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蔓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1331
淺析宋詞服飾書寫與宋人的文化心態(tài)
羅 蔓**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1331
有宋一代,詞體昌盛。今人所輯的《全宋詞》收詞家千余,詞作兩萬余。其中服飾書寫,乃一大宗。因此,對于宋詞服飾的研究是詞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文化心態(tài)分為個人文化心態(tài)和社會文化心態(tài),一般意義上講,個人文化心態(tài)是限制在社會文化心態(tài)里的,個人和社會是水乳交融,難以分解的,把詞人和宋詞相結合來分析宋代社會的文獻屢見不鮮,但把這種分析上升到文化心態(tài)的層面的作品確屬少見,現(xiàn)階段的文化心態(tài)大多是以民族、時代、地區(qū)來論述的。
宋詞服飾;文化心態(tài);宋代社會;女性
文化心態(tài)作為一個比較新的課題,對于它的研究目前來說還是比較分散的,就宋代而言,作品更是屈指可數(shù),但由于文化心態(tài)表現(xiàn)本身范圍就是十分寬泛的,因此也不難從其它文獻中有所借鑒。
宋詞服飾與人物心理的探討歷來是宋詞解讀的熱門,解讀宋詞服飾首先要從了解宋代服飾的基本款式入手。服裝款式在宋詞中的出現(xiàn)不是隨意的,每一種款式代表著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在《女性物事與宋詞研究》中也對宋詞中與女性相關的物事進行了文史考證式的探析,通過這些帶有女性特征物體事的細部解讀,不僅考察了宋詞中與女性相關的名物制度與風俗習慣,反映出宋代女性妝飾上的獨特風貌,并且以現(xiàn)實生活與文學作品相比較,探討了描寫服飾的表現(xiàn)手法,勾畫出服飾由現(xiàn)實的存在升華為宋詞意象的過程,從而更為深刻的理解宋詞中的服飾表現(xiàn)的文化心態(tài)。[1]她們在對宋詞服飾進行研究的基礎上,都一定程度上的聯(lián)系了當時的社會,再才對文本人物進行解讀,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些整理也為宋詞書寫與文化心態(tài)的解讀奠定了基礎。
宋詞文化本身就是文人主導的,以他們?yōu)閷ο筮M行分析,在材料上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性的?!端未咳诵膽B(tài)研究》以縱穿宋代的三個歷史性事件(慶歷新政、烏臺詩案、開禧北伐)為背景,對于宋代初期、中間期和晚期的士風和文人心理進行了分析,這三大歷史事件,亦是詞壇風格變化的歷史背景?!端未娜说膶徝牢幕膽B(tài)》是從美學上對文人心態(tài)進行分析的,她認為:“以積貧來描述宋朝的經(jīng)濟社會是不甚符合歷史的真實的,雖然說宋朝繼盛唐之后走的是下坡路,但是社會仍然繼續(xù)在發(fā)展,無論是物質(zhì)上,還是精神和制度層面上的?!痹谒麄兛磥?,宋代文人兼具政治、學者、文學家甚至宗教學家的身份,查閱《范仲淹研究文集》,便得以佐證,范仲淹既作為臣子對君王諍諫,又是當時文壇的領袖,三種身份的合一,使得他們不僅因政治才能而被朝廷賞識,更以審美趣味,理想和人格魅力左右著時代的審美風尚。
宋詞服飾書寫多是用來描寫女性的,而女性本身也是宋詞的作者群體,對于女詞人文化心態(tài)的研究可以豐富對社會文化心態(tài)的認識。女性詞作雖大都語言清雅秀媚,但有時也用俗語俚辭,真率直樸,天然本色,帶有鮮明的民歌風調(diào),反映出宋詞庶民文化的顯著特色。《宋代三位女性詞人文化心態(tài)新論》認為:“在北宋歷時近百年的思想解放和人性覺悟的文學新潮后出生并成長起來很多新文化女詞人,她們敢于用許多士大夫都不敢用的詞來表現(xiàn)個人的“私情”,證明其新文化人的身份和反禮教的叛逆女性的形象,表現(xiàn)了宋代崇尚標新立異的社會心態(tài)。”[2]這些表現(xiàn)在文學中的女性形象看起來是灑脫自由的,但是表現(xiàn)在現(xiàn)實中的卻是女性地位的不斷下降?!端未院罄p足陋習興盛與舞蹈藝術衰落關系淺探》中認為:宋代以后纏足陋習和封建禮教從身體到心靈徹底將女性束縛,是以女性為主體的舞蹈藝術衰落的重要原因。[3]民間女性群體處境和她們在詞中表現(xiàn)出的豁達敢言的形象是截然相反的,這種不協(xié)調(diào)可以理解為宋代是一個從唐代的開放融合走向保守內(nèi)斂的時期,文學世界和社會表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不對等的。
宋代社會是一個平民化的社會,《試論宋代教育的“平民化”》揭露了這種平民化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興學運動的歷史性意義不僅在于教育整體規(guī)模的空前擴大,更重要的是,它開啟了教育“平民化”的新時代。各類學?!皬V開來學之路”,入學門檻降低?!叭∈坎粏柤沂馈?,朝廷對權要子弟科舉入仕作適當限制,對寒門學子予以必要的救助。士大夫紛紛參與“小學”教育,促使啟蒙教育相對普及。[4]由于教育的普及,文人群體的規(guī)??涨芭蛎浭沟梦幕臐B透力遠超以往,這可看成平民“雅化”及士大夫們“俗化”,而城市的空前繁榮更為這種“融合“提供了舞臺。因此,宋代文人的審美文化心態(tài)在獨特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下呈現(xiàn)出獨特的面貌,宋代文人的審美文化心態(tài)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烙下了明顯的時代特征,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審美文化心理結構的構建。
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宋詞又被分為了兩個時代,《南北詞異同平議》認為:南北宋詞演變發(fā)展的軌跡是明顯的,從內(nèi)容方面來講,北宋詞多風花雪月之吟唱,南宋詞多黍離芰麥之悲苦,時代給予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處處可見,一目了然。[5]對于南北宋詞抱有優(yōu)劣的判斷是因人而異的,而不是絕對的。南北宋詞所反映的文化心態(tài)既有不同之處,也有相似之處。
總之,服飾既是詩歌意象的載體,也是詩歌的外部表現(xiàn),作為身外之物的服飾在反映作者群體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同時也反映了社會文化心態(tài)。以服飾和作者為研究材料都能對宋代社會文化進行研究,文本和社會的解讀都是增長對宋代社會認識的途徑。對于宋代社會文化的研究已然碩果累累,但從文化心態(tài)的研究上講卻仍有不少空白,文化心態(tài)一詞本身就是從心理學中借鑒過來的,若是嘗試對已有文本進行跨越式的解讀,亦會多出不少新的見解。
[1]田苗.女性物事與宋詞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8.
[2]沈家莊.宋代三位女性詞人文化心態(tài)新論[J].廣西師范大學報,2008(4).
[3]崔夢花.殘足折舞——宋代以后纏足陋習興盛與舞蹈藝術衰落關系淺探[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2).
[4]周寶榮.試論宋代教育的“平民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4).
[5]諸葛憶兵.南北詞異同平議[J].北方論叢,2002(1).
I
A
** 作者簡介:羅蔓(1991-),男,漢族,重慶人,重慶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