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穎(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陜西西安 710130)
?
掙扎于“圍城”中的悲劇人物——解讀方鴻漸形象
葉穎(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陜西西安710130)
摘要:《圍城》通過主人公方鴻漸的生活經歷,從造成其悲劇命運的自身因素和形成其悲劇性格的社會根源等方面作剖析,塑造了主人公豐滿的任務形象。從主人公方鴻漸的身上,我們所看到的是畸形的人格、病態(tài)的人生,是人物靈魂在精神的圍城中痛苦的掙扎,對他自身人物形象的解讀更加有利于對《圍城》的深刻理解。
關鍵詞:圍城;中西文化;悲劇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88
方鴻漸作為《圍城》人物中的代表,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也是整個歷史長河中部分中國知識分子的縮影,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1.性格特點
“性格決定命運”,人物自身性格的缺點常常成為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方鴻漸性格的缺陷是他悲劇命運的主要原因,他不斷的從一座“圍城”走進另一座“圍城”,擺脫不了“圍城”之困,家庭、婚姻、事業(yè),都在逼迫著他,先是愛情破滅,后是事業(yè)一事無成,甚至做人也是失敗,最后成為一個不令人十分討厭但卻一無用處的“多余人”。
(1)怯懦 迷惘 盲動
怯懦、迷惘、優(yōu)柔寡斷、得過且過是方鴻漸性格的一個方面。在事業(yè)上,對方鴻漸的人生哲學做最簡單的概括,那就是一個“混”字。他出國留學也是偶然,因為自己從未蒙面的未婚妻的突然離世使他有了這個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好運氣,正是由于他出國的盲目性,使他在歐洲的留學生活極為平庸,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的混過了四年。
在感情生活上,作者將方鴻漸性格中的懦弱和膽怯表現的淋漓盡致。在留洋回國的船上,方鴻漸禁不住鮑小姐的誘惑,與其做下了荒唐之事,事后又受到鮑小姐招之則來,揮之則去的使喚,這足以看出他的懦弱與虛榮。他從未對蘇文紈動過愛的念頭,可因為“現成的女朋友太缺少了”,于是又鬼使神差的迎合蘇小姐,其實還是他自己的虛榮心在作怪。
方鴻漸對唐曉芙一見鐘情,竭力想甩開蘇文紈,但自身的膽怯與懦弱使他沒能及時把話挑明。他和蘇小姐的關系就像一根導火線在燃燒,矛盾總有激化的一天,當他鼓足勇氣回絕蘇小姐之后,他與唐曉芙的感情也被蘇文紈破壞。本來唐曉芙只是一時氣惱,喪失理智,只要方鴻漸暫時忍耐一下,之后認真解釋和爭取,兩人終有修復的可能,然而方鴻漸當時卻毫無力挽狂瀾的勇氣,輕易地放棄對唐小姐的追求,把本存希望的愛情結束的那么輕率。軟弱、自卑、輕易放棄的性格使他缺乏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性和毅力,說明其他本性怯懦。
(2)正直 善良 清高
方鴻漸留歐四年,最后雖花錢買了一張假博士文憑,但他卻敢在本縣省立中學作報告時大談鴉片、梅毒,這看似一場笑話和鬧劇,但如果我們仔細加以分析,就會發(fā)現他的話全是大實話。
三閭大學雖小,且地方偏僻不為人知,卻有著人們難以想象的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老奸巨猾的校長高松年;滿口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的李梅亭、淺薄猥瑣的勢利小人顧爾謙和陸子瀟等。對于他們,方鴻漸不愿意與之同流合污,他內心之中對他們充滿輕視,這便體現出他骨子里的清高。
他又是正直和善良的,不會用手段為假文憑抹上真實的色彩,結果卻被老謀深算的高松年降了級,而和自己同樣的騙子——韓學愈卻過得瀟灑自在,并成功的當上了歷史系主任;在三閭大學任教期間,他不像趙辛媚那樣處事圓滑,周旋于各人之間而不傷分毫,他對人情世故全然不通,他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最后只能被踢出局,落得個“悲慘”命運。
綜上所述,方鴻漸的雙重性格表現在以上兩個重要方面,正是這樣的雙重性格構成其悲劇性格,使他逐漸陷入生存的困境。
2.性格的文化成因
