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麗
藥物經濟學方法在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劑中的評價現狀分析
韓 麗
中醫(yī)藥在我國的診療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本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法,探討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在傳統(tǒng)中藥領域中的應用現狀,探索適合中藥配方顆粒劑的評價方法,以促進中藥藥物經濟學評價體系的建立。
中藥藥物經濟學;中藥飲片;配方顆粒劑
1.1成本分析法 成本分析是對各種備選方案的總成本進行比較,成本較小的方案勝出,因此成本分析又稱為最小成本分析[1]。藥品價格是反映成本最直觀的指標,蘆青[2]將618種中藥飲片與小包裝飲片的價格進行比較,大部分自費患者表示價格不高出散裝飲片的5%是可以接受的。劉暉暉[3]對傳統(tǒng)中藥進行了初步藥物經濟學研究,在價格上配方顆粒劑比中藥飲片高出2~3倍。劉暉暉等[4]等將六味地黃丸、附子理中丸等10種中成藥與配方顆粒的價格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配方顆粒比中成藥可能更具價格優(yōu)勢。對中藥飲片、配方顆粒與中成藥的間接最小成本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中藥飲片價格偏低,配方顆粒比中成藥可能更具價格優(yōu)勢。針對不同病癥這三者的總成本不完全相同,體現治療的安全性、合理性、經濟性就需要運用藥物經濟學方法進行評價和界定。
1.2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產出指標是效益指標,即用貨幣單位表示。成本-效益分析比較不同方案所消耗的資源價值(成本)與干預所帶來的產出值(效益),效益指標和成本指標均以貨幣單位進行測量[1]。程宏[5]提出,配方顆粒的市場價格是普通中藥飲片的2~3倍,治療效果不及湯劑,方便性不及中成藥。宋筱軍[6]認為,免煎飲片缺乏中醫(yī)藥理論基礎,改革了傳統(tǒng)中藥方劑學、藥效學理論,成品又缺乏控制療效的質量標準。楊建文和石鳳鳴[7]的研究結果顯示,中藥飲片的成本只相當于顆粒劑的50%左右。在2000年左右,專家普遍認為配方顆粒劑的療效不如湯劑,服用方便性不如中成藥,經濟成本又高,因此市場應用存在局限,中藥飲片更能體現節(jié)約醫(yī)療成本。前期進行的傳統(tǒng)中藥藥物經濟學評價,主要是對實行干預措施后所節(jié)約衛(wèi)生資源的比較,沒有體現減少患者健康時間的損耗和勞動力恢復帶來的效益,對減輕患者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和康復后帶來的舒適愉悅也沒有體現。因此前期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進行的比較存在片面性。
1.3成本-效果分析法 成本-效果分析的產出指標是效果指標,效果是干預措施在自然狀態(tài)(即非試驗的現實條件)下對患者產生的治療結果,一般采用臨床指標進行表示。成本-效果分析衡量不同干預方案的成本和效果,最佳治療方案不一定是成本效果最差,也不一定是最好,而是兩者權衡的結果[1]。易學東和陳科[8]的研究結果顯示,參苓白術散單味顆粒劑的價格是湯劑的2倍,其療效基本接近,但顆粒劑組總成本卻低于湯劑組。翟素紅等[9]分析認為,中藥飲片與配方顆粒劑合用患者的滿意度最高。成本-效果分析是在取得最佳治療效果的同時使治療費用達到最理想水平[10],其目的是把合理用藥和經濟用藥融為一體。成本-效果分析的核心是確定效果指標,主要包括中間指標和終點指標。中間指標通常是指疾病治療過程中短期產出的如血壓、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標。終點指標是患者最終希望得到的健康結果,是患者健康狀況的最直接體現,在中藥成本-效果分析中并沒有充分的體現出來。
