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 趙精兵(西安文理學院政治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新時期網絡反腐概況及其正負效應
王昭 趙精兵(西安文理學院政治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已成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工具,這是歷史的潮流、社會的進步。在享受網絡反腐帶來的成果之時,必須重視網絡反腐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引起社會的各種質疑、爭議,甚至是“錯誤解讀”。為促進網絡反腐的健康發(fā)展,同時為反腐倡廉建設提供充足的理論支持,有必要對網絡反腐進行綜合的分析,從而使人們正確認識網絡反腐的正負效應,做到趨利避害,進一步完善網絡反腐的相應制度。
網絡;反腐倡廉;正負效應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007
自2008年的“中國網絡反腐年”起始,到十八大以后反腐的高峰期,通過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使得大量腐敗案件在網絡中得以曝光并迅速查處。但是,網絡反腐在展現(xiàn)其無可比擬的正效應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負面效應,這些負面效應引起社會各種質疑和爭議。
十八大以后一系列反腐動作的相繼展開,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速,最集中地表現(xiàn)于網絡反腐。網絡反腐,是基于一定的自然主體,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以問政和監(jiān)督的方式,對黨和政府及其公職人員在行駛公權力時有無違反國家相關規(guī)定的監(jiān)督與約束。
1.網絡成為廉政文化建設與宣傳的最佳平臺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上旗幟鮮明的指出,要更加科學有效的防治腐敗。而貫徹落實十八大關于強化反腐倡廉建設方針,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同時在建設與宣傳廉政文化之際,必須借助網絡平臺來作為主要工具進行實施。網絡文化以不可阻擋的態(tài)勢迅速占據(jù)了文化領域的一大塊疆域,成為文化信息傳播最快捷便利的途徑。相關部門必須重視并利用網絡文化傳播的快捷便利性,充分運用成熟的信息技術來加快反腐廉政文化的建設,以形成大環(huán)境下廉潔從政的文化氛圍,從而更進一步促成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良好風氣。
2.網絡監(jiān)察在反腐工作中成果斐然
自網絡信息共享平臺誕生以來,公民熱切關注時事,積極參與政治,主動投身到我國的反腐倡廉建設中,發(fā)揮著自身主人翁意識。網絡監(jiān)察于2004年的“下跪副市長”李信事件首次拉開了網絡監(jiān)督的序幕,向公眾展現(xiàn)了網絡反腐的巨大力量,又有2008年“中國網絡反腐年”的集中爆發(fā),先后有“天價煙局長”周久耕和“酒后書記”林嘉祥因網絡而被曝光其違法亂紀行為被查處,又有“表哥”楊達才因自身在工作中的不當行為而被網友在網絡中扒出其各種高檔物品,由紀委介入最終將之查處。直至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將反腐敗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大量的腐敗案件通過網絡曝光而浮出水面,并且是曝光一件,紀檢部門立馬查處一件。公眾看到的幾乎是相同的解決路徑:網絡曝光——紀委介入——查實處理,反應之迅速,回應之積極,這在以往是罕見的。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反腐工作要做到“老虎、蒼蠅一起打”,絕不放過任何腐敗行為。但是“打虎”時,“老虎”的目標明確,易于監(jiān)督,而“蒼蠅”的數(shù)量龐大且隱蔽性強,容易出現(xiàn)監(jiān)管的漏網之魚。這時,網絡監(jiān)察作為查漏補缺的監(jiān)督方式,其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蒼蠅式”腐敗案件因網絡得以查處,極大鼓舞并激發(fā)了公眾對于網絡反腐的信心,黨和政府也大開方便之門,鼓勵群眾參與到對公權力的監(jiān)督中來,上下一心的發(fā)揮網絡在反腐工作中的正效應。但因網絡的復雜性與多元性,網絡在反腐工作中因其自身的負面效應也涌現(xiàn)出一系列相關問題。
1.網絡反腐基于主體的普遍性易形成強大的輿論攻勢
自網絡興起以來,反腐不再是紀檢機關一家之事,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網民數(shù)量的增加,使得群眾成為反腐工作新的生力軍。據(jù)官方統(tǒng)計,現(xiàn)下我國網民數(shù)量已超過6.88億,位居世界第一,并呈不斷上升規(guī)模。網民主體的普遍性為強大的輿論關注度提供了基本保障,從網絡反腐的對象來看,只要涉及公共權力的運用或公共資源的使用,公眾都可以通過網絡來監(jiān)督,在此極易迅速形成強大的輿論攻勢,給予相關部門一定的線索和工作壓力,從而使相關部門提高工作效率。
2.網絡反腐調動了公眾參與政治的熱情
網絡作為新生大眾傳媒,擺脫傳統(tǒng)媒體“圍墻”般的桎梏,由只能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訁⑴c,并持續(xù)關注跟蹤案件的進展,這極大調動了公眾參與反腐、參與政治的熱情,政治生活對于公眾來說不再遙不可及。在一樁樁網絡反腐案件中,因網絡曝光案件,公眾往往迸發(fā)出極高的參與熱情,從曝光到檢舉,再到形成強大的輿論攻勢,都可以實時關注和參與。網絡反腐拉近了公眾與政治生活的距離,讓公眾充分理解“人民當家做主”的含義,激發(fā)自身的“主人翁意識”,關注廉潔,從自身做起,弘揚廉潔在反腐倡廉中的主旋律,形成整個社會風清氣正的局面。
