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奉系舊部和東北籍人士的反應

        2016-02-02 01:41:40曾景忠
        東北史地(學問) 2016年6期
        關鍵詞:西安事變大公報張學良

        曾景忠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奉系舊部和東北籍人士的反應

        曾景忠

        [內容提要]西安事變發(fā)生后,舉國上下一片譴責反對聲浪。張學良控制下的東北民眾救亡會贊揚事變,遭到了綏遠抗戰(zhàn)前線將領的批駁,陜甘以外的奉系軍官和東北籍人士均反對西安事變。國民政府注意運用奉系將領和東北籍人士進行斡旋,爭取和平解決事變。西安事變發(fā)生后,產生了中國可能陷入大規(guī)模內戰(zhàn)危險的可能,各界人士惶急憂慮。西安事變獲得和平解決后,蔣介石安全返京,國家避免了內戰(zhàn)危險,統(tǒng)一御侮的局面基礎奠定,全國人民歡慶欣喜的心情,前后兩種狀態(tài)鮮明不同。要把西安事變的發(fā)生和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這二者的影響區(qū)分開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不能單說西安事變),才促成了全國統(tǒng)一抗日局面的形成。

        西安事變 奉系將領和東北籍人士 張學良 蔣介石 和平解決

        1936年12月12日,東北軍首領張學良與西北軍將領楊虎城發(fā)動拘留國民政府行政首腦、軍事統(tǒng)帥蔣介石和國民政府部分高級官員、將領的軍事政變,震驚國內外。西安事變發(fā)生后,除極少數人表示支持外,舉國上下,出現(xiàn)了一片譴責反對聲浪。

        或許在奉系舊部和東北籍人士中能找到西安事變的支持者?在這部分關系中,除張學良在陜甘直接控制的隊伍外,也很難發(fā)現(xiàn)他發(fā)動事變的贊許和追隨者。非但如此,就是這一部分人士也反對西安事變,恐怕這是張學良本人意想不到的。

        一、有沒有響應西安事變的東北籍人士

        在資料比較豐富的《西安事變資料叢編》一書中,好不容易查到一份“全國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代表團等18個救亡團體擁護張楊義舉通電”,在18個救亡團體中有一個“東北民眾救亡會”。此電指責蔣介石“昧于國勢民意,空談武器準備,終致局部抗戰(zhàn)(指九一八事變后,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長城抗戰(zhàn)、東北義勇軍抗戰(zhàn)等),無裨全局,一時勝利,未竟全功。近自綏遠戰(zhàn)事爆發(fā)之后,全國人民一致主張,即日總動員抗戰(zhàn),進而收復一切失地,挽救民族淪亡危機。而蔣氏均置不顧,一面企圖結束綏遠戰(zhàn)局,一面仍進兵陜甘,加緊剿共。”電文中贊揚張、楊“十二月十二日實行兵諫,請蔣氏暫留西安,待其反省”①。但據該書編者考訂,此電原載1936 年12月15日西安《解放日報》,亦見同日《西安文化日報》。此電雖為“全國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等18個團體聯(lián)署,但實際上仍為張、楊所控制下以人民團體名義所發(fā)之電?!皷|北民眾救亡會”即為這樣的團體之一。

        此電指責蔣介石不積極支持綏遠抗戰(zhàn)。但綏遠抗戰(zhàn)前線將領卻揭破了此電的說法非是。1936 年12月16日,傅作義、湯恩伯、李服膺、王靖國、趙承綬、門炳岳等綏遠前敵將士36人致張學良電中說:“自匪偽侵綏,義等在蔣、閻正副委員長領導之下,賴委座指示宏略,前方將士效命,紅格爾圖及興和諸役,予敵重創(chuàng)。繼乃收復百靈廟及錫拉木楞召等地,敵望風披靡,不敢再犯。全國人心,為之一振。國運丕轉,已奠民族復興之基。邇日軍事急轉直下,正節(jié)節(jié)進展,西安事變突爾傳來,不獨軍事上失所秉承,而正爭先反正之蒙偽各部,亦為之觀望。我方將士于冰天雪地艱苦抗戰(zhàn)中驟悉領袖被截,莫不含涕悲憤。以先生此舉,非特紊亂國紀,騰笑友邦,抑且破壞御侮陣線,斷送復興機運。責有攸歸,伊誰之咎?惟希幡然改圖,早護領袖返京,俾邊防抗敵將士有所秉承。民族前途系于一念。惟先生善圖之。”②綏遠抗戰(zhàn)將領肯定了綏遠抗戰(zhàn)是在蔣介石領導之下進行的,而恰恰是張、楊發(fā)動的西安事變,破壞了御侮(抗日)陣線和綏遠抗戰(zhàn)的軍事進展。“東北民眾救亡會”參與聯(lián)署的這個通電有乖事實。

