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的對策思考*

        2016-02-26 18:34:33孫秀玲
        新疆社會科學 2016年5期
        關鍵詞:國家文化

        孫秀玲 馬 麗

        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的對策思考*

        孫秀玲 馬 麗

        文章認為文化認同是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的基礎,是民族團結的根基和前提。以文化認同促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是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利益的根本需要,是實現(xiàn)社會和諧、維護國家安全的最持久和最有效的方法。

        中華文化認同 民族團結 基礎

        新疆問題最長遠的是民族團結問題。促進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而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地區(qū),解決好文化認同問題極為重要和關鍵。如何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引領新疆各族群眾構筑中華民族共有文化和精神家園,不斷增強各民族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筑牢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思想基礎,不僅是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強基固本工程,而且對實現(xiàn)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具有特殊意義。

        一、文化認同與民族團結的邏輯關聯(lián)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脈,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主要標志,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凝聚力的支撐。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在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 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習近平:《2014年9月24日在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 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http://www.gov.cn/xinwen/2014-09/24/content_2755666.htm。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只有實現(xiàn)了文化認同,才能談得上其他的認同。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1.文化認同的內(nèi)涵

        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特定民族在長時期的共同生活中凝結下來的帶有穩(wěn)定性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共同心理乃至風俗習慣等觀念形態(tài)的總和。文化不僅是人們行為的共同基礎,而且是一個國家政治共同體最根本的維系力量。文化傳統(tǒng)是一個民族群體意識的載體,是一個民族得以延續(xù)的精神基因,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礎?,F(xiàn)代民族不僅是法律政治共同體,也是歷史文化共同體。弗洛伊德指出,“認同是個體或群體在感情上、心理上趨同的過程”*車文博:《弗洛伊德主義原著選輯》上卷,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75頁。。文化認同是人對文化的傾向性共識和認可,個體或族群因此產(chǎn)生歸屬意識。文化認同帶有價值觀選擇和好惡傾向,不是中性現(xiàn)象。這種價值觀常與不同的民族、歷史、傳統(tǒng)和觀念聯(lián)系,成為集體動員的符號與標志。

        2.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本

        團結是由多種情感聚集在一起而產(chǎn)生的一種精神。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nèi)部的團結,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統(tǒng)一體,“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勞動、共同生活、共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上,盡管發(fā)生過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也曾出現(xiàn)過分裂和內(nèi)亂,但是民族團結和祖國統(tǒng)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在中國歷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維護民族團結的高度,堅持“和為貴”和寬厚仁愛的原則,用信義、和平的方式來處理復雜的民族矛盾,“化干戈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處,親同一家。

        3.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的基石

        文化傳統(tǒng)作為一個民族群體意識的載體,常常被稱為國家和民族的“胎記”,是一個民族得以延續(xù)的“精神基因”,是培養(yǎng)民族心理、民族個性、民族精神的“搖籃”,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礎。民族認同是民族成員對于自己所屬民族共同體的歸屬意識。詹小美教授在《民族文化認同論》一書中指出:民族文化認同是民族成員對本民族文化的承認、認可和贊同,由此產(chǎn)生歸屬意識,進而獲得文化自覺的過程。民族文化認同使民族成員個體和群體之間的關系得到確認、一定的文化符號得到使用、相同的文化理念得到秉承、共有的思維模式得到禮拜、共同的行為規(guī)范得到遵守。民族文化認同在民族特征中最有生命力,是民族成員身份識別的重要依據(jù)。民族文化認同彰顯了民族成員共同的社會特征,是民族群體形成的理性基點。

        在人類歷史上,先有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才有國家認同。從19世紀民族主義的興起到民族國家的相繼建立,國家、民族、種族、文化與公民之間便開始發(fā)生持續(xù)而復雜的關系。民族認同最核心的是國家認同,而國家認同最核心的是文化認同。國家認同主要體現(xiàn)為個體或群體在心理上認為自己歸屬于某一國家這一政治共同體,意識到自己具有該國成員的身份資格。國家認同是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的升華,是現(xiàn)代國家的合法性基礎,為國家維系自身的統(tǒng)一性、獨特性和連續(xù)性提供重要保障。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基礎。中華文化認同始終是各民族文化認同的最高凝聚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民族相互依存、血脈相通,共同建設了中華民族這個多元統(tǒng)一的“大家庭”。全球化進程會侵蝕國家認同,但國家仍然是最具權威和組織能力的共同體。無論什么民族,只要生活在特定的國家政治生活框架內(nèi),其族群文化就必然與這種政治框架相適應,其文化認同就浸染了國家認同的成分。

