要: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本《禮記注疏》,以元代翻刻宋十行本為底本,用閩本、監(jiān)本、毛本《十三經(jīng)注疏》為對校本,進行匯校整理,功績卓著,堪稱善本。然阮元所撰《禮記注疏??庇洝范嘌约啊瓣I文”,或言十行本闕,或言閩本、監(jiān)本、毛本闕,《禮運》篇之闕文,尤為突出,令人疑惑。將“中華再造善本”影印的元十行本《禮記注疏》,與阮刻本《禮記注疏》對校,發(fā)現(xiàn)阮元所言“闕文”,元十行本或作墨釘,或殘闕一頁,直接導致閩本、監(jiān)本、毛本殘闕。元十行本《禮記注疏》之墨釘及其闕頁,蓋因依據(jù)翻刻之宋十行本,可能是一部殘闕不全之版本。

        關(guān)鍵詞:《十三經(jīng)注疏》;《禮記注疏》;阮刻本;十行本

        阮元??獭妒?jīng)注疏》,自出版至今,風靡學界,嘉惠學人,其功甚巨。余因研讀《三禮》之故,經(jīng)常翻檢中華書局影印《十三經(jīng)注疏》①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附《??庇洝?,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0月。本之《禮記注疏》及《??庇洝?,發(fā)現(xiàn)《禮記注疏??庇洝范嘌约啊瓣I文”,或言“此本闕某字”,或言“閩、監(jiān)、毛本闕某字”,或言“閩、監(jiān)、毛本脫某字”,少者闕一字,多者闕數(shù)字,甚至闕整段文字。

        阮元整理《十三經(jīng)注疏》時,就《禮記》而言,依據(jù)的底本是十行本。阮刻本《禮記注疏》“引據(jù)各本目錄”之“注疏本”曰:

        附釋音本:此即所謂“十行本”。據(jù)“十行本”以校各本,故又稱“十行本”為“此本”。此本為南宋時原刻,中有明正德時補頁,山井鼎即據(jù)以為“正德本”是也。

        閩本:明嘉靖時閩中李元陽刻,每頁中縫著記、疏字,尚沿“十行本”舊式,《七經(jīng)孟子考文補遺》所稱“嘉靖本”是也。

        監(jiān)本:明神宗時國子監(jiān)刻本,每卷首有監(jiān)臣田一俊、吳士元等校刊重修字樣。

        毛本:即汲古閣本,書末有“明崇禎十二年歲在屠維單閼古虞毛氏鐫”題字一行。[1](上冊,P.1228)

        《禮記注疏??庇洝分兴浴按吮尽?,即指“十行本”,“閩、監(jiān)、毛本”即指閩本、國子監(jiān)本和毛氏汲古閣本《十三經(jīng)注疏》。

        茲舉《禮記注疏校勘記》二例:

        于其君稱此:毛本如此,岳本、嘉靖本同,衛(wèi)氏《集說》同。此本“其君稱”三字闕,閩、監(jiān)本同[1](上冊,P.1271,下欄)。

        “于其君稱此”五字,是《曲禮》下經(jīng)文“自稱于其君曰小童,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之《注》文。“其君稱”三字,撫州本、余仁仲本、八行本同,阮刻本補足此三字,然十行本作墨釘,故阮元《??庇洝吩唬骸按吮尽渚Q’三字闕,閩、監(jiān)本同?!币饧粗^十行本闕“其君稱”三字,閩本、監(jiān)本也闕。

        言子者通男女:毛本如此,岳本、嘉靖本同,衛(wèi)氏《集說》無“者”字。此本六字闕,閩本闕五字,監(jiān)本同。案《考文》古本亦無“者”字[1](上冊,P.1271,下欄)。

