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慶美
于我這個60后來說,冬日里最好吃的莫過于大白菜。陽臺上,終日放著買來的大白菜,忍不住撕下一小塊,放嘴里嚼起來。普普通通的白菜,在我眼里全是寶呢。
家里吃排骨,滿嘴油油的,胃里也“狼煙四起”。這時候最需要來場“毛毛雨”。拿一棵白菜過來,扒幾層外幫,攔腰切斷,將圓圓的半塊白菜頭拿手里,頂?shù)肚薪z,順頭碼放藍(lán)色瓷盤內(nèi)。再轉(zhuǎn)身剝個橘子,一邊把果肉塞進口,一邊“咚咚咚”一通快刀,橘皮變身為細(xì)絲,將橘絲往白菜上隨意一撒,白菜絲立馬像抹了口紅似的,漂亮起來了。似乎還少點什么。少什么呢?香菜啊,作為點綴,沒有比香菜更合適的了??窗?,幾根漂亮的香菜葉綠瑩瑩躲進白菜絲里,鮮靈靈的養(yǎng)眼。只少許鹽,幾滴麻油,這盤干干凈凈、水白滋潤的白菜絲一上桌,立馬艷驚四座。
多數(shù)人不喜吃菜幫,其實菜幫有好多種吃法,做好了都好吃。挑幾片一掰就斷的嫩菜幫,切寸把長、半指寬,蔥姜蒜爆鍋,倒入菜幫翻炒幾下,倒兩匙醋,放少許鹽和白糖,入味即可出鍋。這樣子爆炒出來的白菜幫,酸酸甜甜、清脆可口。為了增加色相,我往往放幾段辣椒。少許的辣味,又使胃口大開,不知不覺,就能下一個饅頭呢。喝一碗白米粥,更熨帖。
一般都喜歡用蘿卜炸丸子,白菜幫炸丸子你想過嗎?炸丸子用最外層的幫好了,燉菜不好爛,炸成丸子,反而酥軟。因為炸丸子,不是做包子餡,所以不需要剁那么碎,黃豆粒大小。放適量鹽、蔥姜末、花椒水,拌面糊即可。面糊不可太稀,太稀丸子不易成型,也不易太稠,太稠丸子太死,影響口感。喜歡吃軟乎的,就多放菜。炸的時候,拿把小勺,剜起一勺面糊,往熱油里一放,隨著無數(shù)個小油花翻飛,一個小小的“橄欖球”瞬間就漂在油里了,金燦燦,黃澄澄。當(dāng)滿鍋浮起一個個可愛的小丸子,那油花破碎的聲音,也很動聽呢。丸子剛出鍋,趁熱吃最好,外酥里軟,咸香適口,吃一個,再吃一個,剎不住了呢。要注意別燙嘴,我就由于太心急,燙破了上堂。饞吧?
母親的白菜燉粉條做得棒,菜爛爛的,粉條滑溜溜的,又不咸,能扒一大碗。母親還喜歡包白菜素水餃與白菜肉蒸包。素的清淡,肉的噴香,風(fēng)味相異,好吃相當(dāng)。她常說,冬天啥菜都不如白菜香。如今,我也跟母親學(xué)會了包水餃,每逢周末,洗手下廚,和面剁餡,為家人包香香的白菜餡的餃子吃。
白菜吃到最后,只剩下一個疙瘩,學(xué)母親那樣,將白菜疙瘩放一碗內(nèi),注入清水,移置陽光下,不幾日,長滿了一串串嫩黃嫩黃的花,漂亮極了。我突然理解了母親對白菜疙瘩花的癡愛來,原來,這一脈鵝黃里,是蕭瑟冬日里一捻嬌俏的陶醉與感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