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姬
運用微信對癌痛患者行延續(xù)護理的效果
張 姬
目的 探討運用微信對癌痛患者行延續(xù)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92例在我院住院治療的中重度癌痛患者,均口服阿片類藥物止痛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實驗組46例,對照組46例。對照組在住院期間接受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實驗組則在此基礎上運用微信對患者提供延續(xù)性護理,通過在微信平臺發(fā)送癌痛治療相關知識及微信群的互動交流,出院8周后比較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治療效果及服藥依從性的差異。結果 實驗組服藥依從性、疼痛評分及治療效果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運用微信對癌痛患者行延續(xù)護理,能提高出院癌痛患者服藥依從性及疼痛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微信;延續(xù)護理;癌性疼痛;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Wechat on continuation of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Methods 92 cases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cancer pain,both used oral opioid analgesic therap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46 cases,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46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and discharge guidance during hospitalization.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in the use of Wechat to provide continuity of care for patients. Through the treatment of related knowledge and Wechat group interaction in the Wechat platform to send pain. The pain score,treatment effect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8 weeks. 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of medication compliance,pain score and treatment effect cp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Wechat extended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improve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Wechat,Continuation of nursing,Cancer pain,Health Education
晚期癌癥患者約80%發(fā)生疼痛,其中30%為難以忍受的劇痛,癌痛從生理、心理、社會和精神等多個方面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導致整體生活質量下降[1]。2011年衛(wèi)生部下發(fā)“癌痛規(guī)范化診療示范病房”創(chuàng)建活動的文件,要求對住院患者進行規(guī)范化鎮(zhèn)痛治療和護理的同時要對出院癌痛患者進行隨訪,使癌痛規(guī)范化治療和護理得以延續(xù)。有研究[2]發(fā)現(xiàn)居家癌痛患者鎮(zhèn)痛效果不理想,疼痛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大部分患者處于中重度疼痛。
微信是這幾年最熱門的信息交流平臺,集文字、聲音、圖片、視頻多種功能于一體,在信息的傳播領域,疾病的健康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我科組建微信延續(xù)護理小組,利用微信對癌痛患者進行延續(xù)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將方法及結果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5年1~12月在本科室住院的中重度癌痛口服阿片類止痛藥物患者,納入標準:(1)經臨床、影像學和細胞學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并伴有腫瘤相關性中重度疼痛;(2)意識清楚,能運用微信進行溝通交流;(3)年齡18周歲以上。排除標準:(1)預計生存期<8周;(2)出院8周內再次入院的患者。最終入選患者92例,其中男79例,女13例,年齡中位數(shù)56.7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實驗組46例,對照組4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疼痛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建立出院患者健康檔案 內容包括患者住院號、姓名、年齡、性別、出院診斷、出院時間,疼痛部位、服用阿片類藥物的名稱、聯(lián)系方式等。
1.2.2對照組 患者住院期間接受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發(fā)放NRS疼痛評分尺和疼痛日志,教會患者正確進行疼痛評分,并指導患者每日認真記錄疼痛日記,記錄當日疼痛的最高分值。
1.2.3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運用微信行延續(xù)護理,具體做法如下:(1)由1名??漆t(yī)生,1名腫瘤專科護士,2名主管護師組成微信延續(xù)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進行疼痛知識培訓。將微信群和公眾號的二維碼和功能簡介印刷成小卡片,在患者出院前一天,研究者指導患者掃描2個二維碼,使其關注公眾號和加入微信群。(2)微信內容的編寫和發(fā)送。小組成員共同編寫疼痛管理內容,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包括疼痛的基礎知識、疼痛的分類及評估、疼痛的藥物治療方法、物理鎮(zhèn)痛的方法,癌痛治療的誤區(qū)、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及防治,出現(xiàn)爆發(fā)痛時的處理、如何使用0~10數(shù)字評分量表評估疼痛八項內容,并且每周一在患者出院后的8周內通過微信向研究對象分次發(fā)送。(3)在每周一、四護理小組利用微信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指導,包括根據(jù)患者出院時的止痛藥醫(yī)囑,發(fā)送藥物的服用劑量、時間,提醒患者遵醫(yī)囑定時定量服藥,堅持記錄日記,詢問患者本周的疼痛評分,了解患者當前的服藥狀況、鎮(zhèn)痛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予以解答,就患者對藥物知識方面了解不足的地方進行指導。并在微信群內分享病友好的經驗,反饋患者存在的共性護理問題,解答患者間討論的話題。
1.3評價方法
患者出院時及出院8周后,分別收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疼痛強度平均評分和疼痛治療效果。
1.4評價指標
1.4.1疼痛強度評分 采用臨床上常用的疼痛數(shù)字強度分級法(numeral rating scale,NRS)來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數(shù)字0~10表示從無痛到劇烈疼痛。
