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鴻梅
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依附問題
馬鴻梅
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在對外漢語教學跨文化背景下的交際活動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因“文化依附”而產生的誤解和矛盾。本文認為,既然在跨文化教學下這種“文化依附矛盾”的問題是不能避免的,那么在以教授漢語為目的的對外漢語教學中,就應該接受漢語所承載的漢文化,而且,只有依附中國文化,外國留學生才能更好更深層次的了解并使用漢語。
文化依附;對外漢語教學;跨文化交際
在對外漢語的師生交際活動中,來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與具有中國文化背景的教師常常會遇到采取何種文化交際規(guī)則的問題。在交際過程中,采取何種文化交際規(guī)則,便是依附于何種文化,這被稱為“文化依附”,任何一種“文化依附”都可能對一方帶來這樣的問題:順應或選擇任何一種異文化,都可能會對自己已有的文化心理習慣產生一定的沖擊,繼而產生不滿或懷疑的心理困擾,甚至排斥的負面情緒。這便是“文化依附矛盾”。
文化依附矛盾普遍存在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師生雙方。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使東西方的課堂教學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作為生長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對外漢語教師,往往就面臨著兩難的文化選擇。在教學方面,如果教師選擇依附漢文化下的授課方式,西方學生會表現(xiàn)出反感的情緒,認為課堂授課方式呆板,課堂氣氛沉悶壓抑,如果教師選擇依附西方式的授課方式,那么教師自己和其他東方的學生又往往接受不了文化心理習慣遭到的沖擊。在課堂紀律方面,西方學生課堂紀律散漫無序,這使授課教師經常會認為自己的師道尊嚴受到了挑戰(zhàn),又苦于自己與留學生的文化差異而敢怒不敢言,東方傳統(tǒng)的尊師禮儀,課堂中諸多行為規(guī)范,也會使西方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不僅對外漢語課堂存在師生之間的文化依附矛盾問題,課堂下的師生跨文化交際交往中也存在這樣的文化依附矛盾問題。
例如,中國人在與對方見面時往往會以“吃了嗎?”“你去哪了?”等話語進行問候,而這些問候語在西方留學生的文化思維中是被認為對隱私的打探。留學生對中國人常表示關懷的話語也會感到不快和不解,如“睡的好不好?”“小心,慢走!”“外面天氣冷,多穿些衣服?!钡鹊?。也正是這些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導致許多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后不知道怎樣與留學生交流寒暄,擔心自己的話語會引起文化沖突,導致留學生的反感進而引起師生間的隔閡。
對外漢語教師常常會存在這樣的困惑和疑慮,在對外漢語課堂上、師生的課下交際活動中究竟應該依附于中國文化交際規(guī)則還是應該依附于西方文化交際規(guī)則?通過觀察日常教學活動可知,對外漢語教師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西方文化交際規(guī)則的。在中國課堂上,教師是具有足夠權威的人,學生要保持對教師足夠的尊敬。學生遵守上課時間、穿戴整齊、課堂上不能隨意吃東西和說話等這些紀律,是學生遵守課堂尊敬教師的基本規(guī)矩。與在同一所學校就讀的其他中國學生不同的是,外國留學生并不需要遵守“中國課堂規(guī)律”,許多在中國課堂上的慣例在對外漢語課堂上被放棄了:學生不用舉手回答問題、插話和提問;在課堂上無所顧忌地吃東西;不用擦黑板;穿著拖鞋走進教室等等。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師生關系由上下關系轉變?yōu)槠降汝P系,教學倫理不再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似乎變成了一種知識服務與培訓的關系。學習中文、卻以西方化的交際規(guī)則行事,這一規(guī)則被當成一種“國際化規(guī)則”普遍地隱形存在于對外漢語教學中,仿佛語言學中的“方言島”,成為國內教學領域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中國教師教授外國學生漢語及漢語文化,但在課堂教學中卻要依附于西方文化,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因素;
(一)中國人傳統(tǒng)的虛己待人的待客之禮
