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抄本時代《文選》的流傳與校讎——兼論兩部早期“文選學”專著

        2016-02-14 06:17:16劉鋒
        天中學刊 2016年5期
        關鍵詞:李善異義國安

        劉鋒

        ?

        抄本時代《文選》的流傳與校讎——兼論兩部早期“文選學”專著

        劉鋒

        (河南科技學院文法學院,河南新鄉(xiāng) 453003)

        通過梳理《文選》在抄本時代的流傳和校讎概況,可以發(fā)現(xiàn)《文選》在隋唐的盛行并非偶然,雖然缺乏具體史料,但可以推測《文選》在隋唐之前應有相當程度的流傳。在《文選》盛行的時期,對《文選》的校讎整理自然是“文選學”的一項重要工作,結合校讎學的發(fā)展歷史以及《文選》校讎的相關文獻史料,可以考察《文選》在抄本時代的校讎概況,進而推斷兩部早期“文選學”專著——《文選辨惑》與《注駁文選異義》可能是集部考校類著作的先聲。

        文選;流傳;校讎;抄本時代;文選辨惑;注駁文選異義

        《文選》被后世譽為“總集之首”,是古代文學的一部重要經(jīng)典,因之而起的“文選學”自隋唐以來延續(xù)千余年,未嘗中輟,是古代學術中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一個專門之學,《文選》與“文選學”在中國古代文學、學術中意義重大?!段倪x》經(jīng)典地位的確立,與《文選》早期的流傳密切相關,而校讎是影響文獻流傳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文選》的校讎也是“文選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本文即是對《文選》早期流傳、校讎情況的考察。

        一、抄本時代《文選》的流傳概況

        自蕭統(tǒng)編撰成《文選》,都為30卷,寫定之日,《文選》便有了第一個本子。由蕭梁至五代,在毋昭裔刊刻《文選》之前,《文選》一直以抄本流傳,故此期可稱之為《文選》的抄本時代。

        《文選》最初的流傳情況從現(xiàn)存的文獻中難以找到明確的記載,這與其在稍后的隋唐之際便開始流行并促成“文選學”的盛況對比鮮明。一些敏感的學者已注意到這一所謂的“空白期”,并試圖作出解釋。各家雖意見不同,但在沒有文獻依據(jù)的前提下,都只能是學理上的推論。

        總體上看,《文選》在隋唐時期的盛行似乎并不是突發(fā)或者是偶然的事件,舊題隋侯白撰的《啟顏錄》曾記載石動筩為北齊高祖(高歡,496―547年)讀《文選》里的郭璞《游仙詩》,如果此記載屬實,則可知《文選》在成書后很快就傳到了北朝。學者雖多以《啟顏錄》乃托名侯白,但一般認為其成書至遲在初唐,那么無論作者屬誰,這則故事大致是可信的?!侗笔贰肪矶d杜正玄于隋開皇十五年(595年)舉秀才,楊素“志在試退正玄,乃手題使擬司馬相如《上林賦》、王褒《圣主得賢臣頌》、班固《燕然山銘》、張載《劍閣銘》……正玄及時并了。素讀數(shù)遍,大驚曰:‘誠好秀才!’”[1]962楊素使杜正玄所擬數(shù)篇文皆載《文選》,學者或以之作為《文選》在當時已流行的例證,大體上也可信從。

        以上兩處記載如果說還不能作為確證的話,那么《隋書》卷七五稱蕭該(約535―約610年)“撰《漢書》及《文選音義》,咸為當時所貴”[2]1715,則是“文選學”萌芽于隋代的明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蕭該所撰《文選音義》“為當時所貴”,透露出當時北方士人已經(jīng)留意《文選》,如果僅僅因蕭該為蕭統(tǒng)從子,其為《文選》作音注乃是治家學,而周圍士人并不知《文選》為何物,則其所撰《文選音義》恐怕很難受到重視。稍后的歐陽詢(557―641年)在《藝文類聚序》中寫道:“以為前輩綴集,各抒其意,《流別》、《文選》,專取其文,《皇覽》、《偏略》,直書其事,文義既殊,尋檢難一。”[3]27而成書于武德七年(624年)的《藝文類聚》則輯取了不少《文選》中的文句。由此可知,《文選》大概很早就已經(jīng)是一部重要的總集。

