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梅
(甘肅省臨夏市第二中學)
例談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主動探究性能力的培養(yǎng)
◆陳玉梅
(甘肅省臨夏市第二中學)
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從誘發(fā)思維動機,觸動探究意識;注意設問技巧,引導潛心探究;拓寬探究渠道,創(chuàng)設和諧環(huán)境三大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語文教學 主動探究能力 探究意識
1.設境激情。創(chuàng)設情景是激活學生思維的好方法。如教師在上《白蝴蝶之戀》時,首先展示畫面,一只美麗的白蝴蝶棲息在一片嫩綠的葉子上,讓學生說說預習中收集到的有關描寫蝴蝶的詩句,多位學生吟誦所收集到的詩句,如“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亂蝶狂風具有意,免葵燕麥自無知”。多媒體課件所展示的畫面栩栩如生,學生講述的古詩多角度展現(xiàn)蝴蝶的外形與個性,把學生引進一個多姿多彩的蝴蝶世界,從而迅速在課堂上營造了一個藝術氛圍,調(diào)動了學生情緒,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
2.設置懸念。初中生好奇、好動,思維活躍,設置懸念能起到投一石而激千層浪的效果??蓮膶忣}入手,提出問題,讓學生產(chǎn)生懸念,激發(fā)學習興趣。如教師上《不朽的失眠》一課時,板書課題后,先請學生齊讀課題,然后教師故作不解地問:為什么“失眠”?“失眠”為什么“不朽”?此時的學生已迫不及待的打開了課本,想探究“為什么”。
3.音樂渲染。播放音樂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師在上《詩經(jīng)·蒹葭》時,先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并告訴學生《在水一方》的歌詞是由《蒹葭》改編而成的,學生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不自覺地打開課本,并輕聲哼唱起來。
4.導語吸引。新穎巧妙的導入設計,往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性思維。例如,教師在上《桃花源記》時曾這樣導入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著強烈的渴望——對和平、安寧、幸福生活的渴望。而在秦以后,政權更替頻繁,人民流離失所,對于“世外桃源”的夢想應運而生,成為人人向往的樂土。陶淵明就為大家描繪了這樣一幅悠然、從容的生活畫卷”。此時,學生們便動手翻書,急于想知道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樣子的。
1.精心設計,找準切入點。歌德說:“要想得到聰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聰明的問題”。提問技巧是引發(fā)學生心理活動,培養(yǎng)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成功教學的基礎。問題提得好,探究活動就會以一種呈上升趨勢發(fā)展的線型結(jié)構出現(xiàn)。反之,就會陷入無序、無效的混亂之中。如教師在教學《白楊禮贊》時設計了以下問題:(1)作者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僅僅是贊美白楊樹嗎,有沒有更深的用意?(2)作者贊美了白楊樹的哪些“不平凡”?又是如何贊美他們的“不平凡”的?(3)作者的贊美是如何讓人信服的?教師不正面回答,而是引導學生解疑,讓學生成為“探究者”。
2.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列寧曾說:“幻想是很重要的品質(zhì)?!睈垡蛩固挂舱f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鄙险n時,教師應時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上《曹劌論戰(zhàn)》時,曾這樣問學生:“齊魯之戰(zhàn),魯國最后以弱勝強戰(zhàn)勝了齊國,全仗曹劌的智慧,同學們想一想魯莊公率軍勝利返回魯國后,會對曹劌作出怎樣的安排?”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說,魯莊公會任曹劌為相;有的說,魯莊公怕曹劌會居功自傲而疏遠他;也有的說,曹劌會受到排擠……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觀念。合作伴隨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應讓學生在合作中動手、動腦、動口,如在上《核舟記》時,教師讓學生以四人一小組分別扮演蘇東坡、佛印、魯直與解說人,并要求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各自擺出相應的姿勢,一人解說。同學們表演認真,合作愉快,這有助于探究的博采眾長。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闭Z文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要給語文引入活水,須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給學生更廣闊的天地。
1.培養(yǎng)實踐能力,組織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實踐能力只能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培養(yǎng)與增強,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設計和組織好課外、校外的實踐教育活動,而且還要在課內(nèi)和校內(nèi)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實踐性。例如,可以在教室里擺放一些實物,設計圖書角、藝術角、生物角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非常有利于學生積極開展活動,動腦、動口、動手。
2.增設信息交流。引導學生平時樂于觀察,善于觀察。領學生走出去,看一看。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時,就經(jīng)常帶領學生們?nèi)W校周圍的田野和森林中遠足,讓他們接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尋找為什么,解答為什么。例如,教師在上《萬紫千紅的花》時,引導學生們?nèi)セ▓@里觀察,到田野中觀察,去探究花兒為什么會有各種顏色,去大自然中尋求解答。
總之,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性能力,是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時代賦予教師的神圣責任,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會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體現(xiàn)“教”的價值。
[1]刑永富.現(xiàn)代教育思想.中央電視廣播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