        “言子者通男女”六字,是《曲禮》下經(jīng)文“子于父母,則自名也”之《注》文?!把宰诱咄信绷?,撫州本、余仁仲本、八行本同,阮刻本補足此六字,然十行本作墨釘。故阮元《校勘記》曰:“此本六字闕,閩本闕五字,監(jiān)本同?!币饧粗^十行本闕“言子者通男女”六字,閩本、監(jiān)本闕五字,即無“者”字。

        《禮記注疏??庇洝匪浴瓣I文”的具體原因不詳,然始終讓人難以釋懷。

        長期以來,學術(shù)界一直以為,阮元作為底本的十行本是宋本。經(jīng)傅增湘、長澤規(guī)矩也、汪紹楹、張麗娟等學者研究,認為阮元作為底本的十行本是元代翻刻的十行本,后經(jīng)明代修補,即“元代翻刻元明遞修本”(下簡稱“元十行本”),這一結(jié)論是符合歷史實際的。[2](PP.354-393)

        “中華再造善本”于2006年,影印北京市文物局收藏的元十行本《十三經(jīng)注疏》*《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計21函106冊,《禮記注疏》是第47至64冊,計18冊,位于第10函至第13函。,其中有《禮

        記注疏》。近因從事《禮記匯校集注》工作,將阮刻本、元十行本《禮記注疏》進行對校,發(fā)現(xiàn)阮元《禮記注疏校勘記》所言之“闕文”,主要來源于兩類情況:

        一是元十行本作墨釘,閩、監(jiān)、毛本沿襲或部分沿襲,故阮刻本言“此本闕某字”,即謂元十行本原闕某字;

        二是元十行本闕整頁,阮元整理時用他本補足文字,故言“此本闕某某某字”,即謂元十行本原闕某某某字。

        下以《禮運》篇為主,兼及《曲禮》至《文王世子》篇,進一步論述之。

        元十行本之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是《禮運》篇。

        元十行本卷二十一有二十四頁,有墨釘?shù)捻撁娣謩e是第一頁A面、第二頁B面、第三頁A面、第七頁A面、第八頁B面、第九頁A面、第十三頁A面、第十三頁B面、第十五頁A面、第十五頁B面、第十六頁A面、第十六頁B面,共計十二面。

        卷二十二有二十六頁,有墨釘?shù)捻撁娣謩e是第十一頁B面、第十三頁A面、第十五頁B面、第十七頁B面、第十九頁B面、第二十頁A面、第二十二頁A面,共計七面。

        卷二十一第十五頁A、B面均有墨釘,見圖一、圖二。

        圖一 卷二一頁十五B面

        圖二 卷二一頁十五A面

        A面墨釘位于第七、八、九、十行之中部,此頁內(nèi)容是經(jīng)文“故玄酒在室”之《疏》文,阮刻本《禮記注疏??庇洝酚辛鶙l??庇洠?/p>

        1.至薦孰之時陳于堂:惠棟校宋本同,閩、監(jiān)、毛本“陳于堂”三字闕。

        2.乃后延主入室:惠棟校宋本作“主”,《續(xù)通解》同。此本“主”誤“人”,閩、監(jiān)、毛本“主”作“尸”。

        3.酌奠于饌南故郊特牲:惠棟校宋本同。此本“奠于饌南故”五字闕,閩、監(jiān)、毛本同。

        4.既奠之后又取腸間脂:惠棟校宋本同,閩、監(jiān)、毛本“既奠之后又”五字闕。

        5.謂薦孰時當此大合樂也:惠棟校宋本同,閩、監(jiān)、毛本“時當此大合”五字闕。

        6.主人拜以妥尸:惠棟校宋本同,閩、監(jiān)、毛本“主人拜”三字闕*阮元??獭妒?jīng)注疏》附《??庇洝?,下冊第1420頁下欄,《清經(jīng)解》本《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废嗤?,《清經(jīng)解 清經(jīng)解續(xù)編》第6冊第7305頁下欄,鳳凰出版社,2005年。。

