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博物館
相信很多文博工作者最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去到每一個地方都要逛逛當?shù)氐牟┪镳^。在看了許多不同類型、不同主題、不同風格的博物館之后,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思考一個問題:究竟什么樣的博物館才是觀眾最喜歡的博物館?是熱鬧的、安靜的、神秘的還是開放的?是以看實物為主的還是以互動游戲為主的?也許并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況且對于不同的觀眾來說,他們看博物館的目的和需求不同,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
盡管國內博物館的職能一直在不斷拓展,從最初的文物收藏、展覽到研究再到宣傳教育、娛樂休閑,但不可否認的是,博物館應該首先是一個博物館的樣子,它有別于其它的科研機構、教育機構和娛樂休閑機構。在國內,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博物館里人頭攢動,大喇叭的講解一聲高過一聲,人走到哪兒相機拍到哪兒,走馬觀花之后什么也沒有留下。然而,我們通過電影、書籍、網(wǎng)頁、紀錄片等看到國外的特別是歐美地區(qū)的博物館,它們的建筑歷經百年而成為經典,其中的文物之豐富精美令人驚嘆;人們或徜徉在其中欣賞美倫美奐的文物,或席地而坐靜靜地思考歷史和人生,或搭起畫架描摹文物的形款,或拿著大部頭的書籍查找實物例證……這些畫面讓人感受到博物館就應該是如此地博大精深、有容乃大。只要是涉及到精神層面的、文化文明的東西,就自然會想到博物館,這才是博物館的魅力所在。
說到底,博物館就應發(fā)揮兩大作用,一是集中保護、展示本文化區(qū)域的文化遺存,二是讓本文化區(qū)域的人們產生文化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讓博物館真正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
《客家文博》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