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璇*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
探析民商法價值取向與構建和諧社會
陳美璇*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長春130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逐步發(fā)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取得了飛躍的發(fā)展。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所以,人們要想獲得成功的心也就越來越急躁,也就會引發(fā)一系列的經濟問題。貧富差距過大也就成為了阻礙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以及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都是阻礙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必須根據(jù)我國的現(xiàn)狀進行綜合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決解決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只有通過法律的形式來約束這種行為,才能夠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中出現(xiàn)的不公平現(xiàn)象,民商法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所以,本文主要從民商法的價值取向角度出發(fā),結合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分析我國經濟法與民商法的關系。
民商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社會資源;分配不均
我國一直都是走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道路,但是卻仍在初級階段停滯不前。如今,我國的生產力已經取得了質的飛躍,但是我國的生產方式仍然存在著許多的缺陷。公民分配不均的情況仍然存在。所以,根據(jù)我國現(xiàn)狀的分析,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要施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分配方式”來調整我國公民之間分配不均的現(xiàn)象。通俗點講就是每個人都依據(jù)自己的工作能力來獲得薪水,工作積極性高的人就可以獲得更高的薪水,工作積極性低的人獲得的薪水就相應的減少許多。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企業(yè)的薪水分配問題,還起到了調動人們工作積極性的作用,一舉兩得。我國政府也制定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來支持我國的這一分配方式。但是凡事都會有兩面性,有得必有失。我國的這一分配方式也并不是在所有的地區(qū)都適用的。在我國的某些地區(qū)施行這一分配方式后,卻出現(xiàn)了貧富差距逐漸擴大的現(xiàn)象,造成了嚴重的地區(qū)之間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所以,本文就我國的經濟法與民商法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的了解與探究。
對我國的現(xiàn)狀進行綜合分析后,發(fā)現(xiàn)我國施行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分配方式,明顯調動了我國公民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但是,時代是發(fā)展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想改變地區(qū)之間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就要充分發(fā)揮民商法的作用。
民商法,顧名思義就是指民法和商法兩種法律結構。它可以在任何形式的社會主義市場中依然按照自己的意愿決定自己的行為,換句話說就是充分保障了我國公民的自愿性。民法的字面意思就是保障我國公民的人身安全,商法便是保障我國公民的財產安全。所以,民商法的實質就是保護我國公民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也決定了民商法的價值取向。當然,任何的經濟體制都是建立在我國法律公正性的基礎上進行的。
很多人都會不理解什么是價值取向,通俗點講就是當一個人遇到矛盾時,需要做出正確的選擇或者處理復雜的社會關系時,他所依據(jù)的標準就是價值取向。價值取向表現(xiàn)了一個人的基本立場以及他處理事情的方式。從法律層面看,價值取向則表現(xiàn)的是一種協(xié)調與平衡的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就是民商法。所以,民商法的價值取向就是建立在民法和商法的基礎上。他們分別強調著以公平和自由貿易為原則,但是其根本都以保護我國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為基礎。民法,顧名思義就是保障我國公民的財產安全,在有經濟糾紛時讓公民有法可依,所以其價值取向的核心就是圍繞兩個字進行的,那就是公平。只有讓我國公民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才能充分發(fā)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引導作用。而商法則是重點保護我國公民在合法的情況下進行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商事活動,所以,商法的價值取向的核心就是效率二字。商人在進行任何社會活動的時候都是講求效率的,凡事都是追求效率最大化。在我國社會主義的道路下,只有充分的發(fā)揮民法與商法的責任,通過國家宏觀調控的功能,才能更好的對我國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
要想對我國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我們就要堅持走依法治國的道路。因為只有建立了一個法制社會,我們才有可能構建和諧社會。換句話說就是,構建和諧社會就要以法治社會為前提,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充分保障每個公民的財產安全,并且讓每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得到充分的保障。只有這樣公民才能安居樂業(yè),彼此之間和睦相處,共建美好的家園。所以說,法治社會和和諧社會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以國家的長久治安和人民的小康生活為目的的。兩者所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不過,和諧社會所追求的內涵更為廣闊,要求我國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政治文明的步調必須相一致,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社會走全面發(fā)展的道路。所以說,和諧社會所包含的領域是非常廣闊的。而法制社會僅僅是從制度方面實現(xiàn)我國的和諧社會。也就是我國依然堅持著依法治國的治國理念,讓我國公民都有法可依。所以說法治社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只有公民都嚴格的守法、用法,我們才能更好的確定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也就是說法治社會是一種理念,我們只有擁有了正確的理念,才能更好地走正確的道路。
綜上所述,當一個國家發(fā)展的非常迅速時,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xiàn)一些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這一現(xiàn)象。我們要堅持走依法治國的發(fā)展理念,充分保障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主義市場。只有以法制社會為基礎,我們才能讓每個公民都安居樂業(yè)。所以,不斷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是社會制度的保障,也是一個國家得以發(fā)展的根基。
[1]劉美麟.民商法價值取向與構建和諧社會[J].法制與經濟(下半月),2008,03:111-112.
[2]楊世祿.試論民商法價值取向與構建和諧社會[J].法制博覽,2016,14:192-193.
[3]殷卓.民商法價值取向與構建和諧社會[J].才智,2014,29:258.
[4]倪金福.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學校體育價值取向[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7,04:109-111.
陳美璇(1989-),女,漢族,吉林長春人,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學。
D923.99A
1006-0049-(2016)16-01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