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潔
(潮州市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廣東 潮州 521000)
免疫技術要對食品中的蛋白質結構、食品化學性質等進行分析,以保證食品食用的安全性。將檢測技術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不僅體現了較強的特異性與靈敏性,還實現了更好的再現性,并進一步提高了食品的檢測質量[1]。目前,食品檢驗免疫技術在應用中主要使用的手段為放射免疫法、電脈法及沉淀反應法等。
在對食品進行檢驗期間,生物酶技術的運用主要是對食品的結構、性質進行分辨,并對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質及其中的含量進行檢測,這樣不僅能夠保證食品食用的安全性,還要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fā)展。將生物酶技術應用到食品檢驗過程中,還具有較強的準確性與靈敏性,以保證食品安全。目前,在我國食品安全檢驗工作中,生物酶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保證了食品的安全性。
PCR技術能夠對生物的基因進行分析,并對物質結構、性質等進行判斷。在前期的PCR技術使用期間,該技術主要應用在基因克隆與轉基因方面[2]。通常人們在對肉制品、水產品等進行檢驗時,會利用PCR技術。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PCR技術的運用具有更高的靈敏性與準確性,不僅提高了食品檢驗工作的質量,還滿足了人們的食品要求。
生物芯片技術主要通過光導原位合成、微量點樣將生物分子有規(guī)則的固體化,并形成一種二維分子,并與已經標注的樣品進行雜交;然后,通過相關儀器對雜交的分子信號強度進行測定,以確定其中的分子含量。生物芯片技術應用于食品安全檢測中,不僅能夠確定出食品問題,還能對一些對外出口食品的監(jiān)管工作進行預警。但是,該技術應用成本比較高,因而限制了其應用效果,從而制約了食品檢測的應用效率。因此,我國應增加人力財力等對其進行研究,以保證生物芯片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生物傳感器技術主要利用酶、抗體、抗原等活性物質進行處理,當一些識別分子與特異性元件結合后,就會產生光、熱等復合物,并經過一定的轉換器將信息傳輸出去,以得到良好的檢測效果。生物傳感器技術本身具有較強的靈敏性,在使用期間比較簡單,并具有較快的檢測速度。將該技術應用到食品檢測中,能夠檢測出食品中殘余的農藥、病菌等。但該技術也存在一定缺陷,特別是穩(wěn)定性、長期性受到較大限制,從而制約了該技術的有效利用。
核酸探針技術也稱基因探針技術、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其能對不同的基因鏈敏感性進行檢測。根據不同來源的核酸鏈中的互補堿基序列,能夠實現特異性結合,并在已經標記的DNA、RNA片段上形成探針,以對未知的樣品序列進行檢測[3]。目前,核酸探針技術在對食品檢驗中已經應用到進出口動物產品中,如對病菌、霉素菌進行檢驗,尤其在產腸毒素大腸桿菌檢測中應用廣泛。
生物檢測技術中最為常見的為酶抑制技術,其主要通過試紙法、酶傳感器等方法來實現。對于酶傳感器來說,主要使用膽堿酯酶及專門的轉換器對其中的化學物質進行檢測。但酶抑制技術在食品檢驗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檢測的藥物種類受到較大限制,膽堿酶的制作與保存需要較高的技術,且檢測過程較為復雜。所以,應改進上述問題,促進食品檢測工作的不斷推進。
生物檢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檢驗,特別是一些基因探針法、熒光定量PCR法應用比較多。例如,熒光定量PCR法應用于食品檢驗中,主要是將熒光基因加入到PCR反應體系中,并利用熒光信號對其檢測,最后利用標準曲線定量分析出未知模板。該技術的應用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污染小及靈敏度高的特點,將其應用到食品檢驗中,首先要對待測的食品菌懸液進行檢測,然后利用生理鹽水完成菌懸液制備工作,獲得食品中有害微生物DNA清液,以保證定量擴增,并在一定的循環(huán)后,收集熒光信號的強度,最后獲取到熒光擴增曲線圖。
傳感器技術能夠對食品中的葡萄糖進行檢測,不僅要了解葡萄糖的成分,還要為人們對食品的購買提供相應指導。生物傳感器技術還可以對食品的摻假情況進行測定,并能夠對食品中的硝酸鹽、重金屬及農藥殘留等物質進行檢驗,以起到監(jiān)督作用。特別是一些轉基因食品,由于對人體的危害性比較大,所以對轉基因食品的檢驗已經非常普遍。通過檢測酶、蛋白質等一些活性物質,可以實現轉基因食品的合理檢測,控制食品中存在的不良問題,從而保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提高食品檢驗工作效率。
食品安全與人體健康具有較大關系,對生物檢測技術進行研究,不僅能夠為食品檢測提供技術支持,將其應用到食品檢驗中還能避免一些有害物質危害人們,從而保證人們的健康。
參考文獻:
[1]吳麗麗.淺談在食品檢驗中生物技術的應用[J].新材料新裝飾,2014,29(8):273.
[2]王云國,李懷燕.食品微生物檢驗內容及檢測技術[J].糧油食品科技,2010,18(3):40-43.
[3]孫迎慧.生物檢測技術在食品檢驗中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6(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