        此六條校勘記,除第二條是說明十行本“乃后延主入室”之“主”訛作“人”外,其他五條所言之闕文,即“陳于堂”、“奠于饌南故”、“既奠之后又”、“時當此大合”、“主人拜”等二十一字,正好是元十行本之墨釘位置。但此五條校勘記,沒有說明“此本闕”,徑言閩、監(jiān)、毛本闕。

        B面墨釘位于左上角,第七、八、九、十行之上端,內(nèi)容仍然是經(jīng)文“故玄酒在室”之《疏》文,阮刻本《禮記注疏??庇洝酚衅邨l??庇洠?/p>

        1.瑤爵謂尸卒食:監(jiān)、毛本同,閩本“尸卒”二字闕。

        2.則后未酳尸以前不用也:惠棟校宋本同,閩、監(jiān)、毛本“以前不用也”五字闕。

        3.用璧角璧散可知:監(jiān)、毛本同,《考文》引宋板同,閩本“璧角璧散可”五字闕。

        4.諸臣加爵用璧角璧散:惠棟校宋

        本同,閩、監(jiān)、毛本“諸臣加爵用”五字闕。

        5.禘祭在夏醴齊盎齊:惠棟校宋本同,閩、監(jiān)、毛本“在夏醴齊盎”五字闕。

        6.王朝踐獻用醴齊后亞獻用盎齊:惠棟校宋本同,閩、監(jiān)、毛本“醴齊后亞獻”五字闕。

        7.王酳尸因朝踐醴齊:惠棟校宋本同,閩、監(jiān)、毛本“王酳尸因朝”五字闕,又毛本“踐”誤“醆”。

        以上七條??庇浰灾I文,即“尸卒”、“以前不用也”、“璧角璧散可”、“諸臣加爵用”、“在夏醴齊盎”、“醴齊后亞獻”、“王酳尸因朝”等三十二字,正好是元十行本墨釘位置,同樣,此七條??庇?,沒有說明“此本闕”,徑言閩、監(jiān)、毛本闕。另外,B面第十行左上端“沈齊禘祭無”五字位置,亦是墨釘,阮元《??庇洝肺闯鲂?,疑漏校。

        元十行本卷二十一第十六頁B面有墨釘五處(見圖三),第四行墨釘當是《釋文》“注”字,第五行墨釘當是《釋文》“皇云”、“樂”三字,第六行墨釘不闕字,第九行墨釘當是“钘本”、“羹音庚”五字,第十行墨釘當是“子游以”、“所成也”六字,合計,該面闕字達十五字,然阮元《校勘記》以十行本作底本,且對此十五字之闕文只字未提,沒有出校,疑亦是漏校。

        圖三 卷二一頁十六B面

        圖四 卷二二頁二二A面

        元十行本卷二十二第二十二頁A面有四處墨釘(見圖4),第一行上端墨釘當是《疏》文“禮臨事制宜而行禮是可以義”、“除喪而后越人來吊于時無除”二十四字,第一行下端墨釘當是《疏》文“文子之子既”、“主人乃量事”十字,第二行上端墨釘當是《疏》文“制宜練冠垂涕洟待于廟而”、“受吊是以義而起作此禮也”二十二字,第四行之

        墨釘當是《注》文“嘉谷”、《釋文》“何休注”五字。

        第二十二頁A面四處墨釘,前三處,是孔穎達疏解經(jīng)文“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之《注》文“以其合于義,可以義起作”的文字。阮元《??庇洝吩唬?/p>

        故雖當無禮臨事制宜而行禮是可以義起作也衛(wèi)將軍文子之子既除喪而后越人來吊于時無除喪后受吊之禮主人乃量事制宜練冠垂涕洟待于廟而受吊是以義而起作此禮也:惠棟校宋本同,閩、監(jiān)、毛本“禮臨”以下多闕文*阮元??獭妒?jīng)注疏》附《校勘記》,下冊第1430頁上欄,《清經(jīng)解》本《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废嗤肚褰?jīng)解 清經(jīng)解續(xù)編》第6冊第7312頁上欄。。

