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兵 趙麟萱 丁晶鑫 劉 雪 焦 陽 李文蘭
1哈爾濱商業(yè)大學藥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2哈爾濱商業(yè)大學英才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3哈爾濱商業(yè)大學生命科學與環(huán)境科學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
中藥復方治療情志疾病的研究進展
隋 兵1趙麟萱2丁晶鑫3劉 雪1焦 陽3李文蘭1
1哈爾濱商業(yè)大學藥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2哈爾濱商業(yè)大學英才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3哈爾濱商業(yè)大學生命科學與環(huán)境科學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
通過介紹治療情志疾病的中藥復方研究進展,以期對臨床應用和新藥開發(fā)提供參考,加快情志疾病療效藥的研發(fā)進程。
情志疾病;中藥復方;應用研究
情志疾病主要指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與轉歸過程中, 由情志因素起主導作用的一類疾病, 包括精神疾病、神經疾病、心理疾病及一切功能性疾病。而中藥復方兼有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小的優(yōu)點,成為治療情志疾病的首選藥物。我國在天然藥物方面已經逐步形成一套獨特的中醫(yī)藥理論體系,中藥復方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筆者對古今有關治療情志疾病的中藥復方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概括和總結,闡述了有關治療抑郁癥、焦慮癥及失眠等情志疾病的詳細復方內容及臨床試驗結果與應用。為接下來的進一步研究提供理論支持與幫助。
1.1 酸棗仁湯
酸棗仁湯,記載于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方中,其主要由酸棗仁,、知母、甘草、茯苓和川芎組成。方中酸棗仁養(yǎng)血安神; 甘草和中緩急; 知母清熱除煩;茯苓寧心安神;川芎調血養(yǎng)肝。諸藥合用,有除虛煩、安心神的作用?,F今用于治療由于虛熱內擾、肝血不足所致的虛煩不寐癥,具有顯著的療效。其中酸棗仁皂苷是有效鎮(zhèn)靜成分,黃酮類是主要藥效成分之一。
1.2 加味逍遙散
逍遙散記載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本方由白芍、甘草、茯苓、柴胡、當歸、白術、生姜、薄荷及酸棗仁組成。在逍遙散的基礎之上添加丹皮、梔子即為《校注婦人良方》中所記載的丹梔逍遙散。通過實驗表明加味逍遙散及加味逍遙散聯合舒樂安定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主觀及客觀睡眠質量,然而其藥效又傾向于使患者睡眠變淺,寐而不酣,此現象提示臨床對于應激性失眠采用加味逍遙散應具有選擇性。張強等用逍遙散加甘麥大棗湯治療失眠癥,煩躁易怒加丹皮、梔子;胸脅脹滿加郁金、制香附、川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逍遙散及丹梔逍遙散均為治療情志疾病的經典古方,在治療精神科和婦科的相關疾病中起廣泛作用,具有顯著的療效。
1.3 半夏厚樸湯
古方半夏厚樸湯出自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由半夏、茯苓、厚樸、蘇葉和生姜等組成,是治療氣郁痰滯型抑郁癥的經典名方。郭春華等通過實驗表明,半夏厚樸湯對長期應激大鼠具有較顯著的抗抑郁作用。馬占強等利用UPLC-T-QMS系統(tǒng)對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海馬區(qū)單胺類遞質進行了含量測定。研究結果表明,半夏厚樸湯能使大鼠腦內去甲腎上腺素及5-HT遞質含量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抗抑郁作用機理與神經遞質含量相關。藥理研究顯示: 在半夏厚樸湯的組成藥中,半夏有較強的神經中樞鎮(zhèn)靜作用,而厚樸中的厚樸醇也具有一定的中樞神經抑制功能。藥理研究表明,茯苓和生姜均能明顯降低實驗小鼠的自發(fā)性活動,從而使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得以延長。其作用機理是一定程度上通過對單胺類神經遞質系統(tǒng)的重組從而達到抗抑郁的療效。臨床可使用半夏厚樸湯為基本方劑,隨癥加減靈活運用于失眠病證各種證型的治療中,??色@得意想不到的療效。半夏厚樸湯能夠通過改善患者思慮過度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起到改善失眠癥狀的效果。
1.4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古方出自漢代張仲景《傷寒論》,本方由柴胡、龍骨、半夏、黃芩、人參、桂枝、茯苓等12味藥組成。該方可疏肝理氣,鎮(zhèn)靜安神。康大力等通過建立多種動物行為學模型,從而證明了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有效部位主要為皂苷類物質,皂苷類物質具有明顯的抗抑郁作用。尚俊平等通過臨床實驗得出結論: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抑郁癥臨床療效顯著,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治療,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5 甘麥大棗湯
甘麥大棗湯為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方。本方由甘草、小麥、紅棗組成。在此基礎方劑上添加遠志、柴胡、香附、郁金、酸棗仁、香櫞皮等組成加味甘麥大棗湯,臨床上可改善情感性精神障礙纏綿郁結的陰性癥狀。甘麥大棗湯被廣泛地應用于治療抑郁癥,效果良好且副作用少,能明顯提高慢性不可預見性輕度應激抑郁癥模型大鼠腦內單胺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含量,通過上調海馬單胺類、氨基酸類及神經肽類受體亞型,進一步改善細胞信號轉導途徑功能,從而糾正模型大鼠行為學異常。與此同時,小鼠強迫游泳實驗亦表明甘麥大棗湯具有抗抑郁作用。
