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周
沉思在棗莊警史館
文/李文周
每次陪同外地客人參觀棗莊警史館,駐足展廳,我都久久不愿離開。這不僅因為我參與了警史館的建設,更重要的是,這里一圖一物的背后,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走進警史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原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當代文學泰斗賀敬之先生題寫的“棗莊警史館”館名。寬敞的序廳里,是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工作室創(chuàng)作的大型組雕《公安英雄譜》,由“現(xiàn)代特警”、“現(xiàn)代公安群像風采”、“現(xiàn)代人民警察”三部分組成。這組大型三連屏仿銅浮雕,運用寫實手法塑造公安英雄形象,達到了真實感人并富有震撼力的效果。
在第一部分,展陳的是舊警察時期的圖片和物件。引人注目的是民國北洋政府總統(tǒng)徐世昌的圖片、資料。此人與棗莊警史有何淵源?
徐世昌,清末曾任巡警部尚書,是我國最早的警察首腦人物。1909年任郵船部尚書兼津浦鐵路督辦期間,投資山東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的大股東。1915年,正當中興公司蓬勃發(fā)展之際,南大井發(fā)生透水事故,大量沼氣集中涌出,遇燈火引起大爆炸,造成499 名礦工死亡,200余人受傷。中興煤礦公司突遭重創(chuàng),時任總經(jīng)理的張蓮芬憂極辭世。為“亟籌救急之法”,1916 年11 月,中興公司在天津召開第六次董事會議,推舉大股東徐世昌為董事長。面對遭受重創(chuàng)的中興煤礦公司,徐世昌兼收并蓄,上下暢通,聯(lián)絡南北股東,增股100 萬,借款100 萬,終于渡過危機,走出困局,使中興公司得以東山再起。當時中興公司有自建的礦警隊,但人少且裝備落后,難以發(fā)揮保護礦產(chǎn)和自建鐵路運營安全的作用。1917 年12 月,徐世昌在中興公司的代理人朱啟鈐,通過徐世昌的關系,從津浦鐵路護路隊統(tǒng)領申殿元部為中興公司礦警隊借到俄國步槍100 支,子彈10 萬發(fā)。1918年4月,又通過徐世昌出面協(xié)調,向京師警察廳吳境潭總監(jiān)借套筒毛瑟槍200 支,子彈6 萬發(fā)。中興礦警隊(先后改稱巡警局、護礦隊、礦業(yè)警察所等名稱)被裝備成一支數(shù)百人、有較強戰(zhàn)斗力的地方武裝。1918年9月,徐世昌由安福國會選為北洋政府總統(tǒng),不再兼任棗莊中興煤礦公司董事長,該位由朱啟鈐代理。
舊警察時期陳列柜中,還有兩張“山東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一張股票的持有人是張漢卿(即愛國將領、少帥張學良),另一張股票的持有人是黎重光。單就這兩張股票本身,看不出與警察有直接關系,但筆者通過對中興公司早期警察史考證,張漢卿和黎重光所持股票的背后,也有鮮為人知的故事。
1916 年11 月,奉系軍閥、“東北王”張作霖,經(jīng)民國國會議長、戶部尚書、中興公司監(jiān)察人趙爾巽介紹,斥資六萬兩白銀入股山東嶧縣中興煤礦公司。參股登記時,張作霖出于多方面的考慮,沒有用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其長子張漢卿(張學良)的名義入了股。當時年僅15 歲的張學良,便成了中興公司的大股東。1925年,在中興公司第14 屆董事會上,已經(jīng)是奉軍中將師長、東北三省空軍司令的張學良,當選為董事。此后,張學良連選連任中興煤礦公司主任董事、公司主任等職,直到1937 年。然而,張學良因軍務在身,不可能經(jīng)常到中興煤礦公司參與管理等事務?,F(xiàn)在的檔案中,還保留著他寫給董事會的請假條和書信。信中說:“張學良膺選董事,深以公務羈身不能按時出席會議為憾,茲請丁在君博士為學良代表,凡有會議等事均請其出席或接洽一切,以免貽誤?!?/p>
