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官場長期流弊“欺上瞞下”
一份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在當前反腐高壓態(tài)勢下,部分干部自身暴露出多種問題,73.92%的受訪者認為,在干部違規(guī)違紀案例中,“欺上瞞下”現(xiàn)象較為普遍,并且61.54%受訪者認為該現(xiàn)象多發(fā)于鄉(xiāng)村地區(qū)。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形象地形容了部分領導干部欺上瞞下的現(xiàn)象。這種欺上瞞下主要是領導干部嚴重影響了黨群關系、社會穩(wěn)定以及國家發(fā)展。
部分干部欺上瞞下是一種投射或移置心理機制。所謂投射或移置,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態(tài)度、動機或欲望,投射到別人身上。部分領導干部欺上瞞下的投射或移置心理機制含有兩種特殊的涵義:一是干部個體將自己的某種歪曲念頭或某種惡習,生搬到他人身上,指斥他人有這種念頭或惡習,或者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態(tài)度、意念和欲望轉移到別人身上,指責別人這種性格的惡劣及批評別人這種態(tài)度和意念的不當。
譬如,一個在潛意識里具有強烈權力欲望和物質欲望的官員,在接受賄賂的時候,卻把責任歸咎于施賄者的誘惑,令他無法拒絕,并且通常還會表現(xiàn)出十分厭惡的態(tài)度。
二是通過投射或移置機制,干部個體把他的私人動機投射或移置到公共事務上面,并運用公共利益的措詞使這種投射或移置合理化。
譬如,我們經常看到部分干部打著為人民服務的旗號行一己之私,尤其是社會中形形色色的公費旅游、出國考察現(xiàn)象,諸如XX市總工會21人公款游,以“幫扶款”名義報銷的事件就充分展現(xiàn)了在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借口背后,某些干部是如何慷公家之慨而行一己之私的。從這些干部個體的內心來講,他們熟練地運用“投射法”將內心本能欲望的沖動以及憤懣、不滿等情緒投射到外部世界去。這樣,他們就可以將內心的、私人動機上不道德的成分指向外部世界假想敵的“不道德”,從而避免干部個體在接受賄賂時產生內心的焦慮,得到自我安慰。
還有是一種自居心理機制。所謂自居作用,是指一個人把所欽佩或崇拜的某個人或團體的特點視為自己的特點,用以掩護自己的缺點。某些干部渴望得到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認同,以消除個體在干部政治生活中因無法獲得成功或滿足時而產生的挫折所帶來的焦慮。
二是領導干部、上下級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屬于這樣一種自居作用。譬如,本是封建社會腐敗惡習的官官相護、貓鼠關系等,成為某些地方官場心照不宣的潛規(guī)則,其表現(xiàn)是極少數(shù)領導干部之間互相庇護,下級維護上級,上級偏袒下級,久而久之這種關系會演變?yōu)橄录墝ι霞壍娜松硪栏?。另外,一些下級對上級有畏懼感,只要是上級領導安排的工作,無論對錯都堅決執(zhí)行,實際是怕影響自己的升遷和既得利益。它們相互交織錯綜復雜,會衍生出更多、更復雜的社會網(wǎng)絡,滋生更多腐敗。
欺上瞞下還存在著一種歪曲心理機制。所謂歪曲作用,是把外界事實加以曲解、變化以符合內心的需要。在干部政治心理學研究中,歪曲作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干部個體把部分的事實從顯意識中加以隔離,不讓自己意識到,以免引起精神與心理上的不愉快。在干部個體的心理中,最常被隔離的是與事實相關的個人感覺部分,因為此種感覺易引起焦慮與不安。換言之,即不承認自己行為的真正動機,找一個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為自己辯護,有了這些理由將事實隔離并壓制在潛意識以下,心里就不再緊張焦慮了;
二是為干部個體起到合理化作用。當干部個體的動機未能實現(xiàn)或行為不能符合社會規(guī)范時,盡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內心需要的理由,給自己的作為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以減免焦慮的痛苦和維護自尊免受傷害。
譬如,部分領導干部“報喜不報憂”,有的怕承擔責任,面對重大網(wǎng)絡輿情、安全事故、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突發(fā)事件,不主動面對媒體、輿論,不主動向上報告,最后導致紙包不住火,小問題拖大,大問題拖“炸”。這種心理機制,可以說是一種典型的歪曲作用。若存在僥幸心理,借各種托詞以維護自尊,試圖為自身成績夸大行為尋求合理化慰藉,就不免有文過飾非,欺騙別人也欺騙自己之嫌。
并且它也是一種推諉心理機制。所謂推諉作用,是指將個人的缺點或失敗,推諉于其他理由,找人擔帶其過錯,個人內心得以避免產生焦慮。譬如,在一些單位,有些干部遇到有權有利的事就搶,見到無權無利的事就踢,碰到擔責任就推。某些機關對下面的請示報告,批來轉去,在“研究”中扯皮、循環(huán),有的一拖就是幾個月、幾年,甚至在運轉過程中文件丟失,竟然找不到問題所在,查不到責任單位,說不出個中原因。
當被問及在干部欺上瞞下現(xiàn)象中,哪幾個方面表現(xiàn)更突出時,84.62%的受訪者選擇了“公共權力行使”,76.92%的受訪者選擇“民生項目開發(fā)”。關于造成干部欺上瞞下的因素,受訪者選擇“體制內監(jiān)管存在漏洞或不到位”最多(92.31%),“群眾監(jiān)督難以保持持續(xù)和深入”(69.23%)次之。
欺上瞞下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突出表現(xiàn),與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密切相關,是反“四風”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部分領導干部欺上瞞下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理念信念不夠堅定,黨的宗旨意識淡化;二是責任擔當意識不強,缺乏開拓進取精神;三是能力水平欠缺,缺乏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本領;四是績效考核科學性不夠,缺乏切實管用的激勵。
那么防止干部欺上瞞下,有何對策?
首先要增強宗旨意識,防止產生欺上瞞下的價值取向。強化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通過補足精神之“鈣”,培育好干部的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把“好干部”作為自覺追求的價值取向,增強對民負責意識和擔當意識。
其次要強化執(zhí)紀監(jiān)督,形成防止欺上瞞下的硬性約束。進一步加大整治“四風”力度,對工作欺上瞞下中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開展專項整治,強化“治庸問責”。
再次是要科學績效考評,建立防止欺上瞞下的制度保障。要讓欺上瞞下的領導干部在考核中“現(xiàn)原形”,對勇于擔難擔責的干部,重點培養(yǎng)、優(yōu)先選用,鼓勵創(chuàng)業(yè),寬容失誤,真正讓“老實人”受重用,讓欺上瞞下的領導干部沒有生存土壤。
最后,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防止欺上瞞下的長效機制。根治欺上瞞下歪風,不僅要從干部思想層面解決不愿為、不想為問題,更需要從制度建設層面發(fā)力。建立開放式、全方位的監(jiān)督機制,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讓欺上瞞下的干部無處遁形。
(《國家治理》周刊2015.12.21徐彬、阮海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