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現在看來,并不是所有人都對免費午餐感興趣。至少對免費上網而言是如此。
繼印度官方于2015年圣誕節(jié)前夕“暫時叫停”了Facebook旗下免費網絡服務Free Basics之后,埃及也在新年的第一天開出了封殺令。作為Facebook在埃及的合作伙伴,該國電信運營商Etisalat Egypt于2015年10月開始提供Free Basics服務,但這項已經惠及300多萬用戶的服務卻只存活了兩個月。
印度網絡監(jiān)管機構宣稱,由于Free Basics只對部分而非所有網站提供免費接入服務,因此通過不正當的競爭方式影響了網絡秩序,對“網絡中立性”產生危害。監(jiān)管機構稱,如果放任Free Basics繼續(xù)存在,那對以后的印度網民而言,Facebook就是互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也只意味著Facebook。
對于這項指控,Facebook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反應迅速。他于2015年12月28日在《印度時報》撰文為Free Basics辯護,稱(像印度這樣)一個還有十億人口沒連上網絡的國家,拒絕 Facebook 近乎慈善的嘗試是一種倒退。
“誰會拒絕(免費的互聯(lián)網)呢?”扎克伯格用激烈的語氣回應道,“想不到,過去一年里這件事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爭論?!?/p>
扎克伯格的野心
不久前才宣布要把自己在Facebook的99%股份捐出去做慈善的扎克伯格因為Free Basics這事兒又上了一次頭條,且原因還頗為相似——那就是和傳統(tǒng)捐錢方式不太一樣的公益慈善方式。
批評者質疑扎克伯格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比如捐出去99%的股份看上去非常大方豪爽,卻有規(guī)避遺產稅的考慮;而免費提供網絡的Free Basics則因為只對包括Facebook在內的部分網站有效而落入“接入扎克伯格自己的網絡”而非“全部網絡”的怪圈。
“它當然可以為那些沒錢上網的人帶來福音,但對Facebook而言,一樣好處很多。比如可以帶來用以廣告套現的上百萬甚至上億規(guī)模的新用戶?!盉uzz Feed網站吐槽稱。
公開資料顯示,Free Basics的前身是一個名為Internet.org的非營利性組織。2013年正式上線的Internet.org宣稱將為全球還沒有互聯(lián)網接入的人提供接入互聯(lián)網的入口。除了社交巨頭Facebook以外,諾基亞、三星、愛立信以及高通等其他著名科技公司都是該項目的贊助者。
按照Facebook的設想,這種免費的互聯(lián)網服務將主要面向那些貧困的不發(fā)達國家。自2014年7月以來,已經有包括贊比亞、坦桑尼亞、肯尼亞和孟加拉國等30多個“第三世界”的網民享受到了免費網絡。而同為地區(qū)大國、人口眾多的印度和埃及也位列其中。
扎克伯格曾經表示,希望通過Internet.org這一項目,能讓占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從沒上過網的人能夠接入互聯(lián)網。
“過去5年,發(fā)達國家的經驗已經顯示有多達21%的GDP是由互聯(lián)網產業(yè)驅動的。傳統(tǒng)行業(yè)流失的一個工作崗位能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換來2.6個。知識經濟才是未來的主流。”他在2013年Internet.org的發(fā)布會上說。
然而即便如此,扎克伯格以“為人類未來考量”的這番慷慨陳詞仍然無法掩蓋Free Basics服務的排他性和局限性。