1.4.2疼痛治療效果評價 采用疼痛緩解的4級法,即完全緩解(CR):疼痛完全緩解消失;部分緩解(PR):疼痛明顯減輕,睡眠基本不受干擾,能正常生活;輕度緩解(MR):疼痛有些減輕,但仍感有明顯疼痛,睡眠生活受干擾;無效(NR):疼痛沒有緩解甚至加重[4]。疼痛控制有效:完全緩解+部分緩解。
1.4.3服藥依從性量表 采用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中文版(MMAS-8)[5],量表由患者自評,共8個問題,患者單項選擇作答。1~7題的備選答案為“是”“否”,答“否”計1分,答“是”計0分,其中第5題反向計分;第8題備選答案為“從不”“偶爾”“有時”“經?!薄八袝r間”,分別計1.00、0.75、0.50、0.25和0分。量表滿分為8分,得分<6分為依從性低,得分6~7分為依從性中等,得分8分為依從性高。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來描述,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土標準差)描述,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疼痛評分及疼痛治療效果。
出院時實驗組疼痛評分為(2.28±2.17)分,對照組(2.39±2.31)分,P=0.817>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出院8周后實驗組疼痛評分為(2.09±2.10)分低于對照組(3.09±2.2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1<0.05);實驗組疼痛治療效果完全緩解18例,部分緩解19例,輕度緩解6例,無效3例,控制有效率80.4%,對照組完全緩解9例,部分緩解18例,輕度緩解14例,無效5例,控制有效率58.7%,兩組疼痛控制有效率比較,χ2= 5.134,P=0.023<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
通過8周的微信式護理干預,實驗組依從性高為10例(21.7%),中28例(60.9%),低8例(17.4%),對照組依從性高為4例(8.7%),中23例(50.0%),低19例(41.3%),χ2=7.343,P=0.023<0.05,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延續(xù)護理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護理方式之一,是指在人文關懷及整體護理理論的基礎上,為滿足出院患者的需求而開展的延伸性護理服務,是由醫(yī)院轉移到家庭過程中的護理照顧,進一步完善整體護理的內涵,縮短了護患之間的時間、空間距離,對醫(yī)療知識的普及、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以及在節(jié)省社會和家庭人力資源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6-7]。
運用微信行延續(xù)護理有利于促進患者和家屬對癌痛知識的掌握和患者之間的交流。隨著移動信息的發(fā)展,閱讀微信已經成為人們從外界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我們通過在微信平臺循環(huán)發(fā)布疼痛知識,運用圖片、PPT、具體數(shù)據(jù)把復雜的??浦R轉換為通俗易懂形象化的內容,發(fā)送給患者,提高患者對藥物的認識,消除患者藥物治療的誤區(qū),使患者主動意識到遵醫(yī)行為的重要性。另外微信朋友圈的聊天交流,一對一的溝通,不僅進行個體化的指導,還分享成功控制癌痛圈友的心得體會,鼓勵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
運用微信行延續(xù)護理可以提高出院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颊咴谠浩陂g通過規(guī)范化的止痛治療和醫(yī)護人員的指導和監(jiān)督,大多能按時按量服藥,配合治療。有研究發(fā)現(xiàn)[8-9]患者出院后存在痛時服藥,不痛停藥的錯誤理念,害怕藥物成癮,以及止痛藥物引起的副反應,使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逐漸下降,出院后未遵照醫(yī)囑按時用藥的占l1.88%,直接影響疼痛治療效果。而本研究顯示干預八周后實驗組服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我們每周兩次與患者進行溝通,通過文字或者語音交流實時互動,動態(tài)了解患者的疼痛評分,鎮(zhèn)痛效果,解決服藥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反復介紹疼痛的治療方法,藥物的作用和服用時間,出現(xiàn)副反應時的處理,強調正確用藥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用藥顧慮,避免患者自行減量和停藥。
綜上所述,微信式的健康教育通過對患者系統(tǒng)、即時、連續(xù)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出院癌痛患者服藥依從性,有效的控制疼痛,促進癌痛的規(guī)范化治療,體現(xiàn)了醫(yī)院對患者的全程服務,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1] 李少林,周琦. 實用臨床腫瘤學[M]. 北京:科學版社,2014:708.
[2] 智曉旭,王守慧,鮑婷婷,等. 居家癌痛患者鎮(zhèn)痛治療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4,29(17):9-12.
[3] 胡竹芳,萬承賢,徐璐,等. 運用微信對強直性脊柱炎出院患者行延續(xù)護理的效果[J]. 中華護理雜志,2015,50(2):175-178.
[4] 趙繼軍,周玲君. 疼痛護理手冊[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4.
[5] Morisky DE,Ang A,Krousel-Wood M,et al.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medication adherence measure in an Outpatient setting[J]. J Clin Hypertens,2008,10(5):348-354.
[6] 王世英,席淑華,呂一剛,等. 出院患者延續(xù)護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干預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2):24-26.
[7] 覃桂榮. 出院患者延續(xù)護理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護理學雜志,2012,27(3):89-91.
[8] 諸海燕,劉秋霞,趙建國,等. 雙向隨訪對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影響[J]. 護理學雜志,2013,28(19):19-20.
[9] 張鳳玲,陳風菊,劉美. 癌癥疼痛患者院外疼痛管理現(xiàn)狀調查及用藥行為影響因素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2):4-7.
The Effectiveness of Wechat on Continuation of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ZHANG Ji Invasive Technology Department,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tong,Nantong Jiangsu 226001,China
R473
A
1674-9316(2016)17-0192-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7.130
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介入科,江蘇 南通 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