        關于西安事變對綏遠抗戰(zhàn)的影響,我們可以參考著名記者范長江當年對前線將領董毓斌(師長,紅格爾圖大捷首功)的采訪報道。

        由于西安事變的發(fā)生,原先要采訪綏遠抗日戰(zhàn)事的,此時不約而同地把注意力轉移到西安事變對戰(zhàn)局的影響方面。我們不自主地把預定的問題拋開,盡談了陜局的一切,特別是對于綏遠的將來?!岸贡笸辞袊@息:‘首先綏遠要受大影響!’”具體的影響是什么呢:他所部的騎兵數月來東征西伐,人馬本已過度辛勞。此時王英正由大廟失敗東逃,遁處在土木爾臺附近鄉(xiāng)村中。他已下令他勞苦功高的騎兵乘夜追捕,欲殲巨寇,大致已經就緒。陜變傳來,他恐某方乘危進襲,不得不集結兵力,以防萬一,遂使王英又得茍延殘喘,遺禍察綏。

        事變發(fā)生,使綏遠前線敵偽方面喘息,并蠢動:“日偽某方(指日方)以為陜變既起,綏局有機可乘,十六十七兩日召集匪首在化德(嘉卜寺)開會,擬于十八日開始總攻。敵機此時全線大肆活動,散兩種小型傳單,一類是恐駭性質,如謂:‘你們良民百姓,趕緊投降’,‘我軍有優(yōu)良武器’等;一類是煽惑性質,如謂:‘你們的蔣介石已遇暗殺!’‘你們已沒有領導!’‘你們國內已經大亂!’等。下面是用‘蒙古軍總司令’名義。”③

        當時的報紙上,可以找到另一個策應張楊西安事變的組織之記載。據《申報》載:“張學騫在津招募兵丁被破獲,戰(zhàn)區(qū)各縣均有羽翼。捕得十五人,續(xù)在搜索中。”報道說:

        “張學良族弟張學騫,在津招偽軍,圖策應陜事。二十三(日),經公安局探隊破獲。此項消息,二十四(日)已解禁。其事經過:張學騫,曾充前平(北平)軍分會科長。頃在津賦閑。乘陜變起,在津河凍(東?)復興莊,設‘國民革命軍東北軍司令官公署’。張自任總司令,委有偽師長王廷相,旅長李甲三、吳香三等數十名,在我區(qū)招募軍隊,以占領一縣萬五千元為餌。吳香三已募二千二百名,潛集玉田。李甲三募千六百名,匿豐潤……張對外稱,募軍得中央許可,為收復東北用?!薄岸梗骄巡?,張與偽師長王廷相聞風逃逸,僅獲偽團長曹貴榮等男子14名,女許氏一口。翻出偽關防、委狀、花名冊,槍械軍火單等要件甚多。二十四日續(xù)在搜索羽黨?!?/p>

        “張學騫現(xiàn)匿居津法界馬大夫醫(yī)院,稱病不出租界。又,偽師長馬武代張在平設辦事處于西長安街。馬23日已來津晤張,有所商洽。探隊對此二人正設法緝捕中。又,偽師長李弼臣,因告密官廳有功,當局已準其悔過自故(新?)?!保?4日專電)④

