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臣
(湖南師范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湖南 長沙 410006)
試析王維筆下的夕陽之美
吳俊臣
(湖南師范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湖南 長沙 410006)
唐代著名田園詩人王維,是描繪“夕陽”美景的大師。詩人筆下的“夕陽”,既是自然美的代名詞,又是他思想與情懷的載體,還對應(yīng)著他生命的西沉與歸宿。他將詩、畫、樂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了詩歌史上最具靈性的詩歌,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夕陽;田園詩;風景
清代詩人龔自珍有一名句:“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余情繞?!保ā都汉ルs詩》)這里的“夕陽”,作為中國古典詩詞的常見意象,蘊涵著特定的精神密碼,歷來受到了詩人騷客的青睞。而王維筆下的“夕陽”卻別具一格,體現(xiàn)了極為獨到的美學(xué)特點。
王維(701-761年),字摩詰,唐代著名田園詩人;他工詩善畫,精通音律,擅長書法。他善于將夕陽與山水、草木、村莊、飛鳥、牛羊、人物等意象融為一體,交織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圖畫。那么,王維對“夕陽”的描繪體現(xiàn)了哪些特點呢?
“夕陽”西下,是一天當中最有韻味的時刻:光影迷蒙卻有層次,熟透的溫暖中含著血色,夕照把影子映得細長……在空水氤氳中,詩人不禁為之勾起的情愫,或眷戀、或惆悵、或感傷、或溫馨、或靜謐,也隨之如絲如縷,綿遠悠長。
王維是描繪自然美尤其是夕陽美的大師。他的許多詩篇都對夕陽進行了描繪:暮春的“斜陽”,高秋的“日夕”,深林的“返景”,山前的“余照”,沙漠的“日暮”,長河的“落日”,雨后的“夕陽”,積雪的“余暉”,渡頭的“落日”等,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在他的《使至塞上》中,詩人描繪了大自然的夕陽之美: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yún)翘臁?/p>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是王維奉使前往涼州宣慰河西軍隊時寫下的詩。他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精當?shù)毓串嬃巳怙L光的蒼茫、孤寂和壯闊。這里,他惜墨如金,僅用“直線”和“圓圈”這兩條最古樸的線條,表現(xiàn)了大漠的粗獷豪邁;線條之外,只有空白,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茫茫無際的大漠上,在天地一線的遠處,冉冉升起了勁健挺拔的烽煙;在綠洲中緩緩流淌的長河里,倒映著即將落下地平線的如血殘陽;有駝鈴聲從遙遠的天邊若隱若現(xiàn)地飄來,如夢如幻……這里的“落日”,顯得無與倫比的壯美與寂寥。難怪清末文學(xué)家王國維稱此聯(lián)的詩境為“千古壯觀”(《人間詞話》)。“直”與“圓”這一對詩眼,猶如畫家的畫龍點睛,把這一聯(lián)乃至全詩都點活了。
再看王維的《鹿柴》,詩人用細致的筆觸刻畫了深林夕照的幽靜秀婉之美: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空蕩蕩的山谷看不見人的影子,只能偶爾聽到說話的聲音??丈届o寂,但“空”中有人,靜中有“響”。在幽深昏暗的深林中,透過樹木枝干的縫隙而散射進來的一縷陽光,雖然增強了周圍環(huán)境的陰暗程度,卻立刻給人溫暖光明的感覺。正是這夕陽的余暉,給青苔增添了悅?cè)说呐夂团畈纳鷻C。
除了邊塞落日和深林夕照給人以審美享受外,自然景物在夕陽的映照下,也顯得更加富有魅力。
在《送邢桂洲》中,王維以一雙畫家的視覺寫下了“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的詩句。日落潮來,天地、江湖為之變色,神奇而又壯觀;在這里,詩人僅以一個淡淡的“白”和一個尋常的“青”,就將夕陽下天地遙遠壯闊、覆蓋了奔騰波瀾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
在《送方尊師歸嵩山》里,王維寫道:“瀑布杉松常帶雨,夕陽蒼翠忽成嵐”。你看,瀑布飛濺,杉樹松樹常常掛滿水珠,晶瑩剔透;而在夕陽返照之下,瀑布、水珠疊加后,更是五光十色,蒼翠的山峰出現(xiàn)陣陣云氣,縹緲玄妙得令人神往;夕陽之美真乃“有逾畫工之妙”,令人驚嘆不已!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更是突出了夕陽之下的景物之美: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門外,臨門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這首詩描繪了輞川的深秋美景。在夕陽的映照下,蒼翠的寒山、流淌的秋水、渡口的夕陽和墟里的炊煙,勾勒出了一幅和諧幽靜又富有生機的田園山水畫。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jīng)說過:“美是生活”“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為人的一種暗示才有美的意義”(《藝術(shù)與審美的現(xiàn)實關(guān)系》)。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自然景物,包括夕陽,只有同人類生活發(fā)生聯(lián)系時才有美的意義。同時,自然景物也只有經(jīng)過藝術(shù)家的提煉后,其美景才會顯得格外的、鮮明突出。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人以夕陽作為大背景,點綴了明月、青松、清泉和山石,共同構(gòu)成了一片清凈如水的意境;嬌俏活波的小家碧玉,俏皮地穿梭在蓮葉之間,與魚兒一同嬉戲玩耍;不遠處,月色融融,松色清淺,靜謐和喧鬧,秀美絕倫,動人如斯!這里的夕陽美景確實是“因人而彰”的。
再看《渭川田家》: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
稚錐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歌式微。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夕照暮歸的美麗場景。農(nóng)家的放牧、養(yǎng)蠶、農(nóng)作等生活,都在“斜陽”的映襯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斜陽晚照,牛羊歸來,牧童貪玩久久未歸,爺爺拄著拐杖伸長脖子翹首等候;山雞自在地鳴叫,麥苗一點點長大,村民看見蠶寶寶睡了,桑葉漸次稀落,就知道要收蠶繭了;田間農(nóng)夫扛著鋤頭回來,見面打聽一下今年的收成;這一切宛如閑逸小品,構(gòu)成了晚照下村民欣欣歸來的場景……你看,“斜陽”下沒有惆悵,只有辛苦勞作后的安頓和溫馨。夕陽真是美到了極致!