以Free Basics在印度的合作運營范例為例,選擇使用這一服務的印度網民可以在不交一分錢流量費的情況下訪問Facebook網站及其附屬服務以及維基百科、BBC新聞、必應搜索、Dictionary.com和本地新聞網站等——雖然選擇看似不少,但在如廣袤原始森林般的互聯(lián)網服務面前,用戶還是被局限在了一個所謂的“小花園”里。
以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搜索引擎為例,由于Facebook和微軟的必應搜索存在合作關系,因此使用Free Basics的用戶可以免費訪問必應,但卻無法登陸和Facebook存在一定競爭關系的谷歌搜索——盡管從市占率上來看,后者要高上許多。
作為回應,扎克伯格表示,Free Basics專注于提供免費的基本服務,而這也是其應用名為“免費基本”的原因。這一平臺并不是為了限制用戶對其他服務提供商的訪問。此外,Facebook已采取措施,使開發(fā)者和其他潛在合作伙伴更方便地加入Free Basics。
有媒體爆料稱,雖然Facebook表示對任何愿意加入免費網絡的商家都表示歡迎,但實際上由于Facebook和運營商本身都沒有為網絡費用買單,這筆錢最終需要那些想通過Free Basics來獲取流量的中小型網站來出——扎克伯格是利用了Facebook的超級影響力設了一個讓中小型網站買單,讓用戶、運營商以及自身都獲利的局。
扯不清的“網絡中立”
據《印度時報》報道,監(jiān)管部門內部仍在一個問題上爭執(zhí)不下:電信運營商是否應該根據上網內容區(qū)別定價。爭議的核心還是那個歷史悠久的問題——網絡中立性。
“網絡中立”的概念可以上溯至上世紀30年代美國的電信法。當時,法律規(guī)定任何電話公司不得阻礙接通非本公司用戶的電話。互聯(lián)網興起以后,“網絡中立”概念的自動延伸,運營商均不得對來自非本公司用戶的數據,比如郵件、視頻等設限。
批評者認為,由于Free Basics只對Facebook圈出的一部分網站提供免費服務,合作運營商相當于對其他那些需要消耗流量的網站設了限。
更進一步的“陰謀論”則懷疑Free Basics可能帶來的政治威脅——如果Facebook通過免費網絡的方式壟斷了幫用戶選擇信息的權利、并進一步成為“網絡看門人”的話,那么它也就極有可能向政治家出售這種隱形的話語權。
實際上,Free Basics在某種程度上讓懷疑論者聯(lián)想到電影《王牌特工》中邪惡的億萬富翁瓦倫丁——這位企圖控制地球的大反派通過向用戶派發(fā)免費手機SIM卡、提供無限制電話和上網服務的方式壟斷了全球通訊和信息流動,差點釀成地球毀滅的慘劇。
路透社報道稱,目前還未對外解釋為何要突然中斷Free Basics服務的埃及監(jiān)管層其實就有政治風險方面的考量。
“中立性辯論不應該用來阻止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上網。免費提供部分網絡服務,有助于讓更多人上網。如果有些人無法為網絡付費,那么有網總比沒網要好。”扎克伯格在回應有關Free Basics破壞“網絡中立”時直言不諱地稱,這種規(guī)則在不存在網絡連通問題的發(fā)達國家當然適用,但在印度,有(網絡)總比沒有好。
但目前看來,第三世界沒網上的印度人民并不愿意領扎克伯格的情。
印度民調機構Local Circles開展的一項樣本達三萬的調研顯示,有多達81%的印度民眾認為比起免費但受限的網絡,他們更寧愿要一個足夠“網絡中立”的系統(tǒng)。78%的受訪者認為、建立一個穩(wěn)定、快速且可負擔的網絡是政府而并非第三方公司的職責。
盡管Facebook的計劃遭遇到攔路虎,但包括谷歌和微軟在內的其他多家科技巨頭仍在快馬加鞭地布局類似Free Basics這樣的免費網絡服務。
除了早前在全球范圍內引發(fā)熱議的“氣球聯(lián)網”項目外,谷歌也將目光對準了人口數量龐大但基建落后的印度市場,該公司計劃在印度超過400個火車站提供免費的Wi-Fi熱點服務,首先預計在2016年底之前,完成其中人流量最大的100個車站,這些車站每日的旅客人次總數超過1000萬。
谷歌新上任的印度裔CEO皮查伊強調,谷歌的這一免費熱點服務是真正的高速上網服務,網速足夠瀏覽高清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