        張學騫響應西安事變的故事,這里只是提供了一個線索。不知是否還有其他詳情。

        張學騫究竟是個什么人呢?查網文:張學騫(1900-1969),沈陽蘇家屯人,東北軍軍官。畢業(yè)于沈陽縣立師范學校。參加奉軍,任奉軍排長。曾在東北講武堂東北軍士教導隊軍士班(總隊長張學良,總隊副王瑞華)學習。后赴日本留學,入千葉陸軍步兵學校。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到北平中華民國陸??哲姼彼玖钚袪I當參謀。1932年夏季,受張學良派遣回東北做地下諜報工作,到長春后被偽滿憲兵逮捕(據張妻李玉如回憶,當時誤傳張學騫為張學良六弟)。后經張在日本東京的同學、在偽滿軍政部任職的郭若霖保釋出獄,并在長春偽軍政部當中校副官。1934年到沈陽第一軍管區(qū)司令部當上校。1935年到陸軍訓練處(1932年日本在沈陽東大營原東北講武堂舊址成立“中央陸軍訓練處”,直屬于偽滿軍政部,1940年改稱中央陸軍訓練學校)就學。1936年,到通化地區(qū)司令部(隸屬第一軍管區(qū))當上校參謀長,曾任旅長、高射炮隊司令等職。1937年到沈陽陸軍訓練處(即中央陸軍訓練處)任上校教官。1945年日本投降后,將部隊交給八路軍冀熱遼軍區(qū)司令員李運昌。⑤

        按照此博客文所述,張學騫曾在北平張學良副司令部當“參謀”,這與《申報》文所述在北平軍分會當“科長”,二者職務比較接近,但所述具體機構不確(九一八事變后,1931年12月中旬,張學良已辭去副司令職。設立北平綏靖公署后,張任綏靖公署主任。1932年8月17日,張辭綏靖公署主任職。改設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蔣介石兼任軍分會委員長,張學良任委員,代理軍分會委員長)。然而,張學騫如已經受張學良派遣潛入偽滿,怎么可能又進入天津“賦閑”,并又招募軍隊呢?這兩份資料的說法存在矛盾,此處只能懸疑。

        上述兩則材料,顯然不足以說明東北籍人士支持西安事變。而現(xiàn)存資料中,大量的是關于奉系軍官和東北籍人士反對西安事變的情況。

        二、東北軍部分部隊拒絕執(zhí)行張學良反對中央政府的命令

        駐陜甘的東北軍在張學良的直接指揮下,參與了西安事變。但陜甘之外的東北軍將領拒絕張學良所下之反對中央政府的命令。

        張學良發(fā)動西安事變的同時,曾下令陜甘以外的部屬反對中央政府。據載:“中央社徐州十五日電,交通界息:陜變甫經發(fā)動,張學良即分電隴海沿線之華陰、洛陽、徐州、海州各地駐防之東北軍炮兵同時策動。但其炮兵各向駐軍當局接洽繳械,現(xiàn)均自動解除武裝,候命集中。”⑥

        關于徐州之東北軍炮兵拒絕執(zhí)行張學良的命令,有兩處記載:

        《申報》記載:“十四日電:駐徐炮兵第八旅十五團,本為東北炮兵。張學良叛變,該團長石濟儒為表明態(tài)度,請求繳械。由徐軍事當局派隊執(zhí)行。地方安謚?,F(xiàn)石仍率徒手兵駐徐待命?!雹?/p>

        《大公報》記載:“徐州十四日電:此間黨政軍及各界對西安事變,一致痛恨,電請中央聲討。十三日夜十時,駐東站張學良之八旅十五團,請求收械。十四日黃杰由海州來徐,與鄭(洞國)師長商徐海防務?!雹?/p>

        還有關于駐鄂原東北軍炮兵旅團長繳械情況的信息:“中央社漢口十五日電,駐鄂炮兵第八旅十六團原系東北軍,現(xiàn)因張學良稱兵叛變,該旅旅長暨團長陳家珍向軍事當局請求繳械。當局已于十五日派員將該團槍炮接收,所有官兵仍照常訓練,地方安諡?!雹?/p>

