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輝,丁逸棟*,王 飛,楊宏波
(1. 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xué)院 化學(xué)與材料工程系,重慶 401311; 2. 中國人民解放軍94786部隊,江西 樟樹 331200)
SiO2氣凝膠的制備及性能表征
劉朝輝1,丁逸棟1*,王 飛2,楊宏波1
(1. 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xué)院 化學(xué)與材料工程系,重慶 401311; 2. 中國人民解放軍94786部隊,江西 樟樹 331200)
以正硅酸乙酯(TEOS)為硅源,采用酸堿兩步法來制備 SiO2氣凝膠,從溶膠-凝膠反應(yīng)原理出發(fā),分別研究用水量、乙醇用量以及反應(yīng)溫度對凝膠時間的影響,從而確定溶膠-凝膠反應(yīng)的基礎(chǔ)配比。在此基礎(chǔ)上,研究干燥化學(xué)控制劑用量對凝膠時間和開裂程度的影響,并采用多種材料分析手段對SiO2氣凝膠進(jìn)行測試分析。結(jié)果表明,制備得到SiO2氣凝膠具有三維納米多孔結(jié)構(gòu)且無裂紋,比表面積576.64 m2/g,接觸角145°。
SiO2氣凝膠;溶膠-凝膠;制備;性能
SiO2氣凝膠作為一種新型輕質(zhì)、隔熱、耐火、抗老化而且環(huán)保的納米材料,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與應(yīng)用。由于SiO2氣凝膠極低的導(dǎo)熱系數(shù),開發(fā)性能優(yōu)異的SiO2氣凝膠隔熱材料的趨勢愈發(fā)明顯,與傳統(tǒng)的保溫隔熱材料相比,有著隔熱性好、耐候性好以及防火阻燃等優(yōu)勢[1,2]。目前,SiO2氣凝膠及其復(fù)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軍事、醫(yī)學(xué)等領(lǐng)域應(yīng)用較多,但由于制備過程復(fù)雜、成本較高,使得其在民用領(lǐng)域受到極大地限制[3]。
SiO2氣凝膠的制備工藝過程經(jīng)過幾十年的研究發(fā)展,已經(jīng)逐步形成以溶膠-凝膠反應(yīng)為基礎(chǔ),集老化、改性及干燥等方法于一體的一整套制備工藝流程和方法[4,5]。在SiO2氣凝膠制備過程中,硅源、溶劑、催化劑、用水量、老化以及干燥等因素都會對SiO2氣凝膠的性能產(chǎn)生重大影響[6,7]。通過對各影響因素的分析,本文確定制備SiO2氣凝膠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為硅源、乙醇(EtOH)為溶劑、酸(HCl)-堿(NH3·H2O)兩步法制備SiO2濕凝膠,再通過以乙醇為介質(zhì)的超臨界干燥法制備低密度、無裂紋、疏水性強(qiáng)的SiO2氣凝膠。
1.1 實驗材料及方法
制備SiO2氣凝膠所采用的原材料如表1所示。
表1 SiO2氣凝膠制備原材料Table 1 Raw materials for preparation of SiO2aerogel
1.2 SiO2氣凝膠的制備方法及性能表征方法
SiO2氣凝膠的制備工藝較為繁瑣,其制備主要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SiO2氣凝膠制備工藝流程圖Fig.1 Preparation process of silica aerogel
實驗采用全自動高速比表面積及孔隙率分析儀、掃描電鏡、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及接觸角測量儀對SiO2氣凝膠的比表面積及孔徑分布、表面形貌、紅外特征峰及接觸角進(jìn)行測定
2.1 溶膠-凝膠工藝參數(shù)研究及優(yōu)化
2.1.1 用水量對凝膠時間的影響
如圖2所示為H2O/TEOS摩爾比對凝膠時間的影響曲線,根據(jù)溶膠-凝膠原理及前期研究成果,選取摩爾比TEOS: EtOH=1:6不變,酸-堿兩步法中主要通過筆式pH計實時測量溶液的pH值,調(diào)節(jié)使酸的pH值在2~3之間,堿的pH值在7~8之間[8],反應(yīng)溫度保持在 30 ℃,以此為基礎(chǔ)來研究用水量對凝膠時間的影響,主要選取摩爾比H2O:TEOS=2,3,4,5,6,7進(jìn)行實驗研究。
圖2 用水量對凝膠時間的影響Fig.2 The influence of water dosage on gel time
從圖2中可以看出,隨著用水量的增加,凝膠時間總體呈現(xiàn)下降趨勢,但最先縮短幅度較大而后慢慢趨于緩和,當(dāng)H2O:TEOS=3時為轉(zhuǎn)折點。由TEOS的溶膠-凝膠原理可知,縮聚反應(yīng)與用水量并無太大關(guān)系。當(dāng)用水量較少時,TEOS中的-OC2H5并不能完全被-OH取代,而生成次級產(chǎn)物(OC2H5)3Si-OH,繼而(OC2H5)3Si-OH之間又發(fā)生脫水反應(yīng)生成(OC2H5)3Si-O-Si(OC2H5)3;當(dāng)用水量充足時,TEOS中的-OC2H5則可全部發(fā)生水解,可進(jìn)行脫水縮合反應(yīng)。所以,根據(jù)溶膠-凝膠原理以及從凝膠時間等方面出發(fā),本文選取用水量為H2O:TEOS=3,4,5。
