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財
(天祝藏族自治縣賽什斯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甘肅 天祝 733299)
高原育肥牦牛肺熱咳喘癥的治療
王福財
(天祝藏族自治縣賽什斯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甘肅 天祝 733299)
牦牛具有耐高寒、適于粗牧、抗病力強等適應高原高寒生活條件的優(yōu)點。隨者草原載畜量過大,草原不同程度退化等條件制約,靠天放牧的牦牛養(yǎng)殖經濟效益相對不高。為充分利用牦牛肉質細膩、營養(yǎng)價值高和純天然綠色健康的絕對優(yōu)勢,不斷提高牦牛養(yǎng)殖經濟效益。近幾年來,天??h大力發(fā)展暖棚建設和牦牛舍飼育肥技術,牦牛育肥數量和規(guī)模逐年增加。肺熱咳喘癥在草原放牧牦牛獸醫(yī)臨床中比較少見,因飼料管理不當如棚舍空氣環(huán)境、通風不良、舍溫過高等因素影響,導致該病在育肥牦牛獸醫(yī)臨床中卻偶有發(fā)生,若治療不及時,往往引起患牛死亡。筆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育肥牦牛肺熱咳喘癥,效果良好,治愈率相對較高,自2008年至2012年共收治46例,治愈43例。現將治療情況報告如下,供同仁借鑒。肺熱咳喘癥在草原放牧牦牛獸醫(yī)臨床中比較少見,因飼料管理不當如棚舍空氣環(huán)境差、通風不良、舍溫過高等因素影響,高原育肥牦牛獸醫(yī)臨床中肺熱咳喘癥時有發(fā)生,若治療不及時,往往引起患牛死亡,造成經濟損失。筆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育肥牦牛肺熱咳喘癥,效果良好,治愈率相對較高。
1病因分析
中獸醫(yī)認為氣喘乃肺經壅熱氣逆之證。肺主諸氣,通榮衛(wèi)而調呼吸,風熱之外邪侵入肌膚,繼而傳入肺臟,肺經積熱,清氣不升,濁氣不降,瘀痰停滯于胸膈,致使肺氣不爽、呼吸不能通暢而發(fā)生咳喘。牦牛長期生活在廣袤草原中,突然轉入相對密閉的暖棚中養(yǎng)殖,飼養(yǎng)管理技術跟不上,舍溫過高或通風不良、空氣質量較差加上環(huán)境突然變化引起的應急反應,往往易引發(fā)肺熱咳喘癥。
2臨床癥狀
精神萎頓,食欲、反芻減少或停止,低頭張口呼吸,咳嗽有力,氣粗喘促,口鼻氣熱,身熱,喉內有鼾聲,鼻翼擴張,胸腹煽動,瘤胃蠕動消失,大便干燥,并附著有粘狀物。小便短黃,口色紅,脈洪數,鼻鏡少汗或干裂,呈現紅色。體溫高,多數在39.6 ℃以上,初期為干啰音,中后期為濕啰音。兩側肺泡音粗厲,痰鳴音較重。舌綿、舌脹、色青紫,心率90~126次/min。
3治療方案
3.1中藥
以瀉肺氣、降膈熱、清痰止咳喘為治則。方用:麻黃25 g,石膏40 g,知母30 g,連翹20 g,金銀花20 g,山梔子20 g,貝母30 g,葶藶子25 g,桔梗25 g,蘇子20 g,杏仁20 g,法半夏15 g,紫苑30 g,天冬25 g,麥冬25 g,沙參20 g,前胡40 g,焦三仙各40 g,萊菔子30 g,滑石40 g,甘草20g。上述劑量為中等體格育肥牦牛用量,可酌情增減。共為細末,開水浸泡后,候溫灌服。每日1劑,連用3~5劑。
3.2 西藥組
5%葡萄糖1500 mL,頭孢噻呋鈉8 g,氫化可的松60 mL, 30%安乃近注射液40 mL,黃芪多糖50 mL; 5%鹽酸左氧氟沙星250 mL; 0.9%氯化鈉500 mL,10%氯化鈣60 mL;5%碳酸氫鈉500 mL;靜注,1次/d;胸肺清毒針10 mL,肌注,2次/d,連用3~5 d。
4典型病例
