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平,耿輝輝,蔣 晴,盧麗娟,顧施耀
(江蘇省農(nóng)墾農(nóng)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蘇射陽224314)
矮壯豐與多效唑對小麥的田間效應
陳開平,耿輝輝,蔣 晴,盧麗娟,顧施耀
(江蘇省農(nóng)墾農(nóng)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蘇射陽224314)
以小麥寧麥13為材料,分析了噴施不同劑量的矮壯豐與多效唑對寧麥13化學調控效果及產(chǎn)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多效唑主要作用于基部第1、2節(jié)間以及穗下節(jié),導致寧麥13株高下降,且多效唑濃度越高,控高效果越好;矮壯豐主要作用于基部第1、2節(jié)間,對穗下節(jié)無影響,甚至會促進穗下節(jié)伸長,導致控高效果不明顯。噴施不同劑量的矮壯豐與多效唑2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都會影響寧麥13的有效穗數(shù),而且劑量越大,有效穗數(shù)越低,同時也會影響寧麥13的實粒數(shù)與千粒質量,其中千粒質量隨著劑量的加大表現(xiàn)出增加的趨勢,而噴施多效唑的寧麥13理論產(chǎn)量明顯高于噴施矮壯豐的理論產(chǎn)量。綜合小麥成穗、株高與產(chǎn)量3個方面性狀,多效唑40 g/667 m2(年前)+矮壯豐50 mL/667 m2(年后)效果最佳。
寧麥13;矮壯豐;多效唑;防倒;產(chǎn)量
在小麥生產(chǎn)中,倒伏是造成小麥減產(chǎn)的重要因素[1]。小麥倒伏后,其光合作用受到嚴重影響,養(yǎng)分、水分運輸也受阻,進而使產(chǎn)量降低,一般減產(chǎn)可達10%~25%。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已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在水稻、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上取得良好效果。矮壯豐與多效唑是應用在大麥、小麥上重要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小麥的株高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2-3]。為探索不同劑量的矮壯豐和多效唑在小麥寧麥13上的應用效果,本研究結合生產(chǎn)實際,分別于2015年2月11日及3月1日后,噴施矮壯豐和多效唑對其進行化學調控試驗。
1.1 供試田塊與材料
試驗地點位于新洋農(nóng)場新星生產(chǎn)區(qū)2大隊S20區(qū)段,沙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21.0 g/kg,全氮含量1.33 g/ kg,堿解氮含量104 mg/kg,速效磷含量12.7 mg/kg,緩效鉀含量713 mg/kg,速效鉀含量116 mg/kg, pH值8.0。供試品種為寧麥13,播期為11月12日,基本苗32.3萬/667 m2。施純N 19.7 kg/667 m2。供試藥劑為矮壯豐(劑型為AS,揚州春泉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與多效唑(劑型為WP,鹽城利民農(nóng)化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7個處理。處理1:矮壯豐50 mL/667 m2;處理2:矮壯豐70 mL/667 m2;處理3:矮壯豐50 mL/667 m2+矮壯豐50 mL/667 m2(年后);處理4:多效唑40 g/667 m2;處理5:多效唑60 g /667 m2;處理6:多效唑40 g /667 m2+矮壯豐50 mL/667 m2(年后);處理7:清水(CK)。試驗小區(qū)面積30 m2(8.00 m ×3.75 m),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用電動噴霧器噴藥,對水30 kg/667 m2。第1遍用藥時間為2015年2月11日下午,其中處理3與處理6中的“年后”表示在2015年3月1日下午進行第2遍用藥。
1.3 調查時間及方法
1.3.1 小麥苗情定點時間。2月11日噴施化控后,對麥苗采取定點觀察,每點再定行長為50 cm,在各生育期調查一次苗情。3次重復方法相同。
1.3.2 調查時間。6月2日開始采樣調查麥苗主莖高度、節(jié)間長度和穗粒結構。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不同劑量的矮壯豐與多效唑處理對寧麥13分蘗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小麥寧麥13分蘗率較高的有處理7(CK)、處理1、處理4以及處理2;分蘗率低的是處理6和處理3,與對照相比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因此,經(jīng)不同處理后,寧麥13分蘗率存在明顯下降,其中降幅較大的為處理6、處理3,而處理1降幅最小。
表1 不同劑量矮壯豐與多效唑處理對寧麥13的莖蘗動態(tài)的影響
注: 同列數(shù)據(jù)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達0. 05 顯著水平。下同。
表2 不同劑量矮壯豐與多效唑處理對寧麥13的節(jié)間長度與株高的影響 cm
表3 不同劑量矮壯豐與多效唑處理對寧麥13的產(chǎn)量構成的影響
2.2 不同劑量的矮壯豐與多效唑處理對寧麥13株高與節(jié)間長度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對小麥株高效果最好的為處理6,株高比對照矮11.9 cm,差異顯著(P<0.05),其次是處理5和處理4。處理3對穗長影響最大,其顯著短于對照(P<0.05),其他各處理與對照的差異不顯著。處理1的穗下節(jié)(30.9 cm)顯著長于對照(P<0.05),處理6的穗下節(jié)則顯著短于對照(P<0.05),其它4個處理差異不明顯。處理2對基部第1節(jié)間長度影響最小,與對照差異不顯著,而處理6對基部第1節(jié)間長度影響最大,比對照縮短2.0 cm,差異顯著(P<0.05),另除處理2外,其他4個處理與對照差異也顯著(P<0.05)。處理6對基部第2節(jié)間長度影響最大,其次為處理4、處理5,這3個處理與對照的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其他3個處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對基部第3節(jié)間影響比較大的處理有處理4、處理5、處理6,且與對照差異顯著(P<0.05),而處理1、處理2、處理3與對照的差異不顯著。對基部第4節(jié)間影響最大的為處理6,但和其他處理一樣與對照的差異不顯著。