1.4成本-效用分析方法的探索 成本-效用分析的產出指標是效用指標,其是指人們對不同健康狀態(tài)的偏好或滿意程度。效用指標使患者的不同健康狀態(tài)換成一個共同的衡量單位,因此成本-效用分析可以比較臨床結果指標不同的各種干預方案的經濟性[1]。中醫(yī)診療疾病是在整體觀念基礎上,以人為本,辨證論治;在對中醫(yī)適應證治療的同時,也能相應地調節(jié)人體機能和抗病能力。目前,在臨床上應用較多的中藥處方本身就具有多成分、多層次、多靶點的特點。效用指標最常用的是質量生命調整年(QALYS),對于中藥評價來說,使用效用作為臨床產出指標尤其重要[11],成本-效用分析在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中屬于最高層次的研究。目前,我國各種健康量表和問卷調查工作有待進一步推廣,現階段我國中藥成本-效用分析仍存在一定問題,但是對中藥來說成本-效用分析是最佳的評價方法,是將來中藥藥物經濟學評價研究的發(fā)展方向[12]。
2.1中藥調劑和合理用藥 耿濤等[13]在中藥配方顆粒調劑中應用藥物經濟學理論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采用配方顆粒調劑改善了調配環(huán)境,提高了調劑效率,降低了配方成本,而且患者對調配的準確度、清潔度和知情度也更為滿意。鞠愛霞等[14]應用藥物經濟學理論指導中西藥合理配伍,制訂合理的中藥給藥方案,結果顯示選擇適當的劑型、恰當的給藥劑量、合理的給藥時間對促進中藥合理應用起到了積極作用,可見藥物經濟學方法是非常必要和切實可行的。
2.2中藥藥物經濟學發(fā)展的探索 謝雁鳴和黎元元[15]建議擬定契合中藥特點的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是大勢所趨。何旭和張方[16]歸納總結了亞洲各國建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的情況,為我國藥物經濟學指南的建立提供了科學依據。孫利華和王長之[17]針對我國尚未確定成本-效果閾值的實際情況建議選擇適宜的評價方法,確定符合中藥特色的研究時限,采用如Markov模型解決數據和經費的現實問題。借鑒適用于藥物經濟學研究的Markov模型,可促進體現中醫(yī)藥治療特色的生命質量量表的制訂,推進中藥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學的進一步向前發(fā)展[18]。2012年中國中醫(yī)藥循證藥物經濟學評價標準學術研究會召開,《中藥循證藥物經濟學評價技術要點》研究課題組選擇內科、婦科、骨傷科等中醫(yī)藥具有優(yōu)勢的病種進行了研究,為從事中藥藥物經濟學的研究者提供了參考依據。胡善聯(lián)[19]建議進一步研究中藥藥物經濟學的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對現實世界進行研究,對重點研究的中成藥進行病例登記和隨訪。中醫(yī)藥治療應該注重生命質量改善的評價,有助于推動我國中藥藥物經濟學評價得以有效開展和真正地指導實踐。
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在傳統(tǒng)中藥領域的評價較少,研究時限較短、評價方法過于單一[20],中藥研究占3.5%[12],2007—2012年中藥藥物經濟學的研究構成只占9.0%[21]。孫利華和王長之[17]提出,中藥藥物經濟學評價存在的問題為評價只注重形式,少有實際結果,干預方案的收益計量不全,數據基礎與研究經費均較為薄弱。張方等[22]分析關于中藥藥物經濟學的評價認為,中成藥新藥與常規(guī)西藥治療相比較占大多數。藥物經濟學方法的運用也不完全適合中藥尤其是傳統(tǒng)中藥的領域。李明輝和劉國恩[12]通過研究時限、適應證、成本、產出等系統(tǒng)闡述了中藥進行藥物經濟學評價的焦點問題。張洪峰等[23]通過對研究偏性、評價的差異性、樣本量確定、豐富成本數據的研究來說明,中藥藥物經濟學的發(fā)展仍需要加強理論和應用的研究。
中藥藥物經濟學的研究是一項復雜的跨學科研究,需要中醫(yī)藥學、經濟學、衛(wèi)生統(tǒng)計學、藥事管理學等多學科的配合與合作,進而在確定藥品適用范圍、控制藥品費用、基本藥物遴選、醫(yī)療保險目錄制定等方面使醫(yī)療體系中的醫(yī)藥費用支出趨于合理。我國的中藥藥物經濟學評價參照前人的探索性建議進行實踐,進而促使適合中藥的藥物經濟學評價體系建立。
[1] 劉國恩.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及導讀[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盧青.循證-藥物經濟學評價研究及其在中藥臨床配方調劑中的應用[D].浙江:浙江大學,2009.
