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昊天 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0
中國古建筑木結構加固及其性能研究
文/劉昊天 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湖北武漢430070
古建筑木結構作為較多典型掛建筑物的結構形式之一,無論從其結構特性還是力學性能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然而古建筑木結構長期受風雨侵蝕、強震破壞以及人為破壞等,極易面臨整體結構受損,甚至坍塌等危險,這就要求根據(jù)其結構性能采取相應的加固修繕措施。本文主要對古建筑木結構的特征與破壞、修繕加固古建筑木結構的方法以及古建筑木結構的性能進行探析。
古建筑木結構;修繕加固;性能
作為華夏文明的具體表現(xiàn),古建筑木結構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塑造較多傳奇,包括廟宇、園林、宮殿等典型建筑物,被譽為中國建筑領域中的“瑰寶”。但如何對這些建筑結構進行保護,又成為當前大多學者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較多外界因素影響下,加上古建筑結構自身的缺陷都使整個結構性能逐漸降低,修繕加固工作勢在必行。因此,本文對古建筑木結構性能與修繕加固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大多學者實踐研究表明,古建筑木結構與一般建筑結構相比,在營造技術、結構布置以及概念設計等較多方面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優(yōu)勢。從其結構特點看,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建筑材料以木材為主。從大多典型古建筑特征便可看到,其強調(diào)充分發(fā)揮木材的應用功能,整個建筑骨架完全以木結構形式為主,且木材本身不具備較大的剛度與質(zhì)量,即使在地震力影響下,也不會產(chǎn)生較大的破壞。第二,層次分明且造型優(yōu)美。該結構類型下通常設置三個或四個層次,如殿堂式建筑,其自下而上分別為臺基層、柱架層、枓栱層以及屋蓋層,在布置形式上又強調(diào)對稱,造型極其優(yōu)美。第三,抗震性能較好。木結構建筑在造型設計中強調(diào)以“大屋蓋”技術為主,整體結構與現(xiàn)代鋼結構、砌體結構等都極為不同,如五臺山較多古建筑木結構,即使經(jīng)歷較多地震,仍維持至今。
而從古建筑木結構的破壞情況看,主要表現(xiàn)在上部木結構、地基基礎兩方面的破壞。以地基基礎破壞為例,其可細化為:①因選址不合理帶來的破壞,如在山尖、山嘴或易出現(xiàn)泥石流、山體滑坡等位置進行設計,一旦有自然災害出現(xiàn)便會產(chǎn)生致命性的破壞;②因自然作用而帶來的破壞,如較多建筑長期受到風雨侵蝕或地震作用影響,砌塊材料性能逐漸降低,臺基基礎便可能出現(xiàn)變形為題;③人為因素影響,如在古建筑周邊進行施工或取土,很容易對地基基礎帶來影響。另外,在上部木結構方面,其破壞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構件破壞、節(jié)點破壞等方面。如在構件破壞問題上,與混凝土、鋼材等材料不同,木結構中應用的木材材料在力學性質(zhì)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開裂與老化問題極易出現(xiàn)。因此,實際加固古建筑木結構中,需做好這些破壞問題的分析[1]。
(一)修繕加固的原則
古建筑木結構本身作為古文物的象征,承載較多歷史信息,這就要求在實際修繕加固中遵循維持文物原狀的原則。在加固時需保證建筑結構原有的工藝技術、建筑材料、建筑結構以及建筑形制都得以保存,避免對原文物外貌特征造成破壞。同時,在修繕加固中應遵循可逆性原則。其主要指在引入相關更換構件、連接構件以及加固材料過程中,需保證整個結構能夠滿足可再處理要求,這樣一旦建筑日后使用中受到破壞,仍可利用相應的材料與技術進行修繕。另外,在加固中還需禁止對結構受力體系進行改變,古建筑木結構在受力性能方面本身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所以在加固后仍需保證其受力分配狀態(tài)、傳力路徑等不被改變。
(二)修繕加固的主要方法
實際修繕加固過程中,首先應從地基基礎方面著手,針對不同原因產(chǎn)生的破壞問題可采取針對性的策略。如古建筑處于山下、山頂位置,在加固中可選用擋土墻、石砌護坡等形式;而對于臺基砌體,加固中需做好裂縫問題的處理,可考慮將鋼筋網(wǎng)鋪設在新舊磚層中,并通過灌漿使所有縫隙得以加固。其次,對于上部結構加固問題。在加固中需對木材的穩(wěn)定性進行增強,引入相關的化學藥劑,在此基礎上對構件與節(jié)點進行加固,如構件方面可考慮引入墩接加固法,使新舊材料能夠融合,性能由此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在實際加固中也涉及到圍護結構加固內(nèi)容,應注意在不破壞其原貌的基礎上引入壓力灌漿方式,使墻體的強度得到提升[2]。
關于古建筑木結構的性能,其在建筑不同的結構層表現(xiàn)也極為不同。以基礎層為例,其在構成上主要以臺基、柱礎石以及磉墩等為主,在地震力作用下,基礎層中的柱腳可起到明顯的減少地震作用力作用,所以在抗震性能上較為明顯。再如柱架層方面,一般設計中多采用雀替方式,其可使建筑的立面得以豐富,且對于梁段抗剪以及抗彎等性能的增強可起到明顯的作用。而在結構鋪作層方面,若設計中可使各枓栱鋪作保持協(xié)同,這樣即使有較大的荷載作用其中,鋪作因相互擠進,使自鎖聯(lián)結功能上得到強化,有效減小破壞程度。另外,在屋蓋層方面,其動力性能優(yōu)勢也極為明顯,所以結構的整體性能都極高[3]。
修繕加固是保證古建筑木結構綜合性能的關鍵所在。實際修繕加固中,應正確認識結構的特點以及不同破壞因素下對地基基礎、上部木結構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破壞部位選取相應的加固處理方式。同時,在加固中還需對不同結構層次的性能進行研究,以此為修繕加固提供有效參考。
[1]張風亮.中國古建筑木結構加固及其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
[2]陳志勇,祝恩淳,潘景龍.中國古建筑木結構力學研究進展[J].力學進展,2012,05:644-654.
[3]李鵬飛.多層殿堂式木結構古建筑尚有閣的結構及抗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4]劉力.中式建筑的中國式歸來[J].中國房地產(chǎn)業(yè).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