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看電影,邊和孩子談“性”
我是一名孩子的父親,經常和孩子一起看電影。一次我們看了一部名為《舞動人生》的經典劇情電影。11歲小男孩比利對芭蕾藝術執(zhí)著的愛,使他最終戰(zhàn)勝貧困和偏見,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電影中有兩個情節(jié),讓我們展開了一場小小的討論。首先是男主人公比利的父親和哥哥,稱自己的兒子、弟弟是個“娘娘腔”,指責他“不像個男人”。因為比利選擇了芭蕾,而傳統(tǒng)觀念認為芭蕾是典型的女性運動。第二個情節(jié)是在一個寒冷的日子,好朋友邁克爾將比利冰冷的手放入自己的懷中取暖,還親吻了比利的臉頰,比利開始意識到邁克爾是同性戀,對邁克爾有所回避與提防。但邁克爾一直支持比利學芭蕾,還帶給他精神溫暖,所以兩人的友情并未改變。
我意識到,這兩個情節(jié)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兩個關于性教育的概念:性別實踐其實是多樣性的,我們說性別平等,男人可以做以前人們認為的女人才做的事。
第二個是學會尊重別人,不因性取向和一些怪癖就歧視對方。因為判斷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并不是由這些決定。
學齡前的孩子該了解什么?看《灰姑娘》、《千與千尋》等動畫電影,可以學會愛和堅強;《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初戀這件小事》等青春題材電影,適合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一起看,能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正確看待自己的情竇初開;《歌劇魅影》、《海上鋼琴師》等國外經典劇情電影則適用于大學生,愛情有多種模式,但有些我們要學會拒絕。
所以,與其因為那些親熱的鏡頭而尷尬,或者因為孩子的提問不好意思,不如認真和孩子進行討論。(《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