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絲剝繭尋思路層層推進求真知
□張海青
化學計算題大多與生產生活、社會熱點、科學前沿相結合,試題多以文字、標簽、表格、圖象等信息形式呈現(xiàn),重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處理信息和綜合應用的能力.下面,本文根據(jù)近年來各地計算題的命題動態(tài),對初中化學計算題的幾種常見題型進行系統(tǒng)研討.
例1為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現(xiàn)取該樣品20g,加入40g稀鹽酸(其他成份不與鹽酸反應)充分混合,恰好完全反應后稱得剩余物質量為55.6g.
(1)生成氣體的質量為.
(2)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為多少?
(3)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解析:測定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即需要求出20克樣品所含純碳酸鈣的質量.因為石灰石樣品中其他成份不與鹽酸反應,根據(jù)20克樣品與40克稀鹽酸完全反應后得到剩余物質量為55.6克,可知反應中生成了(20+40)-55.6=4.4克二氧化碳氣體.
設生成4.4gCO2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參加反應的稀鹽酸為y.
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得出20克樣品所含純碳酸鈣的質量為10g,從而得出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為50%.參加反應的稀鹽酸為7.3g,故稀鹽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7.3g÷40g×100%=18.25%.
答案:(1)4.4g(2)50%(3)18.25%
點評:解這類題的關鍵是在審題的過程中,要學會從數(shù)據(jù)之中尋找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邏輯關系.
例2為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現(xiàn)取該樣品20g放入燒杯中,將50g稀鹽酸(其他成份不與鹽酸反應)分5次加入石灰石樣品中,充分反應后測得反應過程中生成氣體的總質量如下表所示:
第5次1 0 4 . 4加入稀鹽酸的質量/ g生成氣體的總質量/ g第1次1 0 1 . 1第2次1 0 2 . 2第3次1 0 m第4次1 0 4 . 4
試求:(1)m的值為多少?
(2)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為多少?
(3)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解析:分5次將稀鹽酸加入石灰石中,從第1、2、4次可以看出每添加10g稀鹽酸就生成氣體1.1g,由此可知第3次加入10g稀鹽酸時,也生成氣體1.1g,從而得知m的值為3.3.另外,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5次加入10g稀鹽酸后,不再產生氣體,表明反應在第4次加入稀鹽酸時就已結束.類比例1,就可以確定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10g,純度為50%,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8.25%.
答案:(1)3.3(2)50%(3)18.25%
例3取石灰石樣品20克于燒杯中,逐滴加入50克稀鹽酸,反應中產生氣體的質量與稀鹽酸有用量關系如右圖所示:
(1)生成氣體的質量為.
(2)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為多少?
(3)該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解析:本題是一道結合圖象的定量計算分析題,解答時要理解圖象中橫坐標、縱坐標及轉折點的意義.由圖象可知,20克石灰石樣品與稀鹽酸反應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最多是4.4g,類比例1,即可求解,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做.
答案:(1)4.4g(2)50%(3)18.25%
點評:解答圖象類計算題要抓住以下幾個問題:圖象的起點、轉折點、終點和圖象的變化趨勢,分析出圖象中所給數(shù)據(jù)的意義,正確運用有關數(shù)據(jù)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