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山西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3)
山西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程教學設計探索
——以《桃花紅,杏花白》賞析為例
劉媛媛
(山西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3)
基于公共藝術課在山西高職院校所面臨的現(xiàn)狀,本文以歌曲欣賞《桃花紅,杏花白》為案例,讓高職非藝術專業(yè)的學生了解更多的山西民歌。并激發(fā)了高職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的興趣。
公共藝術課;山西民歌;素質(zhì)教育
據(jù)了解,我省的本科院校都增開了公共藝術課或藝術欣賞課程,文理滲透,全面地在各學科提高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這無疑是明智的舉措。但在一些高職院校中公共藝術課并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據(jù)統(tǒng)計高職院校中有相當一部分藝考背景的同學,他們希望在大學期間可以繼續(xù)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而高職院校非藝術專業(yè)的藝術欣賞教學又是人生感知藝術審美教育和藝術技能教育的重要階段。讓大學的美育教學工作立足于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廣泛地參與審美活動,從被動地接受美育變?yōu)橹鲃拥匦枰烙V鸩叫纬山】档膶徝烙^念,使學生在審美活動中實現(xiàn)自身精神意識的升華,對造就一代人的高尚情操和社會風氣也是大有益處的。下面抽取我本學期設計的一課教案,充分說明高職院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的價值與意義,也激發(fā)了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的興趣。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1、山西民歌形成、作用、特點的介紹和欣賞。2.、分析左權民歌的特點、體會歌曲的內(nèi)在感情。
教學方法:講解、示范、引導
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在上個世紀50年代,山西省左權縣出了一位優(yōu)秀的青年民歌手,只有15歲的她便參加了全國第二屆群眾民間歌舞的匯演,當時她把一首左權民歌帶到了北京,隨之便唱紅了大江南北。大家猜一猜她是誰啊?她就是我們山西著名民間藝術家劉改魚老師,如今50多年過去了,經(jīng)過劉改魚等一代代民間歌手人的傳承,以及閻維文等歌唱家們的廣泛傳唱,這首歌曲以她獨特的魅力在歌壇擊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民歌狂潮,征服了國內(nèi)外無數(shù)的聽眾,并且在2006年還被列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引入課堂主題《桃花白,杏花白》。
2、課堂提問、解答
老師:首先為學生播放兩首不同版本的《桃花紅,杏花白》,第一首由劉改魚老師演唱,第二首由作曲家王志信根據(jù)左權民歌而改編的藝術歌曲。(播放音樂)聽完以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嗎?
學生:有的學生認為第一首演唱的很土,喜歡第二首音樂,音色甜美細膩更容易被年輕人所接受;另一部分學生則認為第一首雖然土,但能表現(xiàn)出山西民歌的味道與風格。
老師:這兩部分同學回答的都不錯,其實他們已經(jīng)各自總結(jié)了這兩首音樂的特點。劉改魚版是原汁原味的,它更能恰當?shù)谋憩F(xiàn)出當時特定的環(huán)境和特定的人物性格。而現(xiàn)代版的《桃花紅,杏花白》好在它具有時代性,又是用科學民族方法來演唱的,具有雅俗共賞的意義。這兩首音樂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
老師:這節(jié)課呢,老師將帶著同學們共同來學習改編版的《桃花紅,杏花白》,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它的歌詞具有以下兩個特點:1、左權開花調(diào)的特點;2、虛詞與襯詞巧妙使用。我想問問有沒有人聽說過“開花調(diào)”啊?
