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隨著信息技術和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以微博和微信代表的以個人傳播為主的新興媒體已成為移動網絡時代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這種通過個人獨立的媒體來向大眾發(fā)布信息的媒介就是自媒體。隨著傳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變化,人類社會也由此進入了自媒體時代。在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信息傳播者,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校園無線網絡等的推廣和普及,自媒體平臺越來越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及日常交往的主流載體。而且人們對于信息的發(fā)布完全沒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經營”自己的自媒體。這種變化不僅僅是生活越來越便利、獲取信息越來越便捷,更重要的還有網絡負面信息的撲面而來,給正處于成長關鍵期的大學生帶來的影響。例如網絡傳播的社會負面信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老師的傳統(tǒng)權威日益被消解。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尤其是認同問題,如何正確分析自媒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引導并凈化自媒體生態(tài),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努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辨的能力,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職責。
第一、自媒體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利器”。
自媒體具有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如微信目前已經基本實現(xiàn)大學生全覆蓋,“微生活”成了大學生的主流生活方式。自媒體具有的隨時隨地的服務功能使大學生的交流更加高效便捷。自媒體在給大學生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滿足了大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求,日益成為大學生獲得新知識和擴展視野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利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價值觀認同教育。如利用微信平臺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可以突破場所、環(huán)境和時間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通俗易懂的文字、趣味十足的漫畫、生動活潑的視頻等主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自媒體的交互性很強,可以通過微信群發(fā)言、轉發(fā)朋友圈等方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無障礙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還可以實現(xiàn)正確的輿論引導、正能量的傳播和價值觀的引領。因此,要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的效率必須利用好自媒體這一“利器”。
第二、自媒體深刻改變了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
在自媒體時代,隨處都可以連接無線網絡,大學生將微信、微博等作為自己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捌鸫餐嫖⒉?,睡前聊微信?!毕嚓P研究顯示,大學生使用自媒體獲取信息的比例遠遠超過從傳統(tǒng)媒介或教師、同學等途徑。此外,自媒體也改變著大學生的社交方式。他們通過微信、微博等交往方式拓寬自己的交往空間。自媒體不僅使同學之間的信息溝通變得即時、直觀、便捷,也使得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日常行為方式的改變也影響到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等。大學生從思維方式到價值取向、從審美情趣到生活禮儀等日趨個性化和多元化。在此背景下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他們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是一件可以通過簡單“灌輸”就能達到的事情。
第一、自媒體深刻影響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
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這種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正在遭遇自媒體的挑戰(zhàn)。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學生從自媒體獲取的信息遠遠超過了政治課教師,政治課教師的知識權威正在被弱化。在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政治課教師憑借年齡、專業(yè)、學科背景以及經驗等優(yōu)勢,在師生交流中處于信息主導地位,知識淵博的形象往往會贏得大學生的信服和敬仰。但自媒體時代,建立在師生雙方知識信息不對稱基礎上的優(yōu)勢格局逐漸被打破,在信息的即時互動、分享、交流等方面,大學生的能力遠遠高于政治課教師,加上學生對社會負面信息的關注超過正能量信息。政治課教師的知識和信息主動地位隨著知識大爆炸、信息碎片化和裂變式傳播的出現(xiàn)而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讓學生真正產生認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政治課教師改變傳統(tǒng)授課方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用道德敘事的方式,用有力的證據駁斥網絡上的一些“謠言”,用身邊的案例傳遞正能量。這樣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產生共鳴。
第二、自媒體帶來的“信息碎片化”和“裂變式”傳播弱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雖然有了較強的自我意識和判斷力,但對自媒體傳播的不良、不實信息缺乏較強的辨識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容易出現(xiàn)盲目跟帖、傳播等問題。加之自媒體時代信息碎片化帶來的價值多元化更加劇了這些問題。目前網絡上有些大V,為提高點擊率和贏得人氣而編造一些子虛烏有的不實信息,大肆傳播和渲染一些社會負面信息,也引起了自我約束能力弱和是非判斷能力不強的大學生的廣泛關注、裂變式傳播和擴散。這種傳播和擴散如果遭遇政治信仰不堅定甚至信仰缺失、理想信念不堅定的大學生的話,情況可能更可怕。這將會改變他們原有的價值判斷,已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性認知也會受到影響,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從認同到內化、外化的過程中遇到重重阻力。
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一般要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是認知認同階段。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是指他們能夠掌握核心價值觀的理論知識并領會核心價值觀所蘊含的文化精華。只有實現(xiàn)認知認同才能在內心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認同需要有效的載體和途徑,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為這一過程的轉變提供了有效的平臺。第二是情感認同階段。情感認同是價值觀認同承上啟下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它是對認知認同的深化,同時又為行為認同奠定感情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階段是大學生把價值觀內化于心并添加自己的情感因素的過程,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一旦實現(xiàn)認同,就不會輕易改變。當然在情感認同階段,思政課教師需要通過創(chuàng)造情境、道德敘事及社會實踐等有效方法使大學生產生思想共鳴,從而在心理上、行為上更向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方向發(fā)展。但情感認同的過程是復雜的、反復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紛繁多變、魚龍混雜等不良環(huán)境的干擾。第三是行為認同階段。行為認同是價值觀認同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通過認知認同和情感認同兩個階段,大學生對社義核心價值觀,在理智上產生了認可,在感情上產生了依賴。但最重要的認同是行為上的認同,即把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行動指南,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外化于行。這個過程需要大學生牢記“二十四個字”要求,尤其是在行動中踐行“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時刻審視自己的行為。
既然自媒體是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和事實,那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改變觀念,主動迎合自媒體時代的變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也乘著自媒體的東風,真正使大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當然這一認同過程也必須符合價值觀認同的一般過程,即從認知認同到情感認同,再到行為認同。
隨著自媒體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許多傳統(tǒng)媒體有了自媒體平臺。當然,思政課自媒體平臺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宣傳部門、學生處、團委、學生社團等部門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校報、廣播站等大力宣傳和推廣。在建設好自媒體平臺的同時,要維護好自媒體平臺的日常運營。通過發(fā)布正能量信息,發(fā)揮積極的輿論導向作用。思政課教師也要利用好自媒體平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融入自媒體平臺建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潤物無聲”。要發(fā)揮隱性載體的育人功能,以此推動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在微信等平臺上積極推送案例、視頻等教學資料,讓大學生加深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論理解和現(xiàn)實解讀。
高校不僅要從形式上開發(f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自媒體平臺,更要從內容上倡導網絡生態(tài)文明,傳播校園正能量。還要提升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信謠、不傳謠。自媒體時代,刷微信逛朋友圈日益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元素。然而信息大潮激蕩下,謠言,暗流涌動,其危害不可小覷。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對各類網絡謠言的依法治理和處罰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即“造謠傳謠入刑”。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必須提升自己的自我判斷能力,積極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這樣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從認知認同到情感認同的飛躍。
行為認同是實現(xiàn)質的飛躍的關鍵一步。沒有行為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是不徹底的。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策劃和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例如在闡述“愛國”時,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媒體獲取愛國主義的視頻資料,通過觀看增強其內心的認同感,并適時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實踐基地,讓學生將愛國主義思想內化為行為準則,從而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認同。
總之,實現(xiàn)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任重而道遠。既然自媒體為我們提供了認同教育的有效載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積極探索多元化、立體化的認同路徑。只有實現(xiàn)認同,才能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1]李華瓊.微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5)
[2]陳傳枝.自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
[3]屈春芳.徐麗麗新媒體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4)
[4]張瓊.網絡境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5]劉新庚,劉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動力要素與過程機制探索[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