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春
推拿結合針刺療法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療效評析
李紹春
目的 探討針刺結合推拿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效果。方法 隨機將96例肩關節(jié)周圍炎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行推拿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針灸治療。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VAS評分等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刺結合推拿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效果理想。
肩關節(jié)周圍炎;針刺;推拿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海林市中醫(yī)院中醫(yī)骨傷科,黑龍江 海林 157199
肩關節(jié)周圍炎是臨床中骨科較為多見的疾病,其中以老年人發(fā)病率最高[1],它指因退行性病變、風寒濕邪等因素的影響,肩關節(jié)附近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出現(xiàn)疼痛以及功能障礙的疾病。本研究選擇96例肩關節(jié)周圍炎患者,探討針刺結合推拿的治療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將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6例肩關節(jié)周圍炎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8例。其中觀察組男20例,女28例;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58.6±2.4)歲;病程:1~8個月,平均病程:(2.9±0.5)個月;病灶部位:24例左側、20例右側、4例雙側。對照組男22例,女26例;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58.8±2.5)歲;病程:1~9個月,平均病程:(3.0±0.5)個月;病灶部位:25例左側、19例右側、4例雙側。排除標準如下:
(1)肩部挫傷、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患者。
(2)伴心腦血管、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者。
(3)妊娠、哺乳期婦女。
兩組年齡、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入選標準[2]
(1)因肩關節(jié)附近外傷、氣血虧虛及風寒濕邪等因素所致。
(2)多為長期體力勞動者。
(3)往往因勞損或氣溫驟變等因素而加劇。
(4)肩部有壓痛點,外展功能受到嚴重限制。
(5)X線片顯示無異常。
1.2方法
(1)對照組給予推拿手法。①取坐位,首先使用掌揉、拇揉等手法以使肩部完全放松,依次按壓肩井、肩髃及天宗等穴位3 min以達到疏絡、活血、止痛的目的;②然后行松解手法:醫(yī)師單手握患肩手掌,另一只手扶患部,拉住患肩以患者為中心向內(nèi)畫圈,應注意幅度、力度逐漸變大,以患者耐受為宜,連續(xù)做4次;③雙手扶右肘部緩緩行上舉動作,以患者體重牽引肩關節(jié),提臂過程中應輔以抖法以促進肩關節(jié)功能的快速康復。1次/2 d,連續(xù)治療1個月。
(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針刺療法。取坐位,完全顯露患部。操作過程如下:①首先針刺點附近皮膚實施局部消毒;②取阿是穴、肩髎穴、肩貞穴、曲池、合谷、內(nèi)關、條口及承山等穴位;③使用針灸針刺入穴位約1.2寸并行捻轉提插。然后使用電針機加電半小時;④半小時后,將針灸針拔出,并壓迫止血。1次/2 d,連續(xù)治療1個月。
1.3觀察指標
(1)療效評判標準[3]:治愈:肩部無痛感,肩關節(jié)功能無異常;顯效:肩部疼痛、肩關節(jié)功能改善;有效:肩部疼痛、肩關節(jié)功能有所緩解;無效:肩部疼痛、肩關節(jié)功能無改變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VAS評分:無痛感為0分;輕微疼痛但不影響工作生活為1~3分;中度疼痛但可耐受為4~6分;重度疼痛且無法耐受為7~10分。
(3)采用Constant- Murley肩關節(jié)評分(CMS評分)評估肩關節(jié)功能:主要評價疼痛、日常活動、肩關節(jié)活動及肌力等四個部分,總分100分。
1.4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48例患者,其中治愈23例(47.92%),顯效12例(25.0%),有效10例(20.83%),有效率為93.75%;對照組48例患者,其中治愈18例(37.5%),顯效10例(20.83%),有效8例(16.67%),有效率為75.0%,兩組有效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VAS、CMS評分分析
治療后,觀察組VAS(0.64±0.10)分、Constant- Murley肩關節(jié)評分(92.3±4.4)分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分別為(3.05±0.44)分、(78.5±4.0)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肩關節(jié)周圍炎屬于祖國醫(yī)學“痹癥”的范疇,中醫(yī)認為風寒濕邪是導致該病的重要原因,其中50歲以上中老年人是高發(fā)人群。臨床早期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疼痛,后期則以功能障礙為主[4]。中醫(yī)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5]。推拿手法具有疏絡、活血、止痛等功效,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并加快患部組織的修復,促進骨膜分泌及吸收能力,最終達到改善肩關節(jié)功能的目的[6]。針灸療法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具有效果理想、安全可靠等優(yōu)點,具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等效果,是目前臨床中醫(yī)的重要康復方法。推拿手法聯(lián)合針刺療法具有疏絡止痛、活血散瘀之功,另外還有利于改善粘連癥狀及血液循環(huán),進而抑制致痛因子的分泌,并增強痛閾,從而達到治愈或者改善臨床癥狀的目的。本研究中針刺阿是穴、條口、承山等穴位,是以“以痛為俞”理論為基礎,進而達到祛風寒、調(diào)經(jīng)絡的目的。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總有效率、VAS評分等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針刺結合推拿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有利于肩關節(jié)功能的快速康復,且痛苦小,起效快,患者治療依從性高。
[1] 汪輝東,吳紹嫻,王德冰.肩痹湯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46例[J].河南中醫(yī),2013,33(2):228-229.
[2]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1439-1440.
[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00.
[4] 張運牲.輕手法推拿治療肩周炎56例臨床體會[J].中醫(yī)外治雜志,2004,13(1):16.
[5] 李萬林,黃靖宇.針刀配合推拿治療肩周炎220例[J].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10,30(2):51-52.
[6] 李忠龍,梁軍.推拿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1,26(12):3014-3016.
Efficacy of Tunia and Acupuncture Therapy o f 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 laris
LI Shaochun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Hailin,Hailin Heilongjiang 157199,China
【Abstract】Ob 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unia and acupuncture on 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 Methods W e divided 96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used tunia therapy,and observation group used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VA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unia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 is ideal.
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Acupuncture,Tunia
R 244
A
1674-9316(2016)12-0125-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