[3] 劉暉暉.中藥配方顆粒的產業(yè)競爭力分析與金銀花配方顆粒的關鍵技術示范研究[D].廣東: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
[4] 劉暉暉,李盛青,詹若挺,等.中藥配方顆粒發(fā)展現狀,與臨床推廣應用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代化,2011,13(1):9-17.
[5] 程宏.“免煎中藥飲片”劑型的科學性及成本-效益分析[J].首都醫(yī)藥,2001,15(3):206-208.
[6] 宋筱軍.免煎中藥飲片劑型的科學性及成本-效益分析[J].中草藥,2002,33(7):206-208.
[7] 楊建文,石鳳鳴.中藥顆粒劑的成本-效益分析[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2003,26(l):80.
[8] 易學東,陳科.參苓白術散湯劑與單味顆粒劑提高脾陰虛型厭食患者機體素質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9(23):148-149.
[9] 翟素紅,王中偉,曹學東,等.益胃湯中藥飲片煎劑與配方顆粒的成本效果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3,42(9):1054-1055.
[10] 陳潔.藥物經濟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6.
[11] De Smet PA,Bonsel G,Van der Kuy A,et al.Introduction to the Pharmacoeconomics of Herbal Medicines[J].Pharmacoeconomics,2000,18(1):1-7.
[12] 李明輝,劉國恩.中藥經濟學評價的意義和特點[J].中國藥物經濟學,2009,4(3):11-14.
[13] 耿濤,李文華,梁曉燕.藥物經濟學評價在中藥配方顆粒調劑中的應用[J].中國藥房,2011,22(7):577-580.
[14] 鞠愛霞,金軼奇,吳瑩,等.運用藥物經濟學理論指導中藥合理應用[J].中國藥房,2009,20(9):716-717.
[15] 謝雁鳴,黎元元.我國亟須制定中藥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J].中國中醫(yī)藥報,2015,18(3):1-3.
[16] 何旭,張方.亞洲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研究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新藥雜志,2015,24(19):2183-2187.
[17] 孫利華,王長之.藥物經濟學在中藥評價中的應用現狀及展望[J].中國藥師,2015,18(6):958-960.
[18] 王昕,蘇霞,孫文韜,等.Markov模型在上市后中藥經濟學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20):2844-2847.
[19] 胡善聯(lián).中藥藥物經濟學評價建議與化藥的藥物經濟學評價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應進一步研究適宜中藥藥物經濟學的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N].醫(yī)藥經濟報,2016-1-2.
[20] 孫曉,郭利平,商洪才,等.國內中藥藥物經濟學評價的系統(tǒng)評價及質量評估[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0):2050-2053.
[21] 李明輝,李紅超,馬愛霞.我國藥物經濟學評價研究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中國藥房,2008,19(11):801-805.
[22] 張方,王曼,杜珺.中醫(yī)藥經濟性評價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經濟學,2009,4(5):44-50.
[23] 張洪峰,陳晨,王樂,等.中藥藥物經濟學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3,24(31):2969-2971.
R956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0.002中醫(yī)藥在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人們認知的提高,中藥新的應用形式也得到發(fā)展。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近日發(fā)布了《中藥配方顆粒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這意味著配方顆粒有望擺脫試點身份,市場全面放開。直觀上看中藥飲片與配方顆粒相比具有價格優(yōu)勢,但是鑒于中藥飲片的諸多不便,患者選擇傳統(tǒng)中藥進行治療時,會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篩選,選擇依據為藥物的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本研究總結了藥物經濟學方法在中藥飲片和配方顆粒劑中的評價現狀,探討如何使用藥物經濟學方法對傳統(tǒng)中藥進行評價分析。
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河北石家莊 050051
韓麗,碩士學位,主管藥師。研究方向:中藥藥理與新藥研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