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王芳
(甘南藏族自治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合作 747000 )
?
甘南州高原蕨麻豬仔豬水腫病的防治
崔王芳
(甘南藏族自治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合作 747000 )
針對蕨麻豬仔豬水腫病的發(fā)生,對甘南州養(yǎng)豬業(yè)造成的危害,給畜牧業(yè)生產和農牧民群眾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這一實際情況,利用科學技術制定出綜合性的防治措施,使蕨麻豬仔豬水腫病發(fā)生和死亡得以控制,提高了當地養(yǎng)殖業(yè)的生產質量和經濟效益。
仔豬;水腫病;防治
甘南州是甘肅省乃至全國的主要牧業(yè)生產基地之一,境內地勢復雜、河流縱橫、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然植被優(yōu)良,牧草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其中亞高山草甸草場是甘南天然草場的主體和精華,是優(yōu)良的天然牧場。由于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社會經濟條件、草場資源、飼草飼料,形成了相適應地方優(yōu)良原始畜種資源的自然優(yōu)勢,蕨麻豬成為甘南有名的市場品牌。蕨麻豬亦名合作豬(因采食蕨麻而得名)或山豬,原名黑錯豬(藏語地名的譯音)是甘南州地方特有優(yōu)良品種畜放牧型很強,具有奔走迅速,不易疲勞、防御敵害,不懼暴曬和風雪以及跳墻越崖等特殊性能。主要分布在甘南州的合作、夏河、卓尼、迭部等縣(市),是甘南州多數群眾肉食的主要來源,與當地群眾的飲食生活息息相關,每戶少則放養(yǎng)幾只,多則十幾只甚至幾十只。甘南蕨麻豬在海拔3 000 m的高寒潮濕半農半牧區(qū),終年放牧于天然草場,放牧期間主要采食蕨麻、曲尖萎陵、野胡羅卜菜的根莖、車前子、野苜蓿、葡公英等嫩草莖葉。是半農半牧區(qū),山區(qū)林地邊緣區(qū),長年以放牧為主,補飼為輔的地方小形豬種。
蕨麻豬仔豬水腫病,又叫胃水腫,腸水腫,麻痹性中毒,仔豬搖擺癥,也叫豬溶血性大腸桿菌病,是由一類血清型的腸道溶血性大腸桿菌產生的毒素所引起,所以又叫豬腸毒血癥。本病是一種急性致死性的傳染病。主要發(fā)生于斷乳小豬,有時也偶見于四月齡的幼豬,尤其以營養(yǎng)狀況良好,生長快,體況膘滿的小豬最易發(fā)生。本病以頭部水腫,呈現神經癥狀,剖檢時胃壁水腫為特征。本病多發(fā)生于春秋雨季,呈地方性流行,帶菌的母豬和病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健康豬多經消化道感染,發(fā)病率為10%~35%,因本病發(fā)病急,病程短(數小時至十幾個小時,多則一至兩天),不及時治療而轉為死亡,致死率高達90%,嚴重危脅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由于農牧民科學養(yǎng)畜意識淡薄,飼養(yǎng)管理粗放,疫病防薄弱。嚴重影響著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有些病還直接威脅人的健康,因此,要加強疫病防治,保障養(yǎng)豬業(yè)健康發(fā)展。
2.1仔豬水腫病的流行情況
本病是一種急性致死性的傳染病。主要發(fā)生于斷乳小豬,有時也偶見于四月齡的幼豬,尤其以營養(yǎng)狀況良好,生長快,體況膘滿的小豬最易發(fā)生。本病以頭部水腫,呈現神經癥狀,剖檢時胃壁水腫為特征。本病多發(fā)生于春秋雨季,呈地方性流行,帶菌的母豬和病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健康豬多經消化道感染,發(fā)病率為10%~35%,因本病發(fā)病急,病程短(數小時至十幾個小時,多則一至兩天), 所以來不及治療而轉為死亡。致死率高達90%,由此可見該病對我州的養(yǎng)豬業(yè)生產的嚴重危害,通過制定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進行應用推廣來有效控制仔豬水腫病,盡可能地減少地方經濟損失。
