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良年 大連市開發(fā)區(qū)規(guī)劃建筑設計研究院 遼寧大連 116600 隋 欣 大連民族大學 遼寧大連 116600
?
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生成及保護機制
文/郝良年 大連市開發(fā)區(qū)規(guī)劃建筑設計研究院 遼寧大連 116600 隋 欣 大連民族大學 遼寧大連 116600
建筑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它承載的歷史紀念和城市文化造就了建筑歷史文化價值。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現代建筑歷史文化價值內涵更為廣泛和豐富,繼承和發(fā)展建筑歷史文化是現代建筑建設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為切入點,在概述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生成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機制,旨在說明保護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重要性,以期為建筑歷史文化保護提供參考。
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生成及保護
伴隨著人類和建筑的歷史延續(xù),建筑歷史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生成是由多方面因素構成的,包括建筑的使用價值、建筑的時代印記、建筑的歷史背景和建筑的藝術價值,其具體內容如下:
1.建筑的使用價值
建筑的使用價值是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生成的重要因素。使用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建筑的使用價值是建筑最基本的價值,在使用價值上延伸的精神價值,構成了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就是說,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應兼具使用價值和精神價值兩種功能,精神價值基于使用價值而產生,進而使作為物質上的建筑具備了精神意義上的文化價值,只有滿足這兩種功能屬性,才能使建筑更有價值,對于不同的對象,同一建筑會具備不同的價值。
2.建筑的時代印記
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生成包括建筑的時代印記。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建筑也有其不同的特點,時代印記體現在建筑歷史文化價值之中。年代的久遠程度、歷史的連貫性以及時間層次的豐富性,都使得特定時期的建筑打上了時代的印記。不僅如此,不同時代的建筑還與同時代的事件緊密聯系,因而引出了另一種價值,即建筑的歷史背景。
3.建筑的歷史背景
建筑的歷史背景是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生成不可或缺的要素。建筑的生成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而每一樁事件的發(fā)展與建筑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建筑產生的歷史背景,賦予了建筑新的內涵,使建筑超越了物質的范疇,具備了文化的意義,進而使建筑歷史文化價值得以延續(xù)和傳承。歷史上一些著名的建筑和遺跡, 在經歷了某些特殊的歷史事件、見證了一些重要的歷史時刻后,它們便擁有了無可磨滅的文化價值。如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等陳列性建筑,建筑內就收藏了與歷史事件相關的文物或文獻?!?/p>
4.建筑的藝術價值
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生成還體現在建筑的藝術價值方面。建筑的藝術價值,是更高層次的價值,凌駕于建筑的使用價值之上,對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生成影響深遠。設計師在設計和建造建筑時,不僅僅是單純的設計,而是融解了設計師的妙想和巧思,在具備一定的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凝結在建成的建筑中,其藝術價值是設計師和建造者智慧的結晶,對后世建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就是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因此,探索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機制勢在必行。
我國傳統(tǒng)建筑具有的強大生命力,為進一步加強對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在了解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生成的基礎上,必須重視傳統(tǒng)建筑的保護。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下文將逐一進行分析:
1.健全法律法規(guī),提升保護意識
健全法律法規(guī),提升保護意識,是建筑歷史文化價值保護機制的關鍵。建筑歷史文化價值對當代建筑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目前,我國傳統(tǒng)建筑的保護工作已初顯成效,但對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工作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使得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現狀不容樂觀,為繼承發(fā)展建筑歷史文化價值,通過健全法律法規(guī)的方式,建立更加完善的傳統(tǒng)建筑保護法律法規(guī),使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助于城市建筑的整體建設和規(guī)劃。
2.改造性再利用,保存建筑文化
改造性再利用,保存建筑文化對保護建筑歷史文化價值至關重要。我國傳統(tǒng)建筑內涵極其深邃,在保護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過程中,對傳統(tǒng)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我們應用開放的心態(tài),結合我國傳統(tǒng)地域文化和人文內涵,通過改造性再利用,把特色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并加強管理保護。
3.認清保護現狀,汲取成功經驗
認清保護現狀,汲取成功經驗,在保護建筑歷史文化價值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傳統(tǒng)建筑能體現一個時代歷史的文化載體,在做好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工作時,文明應對當前建筑歷史文化價值保護工作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了解當前建筑歷史文化價值保護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建筑歷史文化保護的實際情況,汲取其他國家建筑文化保護的成功經驗。認清保護現狀,汲取成功經驗,要把握好兩個關鍵點,一是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同時,要保留我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特色。二是汲取成功經驗來豐富我國的傳統(tǒng)建筑文化保護工作。
4.融合建筑技術,注重繼承創(chuàng)新
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機制的建立,還應融合現代建筑技術,注重傳統(tǒng)建筑與現代建筑的繼承與發(fā)展,在繼承傳統(tǒng)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繼承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建筑歷史文化價值,使建筑歷史文化價值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具體說來,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在城市建筑的規(guī)劃與設計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元素,并對其進行文化傳承。對建筑師而言,面對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工作,應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在符合現代欣賞標準的前提下,融合現代建筑技術,注重對傳統(tǒng)建筑歷史文化的繼承創(chuàng)新,最大限度的保護與傳承我國的傳統(tǒng)建筑文化。
在建筑歷史文化價值保護機制的過程中,我們應健全法律法規(guī),提升保護意識;改造性再利用,保存建筑文化;認清保護現狀,汲取成功經驗;融合建筑技術,注重繼承創(chuàng)新,積極開展建筑歷史文化價值保護機制研究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水平,進而促進我國建筑歷史文化價值的傳承發(fā)展。
[1]劉耿哲.瑤里古鎮(zhèn)民居徽派建筑元素淺析[J].江西建材.2014,(20).
[2]尹澤凱,張玉坤,譚立峰.明代海防層次和聚落體系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6,(01).
[3]薛鵑,李一,徐啟圓.淺析保定仿古建筑的價值及發(fā)展策略[J].藝術教育.2016,(02).
郝良年(1982.1-),男,漢族,遼寧省大連市,中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設計。
隋欣(1982.3-),女,漢族,遼寧省大連市,中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