        4.民族團結的根基是文化認同

        “在當代,中華民族認同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共同的民族淵源,二是共同的民族文化,三是共同的國家——中國,這三個層面共同構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中華民族認同感是對中國國家及中華文化的歸屬意識,是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丁玲輝:《加強中華民族認同教育,促進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西藏日報》2009年9月12日。民族文化是民族長期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積累起來的,各民族的差異性通常會通過民族文化的差異性表現(xiàn)出來,包括民族感情、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素質(zhì)、民族語言文字、民族風俗習慣等等,成為民族強固的內(nèi)聚力和堅強的紐帶。各民族相通根本在于價值觀相通,文化理念相融。認同是團結的前提,沒有認同就沒有團結;認同是團結的根基,沒有認同,團結就是無本之末。只有在文化上認同,才會有情感上的共鳴,才能提高凝聚力。增強文化認同,產(chǎn)生血濃于水的親情與親和力,互相合作、共同奮斗,實現(xiàn)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因此,文化認同是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有機結合的最好方式。

        二、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的當代價值

        1.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有利于形成各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心理基礎和情感紐帶

        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增進民族團結,認同中華文化是基礎。中華文化是我國56個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在我國,各民族的文化認同具有多重性和層次性,一是各民族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二是各民族之間對他族文化的彼此認同;三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共同認同。多民族地區(qū)各民族在認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認同他族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是各民族共同認同中華文化的基礎。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共同認同是目標和歸屬,是各民族互相團結、信任、尊重、凝聚的根基和保障。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的新疆多元文化是歷史上東西方文化、中原文化、游牧文化、綠洲農(nóng)耕文化及各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各種宗教文化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相作用、互相補充而積淀的結果。新疆不單是一個多元共存的文化大觀園,有千姿百態(tài)的文化個性,更是一個多元交融的文化話語場。各民族共同孕育、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了新疆多元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它作為一種地域性文化必然融入到中華文化發(fā)展之中,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元性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客觀現(xiàn)實,而交融、互補、滲透和共享則是新疆多元文化的歷史發(fā)展主流。當今新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主要表現(xiàn)為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祖國統(tǒng)一、人民幸福、社會和諧。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有利于形成新疆各民族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心理基礎和情感紐帶,為新疆的穩(wěn)定與和諧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2.塑造中華文化認同是增進民族團結、構建具有獨立自主性質(zhì)的民族國家的重要任務

        具有獨立自主政治實體性質(zhì)的民族國家是現(xiàn)代國家基本屬性,是實現(xiàn)文化融合的重要制度形式。作為共同體的民族國家擔負維系共同體團結和統(tǒng)一的職責,國家不僅能夠凝聚民族的意志、代表社會成員的利益、動員全民族的力量、規(guī)劃全社會的未來,而且是本民族整體利益的最高代表者。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國家作為民族存在的最高組織形式?jīng)]有改變,是民族整體利益的最具權威的唯一代表者。一個國家如果不能調(diào)和國內(nèi)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間的文化認同,那么這個國家的文化整合過程就會變得非常困難,最終不利于民族國家建構,不利于國家安全。因此,國家民族建構的過程內(nèi)在必然地包含著文化整合、文化認同塑造的任務。當前,“三股勢力”仍然是破壞新疆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現(xiàn)實危險因素,塑造中華文化認同,不僅對于維護國家利益,增強國家的凝聚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保障,而且是鞏固和發(fā)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關鍵;是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內(nèi)涵更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撐。

        3.以中華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需要

        文化認同理論表明,只有實現(xiàn)文化的認同,才會達成民族的認同。文化認同是鞏固民族團結的重要途徑,文化通過價值整合、規(guī)范整合、結構整合使各民族成員形成大體一致的價值觀念、納入共同的社會秩序,促進各民族之間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中華文化認同是各民族文化認同的最高凝聚點。中華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客觀要求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中華文化中所蘊含的民族團結思想,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認同的強大思想基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2014年2月26日,http://www.xj.xinhuanet.com/2014-02/26/c_119506688.htm。文化認同是民族共同體確立和發(fā)展的內(nèi)在精神力量。文化認同不僅影響個人對身份的認定、社會群體的角色,影響民族及民族文化的保持、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維持與強化、不同宗教與文明形態(tài)間的理解,甚至影響著當代的國際政治格局。在新疆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是實現(xiàn)國家認同,維護國家利益和各民族根本利息的重要載體和抓手,是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三、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的實現(xiàn)路徑