張學良雖然不能親自到中興公司視事,卻憑借其地位為中興公司解決過重大問題。1925年8月,山東軍閥張宗昌為擴軍增加軍費,強行向中興煤礦公司征收煤炭生產(chǎn)稅,限期10 日內交款28 萬元。中興公司以資助軍餉的名義上繳了10萬元,張宗昌仍不肯罷休,以中興礦警隊勾結土匪為由,繳了礦警隊的全部武器,宣布解散中興礦警隊。當時,張宗昌的后臺是奉系軍閥,董事會便請張學良出面干涉,張學良通過其父張作霖,迫使張宗昌讓步,交還了繳去的全部武器,使中興礦警隊得以保全。
1936年3月,山東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來棗莊視察,看到中興礦業(yè)警察所這支裝備精良的礦警隊伍,便以“礦警缺乏訓練,精神不足”為由,向時任中興公司經(jīng)理黎重光表示:愿“幫助訓練、代選優(yōu)秀人員”, 并派其親信張錫晨來中興礦業(yè)警察所任副所長,不久接任所長,逐步掌控了這支礦警隊伍。1937年12 月,戰(zhàn)事逼近,中興煤礦經(jīng)理處遷往漢口,韓復榘電令張錫晨率礦警隊伍撤到魯西。時任中興煤礦公司漢口辦事處經(jīng)理黎重光是曾兩任北洋政府總統(tǒng)黎元洪的兒子,并非等閑之輩,他表面上穩(wěn)住張錫晨,暗中電請徐州市市長沈成章疏通駐守徐州的國民革命軍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李宗仁撤換張錫晨。李宗仁答應了黎重光的要求,于1938年1月,發(fā)布命令撤換張錫晨,并將他“從省攜來的官長亦全裁”,礦業(yè)警察所的指揮權又回到中興公司。
警史館陳列的實物中,還有記載棗莊早期警史的“中興礦業(yè)警察所名冊”和“礦業(yè)保安隊名冊”以及“礦業(yè)警察保證書”。名冊上那工整雋秀的筆跡,透出書寫人深厚的書法功底,令觀者如欣賞一幅書法大家的力作?;麅灾杏幸粋€叫韓化臣的名字和照片特別引人注目。
韓化臣,是八極拳第五代宗師,曾受聘擔任奉天警官學校教官、黃埔軍官學校武術教官。20世紀20 年代,國內正逢亂世之秋。隨著中興公司發(fā)展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經(jīng)常受到附近匪患和地方武裝勢力的侵擾,保護礦業(yè)不被破壞,維護公司生產(chǎn)秩序已成為中興公司的當務之急。1923年,韓化臣因武藝高強且名聲遠播,經(jīng)友人誠邀遂攜徒來到棗莊,被中興煤礦公司委任為護礦警隊隊長兼武術教官。韓化臣到任以后,根據(jù)中興公司產(chǎn)業(yè)狀況設置編隊,在中興公司大院各門和礦場設立哨卡,嚴防破壞。為確保煤炭的銷售和運輸,后又成立護路警隊,對棗臺鐵路線、臨(臨城)棗鐵路線的煤炭運輸進行警戒護衛(wèi)。同時在東、西過車門處設立藏兵洞,藏兵洞之間保持信息通暢。在做好護礦護路工作的同時,韓化臣積極組織礦警路警隊員習練八極拳,傳授八極功夫,起到了強身健體、整肅軍紀、威懾破壞分子的作用。在中興公司護礦警隊任職期間,韓化臣培養(yǎng)八極弟子近百人。1928年,中央國術館在南京舉辦第一屆國考,韓化臣攜弟子趙樹德、李學義、趙榮林一同參加國考擂臺賽,獲一等獎牌,并被聘為一等武術教官,任拳術科長。1930年,李景林將軍在山東創(chuàng)辦國術館,韓化臣攜徒李學義回北方,先后在山東國術館、韓復榘軍隊任教官。其間,因韓家在中興公司擁有股份,韓化臣與徒弟李學義也時常來棗莊中興公司指導礦警隊訓練??箲?zhàn)爆發(fā)不久,韓化臣在棗莊突發(fā)病去世,年僅51 歲。關于韓化臣的死因眾說紛紜,成為民國時期一大懸案。據(jù)中央國術館顧問李松如老人回憶,1937 年10 月,韓化臣與其師兄錢立縉等“圈內”名家組織民間團體——國術研習社,由于韓化臣力主“聯(lián)合廣大民眾共同抗擊侵華日軍”,遂遭到日偽謀害致死。
第二部分陳列的實物中,有1948 年12 月至1949年5月?lián)螏F縣(現(xiàn)為棗莊市嶧城區(qū))公安局局長董丹修使用過的公文包、背包、針線包、水壺、煙袋嘴。它們不僅見證了一個老公安干部的戰(zhàn)斗歷程,還是山東解放區(qū)大批干部南下支援新區(qū)的物證。1949年4月,我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勢如破竹,原國民黨統(tǒng)治的東南、西南大片地區(qū)陸續(xù)解放。根據(jù)中共中央指示,山東解放區(qū)抽調大批干部隨軍赴 新解放的南方各省接管政權,這其中包括一批公安干部,他們先后到達各自的接管地區(qū),成為創(chuàng)建發(fā)展新中國人民公安事業(yè)的中流砥柱。嶧縣公安局兩任局長黃岱生、董丹修先后南下,分別被分派到上海和云南。黃岱生在上海市公安系統(tǒng)先后擔任隊長、副處長、處長、主任等職,后調任上海市衛(wèi)生局副局長。董丹修隨軍南下到云南,先后擔任公安部門的處長、副局長,1956 年9 月被任命為昆明市公安局局長,后任云南省公安廳副廳長,2007 年去世。2009 年籌建棗莊警史館征集史料時,嶧城區(qū)公安分局派員赴云南幾經(jīng)周折,找到董丹修同志的親屬,將這些保留半個多世紀的物件征集到警史館。