        經(jīng)文“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之《注》文和《疏》文如下:

        以其合于義,可以義起作。

        阮元《??庇洝分徽f閩、監(jiān)、毛本多闕文,但究竟闕多少字,沒有細說,核對元十行本,方知此段《疏》文共有五十六字,即上方框內(nèi)之文字,元十行本作墨釘。

        第二十二頁A面第四處墨釘,是經(jīng)文“為禮不本于義,猶耕而弗種也”之《注》文“嘉谷無由生也”的“嘉谷”二字。阮元《??庇洝吩唬?/p>

        嘉谷無由生也:惠棟校宋本同,宋監(jiān)本同,岳本同,嘉靖本同。衛(wèi)氏《集說》“谷”作“禾”,閩、監(jiān)、毛本“嘉谷”二字闕*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附《??庇洝?,下冊第1430頁上欄,《清經(jīng)解》本《十三經(jīng)注疏校勘記》相同,《清經(jīng)解 清經(jīng)解續(xù)編》第6冊第7312頁上欄。。

        阮元《校勘記》說閩、監(jiān)、毛本闕“嘉谷”二字,核對元十行本,得知“嘉谷”二字處,元十行本作墨釘。但下《釋文》“何休注”三字,元十行本同樣是墨釘,阮元《??庇洝肺闯鲂#梢嗦┬?。

        由上所論可知,阮元《??庇洝匪源吮娟I文,或閩、監(jiān)、毛本闕文,多數(shù)源于元十行本之墨釘。此元十行本是元代翻刻的宋十行本,疑當時所依據(jù)之宋十行本大多殘闕,對這些殘闕之文字,元人翻刻時,未曾用他本補足,直接以墨釘代替,故導致閩、監(jiān)、毛本沿襲而闕,阮元亦以“闕文”言之。

        元十行本除部分文字殘闕,代之以墨釘外,尚有整頁殘闕者。就卷二十一而言,共計二十四頁,闕第五頁、第十一頁;所存二十二頁,其中第七頁、第十二頁和第二十四頁是明正德十二年補刻,其余全部是元版。

        元十行本第五頁殘闕文字,核對阮刻本,內(nèi)容自經(jīng)文“禮義以為紀”之《注》文“本也”至《疏》文“民有相”止,闕七百八十九字。此段文字中,阮元《??庇洝飞婕靶S浟鶙l:

        1.敦樸之本也教令之稠:宋監(jiān)本同,毛本同,岳本同,嘉靖本同,《考文》引宋板同,衛(wèi)氏《集說》同。閩本“本也教”三字闕,監(jiān)本闕“本也”二字。

        2.盜賊多有:監(jiān)、毛本同,岳本同,嘉靖本同,衛(wèi)氏《集說》同。閩本“盜賊多”三字闕。

        3.正義曰前明五帝已竟:惠棟校宋本無“正義曰”三字。

        4.此明三代俊英之事:閩、監(jiān)、毛本同,衛(wèi)氏《集說》同?;輻澬K伪尽笆隆毕掠小耙病弊?。

        5.城內(nèi)城郭外城也:監(jiān)、毛本如此,衛(wèi)氏《集說》同,無“也”字。此本“外”下“城”字脫,閩本同。《考文》引宋板“外城”作“城外”。

        6.溝池城之壍:閩、監(jiān)本同,衛(wèi)氏《集說》同。毛本“壍”作“塹”*阮元??獭妒?jīng)注疏》附《校勘記》,下冊第1419頁中欄,《清經(jīng)解》本《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废嗤?,《清經(jīng)解 清經(jīng)解續(xù)編》第6冊第7303頁上欄。。

        從此六條校記,看不出該頁闕失之情況。疑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阮元依據(jù)之元十行本有此頁,二是阮元漏校。具體屬于哪種情況,不得而知。