        一個民族走向重新振興的歷程,離不開文化力量的牽引、推動和支撐。中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中,解決好文化認同問題極為重要和關鍵。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才能鞏固。

        1.大力發(fā)展一體多元、融合開放的新疆特色文化,構筑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

        中華文化是包括我國56個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華文化體現(xiàn)了中國各民族文化的平等性和完備性、以承認各民族為前提承認各民族的文化、平等客觀地承認各民族文化對祖國文化的貢獻,是中華文化基本含義、基本內(nèi)容、本質(zhì)特征、價值意蘊的高度概括。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在相互交往、交流、學習、借鑒中不斷交匯融合,形成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體多元的文化。各民族都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相互欣賞是增進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條件。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中“多元”本身包含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是中華文化的優(yōu)勢,為中華文化提供了強大的活力因子。但是,尊重差異不等于固化差異。要堅持尊重民族差異而不強化差異,保持民族特性而不強化特性,營造尊重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的社會氛圍,要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達成思想共識。培養(yǎng)各族群相互欣賞的文化心態(tài),促進不同文化間相互學習、互助和交流,使文化能夠充分發(fā)揮促進社會團結和睦、融合一體、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積極作用。習近平指出:“本國本民族要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認和尊重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yōu)劣之分。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2014年9月24日在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皬娬{(diào)承認和尊重本國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閉,更不是要搞唯我獨尊、‘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各國各民族都應該虛心學習、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這是增強本國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弊鹬夭町悺荻鄻邮乾F(xiàn)代文化的重要理念,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要使新疆各族人民不分民族、地域、文化等,建立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對祖國的歸屬情感。

        大力發(fā)展一體多元、融合開放的新疆特色文化要避免割裂“一體”與“多元“的關系。即把漢文化等同于中華文化,忽略少數(shù)民族文化或者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一體多元”的特性和傳統(tǒng)為我國各民族的自我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提供了心理基礎和文化條件,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團結思想因子和道德、價值觀念,為民族團結教育提供了強大的正能量。要引導各族群眾從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歷程中汲取精神力量,要堅持以現(xiàn)代文化為引領,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新疆地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用現(xiàn)代文化對沖宗教極端思想影響,按照“到人、管用、有效”要求,著力增強“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不斷夯實民族團結基礎,筑牢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園。

        2.以文化促進各民族之間交往交流與交融,構建民族團結的情感基礎

        封閉和隔閡不可能增進認同,加強團結只有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才能深化。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才能實現(xiàn)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要以文化為載體,廣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開展融情實踐,以一個個“微行動”匯聚成傳遞民族團結正能量;積極宣傳阿里木、莊仕華、尤良英等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事跡,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互信,傳承中華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傳統(tǒng)美德,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fā)展,不斷鞏固和發(fā)展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齒相依、休戚相關、榮辱與共、平等團結互助的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積極踐行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實施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qū)環(huán)境,在學校要進一步推進民漢學生合校、合班、合宿等,創(chuàng)造條件讓各族青少年從小玩在一起、學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長在一起,為促進各民族和諧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要結合少數(shù)民族能歌善舞的特點,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如農(nóng)民畫創(chuàng)作、小品演出、麥西來甫、“微故事”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搭建各民族群眾交流交往交融的平臺;各民族互學語言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抓手,要大力推進雙語教育和各民族互學語言,這是促進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方式,在傳承本民族語言和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學習好國家通用語言。新疆各民族只有交流交往交融才能達到共情,才能真正實現(xiàn)“我們是一家人”。

        3.重視各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fā)展,構筑民族團結的文化基礎

        加大對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優(yōu)秀資源的挖掘和保護。不僅是尊重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客觀存在,而且是維護民族發(fā)展和進步的根基。少數(shù)民族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地傳承、保護和發(fā)展,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傳承民族精神,促進民族發(fā)展與進步,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tǒng)一。新中國成立以來,自治區(qū)黨委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政治上實現(xiàn)了各民族一律平等,風俗習慣得到尊重,13個民族10種語言文字廣泛使用,肉孜節(jié)、古爾邦節(jié)等少數(shù)民族重大節(jié)日成為區(qū)域性法定公眾假期。頒布實施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族團結教育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語言文字工作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guī)。新疆現(xiàn)有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品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項目3項。入選國家級、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分別有127項、293項;國家級、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分別有64位、459位。事實證明,只有在團結統(tǒng)一的中國,只有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各民族的文化事業(y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弘揚和發(fā)展。

