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
(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音樂起源中神話的運用
李 琴
(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音樂,以其獨特的魅力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聽覺享受。它像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妙齡少女,讓人不禁想了解它的歷史淵源。它的起源世間有許多說法,在眾多的說法中,最能夠吸引人類的是帶有傳奇色彩的神話傳說,本文將以中國的神話故事為例,對中國音樂的起源給予說明。
音樂起源;神話;文獻;意義
如果說浩瀚的宇宙因為人類的出現(xiàn)帶來了活力與生機,音樂的誕生無疑給人類的世界送來了激情與歡愉。作為藝術之一,音樂顯得尤為神秘,它由無數(shù)的聲音編織匯成曲調(diào),無影無形不可觸摸,只能憑借人的聽覺感觸。中國作為人類早期發(fā)祥地之一,音樂隨著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fā)芽。由于經(jīng)歷了漫長的史前時期,對于音樂的起源,學者們給出了許多說法。被認可的有模仿自然說、情感說、語言抑揚說、勞動說、巫術說。
音樂起源說除了以上介紹的五種外,還有很多說法。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許多關于音樂的記載,但它大多數(shù)是以神話與傳說的形式得以呈現(xiàn)。音樂借助了神話與傳說的方式,給它的起源帶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一)“伏羲作琴瑟”
伏羲自古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祖先,永享祭祀。與伏羲相關的神話傳說甚多,流傳甚廣。
相傳有一日,伏羲來到西山桐林,見到了一對美麗的大鳥棲于梧桐樹上,其他鳥類都立于別的樹上朝大鳥齊鳴。他忽然想到,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鳳凰,百鳥之王。它是通天應地的鳥類,鳴音猶如天籟,是太平鳥。它非竹子不吃,只喝干凈的山泉,只在梧桐樹上棲息。伏羲認為梧桐乃神圣的木材,能夠制成樂器。于是他命人將梧桐木砍下,選擇中間一段木材制成琴,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原則制成了中國的五聲音階。并且創(chuàng)作了《駕辯》這首曲子來描繪自己看到百鳥朝鳳的盛世景象。
伏羲不同常人,擁有神奇的創(chuàng)造力。《楚辭·大招》中記載道:“伏羲氏作瑟,造‘駕辯’之曲”。說明了伏羲制造琴瑟,制作樂曲的說法。雖然傳說中帶有了擬神化的手法,但卻給予琴與音樂的來源一種很好的解釋。而伏羲造琴未嘗不是模仿自然的一種體現(xiàn)。
(二)伶?zhèn)惵狓P凰之鳴作律
相傳黃帝統(tǒng)治時期,他命伶?zhèn)愔谱饕袈?,伶?zhèn)愒趲O谿的山谷中尋到了竹子。他把竹子兩面截斷,去中間的三吋九分長度,吹出來是黃鐘之宮的音色。他把這個音命名為“舍少”。他用十二支高低不一的竹子制成了十二蕭,在昆侖山下,他用鳳凰的鳴叫聲來確定十二律的聲音,聲音中正、和諧。黃帝聽到后,又名伶?zhèn)愒焓贩N用來調(diào)和五音,演奏音樂《英韶》,這首曲子后來被命名為《咸池》。
《呂氏春秋·古樂篇》中有記載:“昔黃帝令伶?zhèn)愖鳛槁伞狓P皇之鳴,以別十二律”。伶?zhèn)惛鶕?jù)鳳凰的聲音來區(qū)別十二律這種說法,不免帶有神話的色彩。聽鳳凰之鳴來定音律的說法不可信,但大自然的鳥類的鳴音有三度音程、四度音程的情況,是有固定音高的,依據(jù)鳥的鳴叫聲的說法是行的通的。這樣驗證了模仿鳥鳴的說法。
(三)夔鼓
夔是神話世界中的雷神、音樂神,在上古黃帝、堯帝的歷史上也留下過有關于他的傳說,在《山海經(jīng)》中它是鱷魚類爬行動物的化身,是聲音如雷的神獸。他可以用尾巴敲打自己的腹部發(fā)出聲響奏出音樂,黃帝得知后,把它的皮制成鼓,用他的骨頭來敲擊,擂一次就可以聲震五百里。從此天下太平。
《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有記載了關于黃帝以夔皮制鼓的故事:“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為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边@種用夔皮制成的鼓在音樂文獻中被稱為鼉鼓,鼉可以解釋為爬行動物,其實就是鱷魚。鼉鼓就是蒙上了一層鱷魚皮的鼓。我國現(xiàn)出土的文物中就存在著鼉鼓這件原始樂器的實物。神話與鼉鼓實物的發(fā)現(xiàn),使得鼓類打擊樂器在中國音樂起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候人兮猗
舜時期,水災泛濫,治水成了當時的重要工程。舜命令禹為治水大臣。禹勘察水勢走向是路過涂山,與涂山氏女子女嬌一見鐘情,結為夫妻。因治水之事不能耽擱,禹于新婚三日后便離家,繼續(xù)開展治水工程,以致一去沒音訊。涂山氏女嬌天天盼望著自己的丈夫歸來,在自己家中望不到,于是跑到涂山的山坡上去守候,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女嬌望穿秋水還是未能等來自己的丈夫。感慨之于不經(jīng)意間詠出了這樣一句:“候人兮猗”。
據(jù)說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首女聲獨唱,也是第一首南方民歌。這個神話的來歷被記載于《呂氏春秋.音初篇》中。女嬌有感而發(fā)的詠嘆不正是情感說的印證。
在留給后世的文獻中,關于音樂的起源,先人們總以神話的方式展示給后人。究其根本,便是人類在面對自然界時的無能為力和對客觀世界以及人類本身的低下認知所導致的,人類在對客觀事物還沒有理性分析的時候,音樂的產(chǎn)生便被涂上了神秘色彩。正是這種低下的認知使音樂本身被賦予了幻想與樂觀精神。
在留給后世的文獻中,關于音樂的起源,先人總以神話的方式展示給后人。其原因與原始先祖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人類與牲畜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有思想,具備思考與幻想的能力。在險惡的自然條件下生存,他們需要一種力量給予他們支持。無論是太平鳥鳳凰、夔還是無所不能的伏羲、女媧等都是這種中心力量的體現(xiàn)。在原始時期,人類最美好的東西就是音樂,把音樂歸于神的賜予是對音樂最理想的解釋?!?/p>
[1] 黃妍.音樂起源初探[J].音樂研究,2011.
[2] 何順果.神話傳說與歷史[J].史學理論研究,2007.
[3]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
[4] 王紹曾,羅青.輝煌的古代音樂[M].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