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總印
?
“三嚴三實”見成效 便民服務受表揚
■周總印
在2015年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張家口市檔案局以“提升檔案服務能力、發(fā)揮檔案資政惠民作用”為主線,在辦公環(huán)境和查閱場所條件相對艱苦的情況下,克服困難,想方設法創(chuàng)新服務內(nèi)容,實施了六項便民新舉措。
一是開展對利用率較高的民生檔案優(yōu)先進行數(shù)字化;二是實行查閱和復制檔案全部免費;三是推出函電查詢服務、委托查詢、咨詢服務及服務效果跟蹤等便民服務項目;四是實施接待群眾服務“一窗受理、首問負責、減少環(huán)節(jié)、即時辦結”的查閱審核機制,同時開展班子成員查檔窗口服務活動,“零距離”直接服務群眾,現(xiàn)場傾聽百姓意見呼聲;五是制作發(fā)放服務評價及意見反饋表,接受社會各界監(jiān)督;六是進一步開放《檔案記憶》專題展覽,主動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力爭做到“民生所想,就是檔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檔案工作之所趨”。
張家口市檔案局還根據(jù)檔案服務對象、立檔單位需求和群眾關心的檔案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三快兩提高”優(yōu)質服務活動。即查檔服務中堅持做到“快接待、快查閱、快辦理,提高查全率、提高查準率”。尤其對群眾需要的民生檔案,借助檔案管理系統(tǒng),“快速檢索”“精準定位”,接待、查閱、出具檔案復印件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鐘;對于未錄入系統(tǒng)的檔案原件,進行多角度、多手段檢索,做到“應查盡查”“不遺不漏”;對于電話查閱利用檔案資料的,工作人員10分鐘內(nèi)查檔并給予回復。
張家口市檔案局通過開展“三嚴三實”活動,在提升檔案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方面收到明顯成效,感動了許多來這里查閱檔案的利用者。2015年9月,遼寧大學教授劉篤才來到張家口市檔案館查閱檔案資料,受到檔案館工作人員熱情接待,這位劉篤才教授有感而發(fā),寫了一封表揚信,信中寫道:“張家口市檔案館在一個很狹窄的巷子里。以至我坐出租車到了靠GPS定位的地方后,在大馬路上轉了幾圈也沒有結果。直到下車后,問了幾個附近的居民才終于找到。進了院子,是一溜簡陋的平房。我在國內(nèi)走了十幾家檔案館,條件這樣簡陋的檔案館是第一次看到。辦公室不大,工作人員也不多。而我去的那天,滿屋子人都是來查檔的。這種情況在其他檔案館似乎也不多見。令人驚奇的是,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這些人都滿意地離去。我是為了完成一個國家社科重點課題去的,需要查找的原察哈爾地區(qū)民國時期的社團組織章程,居然也一一查到,一一復制,滿意而歸。
我覺得有必要寫幾句感謝的話。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這之前,我走了不少省市地縣各級檔案館??偟膩碚f,大多數(shù)檔案館的工作人員,能夠做到耐心為群眾排憂解難,熱心服務于學術研究,勤勤懇懇,默默奉獻,值得我們尊敬。但也有的單位,樓堂高聳,而以俯視的眼光對待自己的服務對象,門難進,臉難看,官氣十足,將國家委托自己管理的檔案,視如他人不能染指的禁臠,人為地設置各種關卡。
有比較才有鑒別。張家口市檔案館管理科工作人員的服務精神就顯得格外的可貴了。在此,我要向十分熱情接待我的一位似乎是館內(nèi)領導的年長同志(請他原諒我沒有問及他的具體職位)表示謝意。還要特別感謝為我提供周到服務的小李同志(到現(xiàn)在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不但熟練地查到了我要的半個多世紀前形成的舊檔案,而且不辭辛苦地在因老化而工作時間一長就發(fā)熱的復印機上,給我復印了上百頁資料。還有管理科周總印科長,手把手教我在電腦上查檔案目錄。當我告別之際,他還誠懇地要我留下改進意見。我說,真的沒有意見。只是想建議檔案館的上級領導為之改善一下館舍。聽周科長說,新館已在建設。在這里,我祝新館早日建成,并且希望在進駐新館后仍然保持現(xiàn)在的革命精神與工作態(tài)度。
我這點觀感顯然膚淺。如果能夠引起新聞單位記者的注意,深入地采訪一下,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