王維生逢盛世,少有才名,21歲就舉進士,做大樂丞,掌管禮樂。但仕途坎坷,偏偏獲罪于大樂丞,貶為參軍。張九齡執(zhí)政時受到提拔,做到右拾遺,后遷升為監(jiān)察御史。他青年喪子,繼而喪妻。時光老去之后,他曾流離山外,被放逐塵世,如閑云野鶴一般獨自隱居。反映在詩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進入中老年后的心路歷程。
王維在《歸嵩山作》寫到:
荒城臨古渡,
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
歸來且閉關(guān)。
這首詩寫于開元22年(公元734年),正值王維年富力強的三十多歲,但他依然經(jīng)歷了個人生活與仕途的幾番起伏。詩人回到嵩山,看到沿途的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想到了“歸來閉關(guān)”。
在另一個秋照時分,王維在《贈祖三詠》寫下“閑門寂已閉,落日照秋草”。此時的詩人,雖在濟州做官,但他的宿舍已經(jīng)門可羅雀。經(jīng)歷了幾多坎坷,世事的跌宕已經(jīng)無法打擾他的生命,他把自己最后的那道門關(guān)到了紅塵之外,白天上朝為官,歸來閉關(guān),靜對經(jīng)案繩床,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晚年的王維隱居在藍田輞川別業(yè),幾乎獨來獨往,他的心在跌宕起伏中終于回到了自然原始的狀態(tài):“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走到水流窮盡處,就真的山窮水盡了嗎?停下腳步,抬起頭,你卻發(fā)現(xiàn)云蒸霞蔚別有洞天!或許,詩人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適合游走在紛繁的官場,最適合他的是曾經(jīng)的一襲白衣、一壺清酒、一輪夕陽;萬古夕陽,見證了悲歡離合,看慣了歲月滄桑,融合了詩人從巔峰跌落以后的太多的人生體驗。上一瞬間,詩人愛過,恨過,傷心過,歡喜過,為理想奮斗過,為愛人努力過;而此刻,詩人毅然決然地把自己交給了山水與田園。從此,詩人便全身心地寄情山水。他僅用來吟詠“輞川別業(yè)”自然風光的絕句就有二十首。如《輞川別業(yè)》: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優(yōu)婁比丘經(jīng)論學(xué),傴僂丈人鄉(xiāng)里賢。
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開始還抱怨來得稍晚,差一點趕不上種植時節(jié)??捎值植蛔〈汗鉅N爛。雨中的蒙蒙綠意,水中霞光漂浮蕩漾,還有志同道合的君子們把酒言歡??梢娫谏剿械脑娙?,是多么得自由歡樂,這里簡直就是自己的桃花源。輞川別業(yè),琴音淡雅,花草茂盛,詩人將心血與深情都融入這里。此時的他,已心若簡素,景致在眼中自然變得清淡柔和……
夕陽,往往象征著一個人的暮年,對應(yīng)著生命的西沉與歸宿。相較于一生顛沛流離的杜子美,相較于一生凄涼蒼冷的李商隱,王維的一生相對令人羨慕:雖仕途坎坷,在詩人步入人生低谷時,王維優(yōu)雅地為之“華麗轉(zhuǎn)身”——以畫家的眼睛來觀察自然、用音樂家的琴弦來演繹自然,再以詩人的歌喉來詠唱自然,半官半隱的生活也為他縱情山水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他的筆下,“夕陽”及其映襯的景物不僅僅是自然美的代名詞,更是寄予了詩人思想與情懷的絕好載體。
著名文藝評論家朱光潛說:“詩人是人間最孤寂者?!笨v觀王維的一生,他始終沒有放棄對自由靈魂、自我價值的追求。尤其是晚年的王維,他將為官、寫詩、歸隱三者合而為一;煮酒烹茶,操琴侍草,在經(jīng)歷中沉淀,在感悟中淡泊,有苦,自我釋放,有樂,欣然品嘗,從容行走在大唐的風雨中;他筆下的“夕陽”美景,或壯美、或清秀、或溫馨、或感傷、或幽靜,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給人以無盡的審美享受。
I207.22
A
吳俊臣(1999-),男,湖南長沙人,湖南師范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高三文科實驗班1420班學(xu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