2.3 不同劑量的矮壯豐與多效唑處理對寧麥13產(chǎn)量性狀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施用不同劑量多效唑與矮壯豐的6個處理的有效穗數(shù)相對于對照差異顯著(P<0.05),穗數(shù)最多的為處理4,其次為處理6,穗數(shù)最少的為處理3。成穗率最高的是處理6,成穗率為49.42%,最低的是處理3,成穗率為43.00%,但兩者差異不明顯。處理4的實粒數(shù)與對照的差異不顯著,其他5個處理都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P<0.05),其中處理6的實粒數(shù)(36.4粒/穗)較多。處理2的千粒質量(39.6 g)與對照的差異不顯著,其他5個處理都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P<0.05),其中處理3的千粒質量(41.0 g)較多,其次為處理6。6個處理與對照的理論產(chǎn)量差異顯著(P<0.05),其中理論產(chǎn)量最高的為處理6,達489.7 kg/667 m2,最低的為處理2,產(chǎn)量為401.4 kg/667 m2。
本試驗表明:多效唑主要作用于小麥基部第1、2節(jié)間以及穗下節(jié),導致整個株高下降,且濃度越高,控高效果越好;矮壯豐主要作用于基部第1、2節(jié)間,對穗下節(jié)無影響,甚至會促進穗下節(jié)拉長,導致控高效果不明顯。噴施不同劑量的矮壯豐與多效唑2種化學調節(jié)劑都會影響寧麥13的穗數(shù),而且劑量越大,穗數(shù)越低,同時也會影響寧麥13的實粒數(shù)與千粒質量,其中千粒質量隨著劑量的加大表現(xiàn)出增加趨勢,而噴施多效唑的理論產(chǎn)量明顯高于噴施矮壯豐的理論產(chǎn)量。綜合小麥成穗、株高與產(chǎn)量3個方面,多效唑40 g/667 m2+矮壯豐50 mL/667 m2效果最佳。
[1]楊玉銳,高玉靜.小麥倒伏及預防措施[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1(16):30-31.
[2]陳秀麗,曹益民,高 云,等.小麥化控藥劑矮壯豐的應用效果初探[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14(5):57-58.
[3]張道榮,陳橋生,譚永強,等.多效唑不同施用方法對小麥生產(chǎn)的影響[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2,51(13):2675-2677.
Effects of Aizhuangfeng and Paclobutrazol on Wheat Growth and Yield in the Field
CHEN Kai-ping,GENG Hui-hui,JIANG qing,LU li-juan,GU Shi-yao
(Xinyang Branch of Jiangsu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Sheyang 224314,China)
The current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ages of paclobutrazol and Aizhuangfeng on the lodging resistance and yield of the wheat variety Ningmai 13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clobutrazol mainly act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basal internodes and peduncle length,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the whole plant height of Ningmai 13; its inhibitory effect was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its concentration.Aizhuangfeng mainly act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basal internodes, but had no effect on peduncle length; it even augmented the peduncle length. When applied at different doses, the two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izhuangfeng and paclobutrazol) both affected the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of Ningmai 13, which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ose. They also influenced actual grain number and 1 000 grain weight of Ningmai 13, with the 1 000 grain weight showing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elevated doses. Moreover, the theoretical yield of Ningmai 13 sprayed with paclobutrazo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with Aizhuangfeng. Based on their effects on the ear, plant height, and yield of Ningmai 13 collectively,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was an earlier application of paclobutrazol at 40 g/667 m2in combination with a later application of Aizhuangfeng at 50 mL/667 m2.
Ningmai 13;Aizhuangfeng;Paclobutrazol;Lodging resistance;Yield
2016-02-22
陳開平(1987—),男,助理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麥稻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E-mail:117873454@qq.com。
S512.1;S482
A
1673-6486-20160149
陳開平,耿輝輝,蔣晴,盧麗娟.顧施耀.矮壯豐與多效唑對小麥的田間效應[J/OL].大麥與谷類科學,2016,33(4):53-55[2016-12-19].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61219.170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