方鴻漸表現出的悲劇性格特征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是不開,他是特定時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產兒。他出身于封建家庭,“家學”深厚,而后又留歐四年,接受到許多西方文化,在新與舊得沖突中,方鴻漸既有對傳統(tǒng)文化的絕望,同時又有較深的留戀和繼承;既有對西方文化的鄙夷,同時又有一些欣賞和接納。
(1)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
傳統(tǒng)文化決定了方鴻漸性格中的“懦弱、消極、缺乏抗爭意識”的一面,方鴻漸沒有進取之心,他主要持有的是道家的處世態(tài)度。方鴻漸同眾多后世之人一樣,將老莊之理論奉為人生至寶,與世無爭處之泰然,面對挫折時,他都以一種消極的、迷茫的態(tài)度來對待,在事業(yè)、愛情、婚姻上都是從這個圍城逃出來,又躲進另一個圍城中。
(2)西方文化的影響
辛亥革命以后,西方文化思潮不斷涌入,提倡新學,爭做新人,在西方文明環(huán)境中的四年,只使他形成了西方感覺,使他的性格雛形顯現,但卻未真正得到深化,他也并未走進西方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東游西蕩的游學生涯不過使他的性格和生活習慣有了一點洋化的傾向,卻未對他性格的先進性產生深刻的影響。
(3)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響
中西方文化共同決定了方鴻漸無視禮教,崇尚生命完整性的性格。方鴻漸大學時接受了五四以來的新文化,追求自由生活,但卻對西方文化沒有全面透徹的理解,于是在這樣復雜的中西文化背景中便形成了方鴻漸復雜的性格。概括的講:他身上包含著“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化”這兩種文化因素,他的性格是在東西方文化共同的作用下形成的,而他的悲劇命運也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形成的。
《圍城》所展示的是一個處于中西文化撞擊、合流后的畸形社會,方鴻漸便是這一時期處在東西文明夾縫中的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他的一生是失敗的一生,更是充滿悲劇的一生。
方鴻漸的雙重性格造就了他的悲劇,也造就了他在愛情、事業(yè)、家庭各方面的失敗。由于他身上所具有的知識分子的清高和正直,使他不甘于在銀行掛名,也不愿向官僚買辦靠攏;在沒有學術和能力,也沒有權術和手段,更沒有資本和才情,落得個被自己妻子孫柔嘉看不起,最終一個人孤單收場的悲劇。
方鴻漸的一系列遭遇集中代表了傳統(tǒng)文明與現代文明夾縫中的知識分子的命運。他們學習的只是西方文明的皮毛而并未走進其核心和精髓。方鴻漸對洋奴行徑的Jimmy張一家和孫柔嘉的姑父姑母的憎惡,我們仍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走近的并非西方文化的核心。而Jimmy張對美國生活方式的一味效顰又向我們充分的展示了西方文化在中國被接受的狀況的尷尬,西方文化中那些離卻了其中心價值的邊緣和表層的東西,在中國呈現為墮落的文化表
征。
作者既生動地描繪了中西文化合流而產生的荒謬性,還展示了這兩種文化之間不可調和的沖突性,以及沖突時無可奈何的悲劇性。東西方文化之間的矛盾不僅表現在封建家庭生活中,還表現在人類文明的傳播地——三閭大學。這里表面上是先進文化的傳播地,事實上這里就像一個封建大家庭,口舌眾多,缺乏信任,上下級、同事之間勾心斗角,追名逐利,熱衷謠言,惡語傷人。正是在這個“先進”與落后的環(huán)境中,流言將方鴻漸匆匆推入婚姻的圍城。我們看到了生活在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秶恰氛峭ㄟ^主人公在精神的、人生的、愛情的“圍城”中痛苦的掙扎,不斷的進入又不斷的逃離“圍城”,揭示人類永遠徒勞于尋找解脫和依附的鐘擺之間,以及靈魂無所依附的痛苦,探尋的是一種人類永遠的悲劇。
參考文獻:
[[1]朱棟霖 丁帆 朱曉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邱玉敏.在尷尬的東西方文化夾縫中——方鴻漸生存悲劇成因探析[J].濟南大學學報,2004,14(01):47——50頁.
葉穎(1983-)女,陜西咸陽人,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