學生:回答幾乎沒有
老師:看來開花調(diào)對于大家來說是比較陌生的,老師用最通俗的語言告訴大家,“開花調(diào)’其實就是一切事物都可以用來開花,更多的指文學方面而不單指音樂,比如有些歌曲中這樣唱道:“門嗒嗒開花撥來來,門外走進俺哥哥來。親呀親呀個呆呀哥呆”?!板亙簛砟憔烷_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格呀呀呆?!蓖瑢W們你們看,鍋兒能開花,門嗒嗒會開花,其他歌曲當中窗簾會開花,玻璃還能開花,可見左權開花調(diào)是把一切用來比喻的東西都可以讓他們開花,并且這樣的開花還與下一句的主題存在內(nèi)在的關系。可見左權民歌在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時時相當?shù)氖炀?。它的曲調(diào)短小,旋律簡潔明快,可以任意的填改歌詞。最大的特點是隨編隨唱,所以又具有即興性和口頭性的特點。
那我們在學習改編版的《桃花紅,杏花白》時要知道,它引用了兩種不同類型的開花調(diào),歌曲第一段和第三段共同引用的是《桃花紅,杏花白》的旋律,整個旋律以抒情為主,我們在演唱時仿佛自己置身于桃花林中,遠遠看見哥哥來看花心中充滿了無比激動卻又帶有一絲害羞。在這里老師做一個范唱。(演唱)
老師:看完老師的表演和演唱,大家是不是很容易就跟隨我進入到歌曲的人物當中啦?
學生:跟隨老師哼唱……
老師:其實我們還可以根據(jù)開花調(diào)的類型判斷出歌曲中人物的性格特點,為什么這樣說呢,大家聽完第二段的演唱就明白啦!我們來看一下第二段,他采用的是開花調(diào)《會哥哥》的旋律整個感情基調(diào)是跳躍而歡快的,極賦有動感,在演唱時注意它的節(jié)奏感(范唱第二段)
同學們聽完后大家來說一說小阿妹是一個怎樣的性格???
學生:有的學生回答積極向上,還有的學生回答活潑開朗
老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不錯,這一段啊把小阿妹俊俏的性格以及和哥哥在春天的那種喜悅心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剛才老師為大家作了兩段范唱,那你們有沒有注意老師重復最多的是哪句歌詞啊?
學生:啊格呀呀呆
老師:非常好,那你們知道這一句表達了什么意思嗎?其中這個“呆”是夫妻之間或者親密朋友間的一種昵稱或稱呼。這一句看似無詞,實則有意,用本地方言演唱堪稱一絕。即突顯了濃郁的地方色彩,又是情感表達不盡了的情感的延伸,可見左權開花調(diào)中虛詞的巧妙使用,呈現(xiàn)出了極高的文學水準。
老師:好,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首先第一個問題是我們要學會如何去欣賞歌曲《桃花紅,杏花白》,要看到兩種不同版本的特點和優(yōu)點。其次,我們總結(jié)了這首作品的語言方面具有以下兩個特點:1、左權開花調(diào)的特點(即興性和口頭性)2、虛詞與襯詞巧妙使用。那這節(jié)課老師強調(diào)最多的就是歌曲的語言,所以希望同學們課下能夠大聲的帶著情感的去朗誦歌詞,只有對歌詞熟悉了才能體會到歌曲的蘊意。比如作品最后一段歌詞表面不僅表達了農(nóng)村青年男女的愛情,而且寓意著改革開放后農(nóng)村的新面貌,反映了我們國家欣欣向榮的一派新景象。所以在演唱時要大氣磅礴。充滿激情的將歌曲結(jié)束。
老師:可能會有一些同學產(chǎn)生這樣的疑惑,說為什么同樣的一首歌曲,劉改魚老師演唱的像一個農(nóng)村婦女,而改編后演唱的卻像一個小姑娘,音色不一樣呢?這與左權縣的地理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對于這個問題啊,我們下節(jié)課來共同探討他。
以上是本學期最受歡迎的一堂課之一。就各大高職院校的公共藝術課堂來說,大多數(shù)課堂都會出現(xiàn)教師在臺上講課,學生低頭玩手機的情況。這種課堂氛圍不僅會打擊音樂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同時也會使課堂教學效果收到嚴重影響。因此本人因材施教,讓學生做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并在課堂上做一些音樂游戲等,消除學生對課程的抗拒心理產(chǎn)生循環(huán)式的好奇心。結(jié)合課余時間開設的合唱團提高學生的藝術實踐。從而讓音樂欣賞課和山西民歌走進高職院校走進每一位學生的心里。
(指導教師:韓敏虎)
[1] 傅鐳.高專公共音樂欣賞課程教學設計探索——以二胡獨奏曲《賽馬》賞析為例[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
[2] 韓敏虎.論左權民歌的藝術特色[J].中國音樂,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