        卷二十一第十一頁用卷二十二第十一頁替補,內(nèi)容一致,惟個別文字略有差異。

        圖五是卷二十一第十一頁A面,圖六是卷二十二第十一頁A面(見圖五、圖六),此兩面差異有九:

        圖五 卷二一頁十一A面

        圖六 卷二二頁十一A面

        1.第一行“之”字有改動痕跡。

        2.第四行《注》文,圖五“天地”,圖六作“大地”,誤。

        3.第四行《注》文,圖五“禮義”,圖六作“禮義”。

        4.第五行《注》文,圖五“大情”,圖六作“人情”,是。

        5.第六行《注》文,圖五“四面”,圖六作“四靣”。

        6.第六行《注》文,圖五“介僎”,圖六作“介撰”,第八行亦作“介撰”,誤。

        7.第八行《疏》文,圖五“此一莭”,圖六作“此一節(jié)”。

        8.第九行《疏》文,圖五“氣生”,圖六作“氣性”,是。

        9.兩頁整體布局有差異,尤其是第九行、第十行比較明顯,應(yīng)該出自不同刻工之手。

        圖七是卷二十一第十一頁B面,圖八是卷二十二第十一頁B面(見圖七、圖八),此兩面差異有九:

        圖七 卷二一頁十一B面

        圖八 卷二二頁十一B面

        1.第三行《疏》文,圖七“別也”,圖八“也”字不清晰。

        2.第五行《疏》文,圖七“人氣”,圖八作“大氣”,非。

        3.第六行《疏》文,圖七“此明之未以未”,圖八作“此明之未以末”。二“未”字,皆當作“末”,圖八“以末”作“末”,是。

        4.第六行《疏》文,圖七“五聲”,圖八作“五聲”。

        5.第七行《疏》文,圖七“地法也”,圖八作“則法也”,是。

        6.第七行《疏》文,圖七“祭社”,圖八作“祭祖”,非。

        7.第八行《疏》文,圖七“四靈”,圖八作“四靈”。

        8.第九行《疏》文,圖七“明征”,圖八作“明徵”。

        9.第十行《疏》文,圖七“端首”,圖八“端”作墨釘。

        此外,卷二十一第十一頁版心上是大黑口,順魚尾,版心中間有“巳疏二十一”五字,下魚尾下有“十一”二字,意指卷二十一之第十一頁;卷二十二第十一頁版心上、下黑口,順魚尾,版心中間有“巳疏二十二”五字,下魚尾下有“十一”二字,意指卷二十二之第十一頁。

        就卷二十一之第十一頁與二十二之第十一頁之差異,筆者曾請教南京圖書館沈燮元老先生,他說:肯定是兩塊木板,刻工并非一人,但刊刻時間相隔不會太遠,卷二十二之第十一頁可能稍早一點。

        那么,卷二十一第十一頁真正殘闕的文字是經(jīng)文“皆從其初”之《疏》文“上古中古而來”至經(jīng)文“昔者先王未有宮室”之《疏》文“六紀計一百六”,以阮刻本計之,闕七百零九字。此段文字中,阮元《校勘記》涉及校記二十四條:

        1.前文云燔黍捭豚謂中古之時:惠棟校宋本同,閩、監(jiān)、毛本“燔黍捭豚謂中古之”八字闕。

        2.但中古神農(nóng)未有宮室上棟下宇:惠棟校宋本同,閩、監(jiān)、毛本“中古神農(nóng)未有宮室”八字闕。

        3.及在五帝以來:閩、監(jiān)、毛本同,浦鏜校“及”改“乃”。

        4.以為五帝時或為三王時皇氏以為:惠棟校宋本同,閩、監(jiān)、毛本“時或為三王時皇氏以”九字闕。

        5.夏則居橧巢:閩、監(jiān)、毛本同,《石經(jīng)》同,岳本同,嘉靖本同,衛(wèi)氏《集說》同?!夺屛摹烦觥熬訖I”云:“本又作‘增’,又作‘曾’,同則登反”;出“樔”云:“本又作‘巢’”?!犊嘉摹芬疟尽⒆憷尽皺I”作“櫓”。洪頤煊《九經(jīng)古義補》云:“按《大平御覽》五十五引作‘櫓’,《家語·問禮篇》亦作‘櫓’,劉熙《釋名》云:‘櫓,露也,露上無屋覆也?!蹲髠鳌罚骸拥浅曹嚕酝麜x軍。’杜《注》云:‘巢車,車上加櫓?!资稀墩x》引《說文》云:‘轈,兵高車加巢,以望敵也;櫓,澤中守草樓也。巢與魯,皆樓之別名’,今本作‘橧’,傳寫之誤?!?/p>

        6.寒則累土暑則聚薪柴居其上:毛本同,岳本同,嘉靖本同,衛(wèi)氏《集說》本同,閩、監(jiān)本十二字闕。按:此節(jié),閩、監(jiān)本經(jīng)、注多闕,“合土”以下至節(jié)末全闕,毛本已完補。

        7.然后脩火之利:閩、監(jiān)本同,《石經(jīng)》同,岳本同,嘉靖本同,衛(wèi)氏《集說》同。毛本“脩”作“修”。

        8.孰冶萬物:閩、監(jiān)、毛本同,嘉靖本同,衛(wèi)氏《集說》同?!犊嘉摹芬疟?、足利本“冶”作“治”。按:“治”,非也。此本《疏》亦作“治”,字之誤也。

        9.瓦瓴甓及甒大:毛本同,岳本同,嘉靖本同?!夺屛摹烦觥傲铌都爱W大也”,《考文》云“甒大”下有“也”字。

        10.以為臺榭宮室牖戶:《石經(jīng)》同,岳本同,嘉靖本同,衛(wèi)氏《集說》同。毛本“牖”誤“牗”。

        11.榭器之所藏也:此“以為臺榭宮室牖戶”注文,監(jiān)本空闕。

        12.以炮:諸本同,監(jiān)本空闕。

        13.裹燒之也:此“以炮”注文,諸本同,監(jiān)本空闕。

        14.以燔:諸本同,監(jiān)本空闕。

        15.加于火上:此“以燔”注文,諸本同,監(jiān)本空闕。

        16.以亨:諸本同,監(jiān)本空闕。

        17.煮之鑊也:此“以亨”注文,諸本同,監(jiān)本空闕。

        18.以炙:諸本同,監(jiān)本空闕。

        19.貫之火上:此“以炙”注文,諸本同,監(jiān)本空闕。

        20.以為醴酪:諸本同,監(jiān)本空闕。

        21.烝釀之也酪酢酨:此“以為醴酪”注文,諸本同,監(jiān)本空闕。

        22.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養(yǎng)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諸本同,監(jiān)本空闕。

        23.朔亦初也亦謂今行之然:此“皆從其朔”注文,諸本同,監(jiān)本空闕。

        24.疏:閩、監(jiān)、毛本此節(jié)疏文多闕,此“疏”字亦闕,惟此本及惠棟校宋本完善,浦鏜校從《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補入,亦同①阮元??獭妒?jīng)注疏》附《??庇洝?,下冊第1420頁下欄、第1421頁上欄,《清經(jīng)解》本《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废嗤?,《清經(jīng)解 清經(jīng)解續(xù)編》第6冊第7305頁下欄。

        此處七百零九字,阮元竟然出二十四條校記,或言閩、監(jiān)、毛本闕,或言監(jiān)本空闕,是阮元所依據(jù)之元十行本亦闕一頁。然于第二十四條又曰:“此‘疏’字亦闕,惟此本及惠棟校宋本完善?!睋?jù)此,則阮元依據(jù)之元十行本可能不闕此頁,但閩本、監(jiān)本、毛本依據(jù)之元十行本可能闕此頁,與北京市文物局所藏、“再造本”影印者同。詳情不知,存疑而已。

