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梅菊
法國詩人布瓦洛說得好:“一句漂亮的話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說的東西是每個人都想過的,所說的方式是生動的、精妙的、新穎的。”是呀,“漂亮”的教學語言固然重要,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但是,在師生、生生、生本之間互動交流過程中,學生個性化語言更為重要,將把課堂推向一個新的高潮,讓課堂教學綻放出靚麗的光彩!下面談幾點看法:
一、童趣盎然——讓課堂語言充滿“兒童味”
“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所謂“科學”,就是說教學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認知能力……教學既然也是藝術,那么就需要進行夸張的藝術加工修飾……我們小學語文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充滿童真的孩子,教學中對話的形式和內容更多地應由對話的一方——學生的年齡特征而定,語言相應松動、生動一點,就有可能由此而生發(fā)出課堂教學的活潑與美麗……
記得一堂語文公開課,教師讓學生用“活潑”說個句子。一個小姑娘站起來迫不及待地、響亮地答道:“小河里的水真活潑。”這個句子說得多好啊!一下子說出了水的動感與靈氣。我們的老師難道不應該為孩子的創(chuàng)新而鼓掌嗎?可執(zhí)教者卻皺了皺眉示意小女孩坐下,又叫了其他學生來說。于是,學生紛紛說道:“小妹妹很活潑?!被蛘摺八莻€活潑可愛的小姑娘”之類的句子。真是令人遺憾,小姑娘那富有創(chuàng)新的、原汁原味的“童話”就這樣被扼殺了……
筆者剛執(zhí)教一年級下冊時,發(fā)現很多學生的生字都寫到田字格外面去了,尤其是左右結構的字總是寫得不緊湊。細細分析了一下,我認為一年級上冊要求會寫的字都是獨體字,學生已經習慣了把獨體字的每個筆畫都寫得很舒展,一下子接觸比較復雜的字體難免不能準確地安排好結構。于是,在執(zhí)教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7《棉鞋里的陽光》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生字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出示“媽”的生字卡片):哪個小朋友來說說怎么寫好這個字呢?
生:先寫左邊的“女”字,再寫右邊的“馬”字,不能寫錯了。
生:把“女”寫在田字格的左邊,不能超過豎中線。
師(出示“女”的生字卡片,貼在卡片“媽”的旁邊):再仔細觀察兩張生字卡上的“女”,有什么新發(fā)現嗎?
生:“媽”旁邊的“女”變小了。
生:“女”的一橫變短了,變成了提,沒有超過撇。
生:“馬”也要寫得小一點。
師:對啊,生字寶寶都很有禮貌,一起住在田字格里時,總是你讓我一點,我讓你一點。
師:現在,小朋友自己在田字格里寫“媽”字,要記?。耗阕屛遥易屇?,一起住進田字格。
學生開始練寫,有的口中還念念有詞:你讓我,我讓你,一起住進田字格。筆者當堂巡視了一遍,發(fā)現沒有人再把生字寫到田字格外面去了,而且每個學生都能夠較好的安排好字的結構。
法國詩人布瓦洛說得好:“一句漂亮的話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說的東西是每個人都想過的,所說的方式是生動的、精妙的、新穎的?!痹谶@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生字成了“懂禮貌的寶寶”,會“互相謙讓”,這樣的教學語言符合孩子們充滿幻想與理想主義的心理特點,有效地幫助他們學會合理地安排字的結構,其效果真是立竿見影,而且比起喋喋不休地強調,孩子們更樂于接受這種充滿童趣的指導。
二、 咬文嚼字——讓師生對話返璞歸真
古人云:“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入情?!边@就是說作者先有了情思再發(fā)為文辭,讀者先看了文辭再體味到情思。一篇好的課文總有幾處“點睛之筆”,把文章的思想精華,生動地表現出來。教學上我們要巧妙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精彩之筆,進行咬文嚼字,訓練學生的語感,把語言的理解與情感的體味結合起來,使學生能透過字句感受到作者那起伏的情感,從而養(yǎng)成咬文嚼字的習慣,讓課堂返璞歸真!
三、字字珠璣——讓生本對話彰顯情感美
“語言不是無情物,字字珠璣皆傳情。”一些優(yōu)秀教師、一些真正領悟新課程改革的老師們, 他們都很注意引導學生從品味語言入手來分析言語主體的思想感情,進而教學生整體把握言語主體的價值觀和言語風格。其實,“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只有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 才能嚼出了文本語言情味來……
四、和風細“語”——讓互動交流盡顯人情美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冷語傷人六月寒。教師整天面對的是一群天真活潑而又脆弱敏感的孩子。課堂上我們的每一句話是給學生的心靈帶去“狂風暴雨”還是“和風細雨”,產生的效果是大相徑庭的。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互動交流的結合體”。可是,課堂上總有些學生不能專心聽講,答非所問,心不在焉……要么看窗外風景,要么低頭瞎忙。一天上課還不到十分鐘,又有好幾個同學開始專心欣賞窗外的風景了。我心里那個急?。阂肋@天上的是《學弈》一文,第一次接觸文言文,不注意聽怎么行呢?剛想訓斥幾句,又突然靈機一動:對啊,何不“教”以致用呢?于是我壓下怒火,用調侃的語氣說:“現在我們也有些同學正專心看窗外呢,是不是也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呢?”全班頓時哈哈大笑。在笑聲中,那幾個同學不好意思地把看風景的眼光收回來了。以后的課堂上,只要有學生開小差,我總會及時地問道:“是否有鴻鵠將至?”學生在大笑之余總能心領神會地馬上改正,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配合默契,課堂掀起一個又一個高潮……
這樣的互動交流課堂評價語言飽含著濃濃的人情味,帶給學生的猶如拂面的春風,因為老師這幽默而含蓄的評價,不但有效地呵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保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婉轉地引導學生走出錯誤,繼續(xù)探索合理的答案。
總之,語文課堂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讓學生個性語言在童趣盎然的發(fā)言中恰如一曲悠悠的小令;在咬文嚼字的揣摩中儼如一幅山水畫;在生本對話中如與一位高尚學者對話;在輕柔溫婉的點撥中猶如拂面的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