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嶺,邱文君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江西 南昌 330096)
?
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謝嶺,邱文君
(江西省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江西 南昌 330096)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以全新的理念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的特點。而語文的教學目標則放在人的素養(yǎng)養(yǎng)成上。因此,語文教學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人文素養(yǎng);語文教學;培養(yǎng)
人文素養(yǎng)是指由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人的內在品質,表現(xiàn)為一個人的人格氣質修養(yǎng)。人文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修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倫理道德修養(yǎng)、歷史和哲學修養(yǎng)等,也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這是中職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淺見。
首先,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來育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充分利用語文學科中的認為素質教育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審美能力。許多文質兼美德作品,如果教師能在教學中聲情并茂地給學生示范朗讀、背誦或者吟唱出來,讓學生如同親眼目睹,親耳聆聽……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去品味蘊藏在自字里行間的人情美、自然美、語言美……如果老師能在教學中教之動情,以情,則學生一定會與老師和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他們的理性和潛能都會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特別在講解詩詞時。比如在教學李煜的《虞美人》時,教師在新課導入時可以飽含深情地把這詩詞呤唱出來,一下子就會吸引注學生,學生就會感覺語文和音樂也是可以結合起來的,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跟老師唱的過程中可以很好的把握詞人的感情。教學中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高科技教學手段,利用校園環(huán)境以及社區(qū)、社會環(huán)境引導學生打破教師的限制,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因特網等領域學習語文,讓學生在實踐中職中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提高人文素質??傊Z文教師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育人環(huán)境,在知識習得、技能訓練的過程中,塑造健康的人,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其次,作為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應做到用高尚的品德來育人。教師人文素質和人文意識缺乏,就不能培養(yǎng)出人文素質較高的學生,學生就不會再他的教學活動中獲得人文精神的陶醉。教師的人格魅力、氣質修養(yǎng)對學生的影響遠比教師對學生傳授的知識的影響深遠。我們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大多通過具體生動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我們的語文教師必須抓住契機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做人的教育。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中職課本中,具有豐富人文內涵、體現(xiàn)人生真諦的篇目比比皆是:梁實秋在《雅舍》中用精致俏皮的文字表達自己樂觀豁達和不為外物所屈的精神;老舍在《我的母親》中用飽含深情的文字及真實的細節(jié)描寫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位勤勞、賢惠、隱忍、堅強的母親形象等等。
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聲情并茂的講解,引導學生深切的感受到這些人物身上的精神力量,這就是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最直接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創(chuàng)造完美人生的過程。再利用文學作品的同時,我們中職院校的教師更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斷努力,充實、提高和完善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人文小環(huán)境,用我們的人格魅力、氣質修養(yǎng)來影響學生的成長,僅僅做到“言傳”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身教”。
第三,語文教師要努力結合現(xiàn)實生活來育人。著名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曾寫過一本書《語文教育門外談》,十年前逛書店,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一下子愛不釋手,買回家?guī)缀跏且豢跉庾x完,真實獲益匪淺。在這本書中,他說過“語文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課本的學習,語文學習的外延應該就是生活的外延。”也就是說,語文學習的內容應該是非常廣泛,包羅萬象的,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疤幪幜粜慕詫W問”。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處理要關注學生的精神生活,更應密切聯(lián)系實際生活。學生討厭教師用空泛的概念強行嫁接課文豐厚的內涵。
由于文章都是由作家寫的,而作家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都是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作家,學生才會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理解作家,也才會多一些寫作方面的指導。比如講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一課,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汪曾祺的生平事跡,學生對課文的思想感情把握可能會更準確一些。在講解《自我介紹》、《求職信》、和《啟事》等一些應用文時,可以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比如模擬招聘、模擬面試等實際活動,這樣學生會更加重視,也更樂于參與,這樣語文課也會“活”起來。生活教人求真,解讀課文更應符合生活實際、學生實際。唯有如此,學生才會對課文生出百讀不厭的感受,他們的心靈深處帶好被真正觸動,從而對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把人文素養(yǎng)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讓語文教學回歸到人文教育的軌道上來,重視對人自身的關懷與完善,從而培養(yǎng)其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弘揚人文精神。
[1] 楊明.語文人文素養(yǎng)課程內容的探討[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2] 譚雁群.論中學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04期
[3] 林樹革.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J].基礎教育研究,2010年15期
[4] 張新.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J].科技展望,2016年01期
G710
A
1671-1602(2016)22-02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