3.網絡反腐具有懲前毖后的巨大威懾效應
自十八大以來,中央以不怕“拔出蘿卜帶出泥”的堅決態(tài)勢將反腐工作推向一個高峰,同時習總書記多次強調“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反腐方針,在增強了公眾對反腐敗的信心的同時,已經形成了對廣大黨員干部的警示作用。在一件件因網絡曝光而落馬的官員腐敗案件事后,都是對廣大公職人員巨大的警示,不得跨越雷池半步,使反腐警鐘長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周久耕和楊達才事件,對廣大黨員干部形成了強大的震懾,無聲的在告誡黨員干部網絡反腐這個“無形的電子眼”時刻在監(jiān)督著關于權利的運用。在這種無形的震懾力下,促使廣大黨員干部時刻牢記黨和國家相關從政規(guī)定,在工作和生活中嚴于律己,恪守自身所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4.十八大后網絡反腐倒逼反腐制度的創(chuàng)新
中共十八大后,中央高層以“老虎、蒼蠅一起打”懲治腐敗的決心,我國網絡反腐“多處開花”,成果斐然,引發(fā)一次次網絡熱潮。在這一件件案件的事后,黨和政府立即吸取經驗教訓,針對一個個制度的漏洞進行一一補全,將腐敗扼殺于搖籃之中。其中,針對廣州市出現(xiàn)的“房叔”事件,廣州市紀委著手公安、工商、國土房管、稅務等部門,整合信息資源,建設信息快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從而加快數(shù)據(jù)的智能對比和篩查功能,從中發(fā)現(xiàn)腐敗線索,讓類似的“房叔”們無處遁形。另黨和政府開始試點“財產申報制度”、“考察對象廉政報告制度”,對廣大黨員干部實行全面的廉潔考察。各省市也開始建立廉政研究中心,進行反腐倡廉的工作制度研究,為黨和政府的反腐工作填充基石。這不無說明網絡反腐的正在推動反腐倡廉建設的制度完善化、健全化。
1.網絡信息的良莠不齊為網絡反腐埋下隱患
在信息爆炸的當代,在海量的網絡反應腐敗案件的信息中總是夾雜著虛假事實和錯誤信息,這給相關紀檢機關的信息快速處理和調查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面對這一事實,作為紀檢監(jiān)察專業(yè)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充分的處理與判斷信息真?zhèn)蔚哪芰?,方才能及時迅速的對紛雜信息作出處理,收集整理出正確有關反應腐敗案件的事實信息。
2.網絡反腐因其偶然性淪為“運動式反腐”
網絡信息從更新速度以及傳遞性上,是傳統(tǒng)紙媒無法比擬的,同時其缺乏制度的保障,這就導致網絡反腐信息出現(xiàn)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當某一時期網絡中曝光腐敗案件時,廣大網民隨即一擁而上,媒體參與、公眾關注、熱點評估等絡繹不絕,等到事件處理冷卻后卻棄之一旁,無人問津。這就造成了網絡反腐成為“運動式反腐”的瞬時現(xiàn)象,無法有效的形成一套“鏈式一體化”的反腐敗工作機制,長期如此,必將導致網絡效應下降和可持續(xù)性不足,造成“先天已足,后天早衰”的尷尬局面。
3.網絡中的“人肉搜索”涉及法律與道德問題惹爭議
新時期下網絡自身擁有超越目前公民建設和制度建設的優(yōu)越性,導致部分網民利用網絡自身的便捷性和隱匿性來編造事實,散布謠言;對當事人進行人身攻擊,侵犯個人正當權力,更甚者殃及池魚的對與腐敗案件無關的當事人使用“人肉搜索”的手段,給當事人造成極大的傷害。究其原因則是當下涉及網絡的管理制度和法律還極不健全,對如何界定知情權與隱私權、社會監(jiān)督與造謠誹謗、言論自由與人身攻擊等方面還存在困難。而因網絡攻擊等引發(fā)的道德問題更是令人深惡痛絕,道德中傷、道德綁架等已成為社會一大現(xiàn)象問題,多次出現(xiàn)“竇娥事件”、“誤傷現(xiàn)象”。這些與法律和道德擦邊甚至是直接越過雷池的行為現(xiàn)象,一旦侵犯到公民的隱私范圍,或者觸及集體利益和國家安全,必然會導致社會陷入輿論和風暴的漩渦。
4.公眾日益高漲的反腐情緒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網絡受眾年紀的限制使得網絡運用受限于當代年輕人,青少年們在有關反腐敗方面知識的不足以及部分青年因自身認識不足從而造成對社會的不滿,再加上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易受影響的情緒化,容易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機。因此,在網絡反腐工作進行中做好信息公開以及做到案件審理的公平、公正,使公眾增強黨和政府的信任度,不受其他虛假及錯誤言論的誤導。
總之,在新時期下,黨和政府要認真研究互聯(lián)網平臺,強調它的真實性和及時性,不能在該講話的時候失語失聲,也不能講假話、講套話、講官話,既要充分利用網絡反腐的正效應,也要致力消除其負面效應。同時努力提高廣大網絡受眾的精神文化素養(yǎng)和參與政治生活的水平,引導網民正確的認識到黨和國家的反腐倡廉政策,增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積極探索研究富有中國特色的網絡反腐與廉政建設方式,從而取得黨和國家的反腐倡廉政策實施的偉大勝利。
[1]葉子紅.提升監(jiān)督效能發(fā)揮網絡輿論黨風廉政建設作用.《人民論壇》,2015/7/下 總第487期27—29
[2]王瑞娟.網絡廉政監(jiān)督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互聯(lián)網與廉政監(jiān)督新途徑研究》(09BZZ011)階段性成果54—57
[3]邵碧玉.淺談網絡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136—137
王昭(1994--)男,陜西榆林人,本科在讀學生;
趙精兵(1962--)男,陜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學院政治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