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左秀麗 李延青
(山東省新礦集團萊蕪中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萊蕪市 271103,E-mail:443876933@qq.com)
臨床創(chuàng)新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補體C3和C4的臨床意義▲
張 倩 左秀麗 李延青
(山東省新礦集團萊蕪中心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萊蕪市 271103,E-mail:443876933@qq.com)
目的 探討檢測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補體C3、C4水平的臨床意義。方法 7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其中活動期患者35例,緩解期患者35例。運用散射比濁法檢測兩組患者外周血清補體C3、C4水平;應用全自動生物化學分析儀檢測肝功能指標;行肝臟穿刺病理組織檢查,并進行組織炎癥活動指數(shù)評分;對比兩組患者外周血清補體C3、C4水平及其肝臟炎癥活動程度關系。結果 活動期組患者血清補體C3、C4水平明顯低于緩解期組(P<0.05)。補體C3水平與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天冬氨酸轉氨酶呈負相關(P<0.05)。補體C3水平與組織炎癥活動指數(shù)評分呈負相關(P<0.05)。結論 自身免疫性肝炎活動期患者血清補體C3、C4水平下降,這對患者早期診斷有重要作用。
自身免疫性肝炎;補體C3;補體C4;活動期;緩解期
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是由自身免疫反應介導引發(fā)的一種進行性肝臟炎癥疾病,大部分患者均表現(xiàn)為慢性肝炎,臨床表現(xiàn)隱匿,少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為急性,甚至出現(xiàn)暴發(fā)性疾病,其轉氨酶與膽紅素水平明顯提升,臨床過程較為兇險,可能發(fā)展成肝硬化,或者亞急性、急性、暴發(fā)性肝病,最終致使患者死亡[1]。早期診斷是治療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證預后良好的主要手段。補體系統(tǒng)作為天然免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細胞穩(wěn)態(tài)的重要調(diào)節(jié)因子,在補體旁路激活途徑與經(jīng)典激活途徑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本文旨在探討檢測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清補體C3、C4水平的臨床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患者表現(xiàn)為慢性肝炎、肝功能衰竭;以1999年修訂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描述性診斷和評分系統(tǒng)[3]為診斷標準。激素治療后患者血清轉氨酶和膽紅素水平正常>6個月則為緩解期患者[4];70例患者中,活動期患者35例,緩解期患者35例。活動期組男5例,女30例;年齡45~67(52.9±10.9)歲。緩解期組患者男7例,女28例;年齡45~67(51.0±12.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試劑和儀器:選用德國歐蒙醫(y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間接免疫熒光試劑盒,德國西門子BNII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日本Olympus公司生產(chǎn)的Olympus BX51熒光顯微鏡。
1.2.2 血標本采集:所有患者近3個月內(nèi)均接受激素治療,治療后進行相關指標檢測。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2 ml,置入真空采血管當中,以1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吸取上層血清待檢。
1.2.3 自身抗體檢測:運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患者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抗線粒體抗體。采用免疫印跡法檢測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體,檢測過程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
1.2.4 肝功能生化指標檢測:運用全自動生物化學分析儀檢測谷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轉氨酶、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堿性磷酸酶、谷草轉氨酶。檢測過程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
1.2.5 血清補體C3、C4及免疫球蛋白檢測:運用散射比濁法檢測外周血清補體C3、C4及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檢測過程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
1.2.6 肝臟組織穿刺病理檢測:在B超引導下行肝臟穿刺,用甲醛固定之后石蠟包埋,制作切片,運用蘇木精-伊紅進行染色;由2名經(jīng)驗豐富的病理醫(yī)生閱片。對肝臟病理炎癥活動進行組織炎癥活動指數(shù)評分。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相關分析用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指標比較 活動期組患者肝功能各指標水平、免疫球蛋白G水平明顯高于緩解期組(P<0.05),補體C3、C4水平明顯低于緩解期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指標比較
2.2 補體C3、C4水平與肝功能生化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在70例患者中,補體C3水平與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天冬氨酸轉氨酶呈負相關(r=-0.41、-0.39、-0.26,P<0.05);補體C3水平與谷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無相關性(r=0.08、0.04,P>0.05);血清補體C4與肝功能各生化指標均無相關性(P>0.05)。
