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穎惠*
邵陽學院城市建設系,湖南 邵陽 422001
?
美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
黎穎惠*
邵陽學院城市建設系,湖南邵陽422001
美學是一門邊緣學科,它同哲學、心理學、歷史學和藝術理論都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們在學習美學時應結合多門學科知識。我們在了解美學時可以從學習哲學家如何研究美學的方法著手。堅持哲學上理論聯系實際及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觀點。培養(yǎng)自己理性思維能力和藝術感受能力,并盡可能多地接觸美的實踐,積累經驗。只要方法正確,堅持不懈,不斷積累,總會取得成果。
美學;學習方法;研究美學;學習美學
20世紀80年代后,美學在我國已成為一門熱門學科,并在各個領域掀起了一陣“美學熱”。近年來,研究美學理論的熱潮雖然有所衰減,但是在實踐方面,美學的發(fā)展正方興末艾。這是因為,美學的品格是多元的,它既是理論的,又是實踐的;既有形而上的理性思辨,又有形而下的感性應用,它對我們的生活、對人類的精神文化活動正產生著日益巨大的影響。美學正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學科的分支越來越細,生活美學、技術美學、藝術美學、實用美學乃至旅游美學、廣告美學等,都得到了迅速發(fā)展,美學的實踐功能日益明顯。
美學理論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所謂美學假使不是整個藝術、特別是詩歌的共同原則的體系,那又算什么呢?[1]”這就是說,美學是關于藝術的一般理論,美學與藝術聯系緊密。其次,美學實際上是一種認識論,所以它歷來是哲學的一個附屬部門[2]。一定的美學理論同哲學、文藝往往融合在一起。例如,柏拉圖的《理想國》、黑格爾的《美學》、丹納的《藝術哲學》、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文學觀等。
同時,除了哲學思想,社會科學的各類學科,如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心理學、文化學等,都會滲人其間,并同美學理論相融合。這一切更加強化了美學理論的思辨性、抽象性。
(一)需結合多門學科知識
美學是一門邊緣學科,它同哲學、心理學、歷史學和藝術理論都有密切的關系。
1.美學與藝術
學習和研究美學,最好的辦法是從了解和熟悉藝術入手。因為美的東西雖不一定是藝術,但藝術的東西卻必須是美的,貫通于各門藝術的共同特征就是美。所以,藝術美是美學所研究的一個重要對象,藝術被美學家看做是人對現實審美把握的最高級形態(tài)。從某種意義來說,人對美的感受能力,集中體現為對藝術的感受能力。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yǎng)的人[3]?!敝旃鉂撓壬舱f,“不通一藝莫談美,實踐實感是真憑?!笨梢姸盟囆g對于懂得美學的重要性。
2.美學與哲學以其他學科
美學是從哲學分離出來的,學習和研究美學不得不了解哲學。哲學是研究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哲學中的許多基本問題,如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的關系等都和人們對事物美的認識密切相關。歷史上著名的美學家往往都是哲學家,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托馬斯·亞昆,康德和黑格爾。從美學的角度看待哲學,是要帶著美學的問題到哲學中尋求答案。如美的本質是什么?什么是最美好的人生?如果說真、善、美的人生是最美好的人生,人生的價值在于對真、善、美的永恒追求,那么,除了美的本質之外,還有真的本質、善的本質,還有真、善、美三者的相互關系,這些問題都需要到哲學里尋求答案。除了哲學以外,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都與美學有著密切的關系,都要有所涉獵,所以我們需要復習以學過的各類相關知識,把它們同美學理論結合起來。
3.美的理論
最為重要的是學習美的理論。閱讀一些我國研究美學的著作,從國外翻譯來的美學書籍,以及在報刊上面發(fā)表的分析藝術美、現實美的文章,有助于我們美學水平的提高。
(二)需堅持兩個基本原則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這是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以及其他一切基礎學科的根本方法,當然也是學習和研究美學的根本方法。采取這個方法,就是要把對于美學的理論研究與人類的審美實踐結合起來,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審美實際出發(fā)。
美學理論的實踐性告訴我們,一種美學理論的產生和檢驗需要依靠審美實踐。從學習過程來看,脫離審美實踐,死記硬背理論,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學習和研究美學時能于熟悉的文藝作品和自己的欣賞經驗、藝術體驗,當前社會生活中種種審美現象聯系在一起,枯燥、生硬的理論就會鮮活豐滿起來。反之,如果能把美學理論融入到我們對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看法中,提高我們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趣味,能讓我們對美學有更深刻的認識。
2.堅持歷史的觀點
美學理論不是凝固不變的教條。從美學理論發(fā)展史來看,它一直處于不斷的流動、爭議、演變、創(chuàng)新之中。美學理論的發(fā)展,同我們所處的世界即審美對象一樣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單科獨進到綜合并進的過程。這反映出理論視野的逐步開闊,不同學科的交流在日趨增多,美學理論的研究更加深入。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政治背景,宗教信仰,人們對美學的認識不一樣,對事物美丑的定義不一樣,所以要堅持歷史的觀點。
(三)需培養(yǎng)的兩種能力
我們在學習美學時應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兩種能力:一是較強的理性思維能力;二是敏銳的藝術感受能力。
1.較強的理性思維能力
我們在對審美對象進行研究時,應注意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美學的學習和研究要求我們運用理論思維去分析審美對象,從中抽象出一些具有一般意義的特點和規(guī)律來。這是一個從具體上升到抽象、從個別演繹為一般的過程。除此之外,美學研究不僅要求從具體上升到
抽象、從個別中概括一般,而且同時也需要從抽象回到具體、從一般回歸個別,以便從具體和個別中揭示出特殊的意義來[5]。
我們在學習和研究美學中,應注意兩者的結合。一方面,我們需要多閱讀美學理論名著,培養(yǎng)我們理論思維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觀察事物運用美學理論,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情趣。
2.敏銳的藝術感受能力
美學是人們對于外界事物的感知,所以要求我們體驗審美對象的感性特征。鮑姆加登在“sthetik(美學)”一書中也說,“sthetik(美學)”是“感性認識的科學”。他并且提出了“感性認識的完善就是美的”觀點。所以為我們在平常生活中多看、多聽、多想、多寫。讓自己有一個豐富而美麗的內心世界。對現實生活冷漠無情,不講求精神文明,對周圍的人缺乏摯愛的感情,對人類美好的未來缺乏信念的人,是很難學好美學的,當然更談不上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生活美與藝術美了[6]。
從學習的長遠深入來看,我們應該在理解美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多聽聽不同觀點見解,深化我們對美學理論的理解。掌握美學理論的根本意義是為了指導我們的文藝創(chuàng)作和審美鑒賞。為此,我們在學習美學理論的同時,必須盡可能多地接觸美的實踐,積累經驗。只要方法正確,堅持不懈,不斷積累,總會取得成果。
[1]車爾尼雪夫斯基.論美學中卷[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3.
[2]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
[3]北京師范大學文藝理論組.文學理論學習參考資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1009.
[4]李興陽.《試論高師寫作教學"三會"模式及其素質教育蘊含》[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56-59.
[5]王一川.美學與美育[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22.
[6]李賢輝.多媒體藝術理論.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th6 500/th6 500h1.htm,1999.
黎穎惠(1987-),女,漢族,湖南邵陽人,邵陽學院城市建設系,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風景園林。
J601-4A
1006-0049-(2016)16-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