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化的辱沒
從秦始皇“焚書坑儒”開始,歷朝歷代總免不了要發(fā)生一些辱沒斯文的事件。到了漢武帝一朝,一直被國人尊奉為雄才大略、威武剛烈的劉徹也干過此類勾當(dāng)。人們不禁要問,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確定了儒家學(xué)說在中國歷史上的統(tǒng)治地位,且麾下文人騷客如云,諸如董仲舒、公孫弘、東方朔、司馬相如等等,他怎么會有如此不良記錄?不錯,劉徹尊重文化不假,但恥辱人才也真,腐刑司馬遷就是一例。
其實,司馬遷一生喜怒哀樂、遷升榮辱,皆與武帝息息相關(guān)。他甫入仕途,就得到了武帝的寵信,一路擢拔而來:28歲為郎中,秩三百石;38歲為太吏令,秩六百石。此官職品級雖不算高,但職掌天官,典司圖籍,是皇上親近之臣,用如今的話闡釋,就是御前高參。這還不算厲害,他追隨武帝36年,伴駕從巡竟達(dá)26次之多!掐指算來,當(dāng)朝同僚,誰享有過如此殊譽(yù)!當(dāng)然,司馬遷也是一個知恩圖報文化人,漢武帝的信任,讓他意氣風(fēng)發(fā),便下定決心為當(dāng)今圣主亦為大漢王朝干出一番業(yè)績??上У氖牵母卸髦樽罱K沒有融化蟄伏在武帝內(nèi)心里的那份殘暴。
君臣關(guān)系轉(zhuǎn)折的節(jié)點在于“李陵事件”。天漢二年,李陵率5000部卒,孤軍深入,北擊匈奴,一路拔寨略地,攪得大漠一片狼煙。單于驚恐之下,便集傾國之力,用八萬人馬將他死死困住。李陵且戰(zhàn)幾退,激戰(zhàn)數(shù)日,雖殺敵萬余,卻終因敵眾我寡,糧盡矢絕,最后只得向匈奴投降了。此消息傳到朝廷時,武帝邀約眾臣,正在為遠(yuǎn)征軍的節(jié)節(jié)勝利而祝賀。而李陵投降之舉,無疑是給他當(dāng)頭澆了一盤冷水,顏面盡失。最可怕的是簇?fù)碓诨噬细暗哪菐腿撼?,見主子不悅,便開始大肆詆毀李陵。一分鐘前李陵還是英雄,一分鐘后李陵就變成了狗熊。司馬遷蔑視的就是這類嘴臉,當(dāng)武帝詢問他時,一個文人的率直與倔犟就顯露無遺了:李陵領(lǐng)5000步兵,牽動了匈奴舉國之力,且殲敵萬余,功過可抵。至于投降一說,猶未可信。用假降保命,再圖大漢之業(yè),恐怕是其真意。于是,武帝派公孫傲戍守邊關(guān),伺機(jī)迎回李陵。此公一去年余,寸功未建,恐皇帝不滿,便借一俘虜之口謊報李陵正為匈奴訓(xùn)兵,準(zhǔn)備隨時攻漢。武帝震怒,遂殺了李陵全家。其實,有漢人為匈奴練兵不假,卻是李緒并非李陵??蓱z李陵就如此這般地成了可恥的叛徒,而司馬遷也因此獲“誣罔”之罪。
“誣罔”之罪,即欺君之罪,當(dāng)判死刑。按漢律,在兩種情況下也可以免死,一是用錢贖死,二是腐刑代死。惱羞成怒的武帝一開始就堵塞了司馬遷贖死之路。如何堵的?一是將贖金從過往的20萬金提高到50萬金。司馬遷不過是一個書生氣的文官,50萬金恐怕他窮盡一生也難有如此進(jìn)賬;二是密切觀察有無資助者。資助就意味著與皇帝作對,作對就是尋死。嗚呼,有錢者不肯相助,無錢者無法相助,此刻的司馬遷,是否發(fā)出過“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感嘆?
依司馬遷剛烈的秉性,他極有可能選擇轟轟烈烈的死,問題是武帝決不會讓他像英雄一樣倒下,他必須對這類桀驁不馴的文人進(jìn)行一番羞辱,挫其銳氣,損其傲骨,并在這一過程享受帝王的威嚴(yán),而且,留下司馬遷一條性命,還可以掩飾他骨子里的血腥與殘暴,收獲一份愛才惜才的美譽(yù)。所以,當(dāng)?shù)弁醯膬?nèi)心陰暗到了如此地步時,司馬遷想死也難了,而腐刑就成了他無可奈何、也是唯一的出路了。
腐刑又稱宮刑。史書載:“宮,淫刑也,丈夫割其勢,女子閉于宮。”也就是說,所謂宮行,就是閹割男子生殖器、破壞女子生殖機(jī)能的一種肉刑。從字面理解,宮刑的對象,一開始可能是淫行者,而把宮刑強(qiáng)加給一個文化人,沒有先例可循,因此,漢武帝對司馬遷人格與尊言的恥辱也就到了無可復(fù)加的地步。司馬遷宮刑過后,在給好友任安的一封信里,悲憤地寫道:“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fù)上父母之丘墓乎……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庇纱丝梢?,宮刑之厲,摧殘之烈。
問題是,這還不是司馬遷最后的命運。宮刑過后,漢武帝又任他做了中書令。此職為內(nèi)廷總管,一般由宦宮擔(dān)任。身體殘缺,已讓司馬遷受辱,再充任此職,更令司馬遷心受煎熬!有人說,這是漢武帝惜才使然,又說,這是漢武帝對司馬遷的一種補(bǔ)嘗。嗚呼,先折其身,后摧其心,如此補(bǔ)嘗,是殘暴,更是缺德。
司馬遷如何死的?史書找不到答案。但存三種說法:一是歸隱山野,自然而終;二是被武帝近臣所誅;三是他活到了武帝之后,壽終正寢。其實,司馬遷怎么死都不重要,即便是被武帝所殺又如何?因為腐刑之痛,對于一代傲骨錚錚的文豪而言實比殺頭更甚。重要的是,漢武帝借文人的立威,且用了最陰損的手段,終是親手把自己捆綁到了歷史的恥辱之柱上。因此,腐刑于司馬遷而言是大不幸,于中國文化史而言是大不敬,而于漢武帝而言則是大悲哀、大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