2.3 補體C3、C4水平與肝臟穿刺病理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35例活動期患者中,其中有18例患者進行肝臟病理組織檢查及炎癥活動指數(shù)評分。18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血清補體C3水平低于正常參考值(0.88 g/L)[4],10例患者C3水平高于正常值,其炎癥活動指數(shù)評分分別為(9.28±0.86)分、(8.75±0.73)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415,P=0.176)。血清補體C4水平低于正常值(0.88 g/L)10例,高于正常值8例,其炎癥活動指數(shù)評分分別為(9.30±0.62)分、(8.75±0.91)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524,P=0.147)。補體C3水平與組織炎癥活動指數(shù)評分呈負相關(r=-0.600,P=0.001)。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臨床表現(xiàn)多變,臨床過程呈現(xiàn)波動性變化,一般表現(xiàn)為肝功能衰竭或者活動性肝炎,女性發(fā)病率高[5-6]。在發(fā)達國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發(fā)病率達0.5/萬~1.0/萬,具有隱匿性發(fā)展特點,所以,需要對患者展開定期隨訪,及時評估患者病情變化[7]。大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慢性肝炎,有34.0%的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只是在體檢中發(fā)現(xiàn)肝功能異常而就診;30.0%的患者在就診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肝硬化;8.0%的患者因為嘔血或者黑便等失代償期肝硬化表現(xiàn)而就診;一些患者以急性、暴發(fā)性發(fā)病,其轉氨酶與膽紅素水平比較高,臨床過程也較為兇險[8-9]。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改善患者預后。
補體C是一種存在于人體血清與組織液中的不耐熱、經(jīng)活化后具有可介導、酶活性的免疫應答與炎癥反應蛋白質,包括30余種可溶性蛋白與膜結合蛋白,所以,稱之為補體系統(tǒng)途徑[10]。補體活化過程與其活化產(chǎn)物可以介導細胞溶解、炎癥反應、調(diào)理吞噬、清除免疫復合物等生物學效應。由此可以看出,補體系統(tǒng)不僅能夠直接導致細胞損傷,還會通過調(diào)理素與趨化作用導致間接損傷[10-11]。
自身免疫性肝炎活動期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肝功能不同程度異常、免疫球蛋白G水平提升,外周血出現(xiàn)多種自身抗體;緩解期患者肝功能及免疫球蛋白G水平恢復正常,但是外周血自身抗體陽性比例無明顯改變。本研究結果顯示,自身免疫性肝炎活動期患者外周血清補體C3、C4水平明顯低于緩解期患者(P<0.05),表明自身免疫性肝炎活動期存在補體過度激活現(xiàn)象,提示補體激活與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臟炎癥活動有一定的關系[8]。
補體C3主要位于補體網(wǎng)絡系統(tǒng)的中心位置,經(jīng)典激活途徑以及旁路激活途徑后續(xù)補體成分的連鎖反應均建立在C3激活的基礎之上。C3表達水平可以作為反映體液免疫的重要指標之一[9]。本研究發(fā)現(xiàn),補體水平與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臟功能有一定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外周血清補體C3與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天冬氨酸轉氨酶呈負相關(P<0.05),說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補體C3水平下降表示機體肝臟生化指標發(fā)生異常。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補體C3水平與組織炎癥活動指數(shù)評分呈負相關(P<0.05)。這與Orlyk[11]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通過檢測血清補體C4水平評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肝臟炎癥活動程度。
總之,補體激活參與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發(fā)病機制,血清補體C3、C4水平對早期診斷自身免疫性肝炎活動期有較高臨床價值。
[1] 李艷麗,劉 寧,趙丹彤,等.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趨化因子水平與生物化學指標的相關性[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3,21(4):299-303.
[2] 孫麗梅,閆惠平,馮 霞,等.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抗Ro52抗體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2):236-239.
[3] 李秀娥,王 禺,趙 雅.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關自身抗體譜的檢測在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27(4):65-67.
[4] 李 巍.血清ANA、SMA、PANCA、LKM及SLA聯(lián)合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4,24(4):2 000.
[5] 趙 艷,李艷麗,劉金花,等.補體C3及C4評估自身免疫性肝炎病情的價值[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6(8):718-721.
[6] 楊 雪.補體C3及C4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活動期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藥前沿,2014,(24):200-201.
[7] Brito-Zerón P,Retamozo,Gandía M,et al.Monoclonal gammopathy related to Sj?gren syndrome:a key marker of disease prognosis and outcomes[J].J Autoimmun,2012,39(1-2):43-48.
[8] Hiramatsu R,Hoshino J,Suwabe T,et al.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and circulating cryoglobulins[J].Clin Exp Nephrol,2014,18(1):88-94.
[9] Luigetti M,Capone F,Monforte M,et al.Muscle cramps and weakness after teriparatide therapy:a new drug-induced myopathy?[J].Muscle Nerve,2013,47(4):615.
[10]Lee KY,Grattan CE.Intracostal neuralgia as a previously undescribed symptom of Schnitzler′s syndrome[J].Br J Dermatol,2012,167(6):1 392-1 393.
[11]Orlyk SN.Design of bifunctional catalysts for nitrogen(I),(II)oxides reduction by C1-,C3-C4-hydrocarbons at H2O and SO2presence[J].Catalysis Today,2012,191(1):79-8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330012、81270457)
張倩(1980~),女,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消化內(nèi)科。
李延青(1955~),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消化內(nèi)科,E-mail:liyanqing@sdu.edu.cn。
R 593.9
A
0253-4304(2016)05-0703-03
10.11675/j.issn.0253-4304.2016.05.30
2015-12-18
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