        稍后于蕭該,曹憲、李善等學者在“江淮間”興起了“文選學”?!洞筇菩抡Z》卷九稱江淮間為“文選學”者,起自江都曹憲,曹憲撰《文選音義》10卷,其后句容許淹、江夏李善、公孫羅相繼以《文選》教授;《舊唐書》卷一八九《曹憲傳》亦載曹憲撰《文選音義》,甚為當時所重;《新唐書》卷一九八《曹憲傳》稱曹憲始以梁昭明太子《文選》授諸生,而同郡魏模、公孫羅,江夏李善,相繼傳授,于是其學大興。這些史料學者早已熟稔,不勞煩引,唯須費辭的是,曹憲撰《文選音義》“為當時所重”與蕭該撰《文選音義》“為當時所貴”一樣,可證《文選》在初唐已在江淮間流行,許淹、李善等人雖從曹憲受《文選》之學,但在曹憲講授之前,許、李等人恐怕也不是對《文選》一無所知,故《文選》在南方當也早有流傳,而李善在《上文選注表》中稱昭明太子“撰斯一集,名曰《文選》,后進英髦,咸資準的”,恐怕也不徒是虛譽吧。

        總之,《文選》在隋唐之際的盛行雖然與蕭該、曹憲、李善等人的撰著、傳授關系密切,但顯然幾位學者的關注恐怕并不足以使一部書立即成為普遍研讀的對象,毋寧說是因為《文選》本已頗為流行,有《文選》的流行,才有“文選學”的大興,而所謂的“空白期”也許只是文獻上的空白而已。

        度過所謂的“空白期”后,《文選》的盛行便在文獻中很明確地顯示出來。我們可以看到,上至國君,下至鄉(xiāng)學,皆研讀《文選》。《舊唐書》卷八四《裴行儉傳》:“高宗以行儉工于草書,嘗以絹素百卷,令行儉草書《文選》一部?!盵4]2802《太平廣記》卷四四七引《朝野僉載》:“唐國子監(jiān)助教張簡,河南緱氏人也,曾為鄉(xiāng)學講《文選》?!盵5]3658《文選》還成為賞賜藩國的典籍,《舊唐書》卷一九六載開元十八年,吐蕃使奏云金城公主請《毛詩》《禮記》《左傳》《文選》各一部,制令秘書省寫與之。正字于休烈上疏反對,有言:“臣聞吐蕃之性,剽悍果決,敏情持銳,善學不回。若達于書,必能知戰(zhàn)。深于《詩》,則知武夫有師干之試;深于《禮》,則知月令有興廢之兵;深于《傳》,則知用師多詭詐之計;深于文,則知往來有書檄之制。何異借寇兵而資盜糧也!”[4]5232其所謂“深于文”,顯然是指《文選》而言,但最終“疏奏不省”?!秲愿敗肪砣饎t詳細記載了裴光庭反對于休烈的奏言。可見當時《文選》在典籍中的重要程度幾乎媲美五經(jīng)。

        《文選》不僅在中土盛行,而且還流傳至海外,《舊唐書》卷一九九《東夷·高麗傳》哉:“(高麗)俗愛書籍……其書有五經(jīng),及《史記》、《漢書》、范曄《后漢書》、《三國志》……又有《文選》,尤愛重之?!盵4]5320而日本至今仍流傳有數(shù)量不菲的唐代《文選》寫卷,學者推測7世紀初《文選》已經(jīng)傳入日本。今在日本相當偏遠的地區(qū),考古發(fā)現(xiàn)有八九世紀的《文選》斷簡,可見《文選》在日本的普及盛況。

        而唐代文人熟讀《文選》、模擬《文選》的記載比比皆是,后人的相關評述、研究也層出不窮,此處亦無須贅述了。至于兩《唐書》載李德裕稱其祖(李棲筠)天寶末以進士登第,自后家不置《文選》,蓋惡其不根藝實,雖是貶斥《文選》,但是足可作當時讀書人不能不讀《文選》的反證。

        唐代流傳的《文選》文本,除了白文本之外,還有眾多注本,后世常見的唐代《文選》注釋以李善、五臣為著,然隋唐注《文選》者尚有蕭該、曹憲、公孫羅、許淹、陸善經(jīng)等人,流傳于日本的《文選集住》即保存有公孫羅、陸善經(jīng)等人的注釋。即使一人之注釋,尚有多本,李匡乂《資暇錄》稱李善注有初注成者、覆注者,有三注、四注者,乃至絕筆之本,當時旋被傳寫,此說雖不可盡信,但李善注曾經(jīng)過不斷修訂,并通過講授隨時傳寫應是可信的。