2.2流行特點
本病呈地方流行性,一般只限于個別豬群,不廣泛傳播,有時散發(fā),在豬群中發(fā)病約10%~35%,但各豬群、各時期都有差異,病死率很高,春秋季多發(fā)。集約化飼養(yǎng),氣溫變化,飼養(yǎng)條件改變,畜群密度過大,通風不良,飼管用具及環(huán)境消毒不徹底,免疫狀態(tài)和其它感染因素的存在等可誘發(fā)本病。
2.3臨床癥狀
本病突發(fā),病豬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口流白沫。體溫無明顯變化,嚴重時反而會降低。心跳急速,呼吸初快而淺,后來慢而深。常便秘,但發(fā)病前一兩天有輕度的腹瀉。
病豬靜臥一隅,不安,流鼻涕,鼻鏡干燥發(fā)紅。死前出現神經癥狀,牙關緊閉,肌肉震顫,四肢僵硬,不時抽搐,四肢劃動作游泳狀。觸動時表現敏感,發(fā)出呻吟聲或作嘶啞的叫鳴,有時出現昏迷癥狀。強行站立時背部拱起,發(fā)抖;前肢如發(fā)生麻痹,則站立不穩(wěn);到后軀麻痹,則不能站立。行走時四肢無力,共濟失調,步態(tài)搖擺不穩(wěn),盲目前進或作圓圈運動,嚴重時臥地不起。
水腫是本病的特殊癥狀,常見于臉部,眼瞼,結膜,齒齦,有時涉及頸部和腹部的皮下。有些病豬沒有水腫的變化,而有些病豬因眼結膜水腫而眼球突出。病豬有體腔積液時,腹部膨大。
3.1用20%的磺胺嘧啶鈉5 mL肌內注射,2次/d。維生素B1 3 mL肌肉注射,1次/d。也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鏈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治療。
3.2當致病菌對抗生素和磺胺類藥有抗藥性時,可用呋喃唑酮,每日0.25 g拌入飼料內喂給。
3.3氫化可的松50~100 mL,或維生素B1 200 mg,或亞硒酸鈉維生素E 1~2 mL肌注,同時配合解毒、抗休克等綜合治療,能獲得滿意療效。
3.4 用50%葡萄糖20~50 mL,氯霉素250萬IU,地塞米松4 mg,5%的維生素C、0.1%的亞硒酸鈉各2 mL腹腔注射。
4.1消毒,減少母豬、仔豬周圍環(huán)境的病原微生物,每批仔豬轉出后,因對仔豬舍的門窗、墻壁、地面等進行清洗,再用2.5%的氫氧化鈉溶液消毒,母豬轉入仔豬舍前,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或1∶600的百毒殺噴灑消毒。母豬產仔后,及時清理糞便,消除周圍環(huán)境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
4.2仔豬早期補料(10日齡開始補料),并補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飼料和細鹽,斷乳不要太突然,保持飼養(yǎng)條件的逐步變化,使其有個適應的過程。
4.3斷乳后7 d內不能喂的過飽,八成即可,以后逐漸增加供應量。嚴防飼喂過量的蛋白質飼料。
4.4呋喃唑酮0.1 g/kg,混合適量的磷酸氫鈣及食鹽,拌飼料,40日齡開始喂,2次/d,連用2 d,隔3~5 d再喂一個療程,連用三個療程,或者灌服適量的大蒜汁。
[1]魏萬璉.甘肅省畜禽疫病志[M].甘肅民族出版社,蘭州,1992.
[2]康生榮.畜禽疫病志[M].內部資料.
[3]李永生.試談豬水腫病的診斷和防治[J].吉林畜牧獸醫(yī),1988(6):10.
[4]蔡寶祥.家畜傳染病學第三版[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北京:1994.
[5]方定一.家畜傳染病學[M].上??茖W技術出版社,上海,2005.
1004-6704(2016)04-0150-02
2016-04-16
崔王芳(1983-),女,甘肅舟曲人,本科,助理獸醫(yī)師,從事動物疫病防治和獸醫(yī)科技推廣工作。
S 858.291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