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惟杉
跑步在中國似乎還從未有過如此之高的地位。從在自家樓下的小花園隨便跑跑,到以設計好的造型參加一場馬拉松賽,2015年中國人似乎都跑起來了。
有人發(fā)現(xiàn),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民眾會開始愛上跑步。似乎也正是在2012年,當中國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跑步潮開始涌向中國。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跑步曾風靡很多國家,但當這項運動登陸中國時,它變得前所未有的“潮”。
在一個手機APP與運動手表都可以施展定位功能的當下,每個人在翻看自己的朋友圈時恐怕都會找到幾張被曬出的跑圖。我們難以估量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與社交媒體的興起在多大程度上助推了這股跑步熱潮,但是當微信與QQ都開始提醒你每天走了多少步、在朋友中排名第幾時,誰不愿意每天多走(跑)幾步呢?
堅持跑步,“全靠朋友圈”
肖光睿是亞洲開發(fā)銀行高級PPP項目官員,2015年他完成了自己人生中首次全程馬拉松——北京馬拉松,在隨后的上海馬拉松中,他的完賽時間邁過了4小時的大關。此外,他在2015年還參加了4場半程馬拉松賽事。
38歲的肖光睿在兩年前決定跑馬拉松,他回憶自己當時的水平為“半跑半走三公里”。
“當時每次出差秘書幫我訂酒店,我都要求酒店要帶健身房,但其實出差一周也就會去一次。在跑步機上往往是先跑1公里,感覺體力不行了就開始走,走上1公里后覺得還是要再跑跑,于是就再跑上1公里。”肖光睿說,當時正苦惱于超過35歲后身體開始走下坡路,自己一直想要去運動,卻始終執(zhí)行不下來。為此,他想出的“對策”是高調(diào)宣布自己要跑2014年的北京馬拉松,“因為先在朋友圈里把話說出去了,會倒逼自己去準備?!?/p>
從2014年那場半程馬拉松開始,肖光睿逐漸“跑上了癮”。他現(xiàn)在每隔兩三個月會參加一次馬拉松賽事,“一方面是玩兒,另一方面就是通過參賽迫使自己每周有規(guī)律地跑步,跑步是件很簡單的事,但難在堅持。”為了備戰(zhàn)馬拉松,肖光睿每周會跑三到四次,總跑量在50到70公里之間,他在工作日會“插空跑”,經(jīng)常會在早上5點多起床,然后在6點到7點之間跑步。
對于如何堅持下來的問題,肖光睿覺得社交媒體扮演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了參加各種微信群與跑友分享賽事信息與跑步經(jīng)驗外,他認為自己在曬跑圖這件事上一直很節(jié)制,“我最多就是參加比賽時會貼到朋友圈,不像一些人每跑一次都要曬”。但他還是笑稱自己能堅持下來“全靠朋友圈”,“每個人都會有虛榮心,而曬跑圖為我提供了一種高大上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朋友圈里炫這個別人會覺得很不錯,也變相讓自己堅持了下來”。
社交媒體對跑步熱潮的推動作用可能難以量化,但跑步APP這幾年確實火了。有數(shù)據(jù)顯示,耐克在2012年推出的一款跑步APP Nike+Running,2013年在中國的增長率高達258%,而國產(chǎn)跑步APP咕咚在2014年還曾分兩筆獲得9000萬美元的融資。跑步是孤獨的,但卻有越來越多的跑步APP滿足著人們記錄與分享的需求,人們通過社交媒體告訴別人:我正在享受這項孤獨的運動。
全民愛跑步
像肖光睿這樣迷上跑步的人不在少數(shù),從明星到身家過億的企業(yè)家,再到你我身邊的普通人,似乎沒有誰置身于這股跑步熱潮之外,哪怕你自己不跑,你的朋友圈也會被各種跑圖刷屏,你最愛看的綜藝節(jié)目可能是“跑男”。
萬科總裁郁亮就曾以跑步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各種電視廣告片中,作為“曾經(jīng)的胖子”,郁亮正在不同的城市推出城市樂跑賽,而這位地產(chǎn)商甚至表示,跑步比工作更重要。當然,愛跑步的企業(yè)家不止郁亮一人,貼跑圖就已經(jīng)成為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微博上的常規(guī)發(fā)布內(nèi)容,有網(wǎng)友甚至戲稱潘石屹的微博成了他跑步時的“打卡器”,更有人感慨,自己在微博的運動排名中始終排不到第一位,因為前面總有潘石屹。
而不少明星也不只在綜藝節(jié)目中開跑。搜狐就在2015年舉辦多季“曬跑”活動,邀請眾多明星、名人挑戰(zhàn)100公里“曬跑”任務,將跑步照片、路線、技巧曬到搜狐自媒體平臺上,與粉絲們分享最新的跑步動態(tài)。
當然,更多的跑步者可能就在你我的身邊。從清晨到夜晚,任何時候,只要你走在路上,都可能有穿戴著專業(yè)跑步裝備、戴著耳機的跑步者從你身邊經(jīng)過。在朋友圈中,也總有人在不停地曬出GPS定位的跑圖,用眼花繚亂的圖案告訴你他剛剛又跑了多少公里。
2015年跑步的熱度到底有多高?或許從“井噴”的馬拉松賽事中可見一斑,當年注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跑步賽事達到134場,較2014年增加了83場,增幅超過160%。而參賽人次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50萬人次。
2015年北京馬拉松只設了全程賽,但這看似有些高的門檻還是沒能擋住人們的熱情,組委會最終在61558名報名者中抽中了3萬人參賽,在比賽當天,不少跑步者帶著復雜的“高科技口罩”在中度污染的空氣中開跑。有人開玩笑稱,如果你當天沒跑馬拉松,恐怕很難在“微信運動”的排名中取得好名次了。
在這股熱潮的背后,跑步經(jīng)濟正在被催生,調(diào)查機構尼爾森和中國田徑協(xié)會近期聯(lián)合發(fā)布了《2015年中國跑步人群調(diào)查研究報告》,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中國跑步者的人均花費為3601元,而越有經(jīng)驗的跑者越會消費更多來提升他們的成績。除了運動手表、緊身衣褲和運動水杯等運動服和設備外,不少人還會花錢飛到不同的地方參賽。
肖光睿說,2016年下半年他會去參加德國柏林馬拉松賽,對于柏林這樣的“大滿貫”賽事,由于近幾年中國人不斷高漲的參賽熱情,中簽率一般不會超過10%。對于來之不易的到柏林參賽的機會,肖光睿表示,他會帶上一家老小。其實,帶上家人,特別是孩子一起去參賽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態(tài)”。他告訴記者,去各地參賽通常會成為一次家庭旅行,去年在北京與揚州參賽時,都是跑到最后一公里時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旁邊為自己加油,自己把他們舉在肩上一起跑過終點,“這樣更加有意義,其實成績都不重要?!?/p>
除了繼續(xù)帶著家人去不同的城市參賽外,肖光睿還想在今年眾籌一本書,去收集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經(jīng)歷的人跑步的故事,他希望通過梳理每個人跑步的故事,去找到當下跑步熱潮中人們的共鳴?!捌鋵嵨覀?nèi)ツ昃拖胍鲞@件事情,但一直沒有啟動,但我今年會去做,我不是已經(jīng)講給你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