        《文選》原為30卷,作注之后因文字增多,或析分為60卷,李善注本即是,而兩《唐志》著錄的公孫羅注亦為60卷。盡管李善非常重視保存《文選》原本面貌,如在卷一的“賦甲”下有曰:“賦甲者,舊題甲乙,所以紀卷先后,今卷既改,故甲乙并除,存其首題,以明舊式?!笨芍钌茷槊髋f式甚是謹慎。但眾多注本的流傳避免不了后世傳寫過程中將不同的本子竄亂,從而增加了《文選》文本變遷的復雜性。

        二、抄本時代《文選》的校讎概況

        《文選》在成書后一段時間內(nèi)的流傳情況難以確知,期間是否曾被整理、校讎也無從置論。隋唐時期,《文選》盛行,“文選學”大興,同時校讎學也較魏晉南北朝時期有所發(fā)展進步。但“唐代整理典籍文獻的總的傾向和特點是注重訓詁疏解”,“撰注的目的是讀通讀懂,主要在注釋音義,并不注重校證原文正誤,一般不作校勘,不存異文”,“對文字??敝饕谡f明漢代經(jīng)傳各家異同,不多羅列考證”[6]31?34,這與隋唐時期《文選》的校讎狀況是相符的——校讎多依附于注解。現(xiàn)存的校讎成果也主要存于各家注釋中。最早為《文選》作注的是隋代的蕭該,其所撰《文選音義》(或稱《文選音》)已亡佚,但在日藏古抄《文選集注》中保留了一些條目,據(jù)學者研究,“蕭該注音時有校勘語句,大約其書的體例、規(guī)模應該類似于陸德明的《經(jīng)典釋文》”[7]25。其后的李善注、五臣注、《鈔》、陸善經(jīng)注等也在注文中間或附帶校語。

        李善注中存有數(shù)量可觀的校勘、考辨之語,汪師韓《文選理學權輿》卷三《選注訂誤》、卷四《選注辨論》、卷五《選注未詳》專門匯集李注中的此類注釋。李維棻《〈文選〉李注纂例》將李注辨正得失之例分為六類:辨識本文正誤;訂正作者失考;訂正《文選》編者;訂正各家舊注;兼考他籍得失;眾說取舍論斷[8]520?536,亦多屬??眱?nèi)容。王禮卿《〈文選〉注釋例》標舉李善注例,其中如“異文例”“明或字得失例”“辨各說得失例”“未詳例”“訂誤例“與舊注異解并存例”“自注兩義并存例”“兩說并存例”“明正舊注乖謬例”等概屬考校之例[9]643?694。李善??睌?shù)量甚多,因其學問淵博、注解謹嚴,且距《文選》成書時代不遠,故其??背晒跏钦滟F。其他各注家??苯圆患袄钌浦珜彛瑪?shù)量也不多,但間亦有得。

        隋唐時期,典籍的整理校讎活動仍以官方為主導。唐代官方對《文選》甚是重視,李善、五臣的注本都上表于皇帝并得到了賞賜。當時還興起了續(xù)擬《文選》的風氣,大多也與官方有關。但文獻中有關官方校讎《文選》的史料存留不多,較為明確的一次還不了了之:“開元十九年三月,蕭嵩奏王智明、李元成、陳居注《文選》。先是馮光震奏敕入院?!段倪x》,上疏以李注不精,請改注,從之。光震自注得數(shù)卷。嵩以先代舊業(yè),欲就其功,奏智明等助之。明年五月令智明、元成、陸善經(jīng)專注《文選》,事竟不就?!盵10]1017《大唐新語》卷九亦載此事,稱馮光震入院校《文選》,兼復注釋,解“蹲鴟”為“今之芋子,即是著毛蘿卜”[11]134,鬧了笑話?!杜f唐書》卷四三《職官志》稱玄宗即位,大校群書,開元十二年(724年)置集賢殿書院,集賢學士掌刊緝古今之經(jīng)籍,征求圖書,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jīng)籍。馮光震奉敕?!段倪x》當是在玄宗朝大校群書背景下的一次官方行為,馮氏不止于校讎,以李注不精,上疏改注,但并未完成,而由其校《文選》兼復注釋,進一步可證當時《文選》往往注釋與校讎并行的特點。