2.1.2 乙醇用量對凝膠時間的影響
如圖3所示為EtOH/TEOS摩爾比對凝膠時間的影響曲線,從溶膠-凝膠原理出發(fā),保持H2O:TEOS=4不變,以及調(diào)節(jié)酸的pH值在2~3之間,堿的pH值在7~8之間并與研究用水量時的相同,反應(yīng)溫度為30 ℃一定,以此為基礎(chǔ)來研究乙醇用量對凝膠時間的影響。
圖3 乙醇用量對凝膠時間的影響Fig.3 The influence of ethanol dosage on gel time
從圖3中可以看出,隨著乙醇用量的增加,凝膠時間逐漸延長。由溶膠-凝膠反應(yīng)的原理可知,無水乙醇在此過程中并不參加反應(yīng),由于正硅酸乙酯在正常情況下與水并不能夠相容,所以,通過乙醇來充當(dāng)正硅酸乙酯與水之間的橋梁作用,因而,無水乙醇必不可少,同時其用量也必須達(dá)到一定的值,但隨著其用量的增加,無水乙醇反而對溶液起到稀釋作用,使得粒子之間的碰撞概率降低,故而反應(yīng)速率逐漸降低,為此,從凝膠時間等方面出發(fā),本文選取無水乙醇的用量為EtOH:TEOS=5,6,7
2.1.3 溫度對凝膠時間的影響
如圖4所示為溫度對凝膠時間的影響曲線,選取摩爾比TEOS: H2O: EtOH=1:4:6不變,同時保持調(diào)節(jié)酸的pH值在2~3之間,堿的pH值在7~8之間并與研究用水量和乙醇用量時的相同,以此為基礎(chǔ)來研究溫度對凝膠時間的影響。
從圖4可以看出,溫度在30 ℃之前,凝膠時間隨溫度的升高急劇縮短,而在 30 ℃之后,凝膠時間縮短的程度較小。主要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加劇,單體之間的碰撞概率加大,縮聚程度也加大,凝膠時間進(jìn)而縮短;當(dāng)溫度過高時,凝膠時間會縮短至 1~2 min,反應(yīng)變進(jìn)行的不夠徹底,因此,溫度升高,凝膠時間縮短,但溫度太高、凝膠時間太短往往凝膠的性質(zhì)較差,從凝膠時間等方面出發(fā),本文選擇反應(yīng)溫度為30,40,50 ℃。
圖4 溫度對凝膠時間的影響Fig.4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gel time
2.1.4 配方優(yōu)化
根據(jù)以上單參實驗的結(jié)果,采用正交實驗的方法,以密度作為判斷標(biāo)準(zhǔn),對制備SiO2氣凝膠的配比和工藝條件進(jìn)行優(yōu)化。實驗采用酸-堿兩步法,保持酸催化時的pH值在2~3之間,堿催化時的pH值在7~8之間不變,水解時間和老化時間分別設(shè)定為4 h和24 h,進(jìn)行L9(33)3水平3因素的9次實驗,表2所示為進(jìn)行的正交實驗表,其中H2O和EtOH的值為與TEOS的摩爾比。
由表2分析得出:極差R中,乙醇用量所在列的值最大,因此,乙醇用量在反應(yīng)中對SiO2氣凝膠的密度影響最大,其次為用水量、溫度;而其最佳的實驗條件則為TEOS:H2O:EtOH=1:4:7,溫度為50℃,酸-堿兩步法的pH值分別為2~3之間和7~8之間,所以,本文根據(jù)此最佳配比進(jìn)行SiO2氣凝膠的制備。
2.2 干燥化學(xué)控制劑對凝膠性能的影響
2.2.1 對凝膠時間的影響
干燥化學(xué)控制劑(DCCA)用量對凝膠時間的影響曲線[9]如圖 5所示,本實驗采用二甲基甲酰胺(DMF)作為干燥化學(xué)控制劑,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二甲基甲酰胺(DMF)用量的增加,凝膠時間逐漸變長,與未添加DMF相比,其凝膠時間由最開始的50 min,最大延長至325 min,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DMF與乙醇一樣屬于有機(jī)溶劑,在添加DMF后,與乙醇的親合作用增強(qiáng),這就反而降低了乙醇和水之間的相容性,溶膠體系之外的水量增多,隨著DMF用量的增加,自由水含量越多,縮聚反應(yīng)便受到限制,所以,凝膠時間越來越長。
表2 L9(34)正交實驗Table 2 Orthogonal test of L9(34)
圖5 DMF對凝膠時間的影響Fig.5 The influence of DMF on gel time
2.2.2 對凝膠開裂程度的影響
圖6(a),(b),(c),(d)所示依次為DMF/TEOS=0.2,0.4,0.6,0.8時,DMF用量對凝膠開裂程度的影響,從圖中可以看出,除(a)圖中凝膠后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裂紋,其余配比中均沒有出現(xiàn)裂紋,而且透光性也較好,說明通過添加干燥化學(xué)添加劑可以對凝膠的開裂有所改善,主要可能是DMF的加入使得凝膠的基本粒子變的更加均勻,凝膠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強(qiáng)度得到提高,從而能夠抵抗表面張力變化而造成的凝膠開裂。
通過以上對凝膠時間以及凝膠開裂程度的分析,本文選取DMF:TEOS=0.4(摩爾比)作為最優(yōu)配比添加到溶膠-凝膠反應(yīng)過程中,來改善凝膠的開裂。
圖6 DMF對凝膠開裂程度的影響Fig.6 The influence of DMF on the degree of cracking
