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元
(臨沂市婦幼兒童醫(yī)院,山東 臨沂 276000)
宮頸癌患者預后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張慶元
(臨沂市婦幼兒童醫(yī)院,山東 臨沂 276000)
目的對影響宮頸癌患者的預后的因素進行分析,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0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進行因宮頸癌治療的患者96例,根據患者的臨床分期、患者的意愿等綜合因素對進行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的主要方式為手術及化療,并對患者采用電話或者上門隨訪,了解患者在進行治療后的預后情況。對所有患者的預后采用多因素分析和單因素分析,對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進行評估分析。結果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后,患者的3年生存率為75%。影響宮頸癌患者的預后是多方面的與患者的年齡、臨床分期、病理類型、淋巴轉移正相關。結論 在對宮頸癌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可以用于指導患者的治療及預后。
宮頸癌;治療;預后;影響因素
宮頸癌是婦科疾病中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惡性腫瘤中的發(fā)病情況僅次于乳腺癌[1]。宮頸癌好發(fā)于中老年婦女中,宮頸癌的發(fā)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可能與生活環(huán)境、遺傳、人乳頭肉的感染等有關。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與臨床分期、淋巴轉移、家庭經濟情況、患者的心理素質等[2]。本文通過對宮頸癌患者96例的預后影響因素分析,為宮頸癌患者的治療提供借鑒。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0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因宮頸癌住院的患者96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在(52.7±0.9)歲,病程在1-3年,平均病程在(1.2±0.3)年。所有患者在經過“三階梯程序”檢查(宮頸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宮頸細胞檢查)后均診斷為宮頸癌,并排除其他疾病。
1.2 治療方法
患者96例均在我院進行治療,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療、化療,手術方式包括筋膜外子宮全切術、改良廣泛子宮切除術及盆清淋巴結切除術必要時行腹主動脈旁淋巴取樣,或者采用新輔助化療,先對患者進行化療降期,然后再進行手術治療,減少手術并發(fā)癥。放療包括體外照射及腔內照射,腔內照射用銫照射,體外多用直線加速器、鈷治療?;熁颊叩某S每拱┧幬镉许樸K、氟尿嘧啶等藥物。在對患者96例進行治療后,進行三年的上門隨訪或者電話隨訪,隨訪的內容包括患者的治療情況、患者是否出現腫瘤轉移、出現并發(fā)癥情況。
1.3 隨訪情況
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或者上門隨訪,隨訪的主要內容有患者是否尚在、目前的疾病狀況、是否出現腫瘤的轉移、是否出現術后并發(fā)癥、患者目前的生活質量、患者目前心理狀況進行隨訪。隨訪時間自出院3個月到2016年2月為止。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預后因素的分析單因素、多因素使用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生存情況
患者中,一年的生存96例,生存率為95.8%,兩年的生存86例,生存率為89.6%,三年的生存75例,生存率為75%,并且在這些患者中生存最短的為5個月。
2.2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發(fā)現宮頸癌患者的預后與患者的年齡、病理類型、臨床分期、淋巴有無轉移等有關(P<0.05)。在對96例患者的分析中,患者的年齡≥60歲的生存率比年齡<60歲患者的生存率低;采用國際婦產科聯(lián)盟(FIGO,2009年)的臨床分期標準對患者進行分期,對這些患者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患者的不同臨床分期生存率是不同的,其分期Ia的生存率最高。詳見表1。
表1 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情況
2.3 多因素分析
使用Cox比例風險模型對宮頸癌患者的病理分型、淋巴有無轉移、臨床分期等對患者的預后進行多因素分析,以上這些因素是宮頸癌患者的預后影響的主要因素(P<0.05)。詳見表2。
表2 患者的預后的多因素情況
宮頸癌患者在早期的臨床癥狀常表現為接觸性陰道流血、陰道排白色或者漿液性分泌物,早期的宮頸癌表現并不典型,故在生活中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一般來進行治療的宮頸癌患者大多為中晚期患者,早期的宮頸癌患者進行積極治療可以得到比較滿意的效果,到了中晚期患者的治療效果就不太滿意,目前宮頸癌的篩查已經作為了常規(guī)檢查項目,采用的篩查手段為宮頸脫落細胞檢查。晚期的臨床癥狀根據累及的范圍出現不同的癥狀。宮頸癌主要發(fā)生在中老年人患者中,發(fā)患者群由農村轉向了大中型城市,可能與HPV感染升高有關[3]。
宮頸癌患者采用的治療方式主要有手術與放療化療手段,而采取的治療方式主要與患者當時的臨床分期、有無遠處淋巴轉移患者的經濟因素綜合考慮的。在經過3年的隨訪探究結果來看患者的治療預后與年齡、臨床分期、病例分型、淋巴轉移等情況成正相關。患者的年齡<35歲的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率遠比年齡>35歲的宮頸癌患者高[4],可能由于年齡越大腫瘤越大,越可能發(fā)生遠處的淋巴轉移,腫瘤治療后也易復發(fā)。而且經過對患者96例的分析可以發(fā)現患者發(fā)生了遠處淋巴轉移,治療效果越差,患者生活質量也差。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病理類型的生存率情況最高的腺鱗癌、最低的為腺癌。而且病理類型也是宮頸癌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腺癌比其他兩種類型的癌更容易侵及基層、淋巴管并發(fā)生淋巴轉移。當然患者的預后情況也與患者的心理有關,經過本次的點差研究發(fā)現生存率在3年以上的患者保持樂觀心態(tài)和生存率在63%,從這個數字可以得出應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經過本次對宮頸癌預后影響因素的研究,可以在治療前對患者進行病情綜合性評估,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達到滿意的效果。
[1] 李 霓,鄭榮壽,張思維,等.2003-2007年中國宮頸癌發(fā)病與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2,21(11):801-804.
[2] 楊越波,曾海濤,唐 虹,等.影響子宮頸癌預后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8):1145-1148.
[3] 章文華,李 楠,吳令英.重視宮頸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J].浙江腫瘤,2000,6(2):112-114.
[4] 楊 娟,肖 蘭,楊繼洲,等.高危型 HPV 負載量與宮頸癌前病變發(fā)展的相關性[J].實用癌癥雜志,2012,27(6):656-657.
R711.74
B
ISSN.2095-8803.2016.1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