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傷胸捫足
漢高祖劉邦是個能隨機應變,在戰(zhàn)場上與對手斗智斗勇的天才。
陳勝、吳廣起義之后,經(jīng)過數(shù)年戰(zhàn)爭,秦末起義隊伍,只剩下劉邦和項羽的兩支大軍。楚漢久相持未決,“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兇兇數(shù)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斗智,不能斗力?!表椨鹫J為自己單挑能勝過劉邦,他不知道爭天下不一定比個人打仗。劉邦看他如此,笑著說:“我和你比的是領導智慧和能力,誰和你比力氣?”漢王是個自覺運用智謀于戰(zhàn)場上的人物。
劉邦數(shù)說了項羽的十大罪狀,“項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胸,乃捫足曰:‘虜中吾指?!保ā妒酚洝じ咦姹炯o》)被暗箭射中胸部后,劉邦用手去按自己的腳,還喊叫說:“敵人射中了我的腳趾”,在戰(zhàn)場上巧妙的隱瞞了自己受重傷的軍情。
唐人司馬貞注《史記》的《索隱》說:“中匈而捫足,權以安士卒之心也?!眲畋豁椨鹇穹陌导渲行夭亢?,知道影響重大,他不去捂被射傷的胸部,卻去按并未受傷的腳部,還說敵人射中了他的腳趾。這是劉邦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孫子“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敝嫞行囟局恪s@人的是劉邦隨機應變之快捷,只在一瞬間,他不僅意識到自己傷胸的重大影響,更忍痛作假不讓士卒看到他受重傷,其手口并用,動作之快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他的“示之”對象既是漢營中之士卒,也是楚營中的將士。劉邦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隱瞞了重大軍情,保守住了自己受重傷的高級軍事機密。
張良是劉邦的高級參謀,是個軍事謀略家。曾經(jīng)在博浪沙刺殺過秦始皇的張良,陳勝起兵之后,也聚集起百余青年。他要帶領這幫子弟去投奔自立為楚假王的景駒,在路上遇到了帶領數(shù)千人攻打下邳縣城的劉邦,因此暫時跟隨了劉邦。劉邦拜張良為廄將,張良有了與劉邦接觸的機會。張良以《太公兵法》說沛公,劉邦一聽就懂。劉邦很敬重張良,常用張良為他提出的計策。這使張良很感動,因為他此前與其他起義將領談《太公兵法》,他們都“不省”,更不要說運用了。張良認為劉邦是個天才,他說:“沛公殆天授”。因此,張良放棄了投奔景駒的初衷,留在了劉邦的麾下。
張良是個能深謀遠慮之人,他選擇劉邦絕不是輕易的。古人云“良禽擇木而棲”,張良愿靠在劉邦這顆大樹之下,證明他有知人之明。他說“沛公殆天授”,不是奉承,而是他通過與劉邦共事后的真知灼見。
張良對劉邦“傷胸而捫足”心有靈犀一點通?!皠顐暮苤?,臥床不能起。張良強請漢王起床慰勞軍士,以顯示漢王受傷不重,用以安定軍心,以此不讓項羽知道漢王受重傷而乘機襲擊漢軍?!边@是“中胸而捫足”的繼續(xù),是“病重而示之以輕”。
設想,如果漢王被項羽射中胸部而臥床不起,這對漢軍會是何等沉重的打擊!劉邦的安危關系軍心的穩(wěn)定,關系漢軍的勝負,楚軍知道漢王傷胸很重,有生命危險,會是何等的高興!如果在漢軍軍心不穩(wěn)之際,楚軍乘勝襲擊,那會是怎樣的后果?漢王運用孫子兵法,一個小小的捫足動作,一句慣常的辱罵,一個咬著牙關裝好人的“強行勞軍”,不但瞞過了當時的楚漢兩軍,也瞞過了不少后世的學者。劉邦和張良真是一對寶貝。
劉邦的隨機應變之快,是古今所少見的。韓信攻下齊國后,要求漢王封他為“假齊王”,氣的劉邦罵他,但張良用腳踢漢王后,劉邦立即明白過來,接著罵道:“要封就要封個真齊王,弄什么假的!”
劉邦自己打仗并不怎么樣,也沒有項羽那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力氣,但他天生會隨機應變,懂得自覺運用智謀,善于聽取張良等人的意見,避免了多次重大決策失誤,以智謀取得了對項羽的多次勝利。所以最終戰(zhàn)勝了勇武的項羽,實現(xiàn)了國家的統(tǒng)一,建立了我國歷史上最長久的大漢王朝。
(吳名崗 編寫)
Liu Bang Covered His Foot When His Chest Was Wou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