2011年9月26日,賽什斯鎮(zhèn)大灘村趙某,從青海省藏區(qū)收來45頭牦牛進行舍飼育肥,10月8日,其中一頭牦牛發(fā)病,筆者應邀前去診治。趙某育肥牦牛棚舍寬7 m,長20 m,南北座向,陽光板扣棚部分寬4 m,采光良好,頂棚留有2處40 cm ×40 cm出風口,前墻留有4處30 cm×30 cm進分口,側門敞開,進入棚舍,因這幾天室外溫度很高,養(yǎng)殖戶有沒有采取必要的降溫遮陽等措施,明顯感覺溫度過高,實地測溫舍內溫度為28 ℃左右,因飼養(yǎng)密度較大,有明顯的刺鼻和刺眼感覺。
4.1檢查
患牛精神萎頓,食欲廢絕,反芻停止,張口呼吸,氣粗喘促,口鼻氣熱,身熱,喉內有鼾聲,鼻翼擴張,胸腹煽動,瘤胃蠕動消失,大便干硬??谏t,舌綿、舌脹、色青紫,脈洪數,鼻鏡干裂,體溫40.3 ℃,呼吸43次/min,心率101次/min,聽診兩側肺泡音粗厲,痰鳴音較重。結合飼養(yǎng)管理及養(yǎng)殖環(huán)境調查,診斷為肺熱咳喘癥。
4.2治療
首先建議,采取棚舍拉遮蔭網和勤灑水降溫,降低飼養(yǎng)密度,保證牦牛適度活動,全群牦牛飼草料中添加感冒速治(柴葛解肌散)6 kg/t拌喂。
4.2.1中藥以瀉肺氣、降膈熱、清痰止咳喘為治則。方用:麻黃20 g,石膏40 g,知母25 g,連翹20 g,金銀花20 g,山梔子25 g,貝母20 g,葶藶子25 g,桔梗20 g,蘇子25 g,杏仁20 g,法半夏20 g,紫苑30 g,天冬25 g,麥冬25 g,沙參20 g,前胡40 g,焦三仙各30 g,萊菔子20 g,滑石40 g,甘草15g。共為細末,溫水灌服,每日一劑,連服3劑。飲水中加食鹽或口服補液鹽適量。
4.2.2西藥組5%葡萄糖生理鹽水1 500 mL,頭孢塞夫鈉8 g,氫化可的松60 mL,30%安乃近注射液40 mL,黃芪多糖50 mL; 5%鹽酸左氧氟沙星250 mL;0.9%氯化鈉500 mL,10%氯化鈣60 mL;5%碳酸氫鈉500 mL;靜注,1次/d;胸肺清毒針10 mL,肌注,2次/d,連用3 d。
第三日檢查,患牛精神明顯好轉,體溫恢復正常,喘息緩解,開始少量進食。
根據效果更改方案,第四日起,中藥組不變,西藥組30%安乃近注射液30 mL,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600 IU,5%地塞米松15 mL,肌內注射,2次/d,連用2 d。
追訪,痊愈,建議棚舍通風改進,加強飼料管理。
5體會
5.1育肥牦牛肺熱咳喘癥主要誘因為飼養(yǎng)管理不當和牦牛突然變換生活環(huán)境應急反應致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故治療前,首先應該及時消除誘因,改善生活環(huán)境,加強飼養(yǎng)管理,特別是牦牛育肥初期應該預留7~15 d左右的過渡適應期,盡可能實施“放牧+舍飼”模式,棚舍舍飼和放牧時間按比例逐漸遞增或遞減,最后達到全舍飼育肥。應保證充足的活動,飼養(yǎng)密度不宜過大,圈舍溫度適中,通風良好,采取必要的降溫、通風或保暖設施。飼養(yǎng)人員應該固定,不能勤換。
5.2方解:麻黃、石膏合用善清陽明氣分實熱癥,除熱盛之煩躁,知母、連翹、金銀花、山梔子、助石膏清氣分之火,瀉肺毒共為主;貝母、葶藶子清熱定喘、輔以桔梗提肺氣、寬胸利膈、宣肺化痰,升降調和則喘咳自消共為丞;杏仁、紫苑止咳平喘,天冬、麥冬、沙參、養(yǎng)陰潤肺共為佐;蘇子、前胡疏風熱,焦三仙、萊菔子、滑石、甘草和胃瀉火,開胃消食共為使。諸藥相合,使肺氣得宣,里熱得解,共奏清肺平喘止咳之效。中西藥治療結合,標本兼治,效果良好。
[收稿日期]2015-05-25
[作者簡介]王福財(1983-),男,甘肅天祝人,本科,獸醫(yī)師,主要從事動物疾病診療和疫病防控工作。
[中圖分類號]S 8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704(2016)01-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