        又,卷二十一有兩個二十一頁,其實是將第二十二頁誤刻為第二十一頁,導致第二十二頁與第二十一頁倒裝。

        卷二十二共計二十六頁,沒有闕頁。其中第一頁、第四頁、第十七頁至第十九頁、第二十一頁至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五頁至第二十六頁等九頁是明正德十二年補刻,其余十七頁是元版。

        結(jié)論:阮元??獭妒?jīng)注疏》,主要以元代

        翻刻宋十行本為底本,用閩本、監(jiān)本、毛本《十三經(jīng)注疏》等注疏本和其他經(jīng)注本為對校本,進行匯校整理,功績卓著,堪稱善本。其中的《禮記注疏》以元十行本為底本,以閩本、監(jiān)本、毛本《禮記注疏》、岳本和嘉靖本《禮記注》、惠棟校宋本等為對校本,??闭恚珜懶?庇浧咔Ф鄺l。然阮元所撰《禮記注疏??庇洝范嘌约啊瓣I文”,或言十行本闕,或言閩本、監(jiān)本、毛本闕,《禮運》篇之闕文,尤為突出,令人疑惑。我們用“中華再造善本”影印的元十行本《禮記注疏》與阮刻本《禮記注疏》對校,發(fā)現(xiàn)阮元所言“闕文”,元十行本或作墨釘,或殘闕整頁,直接導致閩本、監(jiān)本、毛本殘闕。元十行本《禮記注疏》之墨釘及其闕頁,很可能是依據(jù)翻刻之宋十行本,是一部殘闕不全之版本。

        參考文獻:

        [1]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G].北京:中華書局,1980.

        [2]張麗娟.宋代經(jīng)書注疏刊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吳芳)

        A Query on Ruan Yuan’sLiJiZhuShuJiaoKanJi

        ——A Case Study ofLiYun

        WANG 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100093, China)

        Abstract:Ruan Yuan’sLiJiZhuShuwhich is based on the Yuan Shi Hang version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regarded the Min version, the Imperial College version and the Ji Gu Ge version as the version reference, is known as a well-emended version in the academic circle. However, one of the perplexing issues in Ruan Yuan’s emendation is “Que Wen”, which are clearly reflected in the part ofLiYun. When both “Zhong Hua Zai Zao Shan Ben” and Ruan Yuan’s Shi Hang version ofLiJiZhuShuare collated , discrepancies are found that the “Que Wen” takes the form of “inkblots” or “default pages” , which results in the incompletion of the Min version, the Imperial College version and the Ji Gu Ge version correspondingly. Therefore, as the original edition of Yuan Shi Hang’ version, the Song Shi Hang’ version turns out to be a fragmentary version ofLiJiZhuShuaccordingly.

        Key words:ShiSanJingZhuShu;LiJiZhuShu; RuanYuan’s version; Shi Hang version

        DOI:10.3969/j.issn.1674-2338.2016.01.016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2338(2016)01-0123-07

        作者簡介:王鍔(1965-),男,甘肅甘谷人,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儒家經(jīng)典文獻的整理、研究和教學工作。

        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禮記鄭注匯?!?12Fzw026)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3-16

        欧美性猛交xxxx三人|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国内激情一区二区视频| 色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3亚洲日韩在线精品区| 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国产午夜激情视频在线看|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网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区| 亚洲av综合国产av日韩|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精品无码久久久九九九AV|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二区|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水蜜桃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偷拍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日韩精品影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y| 亚州av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免费超爽大片黄| 亚洲成人中文| 日本岛国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性俱乐部纵欲狂欢少妇| 午夜亚洲www湿好爽| 国产片三级视频播放|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本视频| 少妇愉情理伦片高潮日本| 日韩制服国产精品一区| 日本久久久免费高清| 中文字幕日本av网站|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