為讓客人感到滿意,刻意忽略自己的習慣主張,以達到和客人保持一致,這幾乎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所培育出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文化心理慣性??梢园l(fā)現(xiàn),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學英語通常要使自己適應所在國家的教學環(huán)境與規(guī)則,不能適應可能就會遭到淘汰的結局。而在中國的對外漢語課堂上,教師要想盡方法適應留學生的文化心理習慣,這一對比現(xiàn)象不能不說是與虛己待人沒有關系的。
(二)將西方文化優(yōu)等化標準化
在許多教師心里甚至絕大多數(shù)的國人心中似乎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種認知:西方的教育模式與中國的教育模式相比是即為先進的。在對外漢語課堂上亦是如此,留學生不遵守課堂秩序,課堂行為隨意散漫,許多教師認為留學生的某些行為是因為西方課堂氛圍輕松、教師與學生關系平等因素造成的。在教師心中西方的教育模式是先進的、現(xiàn)代化的,理應學習借鑒并主動依附,所以先進模式下留學生的大多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
(三)對國內第二語言教學界的跨文化交際研究的誤讀
國內許多跨文化交際研究成果是由英語教學界提供的,由于面向中國學生的英語教學,往往強調對西方文化的依附,以便中國學生理解接受目的語英語文化。對外漢語教學跨文化交際研究若不加區(qū)分地借用這些成果,便極易混淆兩個教學領域的相異之處,而做出有利于依附西方文化的文化比較。
(四)避免因文化沖突引起矛盾
在師生交往中,由于對外漢語教師早已在跨文化交際培訓中對西方文化的禁忌與價值觀多有了解,因此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就會盡量迎合留學生的文化認知心理,回避因文化差異可能造成的誤解與沖突。為了不偏離語言教學的軌道,一則擔心浪費時間,二則恐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我們常?;乇軆r值觀的判斷。對中國文化規(guī)則的合理性缺乏解釋,也甚少宣傳、強調中國文化價值的合理性,這往往導致了更深層次的對西方文化習慣的依附。
(一)依附中國文化有利于使用漢語交際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留學生學習漢語目的在于使用漢語進行交際活動。依附于西方文化教授漢語,易使留學生不熟悉漢語文化的交際環(huán)境,不了解漢語所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文化背景,忽略了不同文化間的差異,而按照本族文化思維的方式考慮問題。留學生不能深層體會漢語所承載的文化,這樣留學生在日常交際中容易出現(xiàn)語用錯誤,也就不能有效使用漢語進行交際。留學生學習漢語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能與中國人進行正常、有效的日常交際,如果他們不能用漢語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就沒有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有效運用漢語進行漢語交際活動,教師應讓學生遵循傳統(tǒng)的尊師敬長的課堂秩序,例如:留學生應該準時上課,在課堂上不能隨意插話和吃東西等。課下師生間的問候,教師也可以事先告知學生并使之明白,像“吃飯了嗎”、“去哪里”等,這些只是漢語言文化里一個習慣性的簡單問候,并不是刻意地想要打探對方的隱私;像“慢點走”、“天冷了,多穿衣服”,也只是表達自己對對方的一種關心體貼,并不是覺得對方不能很好的照顧自己;而詢問年齡、工作、籍貫、婚姻、收入和家庭狀況等,則是關心并試圖跟對方結交的表現(xiàn)。只有讓留學生了解中國人的文化認知與思維方式,才能減少留學生在交際中產生的語用錯誤,才能更好的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交際誤解與沖突。
(二)對外漢語課堂是多元的課堂
對外漢語課堂接受的是來自全世界的留學生,這個課堂里不僅存在著活躍、外向、善于表達的西方留學生;還有教學處于被動、內向、不善表達的東方國家的留學生。當我們對西方文化規(guī)則“遷就”時,很可能會忽略非西方國家的文化情感與價值,令他們在情感上無法接受,甚至產生一種反感和抗拒的情緒。事實上,文化的差異不僅存在于東方與西方之間,也不僅存在于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還存在于常常不被我們加以區(qū)分的西方各國之間(如歐洲國家和美國)與東方各國之間(如中國與印度),甚至存在于一個國家的各地區(qū)、各階層之間。由于歐美學生的外向,他們很容易占據(jù)課堂的主動,主動發(fā)言宣講他們的看法,而東方各國學生的內向與內斂性格,常常限于被動,不會利用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以致課堂討論經?;\罩在西方價值觀念之中。這更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即:中國也是默認西方文化的,它的確是一種被廣為接受的現(xiàn)代先進文明的普適性標準。對于一些希望到中國尋找古老文化之根的東方留學生來說,就會產生一種動搖與失望的情緒。
