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
?
淺談山水田園詩中虛實結合帶來的視覺美感
劉躍
自魏晉以來,發(fā)展成熟起來的山水田園詩在中國古代詩歌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山水田園詩巧妙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給讀者帶來了視覺美感。虛實論最早是從老莊的那個“無”字開始,經(jīng)過魏晉文人發(fā)揮,直至中唐以后,人們對虛實審美特性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當時山水畫可謂是時空的合一體,形式美的規(guī)律更多地集中在虛與實的審美意識方面。
大詩人王維在他的《國畫秘訣》中寫道:“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或咫之圖,寫千里之景?!背叽缰畧D展示方圓千里的山水景象?!俺蹁佀H,忌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連綿之道?!薄斑h岫與云容相接,遙天共水色交光?!薄斑h景煙籠,深巖云鎖。”更具體地詮釋了古典山水畫中虛實的處理,山水畫中,山、水、煙、云等都是留白之處,都能用以實襯虛的手法烘托出來。作畫作詩,自有相通之處,作畫需要處理好虛實,同樣,作詩也要處理好虛實。本文從意象的選擇、色彩的運用、情感的表達三個方面探討了山水田園詩虛實結合的處理藝術。
美感從根本上說,是客觀事物的美作用于人而引起人的一種情感活動,當客觀事物的美與審美主體的審美觀念相符合,于是產(chǎn)生了美的感受與感動,既有感官的快適,又有理性的滿足,整個身心都感到愉悅,這就是美感??陀^事物的美決定了人的審美觀念的形成,審美觀念決定了美感的產(chǎn)生。詩歌正是通過意象來達到美的價值的體現(xiàn),山水田園詩意象選擇的虛實結合帶來了視覺的美感。
山水田園詩中意象的選擇,一般不會都用個性鮮明或具體象征意義強烈的事物,多是平平淡淡、若隱若現(xiàn)的東西,所選的事物是溫潤、圓融的,如“云”“霧”“煙”。
“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保ㄖx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保ㄌ諟Y明《歸園田居》)
“霧中遠樹刀州出,天際澄江巴宇回?!保ㄍ蹙S《送崔五太守》)
這些淡雅空靈的事物,沒有固定的狀態(tài),景物虛化且得以延伸,真如山水畫技巧中的“染”,營造了一種虛幻縹緲的意境。讓讀者透過文字,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感受到詩所描寫的景物柔和的線條、優(yōu)美的姿態(tài)、淡雅的色彩,從而產(chǎn)生視覺的美感。
中國畫一般多在素白的宣紙上作畫,“只畫魚兒不畫水,此中亦自有波濤”,黑是實,白是虛。作為山水詩對于顏色搭配也特別用心。詩人通過對色彩的描繪,達到一種虛實結合的美感。
山水總是和顏色有關,就山水詩田園詩而言,色彩艷麗為實,色彩淡雅為虛。詩中的“云”“霧”“水”“月”多為淡色;詩中出現(xiàn)的“農(nóng)人”“隱者”“僧人”等都為心態(tài)淡泊之人,所以山水田園詩總能給人一種恬淡閑適的美感。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從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保ㄍ蹙S《終南山》)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白色、青色是山水的主色,傳統(tǒng)水墨畫往往用留白處理。王伯敏《論畫》詩中提到“長河無點墨,似見筆縱橫”,靠的是用其他景物的輪廓烘托出來,這就是繪畫中的虛筆。在王詩中先給我們展示了氣勢雄偉、高聳入云的終南山的總輪廓,接著以云、靄相隔,山中的青嵐疊翠、千巖萬壑盡籠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靄之中,云靄的虛處理使人產(chǎn)生了輕盈飄渺、清逸空靈之美,接下實寫到溪水澗流,樵夫正結伴踏歌而行。近實遠虛、點景相互配合,使得畫面豐富,又用虛筆渲染出浮動的白云、合攏的青靄,使山得云如魚得水,生動空靈,增添意境,使欣賞者心曠神怡,產(chǎn)生視覺美感和心靈的凈化。
陸機《文賦》中明確指出“詩緣情”,即“詩緣情而綺靡”。詩歌因情感而生,又是抒發(fā)情感的載體。山水田園詩具體寫景為實,抽象說理、抒情為虛,在情感的表達上十分重視虛實結合,以給讀者帶來視覺的美感。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保懹巍队紊轿鞔濉罚?/p>
詩中,作者游村所見所聞為實,抽象的說理抒情為虛,首聯(lián)渲染豐收之年農(nóng)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表達詩人對農(nóng)村淳樸民風的贊美。接著實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流暢明快的詩句,寫出詩人在青翠的山巒漫步,在清碧的山溪邊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在迷疑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青,農(nóng)家茅舍,隱現(xiàn)于花木扶疏之間,頓覺豁然開朗。而詩句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詩人絕處逢生的驚喜之情,以及表現(xiàn)的人不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就會迎來光明的生活哲理,是虛寫。實中存虛,虛實結合,讀來意趣盎然,讓讀者如見漁人進入桃花源一般,眼前一片光明,精神為之一振,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形成美的感受。
從魏晉以來發(fā)展成熟的山水田園詩巧妙地運用了“實者虛之,虛者實之,虛實相生”的技法,營造了雋永優(yōu)美的詩境,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無不給讀者以充分的視覺享受,帶來一種虛情空靈的審美愉悅。
★作者單位:江蘇淮安市清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