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珊珊|浙江省岱山中學
想象世界 學習虛構
◎劉珊珊|浙江省岱山中學
想象,是憑借已知形象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思維過程。虛構,是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根據(jù)生活內容虛擬出來的情節(jié)畫面。虛構是想象和聯(lián)想的必然結果,是與想象和聯(lián)想交替進行的。在文章寫作中,合理運用想象虛構,可以豐富文章內容,開拓文章意境,給讀者以豐富形象的審美享受,從而有力地揭示主題。例如,《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唐僧、豬八戒等藝術形象,就是作家借助于豐富的想象,虛構出來的經(jīng)典形象。其他如《阿Q正傳》中的阿Q,《祝?!分械南榱稚┑人囆g形象,都是想象虛構出來的形象。詩歌、散文、戲劇等藝術作品,無不是借助于想象和虛構才能完成創(chuàng)作的。在具體寫作中運用想象和虛構,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去實現(xiàn)。
1.添枝加葉。真實的事件本身往往簡單、平淡,需要展開想象,補充細節(jié),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使事情具體、曲折、生動。首先,要根據(jù)已有材料,結合自身生活體驗去填補“空白”之處。其次,要精心選擇典型細節(jié)表現(xiàn)人物,準確捕捉事物特征寫景狀物。再次,添枝加葉,即在原材料的主干上豐富細節(jié)、展現(xiàn)形象,切忌離開材料節(jié)外生枝地喧賓奪主,從而導致偏題、離題。
2.移花接木。即在情節(jié)的處理上,采用張冠李戴的手段,把一個人的事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使讀者渾然不覺。
3.雜取種種。指在廣泛集中概括大量生活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典型。正如魯迅所說的“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
4.偷梁換柱。即將真人真事加以改造更換,使之更有利于表達主題。作者一番偷梁換柱,使文意曲折跌宕。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人物性格能更加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
5.無中生有如果有的作文命題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生活范圍和視野,不能寫實,又不能“移花”“添枝”,那就得有“無中生有”的本事。
6.夸張感受發(fā)。通過觀察者的心理作用,來感受外界的形象特點,或夸大,或縮小,或褒贊,或貶損,讀后給人以強烈的感染。為了更好地突出主題,有時在構思時,作者需要打破時空界限,讓不同時空的人物聚合在一起,以此刻畫人物,揭示主題。如魏明倫的荒誕劇《潘金蓮》,讓不同時空的人物大聚會,除我們熟知的武松、武大郎和潘金蓮之外,施耐庵、莎士比亞、托爾斯泰、派出所警察、法官等古今中外的人物匯聚在一起,演繹人物悲歡離合的命運,情節(jié)離奇荒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上演之后,曾引起極大反響。
7.畫實為虛,化虛為實,虛實結合。這里的“虛”和“實”是一組相對的概念。一般而言,眼前為實,想象為虛;現(xiàn)在為實,未來為虛;正面為實,側面為虛;寫景為實,抒情為虛……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散文,十分注重虛實結合的巧妙運用,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審美效果。如《陽關雪》中的一段描寫:
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點好的行囊,微笑著舉起了酒壺。再來一杯吧,陽關之外,就找不到可以這樣對飲暢談的老朋友了。
這段描寫,顯然是依據(jù)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曲》的詩意想象而成的。王維的行為在詩中沒有具體的描寫,而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將友人送別的場景描摹得栩栩如生,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樣的描寫,在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中俯拾皆是。
8.畫平淡為奇特,敘述描寫適當渲染。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人事景物,往往平淡無奇,寫作中,直白地敘述下來,必定味同嚼蠟,令人難以卒讀。如果運用豐富的想象,或化動為靜,或化靜為動,或對所寫對象選擇加工、渲染,就會化平淡為奇特,收到好的表達效果。高考優(yōu)秀作文不乏這種成功的例子。請看北京某考生的《包容》片段:
秋日的天空明澈如洗,遠山外殘陽似血。秋葉鍍了一層金紅,偶爾飄落一片,靜寂無聲。失群的孤雁嗚咽著遠去,衰蟬在涼風里嘶啞地哀鳴。
單薄的長衫難抵風中的些許涼意,他輕輕打了個寒戰(zhàn),挺了挺身子,瘦削的臉上,目光灼熱。身下的車輪轆轆南去,碾碎了他年輕的理想。回望著漸漸遠去的長安,他暗暗咬緊了下唇……他怨,他恨,他怎能不怨恨!
這兩段文字,寫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時的情景。如果只是概略地敘述柳宗元被貶永州,內心極度怨恨、失意,就不能感染讀者,不能給人以鮮明的形象。作者深知其中的奧妙,發(fā)揮了想象功能,虛構了柳宗元被貶離開長安時的情景,對環(huán)境氛圍(“遠山”“秋葉”“殘陽”“孤雁”“衰蟬”等)加以渲染,給讀者描繪了一幅蕭瑟的秋景圖,對柳宗元形象(身體瘦弱、形容憔悴)的刻畫,也給人鮮明深刻的印象,和下文柳宗元面對坎坷、打擊和失意命運時的包容相結合,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題。
想象虛構,是寫作中常用的思維方式和構思技巧,它既可以用于整篇文章,也可運用于文章的局部,具體情況應根據(jù)寫作的需要靈活處理。
本欄目責任編輯:陸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