        《文選》在隋唐時期極受重視,又極為普及,對這樣一部幾乎人人必讀的典籍,無論公私皆收藏整理當無可疑?!秲愿敗肪戆艘灰弧犊備洸俊ぞ蹠罚骸傲簩O騭,開平初歷諫議、常侍。騭雅好聚書,有六經(jīng)、《史》、《漢》、百家之言凡數(shù)千卷,洎李善所注《文選》,皆簡干精至,校勘詳審。”[12]9647孫騭為唐末五代人,其所藏《文選》校勘詳審,可作私人藏書校勘之證。

        三、李善《文選辨惑》與康國安《注駁文選異義》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李善《文選辨惑》十卷、康國安《注駁文選異義》二十卷,從書名看,頗似??薄⒖甲C性質的“文選學”專著,但兩書均早已亡佚,也未見后世文獻有所引據(jù),鄭樵《通志》、王應麟《玉?!冯m有著錄,但都是依據(jù)《新唐志》,恐未必見原書。章如愚《群書考索》續(xù)集卷一八《文章門》有曰:“蕭統(tǒng)去取未為盡善,有李善之見而后可以辨《文選》之惑,有康國安之識而后可以駁《文選》之異。夫蕭統(tǒng)索古文士之作,筑臺而選三十卷,自謂立見真而成功卓也。李善辨其惑,國安駁其異,是果何為者耶?蓋統(tǒng)之用工雖勞,而統(tǒng)之所選則未善。其陋識拙文且莫逭東坡之誚,又安能使唐人家置《文選》哉?然則《辨惑》、《駁異》,真足以起統(tǒng)廢疾,針統(tǒng)膏肓矣?!盵13]242據(jù)章氏此說,則二書似是針對“統(tǒng)之所選則未善”而作,但章氏亦未必見二書。蓋蘇軾批評《文選》“編次無法,去取失當”,宋人多有沿其說者,章氏所論亦屬此類,然終唐學者無有批駁《文選》編撰不當者,故其謂兩書“起統(tǒng)廢疾,針統(tǒng)膏肓”乃是以今衡古。

        章氏在同書卷一七曰:“今觀《唐志》,惟《文選》之注釋最多,自蕭該、僧道淹、曹憲等為之音,而李善又為之注,又所謂五臣注,唐(康)安國、許淹注者,孔利貞、卜長福之所續(xù),卜隱之所擬,宋朝蘇易簡之所纂,何其慕者之紛紛也?”[13]239此處又以康國安所撰為《文選》注釋,恐怕是因康氏書名有“注”字而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亦可知其未見原書。且此處將康國安誤為唐安國,若為章氏之誤,則亦可證其對康書的生疏。