2.3 SiO2氣凝膠的性能表征
2.3.1 比表面積與孔結(jié)構(gòu)分析
SiO2氣凝膠是一種納米級的多孔材料,其孔徑分布對隔熱性能的優(yōu)劣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從圖 7可以看出,SiO2氣凝膠的 N2吸附-脫附等溫曲線先緩慢上升,在相對壓力P/P0達(dá)到0.94后急劇上升,根據(jù)Kelvin公式可知此壓力下SiO2氣凝膠的孔徑約為 35 nm,而從圖中可以看出:SiO2氣凝膠的孔徑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2~35 nm的區(qū)間內(nèi),屬于介孔材料范疇,同時,通過BET法得出此SiO2氣凝膠的比表面積為576.64 m2/g,而從圖8中的孔徑分布曲線也可驗證圖7中所得出的孔徑分布結(jié)論。
圖7 SiO2氣凝膠的N2吸附-脫附等溫曲線Fig.7 Adsorption-desorption N2-isotherms curve of silica aerogel
圖9所示為SiO2氣凝膠的孔徑分布與孔體積關(guān)系曲線。從圖9中可以看出,SiO2氣凝膠的孔徑分布與孔體積關(guān)系曲線隨著孔徑的增大逐漸變大,當(dāng)孔徑達(dá)到30.7 nm時,孔體積為0.714 cm3/g,達(dá)到最大,說明此孔徑為SiO2氣凝膠的中值孔徑,同時,此曲線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SiO2氣凝膠是一種具有納米級孔徑的固體材料。
圖8 SiO2氣凝膠的孔徑分布曲線Fig.8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 of silica aerogel
圖9 SiO2氣凝膠的孔徑分布與孔體積關(guān)系曲線Fig.9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ore volume curve of silica aerogel
2.3.2 SEM分析
圖10所示為SiO2氣凝膠在電子掃描顯微鏡下的微觀結(jié)構(gòu)形貌。從圖中可以看出,SiO2氣凝膠是由很多納米級的粒子團(tuán)簇聚合而成,且顆粒粒徑分布較為均勻,屬于典型的納米結(jié)構(gòu)材料。
2.3.3 FT-IR分析
圖11所示為SiO2氣凝膠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波數(shù)3 447 cm-1處較強(qiáng)的寬峰為-OH的反對稱伸縮振動峰,在1 635 cm-1處為-OH的彎曲振動吸收峰,這可能與SiO2氣凝膠表面吸附的自由水有關(guān);在2 970 cm-1處為Si-OC2H5的伸縮振動峰,可能是由于正硅酸乙酯水解未完全在SiO2氣凝膠表面形成Si-OC2H5造成的;在1 095 cm-1處強(qiáng)而寬的峰以及802 cm-1和470 cm-1處的峰分別為Si-O-Si反對稱伸縮振動峰、對稱伸縮振動峰和彎曲振動吸收峰;而在847 cm-1和953 cm-1附近出現(xiàn)的峰可能為未反應(yīng)完全的Si-OH彎曲振動吸收峰;通過紅外光譜圖分析可以得出,該SiO2氣凝膠是由Si-O-Si組成的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
圖10 SiO2氣凝膠的微觀形貌Fig.10 Microstructure of silica aerogel
圖11 SiO2氣凝膠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圖Fig.11 The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silica aerogel
2.3.4 接觸角分析
圖12所示為SiO2氣凝膠的接觸角圖片。
圖12 SiO2氣凝膠的接觸角Fig.12 The contact angle of silica aerogel
從圖12中接觸角測試結(jié)果可以得出,SiO2氣凝膠的疏水角較大,其值約在 145°左右。此結(jié)果表明,經(jīng)過酸-堿兩步法和三甲基氯硅烷表面改性后,SiO2氣凝膠的表面具有疏水性較強(qiáng),能夠有效的避免因環(huán)境中的水分給材料導(dǎo)熱系數(shù)帶來的影響。
隨著干燥化學(xué)控制劑用量的增加,凝膠時間逐漸延長,凝膠的開裂程度也得到改善,當(dāng)TEOS:DMF:H2O:EtOH=1:0.4:4:7(摩爾比),反應(yīng)溫度50 ℃,水解和縮聚反應(yīng)的pH值約在2~3之間和7~8之間,制備得到的SiO2氣凝膠密度最低,比表面積達(dá)576.64 m2/g,孔徑分布主要集中在30.7 nm,接觸角最高可達(dá)145°,在600 ℃的溫度下骨架結(jié)構(gòu)保持較好,屬于典型的非晶無定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是一種由許多納米級粒子團(tuán)簇聚合而成疏水性較強(qiáng)的納米多孔結(jié)構(gòu)材料。
[1] Schmidt M, Schwertfeger F. Applications for silica aerogel products[J].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1998, 225: 364-368.