1.6 加味百合地黃湯
加味百合地黃湯為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方, 由百合地黃湯(百合、生地黃)加甘麥大棗湯組成。本方中百合潤肺清心除煩,生地黃、小麥滋陰去火,甘草、大棗養(yǎng)心安神,補脾生血。對抑郁性神經癥有較好的療效。
1.7 解郁湯
解郁湯方是由逍遙散合補中益氣湯而得來,由茯苓、柴胡、黨參、黃芪、白芍及白術等共11味藥組成。劉寶錄用本方對隱匿性抑郁癥進行治療,若郁從火起,即加山梔;若抑郁厭食,則加神曲、砂仁;兼有胸痛者,重用郁金;兼有濕氣阻滯,易白術為蒼術;兼血瘀者,加桃仁、紅花。臨床有效率達90%。
1.8 越鞠丸
越鞠丸為金元《丹溪心法卷三》方, 由蒼術、川芎、香附、梔子、神曲組成。此方為中醫(yī)專方防治郁癥的先例,以此方為根本,在此基礎上根據病癥進行變化,可用于治療原發(fā)性、中風性及更年期抑郁癥,以及各類睡眠障礙疾病,臨床上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1.9 小建中湯
為漢代張仲景《傷寒論》方,由桂枝、芍藥、膠飴、生姜、大棗及炙甘草六藥組成的小建中湯。方中以膠飴甘溫入脾為君,重用芍藥營血滋陰為臣,桂枝生陽大棗補脾共為佐;炙甘草益氣為使。諸藥合用補脾氣、滋陰補陽、營衛(wèi)血,復建中氣之功。
2.1 抗抑郁癥膠囊
抗抑郁癥膠囊的主要組成中藥包括酸棗仁、郁金、遠志及香附等。曹甦以阿米替林為參照,研究了其治療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及安全性。結果顯示,抗抑郁癥膠囊在治療老年抑郁癥方面有一定療效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
2.2 中藥復方郁樂疏
此方是由柴胡、梔子、丹參、郁金、石菖蒲及延胡索等中藥組成。羅純等研究表明郁樂疏可以顯著降低單胺氧化酶活性并增加慢性應激抑郁模型大鼠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含量。陳衛(wèi)垠等考察了中藥復方郁樂疏與百憂解(氟西?。ι窠浌δ芑謴秃妥渲泻笠钟舭Y狀的影響,觀察結果表明,郁樂疏與百憂解均可以有效治療卒中后抑郁癥并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2.3 菖歡1號
本方由石菖蒲和合歡皮等中藥組成。楊進等通過抑郁癥動物模型測定了大鼠腦內不同分區(qū)域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含量,試驗結果顯示,菖歡1號能有效提高抑郁癥模型大鼠的下丘腦、紋狀體、海馬NE、大腦皮層DA含量并且降低其代謝率。但是至今還未見有其臨床應用研究的報道,所以其人體抗抑郁作用仍不能確定。
2.4 小補心湯
本方是由竹葉、代赭石、淡豆豉及旋覆花4味中藥組成的,朱琳等研究表明該方乙醇提取物單次給藥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活性。安磊等研究表明,小補心湯中抗抑郁活性部位為總黃酮,其作用機制可能是與抑制HPA軸的過度激活或者上調海馬BDNF相關的神經營養(yǎng)通路中蛋白表達有關。
2.5 二仙湯
此方劑是張伯納教授于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制的,主要中藥包括當歸、仙茅、知母、黃柏、淫羊藿、巴戟天等,具有溫腎陽、滋腎陰、去腎火的功效,馬學玉使用本方治療更年期抑郁癥,總有效率達75%。淫羊藿和仙茅具有雌激素樣作用,能夠有效調整更年期的激素水平,從而有效改善癥狀,臨床觀察許多患者具有較嚴重的疲乏、納差、舌質淡、苔白厚等特點。所以在用藥時酌情加入適量健脾化濕的藥物如荷葉、佩蘭、白扁豆等。
2.6 郁可欣膠囊
郁可欣膠囊是根據古代方劑研制而成的中藥新制劑,主要組成成分包括酸棗仁、合歡皮、石菖蒲及貫葉連翹等中藥,在臨床應用上主治肝氣不疏和情志不暢所導致的精神抑郁癥,療效顯著。
此外,基于對復方療效的總結,對復方的組成、治法,進行了分析歸納,結果發(fā)現在近十年的相關復方研究文獻報道中,參與使用的單味中藥達101種之多,其中在復方中使用頻次最高的10味中藥分別為: 酸棗仁、遠志、當歸、石菖蒲、白芍、郁金、柴胡、茯苓、香附、合歡等。復方中闡述各種治法19余種,其中養(yǎng)心安神、清熱安神、疏肝解郁、健脾益氣及補腎等居前5位。這為今后的中藥復方研究以及選方用藥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現今,臨床治療情志疾病大多使用化學合成藥物,藥物毒副作用大。而使用中藥復方治療情志疾病,既避免了西藥的不良反應和成癮性,同時也具有良好的治療成果。但由于動物造模難度偏大,中草藥成分紛繁復雜,臨床研究樣本量較小且后續(xù)樣本跟蹤調查不到位等原因綜合在一起,導致了研發(fā)及臨床應用的局限性。與此同時,現代的情志疾病驗方大多是基于古方加味而成,療效好的新方較為少見,而且古方中各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及藥效物質和體內代謝過程方面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是一個尚有待開發(fā)的方向與領域。中藥復方在治療情志疾病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多靶點效應治療的優(yōu)勢,日后在中醫(yī)理論的指導下,加大對單味中草藥的篩選與研發(fā)力度,應為一個好的研究方向與課題。
[1]張仲景.金匱要略方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72:21.
[2]李經緯,余瀛鰲,歐永欣,等.中醫(yī)大辭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95: 1885.
隋兵(1994-),女,就讀于哈爾濱商業(yè)大學藥學院中藥學專業(yè),2012級本科生。
李文蘭(1967-),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藥化學/藥代動力學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省級指導項目(20151024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