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俠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蘇 徐州 221000)
跨文化背景下內地中職西藏班學生英語學習的障礙分析
馬海俠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蘇 徐州 221000)
內地中職西藏班學生因為其本族語言的文化背景遠不同于英語文化背景,加上藏語跟英語在發(fā)音習慣和語言構成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區(qū)別,導致了內地中職西藏班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出現了很大的障礙。文章從藏語和英語文化背景差異的角度,分析了內地中職西藏班學生出現英語學習障礙的原因,并從跨文化學習的角度給出了英語學習的方法和建議。
內地中職西藏班;跨文化;英語學習障礙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2011-2020年)》的戰(zhàn)略要求和部署,到2020年要實現少數民族高中階段教育、基礎教育普及程度和辦學質量的提高,發(fā)展和完善少數民族地區(qū)的職業(yè)教育,促進其脫貧致富。
為了響應國家教育扶貧的政策,內地多個省份和地區(qū)啟動了內地中職西藏班的招生工作,為西藏地區(qū)定向培養(yǎng)適應當地經濟發(fā)展的不同專業(yè)的人才。徐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從2010年開始,至今已經招了六屆的西藏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英語作為學前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對大部分的西藏班學生來說是一門有趣卻又很難學的課程。學生們在英語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也比較高,但是學習的效果卻不是很好。學生們表現得很焦慮,他們跟老師表示很想學好英語,但是總感覺到英語學習的難度太大,學習起來太吃力。老師們很疑惑,既然這些學生對英語學習持有興趣,那么為什么學習的效果不理想呢?其原因又是什么呢?為了弄清楚這些問題,本文從跨文化的角度對內地中職西藏班的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進行分析,試圖找到她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產生障礙的原因。
(一)藏族文化對其根深蒂固的影響
藏族的文化習俗與英語文化截然不同,藏族文化是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演變中,西藏本土文化與其他民族的相互交流融合后形成的獨特文化。它底蘊深厚,吸收和融合了多種不同文化的精髓,賦予了藏語獨特而又豐富的文化內涵。內地中職西藏班的學生年齡普遍較小,而且他們中間大部分人又來自西藏偏遠的山區(qū)和牧區(qū),從小在藏族文化的環(huán)境下長大,所接受的也只是藏族文化的熏陶。這些學生雖然在學校里也學習漢語,但是所接受的英語學習機會卻很少,這就使得他們很少學習和了解英語文化傳統(tǒng)習俗及其背景知識。這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化障礙造成了內地中職西藏班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出現了困難。
由于大部分的內地中職西藏班的學生是來自西藏偏遠的山區(qū),導致他們與外界的交流機會很少,所以,這些學生在性格上表現的較為內斂和害羞,不太善于語言的表達。在英語課堂上,他們就表現出不愿意開口講英語,或者是開口了但是不能放開音量去大聲表達的情況,這就造成了他們在英語口語訓練和發(fā)音練習方面很難取得進步等問題。
(二)藏英兩種語言的不同產生了英語學習的障礙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講,藏語和英語是屬于完全不同的兩種語系,在語法構成、語序、發(fā)音方式等方面都截然不同。藏語屬于漢藏語系,因為現在的藏語是在幾千年的漢藏歷史文化交流融合過程中,同周邊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相互接觸,通過借詞、借音并將之改為適應自己的語言習慣之后,逐步演變而形成的一種語言,既有藏語本土的文化特色,又吸收了甘肅、四川等地的方言習慣。英語則是在長期的歷史演變和文化的侵略與融合過程中,在其本土文化和語言的基礎上,與西歐民族語言的接觸過程中逐步吸收和融合,最終演變而來的一種語言。語言學者把英語歸為印歐語系中的日耳曼語系,但它實際上受歐洲的語言文化影響較大。因為藏語和英語之間存在很大的區(qū)別,西藏班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需要跨越這種語言障礙,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藏語的發(fā)音方法也與英語的發(fā)音方法存在很大不同。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作者發(fā)現西藏班的學生在讀單詞的時候,語調非常奇怪,而且語氣總是很重,在老師的反復糾正后,也很難準確地發(fā)音。在與西藏班學生的交流中,筆者發(fā)現學生講的漢語中夾雜著很重的藏語語音,他們說話的語氣普遍較重,說話的語調也以去聲為多,這就是他們本族語言的發(fā)音習慣造成的影響。
(三)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
