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在中東
與中東地區(qū)整體的動蕩不安、紛爭不斷相比,海灣“壕都”阿聯酋迪拜不僅政局穩(wěn)定、治安相對較好,而且經濟高速發(fā)展,社會包容開放,成為中國人在中東地區(qū)最大的聚居城市。
據統計,目前共有約30萬中國人在阿聯酋工作生活,其中大部分常住迪拜。這些中國人所從事的行業(yè)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從事服裝、建材、電子、家具、日用品等各種商品貿易的商人,他們構成了迪拜華人社團的主體,也是最早來此的中國人——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福建、浙江等中國東南沿海省份的商販來迪拜淘金,德拉老城區(qū)的木須巴扎周邊逐漸形成了最初的迪拜“唐人街”。2004年底,著名的龍城市場在迪拜沙漠腹地落成營業(yè),這個中國海外最大的商品集散貿易中心還配套有一座巨大的國際城住宅區(qū),大批華商紛至沓來造就了迪拜華人的第二大聚居區(qū)。
二是從事旅游、零售、金融等服務產業(yè)的個體從業(yè)者,大部分為年輕的八零后、九零后。他們中既有冒著酷暑終日奔波的打工族,也有出入高級寫字樓的時尚白領,按照收入水平的差異,居住區(qū)域和生活方式也顯著不同,構成了“迪漂”一族的主力軍。
三是國內企業(yè)或機構總部外派的常駐員工,主要包括能源、建筑、通訊、金融等領域的大型國有或民營企業(yè)。他們的吃住行基本由公費承擔,很多集中租住公寓或別墅,配備專職廚師和食堂,過著每天班車-單位“兩點一線”的規(guī)律生活。
迪拜的中國人群體折射出中國人在中東的基本構成。不過由于中東各國的發(fā)展程度不一、社會狀況不一,不同行業(yè)的中國人在各國的數量也不一。
比如在埃及,目前常住埃及的中國公民估計不到1萬人,其中留學生有3000人左右,長期生活并從事個體經營的僑民為2000至3000人,其余為中資企業(yè)等各類單位的派駐人員。
在土耳其,中資企業(yè)員工、學生、個人經商者和在土務工人員等組成常住中國人口,總人數6.3萬人,其中維吾爾族4萬人左右,哈薩克族近2萬人,漢族4000多人。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等地的在土華人還通過組織足球比賽、相約跑步、在中餐廳共慶節(jié)假日等方式聯誼,并建立了微信群等加強彼此溝通和聯系。
在伊朗,中國人規(guī)模據估在1萬人到3萬人之間,也是以中資企業(yè)員工為主。其中,成規(guī)模的中資企業(yè)78家,個體戶相對較少。中資企業(yè)員工也是中國人在中東動蕩國家的主要構成,如在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等國。
近年來,隨著“伊斯蘭國”等極端勢力在中東崛起,恐襲風險成為了中東華人面臨的頭號安全威脅。
以伊拉克為例,一名美國公司駐伊拉克職員說:“在伊拉克,選擇住所是非常重要的事,首選就是住在當地的高級酒店里,因為這些酒店擁有獨立的安保措施,包括排爆犬、防爆墻、X光掃描儀和安保警衛(wèi)力量等?!?/p>
“我會盡量選擇2樓以上5樓以下的不臨街樓層入住,2樓以上不臨街是為了避免遭自殺式襲擊波及,5樓以下是為了方便爆炸起火時逃生,因為大多數消防云梯只能搭到5樓左右的高度。”他說。
另一名俄羅斯安保公司經理建議,在伊拉克的外國人出門上班,應事先多準備幾條不同的安全路線以備不時之需。他表示,由于外國人在伊拉克被綁架的事件時有發(fā)生,一些從事特殊、敏感和高危行業(yè)的在伊拉克外國人,應考慮出門時雇傭配備防彈車和槍械的安保團隊。此外,一些安保公司也會為在伊拉克的外國人提供住所和相應的安保服務,住在安保公司也不失為一種自我防范保護的積極措施。
在土耳其,恐怖襲擊和土東部的反恐戰(zhàn)爭是目前在土華人安全的主要挑戰(zhàn)之一。
土耳其國內的安全局勢本身也在惡化。消息稱,去年12月15日至今年1月10日,土耳其軍方在東部和東南部的軍事行動已打死448名庫爾德工人黨武裝分子,而迪亞巴克爾和舍爾納克等地的軍事沖突還在持續(xù),對部分中資企業(yè)在建電廠和礦區(qū)中方員工的人身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此外,受“泛突厥主義”、“泛伊斯蘭主義”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土耳其民眾對“東突”分裂勢力表示支持,甚至公開懸掛“東突”旗幟,土耳其也在2015年7月發(fā)生過反華事件。一些“東突”分子甚至公開威脅要綁架在土漢人,對中國在土漢族人士構成了特殊的安全威脅。
雖然目前土耳其經濟增長滯緩,但它依然是歐亞大陸比較活躍的經濟體。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推進,中土在經貿、旅游、文化等領域的交往將更加密切,但受敘利亞問題遲遲不能解決、恐怖勢力頑固抵抗、極端思想影響力加劇、土國內外反恐作戰(zhàn)力度加劇等因素的影響,土耳其國內外的安全局勢可能將進一步惡化。中國駐土耳其使館已經提醒中國公民不要前往土耳其東部和東南部旅行,也提醒在土華人注意自身安全,不要參加當地民眾的大型集會等活動。
在埃及,過去兩年多來,特別是在前軍方領導人塞西2014年6月擔任埃及總統后,埃及國內形勢總體上比較穩(wěn)定,2011年時的動蕩局面不復存在,社會經濟也走上了復蘇之路,在埃中國人的安全情況總體上沒有太大問題,但炸彈襲擊的陰影未曾消散。如去年7月,意大利駐開羅領事館遭爆炸襲擊;再如,去年10月,極端分子在沙姆沙伊赫起飛的俄羅斯客機上安裝炸彈,導致飛機墜毀,200多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生還。
即使在“避風港”迪拜,門戶四開的阿聯酋首都所面臨的安全風險也正在增大。表面上波瀾不驚的“避風港”,并不是萬無一失的“保險箱”。
阿聯酋由于開放包容的移民政策、親西方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加入了打擊“伊斯蘭國”和沙特領導的對也門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近期遭到武裝恐怖襲擊和綁架劫持的可能性已有所上升。
雖然宗教極端組織的恐怖活動主要針對美國等西方國家人員,但從“伊斯蘭國”近期頻頻發(fā)起的恐怖襲擊事件來看,他們的屠殺襲擊事發(fā)突然,打擊面大,對無辜人員一概痛下殺手,因此也對中國駐外機構、公司、項目人員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為此,中石油、中石化、中建、華為等在阿中資企業(yè)也制定了一系列相關安全管理措施,努力加強對潛在恐襲風險的防范工作,主要包括:嚴格內部人員及車輛管理機制,禁止前往治安狀況差、有安全隱患的敏感地點,盡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與大型集會活動;成立緊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和撤退方案,一旦發(fā)生公共安全突發(fā)事件,及時高效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必要時有序撤退,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海外員工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海外項目和生產的正常開展。
(《國際先驅導報》2016.1.22、《北京青年報》2015.1.16、《參考消息》2016.1.2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