(三)有利于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隨著全球國際化的深入,文化的傳播也呈現(xiàn)出全球化的趨勢,盡管中華文明曾一度影響世界,但隨著封建中國后期的落后,西方文明的崛起,中華文明錯失了許多文化輸出的機會。近代以來,各國更加意識到文化傳播對本國政治、經濟的重要性。在西方文明價值觀以一種強勢趨勢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國更應該積極尋找有效方法向世界重申中華文明的價值。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的崛起,漢語熱這一現(xiàn)象也在全球蔓延。抓住漢語熱這一契機,對外漢語教學突飛猛進的全球性增長,這無疑是向世界傳播中華文明的有效途徑。對外漢語課堂依附于中國文化可以讓留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文明,而通過來自全球各地的留學生,可以將中華文明進一步的向全世界傳播。我們應當充分抓住和利用對外漢語教學傳播漢語的機會,借此恢復中華文明的世界影響力,使全世界的人民了解中華文明,減少對其誤解并尊重它的文化內涵。
(一)對外漢語教師應保持文化平等性原則
在世界文化中,每一種文化都是平等的。胡文仲教授曾指出,“跨文化交際中雙方一定要能從對方的觀點理解對方的文化感受,交際必須在平等的原則上進行。”需要強調的是,中國是一個文化悠久且博大精深、講究禮數(shù)的國家。因此,對外漢語教師在教授漢語知識的同時,還應尤其需要將漢文化中屬于文明禮儀的部分盡可能多地告知給學生,教會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禮貌和規(guī)則。這并不是說在對外漢語的課堂上完全依附中國文化,完全不考慮西方文化思維下留學生的心理感受。而是要在注意留學生心理認知的前提下以中國文化為主,這樣既不讓留學生產生文化排斥抵觸心理,又能很好的了解漢文化并有效的學習漢語。
(二)對外漢語教學要有自己的教學模式
在許多教師心理都會或多或少的認為,西方的教學模式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較之而言,中方的教學模式則相對落后。為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優(yōu)化教學水準,可以說所有為此付出的努力都是一切向西方看齊。對外漢語是教授外國人學習漢語,是有著自己獨特特色的一門專業(yè),應該保持自己的專有教學準則,不能一味的向西方看齊。當留學生不顧課堂秩序,隨意打斷教師的授課進行插話的時候,作為教師就應該適時告知,要遵守中國課堂的教學秩序。留學生穿著過于隨意,教師也應該提醒對方,這種行為是對教師對課堂的不尊重。學習一方語言就應該接受其所應該接受的文化。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迅速發(fā)展,通訊手段的快速進步,互聯(lián)網功能的進一步擴大和廣泛使用。在世界經濟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這個大整體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交往更加頻繁,在逐漸加深的交往中,不同文化間的相互傳播相互影響也更加深入。會發(fā)現(xiàn)在中國、韓國等東方國家人們同法國、英國等西方國家一樣,習慣于在見面打招呼時自然地使用“hello”,在分別時習慣使用“bye_bye”。在中國AA制的付費方式呈現(xiàn)普遍化趨勢,同學開始同教師建立起平等的關系,中國人接受并樂于享受情人節(jié)帶來的浪漫和圣誕節(jié)帶來的樂趣。西方人也開始享受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春節(jié)吃餃子,端午節(jié)學包粽子,中秋節(jié)吃月餅……由此可見,文化交際中文化的多元融合已經成為主流,各種文化中屬于個性特色的部分正在被逐漸的認識和接納。對外漢語教師正是要順應這一發(fā)展趨勢,處理好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依附和解決文化依附矛盾的問題,為文化全球化的發(fā)展作出努力。
[1]劉曉楠.《走出跨文化交際的迷津——國內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依附矛盾的解決》.《漢語教學學刊》第七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李麗.《文化依附與文化遷移——論對外漢語教師的跨文化教學》.《漢語教學學刊》第七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H
A
** 作者簡介:馬鴻梅(1993-),女,漢族,遼寧遼陽人,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師范)專業(y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