        保護好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對促進民族團結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文化價值。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凝聚著很強的民族精神與民族內(nèi)涵,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蘊,利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中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以及文化符號發(fā)展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產(chǎn)業(yè),培養(yǎng)各民族藝術人才,保護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繁榮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文化事業(yè)。從根本上來講,文化具有超越國家、民族、地區(qū)、社群和個體的共通性。人們通過文化之間的交流、對話而彼此理解、達成共識,實現(xiàn)更加深入的發(fā)展,達到更高層次上的認同。

        4.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與創(chuàng)建活動,鞏固和發(fā)展民族團結的實踐基礎

        自治區(qū)黨委始終把民族團結作為戰(zhàn)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抓,強調(diào)要突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戰(zhàn)略重點,開展民族團結創(chuàng)建工作,鞏固和發(fā)展民族團結的實踐基礎。一是要堅持以現(xiàn)代文化為引領,大力傳播現(xiàn)代文化理念和行為方式,積極倡導各族群眾以開放的心態(tài)、包容的胸懷,主動移風易俗,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感恩、文明、科學的現(xiàn)代理念。學習領會運用好“五把鑰匙”:即思想的問題用思想的方法去解決,文化的問題用文化的方式去解決,習俗的問題用尊重的態(tài)度去對待,宗教的問題按照宗教的規(guī)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問題用法治和嚴打的方式去解決;二是要做好青少年的民族團結教育基礎性工程,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植入青少年的心靈,培養(yǎng)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和文化觀,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使“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觀念深入人心;三是要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使民族團結意識深入人心,實現(xiàn)人人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要結合本單位、本地區(qū)的特點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好鄰里”、“民族團結好班級”、“我們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兄弟姐妹”等民族團結模范創(chuàng)建活動,推動形成人人自覺維護民族團結、人人講民族團結話、人人做民族團結事、人人爭做民族團結模范的濃厚氛圍;四是不斷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要做好民族團結教育文化陣地建設整體規(guī)劃,在資金投入、場所、人員配置方面加以落實,尤其要加大對農(nóng)村地區(qū)文化建設的幫扶力度,合理運用傳統(tǒng)媒介和新媒體,把基層廣播站、圖書室、閱覽室、文化室、籃球場、公園、文化墻等場所建設好、利用好,使其成為吸引群眾參與活動,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文化陣地建設,引導各族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五是要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用法律保障民族團結成果。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wěn)疆、長期建疆,只有不斷增強各民族群眾的法律意識、維護法律權威,民族團結才有保障,民族關系才會牢固。

        習近平:《2014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黃相懷:《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學習時報》2012年2月6日第3版。

        吳仕民:《民族問題概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教科文組織世界報告:《著力文化多樣性與文化間對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疆各民族平等團結發(fā)展的歷史見證》,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范微微:《多元文化中的國家認同》,2011年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責任編輯:耿旭光

        * 本文系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邊疆民族地區(qū)青少年公民意識教育實踐模式研究》(12BKS071)階段性成果、自治區(qū)重點學科思想政治建設成果之一。

        G03

        A

        1009-5330(2016)05-0062-06

        孫秀玲,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麗,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

        猜你喜歡
        國家文化
        國家公祭日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誰遠誰近?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天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开心婷婷综合中文| 东京热加勒比久久精品|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亚洲女同精品久久女同| 日韩中文字幕素人水野一区 | h国产视频| 精品少妇后入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三级国产一区二区三| 成人特黄a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暴爽av天天爽日日碰| japanese色国产在线看视频| 丰满老熟女性生活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一本色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色婷婷精品大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内射后入在线观看一区| 日本一区免费喷水| 国产极品大奶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在线播放偷拍一区二区| 麻豆国产精品久久人妻|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 美女黄频视频免费国产大全 |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视频一| 婷婷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电话系列| 青青草免费观看视频免费|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毛片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真实单亲乱l仑对白视频| 美女黄频视频免费国产大全|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色多多| 夜先锋av资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