        至于康國安的《注駁文選異義》究是何種體例,有何內(nèi)容,由于其人不顯,其書早亡,難以得知,唯顏真卿為康國安之子康希銑所撰碑文保留一絲線索,此碑全名《銀青光祿大夫海濮饒房睦臺六州刺史上柱國汲郡開國公康使君神道碑銘》,碑文有曰:“父國安明經(jīng)高第,以碩學掌國子監(jiān),領三館進士教之,策授右典戎衛(wèi)錄事參軍,直崇文館,太學助教,遷博士,白獸門內(nèi)供奉,崇文館學士,贈杭州長史?!庇衷唬骸熬染缥膶W士府君,有文集十卷,《注駁文選異義》二十卷,《漢書闕一字》十卷?!盵14]《新唐志》著錄“康國安集十卷”,其下有注文“以明經(jīng)高第,直國子監(jiān)教授,三館進士,授右典戎衛(wèi)錄事參軍,太學崇文助教,遷博士,白獸門內(nèi)供奉崇文館學士”[15]1602,恐即抄顏碑原文。蓋《新唐志》著錄康氏著作亦據(jù)此碑文,而其書當時恐已不存。碑文稱康希銑開元三年(715年)卒,春秋七十一,則其當生于貞觀十九年(645年),康希銑為康國安“叔子”,假設希銑為國安二十五至三十五歲間所生,則康國安大致生于隋唐之際(610―620年)。若如此,其生年則與李善大致相當。而兩人又曾任相同官職,李善《上〈文選〉注表》自稱“文林郎守太子右內(nèi)率府錄事參軍崇賢館直學士臣李善”,而康國安所任“右典戎衛(wèi)錄事參軍”與“太子右內(nèi)率府錄事參軍”同,《通典》卷三十《東宮官》載:“左右衛(wèi)率府,煬帝改左右衛(wèi)率為左右侍率,兼置副率二人,大唐為左右衛(wèi)率府,龍朔二年改其府為左右典戎衛(wèi),咸亨元年復舊置。錄事參軍各一人,隋置,大唐因之,掌勾稽監(jiān)印?!盵16]835可知康國安任此職當在龍朔二年(662年)至咸亨元年(670年)之間,李善任此職在顯慶(656―661年)年間,二人任職前后相隔甚近。李善所任崇賢館學士與康國安所任崇文館學士亦為同職,《通典》卷三十《東宮官》載:“貞觀中,置崇賢館,有學士、直學士員,掌經(jīng)籍圖書教授諸王……后沛王賢為皇太子,避其名改為崇文館。”[16]828蓋康國安任崇文館學士在李賢被立為太子的上元二年(675年)之后,亦在李善任此職之后。李、康二人年歲相當,前后所任官職又相同,則二人恐有交往亦未可知。由顏碑可知康氏還著有關于《漢書》的著作,此又與李善同,不知兩人之“漢書學”與“文選學”是否有關系。

        以“異義”署書名者早已有之,其著者如許慎有《五經(jīng)異義》,而鄭玄有《駁五經(jīng)異義》,此類著作校異文、辨疑義、考異說,先唐時多針對經(jīng)部而作,如鄭樵《通志》卷六三著錄的先唐《詩》部“問辨”類著作即有《毛詩義駁》《毛詩異同評》《毛詩辨異》《毛詩異義》《毛詩釋疑》等十余部,這種著作形式亦影響及其他各部典籍,如《舊唐志》著錄孫壽《魏陽秋異同》八卷,《新唐志》著錄開元間裴杰撰《史漢異義》三卷,而李善所著《漢書辨惑》大約也是此類著作。然康國安之書署名稍費思量,據(jù)其書名,似先有人著《文選異義》,而康氏著書加以辯駁,正如許、鄭之所著,即使無《文選異義》這樣一部書,亦當有前人關于《文選》的諸多疑議、異說,否則康氏何所駁斥?但不論如何,其書當是對《文選》的考校之作。

        若據(jù)以上推測,則李善《文選辨惑》、康國安《注駁文選異義》蓋仿經(jīng)部考校類著作模式,而開集部考校類著作之先河,為后世朱熹《韓文考異》、彭叔夏《文苑英華辯證》等集部校勘著作的先聲。

        注釋:

        ① 對《文選》最初流傳情況的探討,可參考[日]岡村繁《文選之研究》的相關章節(jié)、[日]興膳宏《異域之眼·〈文選〉的成書與流傳》、傅剛《〈文選〉的流傳及影響》、汪習波《隋唐文選學研究》第一章第一節(jié)“梁、陳學人流動與《文選》的早期流傳”、童嶺《鮮卑鐵騎下的游吟詩人——侯景之亂至隋初唐〈文選〉學傳承推論》(《中國文選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郭寶軍《〈文選〉經(jīng)典化之可能與經(jīng)典化之生成》(《中國文選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等。

        ② 這個故事保存在《太平廣記》卷二四七。另《大業(yè)拾遺記》稱“(煬)帝嘗幸昭明文選樓”,則恐系杜撰。

        本文根據(jù)樁-土間的相互作用機理,采用樁土荷載傳遞法建立了考慮時間效應和剪切模量隨深度變化兩種因素下的軟黏土地區(qū)樁負摩阻力的計算模型,為工程設計和工程應用提供參考。

