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亮亮
江蘇省射陽縣人民法院,江蘇 鹽城 224300
?
論人民法庭文化建設
顧亮亮
江蘇省射陽縣人民法院,江蘇 鹽城 224300
人民法庭是我國法院系統(tǒng)的神經末梢,也是實現司法為民、司法公正的基石。在法院文化建設中,人民法庭文化建設應居于重要地位,成為人民法院文化建設的重點。
法庭文化是法院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法院文化不可或缺的成分,甚至是法院文化得以縱深展現的重要窗口。具體來說,法庭文化就是人民法庭在組織、組織、設施以及法官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方式所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和內涵。
人民法庭文化建設的功能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即彰顯司法價值、提升司法形象、促進司法親民。通過人民法庭文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司法權威,鞏固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的信賴,從而使人民法院在社會糾紛和矛盾解決中的能力與潛力得以充分發(fā)揮。
人民法庭文化建設中“形”的層面主要包括法庭布置、著裝禮儀和法庭制度建設等方面。
(一)法庭布置
法庭是司法審判的主要場所,人民法庭的法庭布置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法庭布置的相關要求進行,應懸掛國徽,設置審判席和其他相應的席位,席位設置應鮮明地體現出司法審判的“三角關系”特點,即法官居中裁判,當事人平等對抗。同時還應注意,法庭布置應做到干凈、整潔、大方,與司法活動無關的雜物不應出現在法庭上。
(二)司法禮儀
司法禮儀不僅僅表現為司法人員的著裝與舉止,還包括司法人員的行為規(guī)范尤其是在庭審期間的行為規(guī)范。法官要遵守司法禮儀,因為它展示公信、形象與禮節(jié),體現公開、公平、公正;法官要遵守司法禮儀,因為它反映法官內心職業(yè)善惡感與是非感,關系審判工作的質量;法官要遵守司法禮儀,做到文明、規(guī)范,努力維護法律之權威與尊嚴。人民法庭在法庭文化建設中應做到加強司法禮儀建設,尤其應注重法官與當事人、律師之間的關系建設。曾有案例報道,某地有法官將發(fā)表不同意見的律師帶出法庭并用手銬鎖在籃球架上在烈日下暴曬,這一做法嚴重侵害了律師權利,同時也完全不符合司法禮儀。人民法庭在文化建設中應注重法官在言語、行動上的規(guī)范性,應做到謙遜熱情、謹慎處事,多使用提示性的語言,少使用命令性甚至暴力性的語言,促使法庭氣氛融洽,從而更利于化解糾紛。
(三)制度建設
人民法庭的制度建設也是人民法庭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人民法庭的制度包括諸多方面,但是我們應尤其注重便民機制的建設。所謂的便民機制,是指通過簡單的、便捷的工作機制,使人民群眾能夠更容易地接近司法,并在維權過程中降低成本。人民法庭便民機制建設在我國一些地區(qū)已經開展,如某地法院在人民法庭的人員配備上選派年富力強、業(yè)務能力突出且群眾能力豐富的干警,以利于開展群眾工作;在受案流程、訴訟費交納等方面,也通過機制創(chuàng)新,方便群眾通過司法程序維護合法權益。這些積極舉措均圍繞司法的便民原則而進行,從而有效地提振了群眾對司法的信心。
人民法庭文化建設中“神”的實現主要應通過如下幾個方面,即司法親民、清正廉明、司法公正。
(一)司法親民
有關司法親民的內涵上文已有提及,但是作為一種觀念意義上的司法親民,最終還是需要通過法官的具體行為使其得以鮮活呈現。作為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維護者,人民法庭的工作人員尤其應杜絕某些行政機關中出現的“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說、事難辦”的積弊,而是應主動回應人民群眾的需求,以司法公共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自己,嚴格做好服務與保障工作,從而真正貫徹司法為民的理念。
(二)清正廉明
人民法庭的特點決定了人民法庭處于一個“熟人社會”中,法官尤其應遵守法官行為規(guī)范為職業(yè)道德,避免熟人、關系人的請托,且在日常生活中應注重行為檢點,避免與當事人之間產生過度的、不正常的接觸,從而塑造清正廉明的法官形象。當然,人民法庭的法官一方面要密切聯系群眾,一方面又要與熟人社會保持一定的距離,如何協(xié)調這兩方面的關系,對于人民法庭的法官來說將是一項挑戰(zhàn)。
(三)司法公正
人民法庭文化建設的最終指向即司法公正,這需要法官在職業(yè)技能、職業(yè)理想兩個方面做出較大的努力。從職業(yè)技能上說,人民法庭的法官只有加強學習,注重知識和觀念的更新,不斷提升辦案能力,才能在糾紛處理中游刃有余;從職業(yè)理想上說,法官必須具有職業(yè)良知,必須具有尊重權利的平等之心、實事求是的求證之心。
[1]劉斌.論人民法院文化體系的建構[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4):74.
[2]高紹安.大力加強法院文化建設 弘揚核心價值觀 展示司法形象 推進司法工作[J].中國審判,2010(8):6.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