第三部分展陳的史料和實物,有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棗莊發(fā)生的涉警重大事件和重大案件。如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棗莊市黨政軍民40 余萬人隆重舉行追悼大會,公安民警以十分沉痛的心情列隊進入主會場的圖片,成為難忘的歷史定格的記憶。又如1977年發(fā)生在臺兒莊的“后清皇帝”案件、1981年發(fā)生在京滬鐵路滕縣境內的“6·2”特大爆炸案件、1982年境外派遣特務徐繼敏案件,偵破工作中的艱辛和案情的錯綜復雜,我作為親歷者感受很深。把這些歷史大案展示出來,既有利于讓人們了解那個年代的社會政治背景,也有利于傳承歷史。
警史館第四部分陳列的實物中,有一輛大金鹿自行車和老式兩輪、三輪摩托車各一輛,還有幾臺舊照相機。這些物件,對我來說非常熟悉。1975年我參加公安工作不久,配發(fā)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輛金鹿牌自行車。那時外出辦案,自行車是主要交通工具,汽車、摩托車很少。1977年我所在的政偵科裝備了一輛三輪摩托車,我第一個學開并考取了駕駛執(zhí)照,以后風里來雨里去,偵查辦案,押解罪犯,不知跑了多少路,經(jīng)了多少險。1976 年我在公安部人民警察學校學習刑事技術,回來后干技術員,勘察現(xiàn)場照相是一項經(jīng)常性的工作。所以,135、120幾種型號的照相機我都用過。那時的照相機沒有“自動”,全憑自己摸索積累的經(jīng)驗,根據(jù)天氣和現(xiàn)場光線強弱調整光圈和曝光時間,拍完照到暗室沖卷、洗相、顯影、定影、沖洗、晾干等所有工序都要靠自己來完成??纯船F(xiàn)在人們使用的相機功能和照相技術,倒對當年的“落后”感到格外親切。
舊自行車、摩托車展室的對面,有一間20世紀六七十年代基層公安干部辦公室。內有一張老式辦公桌和一把舊木椅子,桌上一部手搖式電話機;一個破舊木櫥和盆架;還有一個取暖爐,鐵皮煙筒過墻眼伸往室外;墻上張貼著幾幅“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宣傳畫和毛主席像。這樣的辦公場所,年齡大一些的老同志大都見過,或曾親身體驗。那個年代,我和同事到基層辦案,曾多次與基層公安特派員和派出所所長打交道,他們當時辦公室的陳設,就是這么幾樣東西。簡陋的房舍和裝備,艱苦的工作環(huán)境,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展現(xiàn)。
警史館分八個部分,濃縮了百年來棗莊警察發(fā)展史。漫步其間,猶如在歷史長河中前行。那一幅幅歷經(jīng)風雨征程的老照片,那一件件飽經(jīng)滄桑的實物,就像一位時光老人從不同角度述說著當年的艱辛與曲折、輝煌與成就。
以史為鏡,可知興衰。作為參與棗莊警史館籌建工作的一員,我感慨還有許多珍貴的警事文物沒能征集進來。好在這項工作抓得不算太晚,否則,有些珍貴實物會無情地消失,再難以追尋。
棗莊市公安局建設警史館是為傳承警察歷史,弘揚警察文化。把警史館作為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以此凝聚警心,激勵斗志,增強廣大民警的職業(yè)感、使命感和責任感。為更好地發(fā)揮教育功能,警史館還向全市人民尤其是青少年開放,讓他們更深入地走進警察、了解警察,理解、支持警察的工作,構建更加和諧的警民關系。
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我們應該經(jīng)常告訴年輕人尤其是新入警的同志,在棗莊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的那些警事,棗莊公安是怎么走過來的……
(本文作者單位:棗莊市公安局)
book=51,ebook=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