        ③ 關于“文選學”在初唐的興起概況及原因可參考曹道衡《南北文風之融合和唐代〈文選〉學之興盛》、許逸民《論隋唐“〈文選〉學”興起之原因》,此處不贅述。

        ④ 《太平御覽》卷六一九、《冊府元龜》卷三二○、《唐會要》卷三六、《玉?!肪硪凰奈褰暂d此事,而《冊府元龜》所記最詳。

        ⑤ 關于《文選》傳入朝鮮的情況可參考[韓]白承錫《韓國“文選學”研究概述》(《中外學者文選學論集》)、張伯偉《〈文選〉與韓國漢文學》(《域外漢籍研究論集》,[韓]林貞淑《〈文選〉東傳之時間與其途徑》(《第七屆文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⑥ 參[日]靜永健《日本八至九世紀考古文獻所見〈文選〉斷簡考》(《中國文選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

        ⑦ 《舊唐書·裴潾傳》載裴潾集歷代文章續(xù)梁昭明太子《文選》,成三十卷,目曰《太和通選》,并音義、目錄一卷,上之?!缎绿茣に囄闹尽份d開元中詔張說括《文選》外文章,乃命堅與賀知章、趙冬曦分討。又載卜長福開元十七年上《續(xù)文選》二十卷,授富陽尉?!队窈!肪砦逅囊f述《集賢注記》稱開元中蕭嵩以《文選》是先祖所撰,喜于嗣美,奏皇甫彬、徐安貞、孫逖、張環(huán)修續(xù)《文選》。

        參考文獻:

        [1] [唐]李延壽,等.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 [唐]魏征,等.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3] [唐]歐陽詢,等.藝文類聚[M].北京:中華書局,1965.

        [4] [后晉]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 [宋]李昉,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

        [6] 倪其心.校勘學大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7] 王書才.《昭明文選》研究發(fā)展史[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8.

        [8] 李維棻.《文選》李注纂例[G]//俞紹初.中外學者文選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

        [9] 王禮卿.《選》注釋例[G]//俞紹初.中外學者文選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

        [10] [宋]王應麟.玉海[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

        [11] [唐]劉肅.大唐新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2] [宋]王欽若.冊府元龜[M].北京:中華書局,1960.

        [13] [宋]章如愚.群書考索[M]//文淵閣四庫全書:93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本,1983.

        [14] [宋]顏真卿.顏魯公集[M].《四部叢刊》本.

        [15] [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6] [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8.

        〔責任編輯 楊寧〕

        The Spread and Collation ofin the Manuscripts Era

        LIU Feng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453003, China)

        By generalizing the situation of spread and collation in the era of manuscript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prevalence of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was not accidental. Despite the lack of concrete data, we can speculateshould have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spread before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When it was popular, collation would be a very important job in.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ollation and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Wenxuan collation, we can investigatecollation in manuscripts era, and then infer that the two early monographs of---andprobably contain collation content.

        ; spread; collation; manuscripts era;;

        I206.2

        A

        1006?5261(2016)05?0063?05

        2016-04-06

        國家社科規(guī)劃重點項目(14AZd074);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規(guī)劃項目(2016-GH-024)

        劉鋒(1977―),男,河南南召人,講師,博士。

        猜你喜歡
        李善異義國安
        韓漢同形完全異義詞略考
        古今異義詞
        《文選》李善注引樂書考
        中國音樂學(2020年3期)2020-12-23 09:26:18
        黃國安美術作品
        電影文學(2020年8期)2020-06-11 03:38:18
        黃國安 周仁偉美術作品
        電影文學(2019年8期)2019-11-08 07:13:22
        從班昭《幽通賦注》看《文選》五臣–李善注的價值
        天中學刊(2019年2期)2019-01-20 08:47:03
        胡國安的電商熱忱
        本家侄不敵鄰家婦
        光耀扶輪
        社會與公益(2015年8期)2015-05-30 08:11:19
        本家侄不敵鄰家婦
        當代工人(2015年1期)2015-03-10 18:23:21
        最新中文字幕人妻少妇| av无码天一区二区一三区| 品色堂永远免费|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碰| 午夜a福利| 五月天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av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人妻少妇中文字幕| 国产对白国语对白|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 日韩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二区| 国产精品 无码专区| 午夜理论片yy6080私人影院| 四虎影视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av| 亚洲精品天堂av免费看|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亚洲| 中文字幕文字幕视频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男友| 后入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人与嘼交av免费|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l| 丝袜美腿久久亚洲一区| 91偷拍与自偷拍亚洲精品86|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内射| 中文字幕网伦射乱中文| 真人二十三式性视频(动)| 99热高清亚洲无码|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a级特黄的片子| 日本高清www无色夜在线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精品亚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成人全部免费的a毛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