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旸
黃芪首載于我國古代第一部本草著作《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上品,《湯液本草》謂黃芪“柔脾胃,是謂中州藥也”。黃芪,又名黃耆,性微溫,為臨床常見的補氣藥品,味甘,歸脾、肺經(jīng)?!澳苎a氣,兼能升氣,善治胸中大氣下陷”,因其補氣之功最優(yōu),故推為補藥之長,而名之日耆也。黃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干燥的根。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含有的氨酸、微量元素硒、鐵、鋅等,黃酮及黃翻類似物,黃芪皂苷類黃芪多糖等成分,具有多種生物活性。
中醫(yī)看黃芪
黃芪為脾氣虛之主藥,脾為后天之本,運化水谷,化生氣血,脾氣不足則影響人體健康,脾氣虛臨癥見:面色恍白或萎黃,聲音低微,四肢倦怠,乏力氣短,大便無力,切脈沉細無力。當前社會生活節(jié)律加快,疲勞綜合征常見,以黃芪為主藥,服后能使人體較快地恢復疲勞,增強耐受疲勞能力,三五日后可使疲勞逐漸消失。近代研究亦證實黃芪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免疫力。方藥常用黃芪為主要配伍,如四君子湯、六君子湯、保元湯等皆依此衍生。
固表:中醫(yī)講脾主四肢肌肉,脾胃虛則四肢皮膚腠理不固,汗液自泄,氣能固攝,氣虛則汗出。黃芪因其補氣之功,故能實腠理,凡氣虛自汗、盜汗均能治之。黃芪衛(wèi)外固表,對有些病人患外感病后反復不愈,或見于體虛易感之人,纏綿不愈,噴嚏連連,鼻流清涕,畏風,中醫(yī)傳統(tǒng)經(jīng)驗以黃芪為主藥配以防風、白術(shù)。黃芪與防風本為相畏藥,同用有相畏而又相使之用,古人謂之玉屏風散,碾成細末,每日1次,每次服之。
托毒:黃芪為治瘡癰之圣藥:瘡瘍一證多因熱毒壅盛,腐敗氣血所致,一般治當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為主,潰膿期,當清熱解毒,化瘀排膿為先。若人氣血不足,或醫(yī)者治療不當,損傷人體正氣,無力驅(qū)邪外出。則瘡瘍易成內(nèi)陷的膿,成不潰或潰久不斂。或表現(xiàn)為:“其瘡數(shù)年不愈,外邊瘡口甚小,里邊潰爛甚大,且有串至他處不能敷藥者”。黃芪必生用,則補中有宣通之力,對瘡家有宜。可見用黃芪治瘡瘍,必見人體正氣不足,瘡瘍成膿不潰或潰久不斂,取黃芪補氣,使氣盛能托毒外出,不治瘡而瘡自愈,可與當歸、肉桂等配伍,如托里透膿散等。
西醫(yī)靈活運用同樣多重功效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黃芪能顯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細胞總數(shù)。促進中性粒細胞及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殺菌能力。能明顯增強細胞免疫,促進植物血凝素、刀豆素A、商陸素等引起的淋巴細胞轉(zhuǎn)化。
增強造血功能:黃芪多糖能升高正常大鼠紅細胞的比容,增加紅細胞數(shù)??纱龠M造血干細胞的分化和增殖。
增強性腺功能:黃芪可增強精子活力。在體外人的精液中添加黃芪水煎液,可使精子活動率、精子運動速度、精子頭部擺動的頻率等均有顯著提高。這也是黃芪作為體外添加劑在輔助生育技術(shù)方面(如人工受精等)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的體現(xiàn)。
抗氧化作用:可降低動物血清中過氧化脂質(zhì)和肝臟脂褐素含量。黃芪總黃酮也有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作用,可減少脂質(zhì)過氧化物對生物膜的損害。
強心作用:能使心臟收縮振幅增大。輸出量增加,對中毒或疲勞衰竭心臟的作用更為明顯。黃芪多糖可明顯保護垂體后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對抗氯化鋇誘發(fā)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仿誘發(fā)的小鼠心室纖顫,降低心率。
抗?jié)冏饔茫簩Χ喾N實驗性動物胃潰瘍有抑制作用,對95%乙醇所致小鼠胃黏膜損傷及大鼠幽門結(jié)扎所致胃黏膜損傷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可減少損傷面積,降低損傷指數(shù),并可協(xié)同西咪替丁對胃黏膜的保護作用。
黃芪的種種功效千百年來已被無數(shù)人證實,實不必贅述,需要者應當去正規(guī)醫(yī)院開具處方,按療程服用,日久必會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