內地中職西藏班的學生的英語基礎都相對較弱,筆者通過對西藏班學生的走訪之后發(fā)現,大部分的學生在來內地學習之前,接觸的英語很少或是曾經學過的英語也普遍較為簡單。這些學生掌握的英語單詞量很少,他們會運用的英語語法也很簡單,只限于簡單的句式結構等。這也是因為中職西藏班的學生來自西藏的不同地區(qū),包括偏遠的山區(qū)和牧區(qū)等,其中,有的孩子由于地區(qū)環(huán)境的原因,根本就沒有接觸過英語。這些都是造成西藏班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弱的因素。
(一)積極學習和了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向西藏班的學生介紹英語文化的相關知識及其文化背景。在進行英語單詞的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英語詞匯的意思和用法,更要讓學生了解這些詞匯的文化內涵,以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dog 一詞,它的釋義就是“狗”,中國的學生一看到它的釋義,就會聯想到中國文化里對狗的描述,比如“狗腿子”“狗奴才”“狗眼看人低”“狗嘴吐不出象牙”等明顯帶有貶義的詞語,這是因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家庭一直被看作成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傳統(tǒng)上,人們喜歡家族群居生活,家人之間可以相互成為對方的感情寄托,因此,狗的作用就只是看門護院。但是在英語文化里,dog一詞卻不是貶義,因為英語文化是建立在工業(yè)文明的基礎之上的,因為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家庭成員不是生活在一起,那么,狗就作為了一種感情寄托,被看作是家庭的一個成員,所以在英語文化里,人們把狗當做親人和朋友。在給學生介紹了單詞的文化內涵以后,他們就會更容易理解一些英語句子和短文。
除了英語單詞的文化內涵以外,肢體語言在英語中的運用也較為廣泛,所以,讓西藏班的學生了解英語文化中的肢體語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英語課堂教學中涉及到的英美風俗習慣,英語教師也應該向學生介紹這些風俗習慣的來歷及其傳統(tǒng)活動,讓學生在熟悉了英語傳統(tǒng)文化、風俗習慣以后,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作為學生自身,他們更應該主動跨越藏語和英語的文化障礙,積極學習不同文化知識,以達到學有所成的效果。
(二)努力克服跨文化學習的障礙
西藏班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該主動克服跨文化造成的語言學習障礙,積極學習英語文化的背景知識和風俗習慣,積極了解英語文化與藏族文化的區(qū)別,在克服跨文化障礙的基礎上進行英語學習。由于藏族文化和英語文化的不同,藏語和英語的學習方式也存在不同之處。內地中職西藏班的學生應該積極尋求和了解英語學習的方法,放棄用學習藏語的方法去學習英語。做到多聽、多練、多記,強化練習英語聽力和發(fā)音,多記英語詞匯,多讀英語短文,要學會用英語去解釋英語詞匯和句型。目前,大部分的西藏班學生都有用藏文發(fā)音標注英語單詞發(fā)音的現象,這就造成這些學生讀的英語聽起來像在讀藏語一樣,從而影響了同英語教師的口語交流和聽力訓練。當然,要這些學生完全適應英語語境下的英語學習,還需要老師來幫助他們逐步克服存在于兩種語言文化中的文化障礙。
(三)樹立自信心,敢于用口語表達
由于西藏班的學生較為害羞,他們平時在英語課堂上很少愿意開口講話,使得老師很難幫助他們去糾正不正確的發(fā)音習慣。所以,英語教師就應該幫助這些學生學會敞開心扉,樹立自信心,敢于同老師交流學習體會和思想。這些西藏班的學生在心理上有著很大的包袱,因為自己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所以較為自卑,但他們更擔心學得不好沒法向老師和其家長交代。只有讓這些學生放下思想和心理的包袱,才能幫助他們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和信心。而對于西藏班的學生自己來說,他們更要主動向老師傾訴內心的矛盾和想法,通過老師的疏導來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負擔。英語老師要注意通過表揚的方式,讓學生知道自己受到了老師的肯定,從而逐步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做到了敢于開口講英語,并且敢于在課堂上大聲地發(fā)言,那么老師就能夠幫助他們糾正發(fā)音,從學會正確的發(fā)音開始,學生的自信心就會隨之增加,他們就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
內地中職西藏班的學生因為要跨藏、漢、英三種文化進行英語學習,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出現語言和文化上的多重障礙和困難,進而使得他們產生了心理壓力和負擔。那么,英語教師就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積極幫助學生克服這種跨文化造成的學習障礙和困難,為西藏班學生順利學習英語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學有所長、學有所成的目標。
[1]陳榮澤.藏漢語接觸引發(fā)的語言演變[J].西藏研究,2011(3):50-57.
G642
A
1673-0046(2016)12-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