[2] Gurav J L, Jung I K, Park H H, et al. Silica aerogel: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2010, 2010: 23.
[3] 王飛, 劉朝輝, 丁逸棟, 等. SiO2氣凝膠的制備方法及其應(yīng)用研究進(jìn)展[J]. 裝備環(huán)境工程, 2015, 12(6): 84-92.
[4] 姚連增, 陳志強(qiáng). SiO2氣凝膠的制備與表征[J]. 硅酸鹽學(xué)報, 1998, 26(3): 319-323.
[5] 陳龍武, 甘禮華, 侯秀紅. SiO2氣凝膠的非超臨界干燥法制備及其形成過程[J]. 物理化學(xué)學(xué)報, 2003, 19(9): 819-823.
[6] 孫豐云, 林金輝, 任科法. 常壓制備SiO2氣凝膠的研究進(jìn)展[J]. 材料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報, 2016 (4): 661-666.
[7] 孫豐云, 林金輝, 任科法, 等. 常壓制備SiO2氣凝膠的溫度控制研究[J]. 硅酸鹽通報, 2016, 35(3): 984-988.
[8] Fricke J, Emmerling A. Aerogels—Preparation, properties, applications[M]. Chemistry, Spectroscopy and Applications of Sol-Gel Glasse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1992: 37-87.
[9] 陳高遠(yuǎn), 魏巍, 丁當(dāng)仁, 等. 干燥控制化學(xué)添加劑對SiO2氣凝膠薄膜形貌和性能的影響[J]. 功能材料, 2016 (1): 1207-1212.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lica Aerogel
LIU Zhao-hui1, DING Yi-dong1*, WANG Fei2, YANG Hong-bo1
(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Materials Engineering, LEU, Chongqing 401311, China; 2. 94786 Unit of PLA, Jiangxi Zhangshu 331200, China)
SiO2aerogel was prepared by acid-base two-step method with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EOS) as Si sourc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ol-gel, the influence of water dosage, ethanol dosage an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to the gel time was studied, then the basis ratio of the sol-gel reaction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this, the influence of dry chemical control agent dosage on the gel time and cracking degree was investigated, and SiO2aerogel was analyzed by using a variety of material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ample possessed three-dimensional nano porous structure without cracks and wit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576.64 m2/g and the contact angle of 145 degree.
SiO2aerogel; sol-gel; preparation; property
TQ 170.1
A
1671-0460(2016)12-2792-05
全軍后勤科研計劃項目,項目號:BY115C007。
2016-10-26
劉朝輝(1965-),男,重慶梁平人,教授,博士,2007年畢業(yè)于北京理工大學(xué)應(yīng)用化學(xué)專業(yè),研究方向:從事隱身材料和隔熱保溫技術(shù)工作。E-mail:z-h-liu@163.com。
丁逸棟,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從事保溫隔熱技術(shù)工作。E-mail:136658518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