        東北軍駐鄂炮兵,隨即通電服從中央:“本旅前雖隸屬東北軍,然自去歲全國炮兵整編后,即直轄于軍政部,分防豫、鄂兩地,迄已年余。陜變甫發(fā),聞之痛心。當此群情莫定之際,為表明官兵坦白表示竭誠服從中央起見,乃自動分別請求防區(qū)高級長官將所有武器解除,并嚴飭所屬,照常訓練,以備效忠黨國,而盡軍人天職。除呈報直屬長官外,深恐傳聞失實,謹電奉聞,統(tǒng)希亮察是幸。陸軍第八旅旅長喬方、參謀長囗森、團長石灘儒、陳家珍,率全體官兵叩。碼(二十二日)?!雹?/p>

        最引起關注的,是駐洛陽的東北軍炮旅。12 月12日,事變發(fā)生當天,張學良致電炮兵第六旅旅長黃永安:“西安事變,著該旅長將洛陽機場監(jiān)視,不準有一架飛機起飛,并將各銀行封閉。”?

        得到報告后,隴海路潼關駐軍將領樊崧甫迅即將此情報告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張副司令致炮六旅黃旅長電云:‘西安事變,著該旅長將洛陽機場監(jiān)視,不準有一架飛機起飛,并將各銀行封閉’等語。查西安電話業(yè)已斷絕,恐有事變……乞速應機處置,加派部隊來洛為盼。”?這成為南京中央政府得到西安發(fā)生事變的最早信息來源之一。

        《大公報》對黃永安旅拒絕執(zhí)行張學良命令的信息較早作了報道?!澳暇┦娜丈衔缍r發(fā)專電:駐洛張學良部炮兵旅王(黃)?旅長接張電,令占領洛陽軍械庫、飛機場及銀行等,該旅長得電,即向駐洛中央軍報告,表示擁護中央,自愿繳械,聽待后命?!?

        12月14日,黃永安致電何應欽:“西安事變,張學良電永安,在洛舉動。永安從戎有年,粗知大義,對于亂命,未敢盲從,當即持密電晉謁鞏洛警備司令祝紹周,表示擁護中央。”?

        黃永安并發(fā)表通電,表示“不受張逆亂命”:“本月十二日西安發(fā)生事變,張學良密電永安在洛暴動,永安從戎有年,粗知大義,對于亂命,未敢盲從,當即持電密謁祝司令,竭誠表示擁護中央,擁護最高領袖?!?

        《申報》對黃旅轉向中央軍的情況報道比較詳細?!?4日電,張學良駐洛炮兵旅被繳械經過:十二日晨十時,洛陽警備司令祝紹周,因有事正與西安錢大鈞通電話,話尚未完,突然中斷。大疑。同時悉,潼關以西電報電話均不通,知有變故,急電報告何部長。十一時,張學良駐洛炮兵旅長黃永安接張密電,令其叛變,并占領飛機場、軍械庫、中央銀行。其時,祝之部隊已先出動警戒。祝探知張有電致黃,因祝與黃私交甚篤,急電話詢黃,黃即持電見祝。祝執(zhí)槍問黃意如何。黃答:當然不聽亂命。祝大喜,謂君貢獻黨國,黨國決不負君。祝即率本人部隊包圍炮旅及機關槍營,全部繳械?!?

        黃旅轉向中央軍后,國民黨駐洛陽機構摸清黃旅情況。?12月18日,國民黨駐洛陽臨時辦事處賴璉報告國民黨中央秘書長葉楚傖、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陳果夫:“璉今日召集黨務、政訓、公安人員談話,均對反正之炮旅有好感,決由各界慰勞。望中央速予嘉獎,以固軍心?!?同日,賴璉向國民黨中央黨部報告:“洛東北炮旅旅長反正,下級官兵亟待宣撫,請派有軍事知識之東北干員二人來洛?!?

        同日,賴璉又致電葉楚傖和陳果夫:“連日與東北炮六旅旅長黃永安晤談,甚為歡洽。黃表示,絕對擁護委座,服從中央,決不隨張犯上作亂。昨曾派機致函陜境張部師長,請勿附逆,并望與華陰樊(崧甫)軍長接洽。黃又表示,希望中央:(一)速將西安包圍,但勿襲擊,則叛軍自解體。(二)速以大批京滬平津報紙航送陜西,散發(fā)各軍,使其明瞭中央情形及全國輿論。第(二)點請囑宣傳部速辦。黃氏深明大義,應請軍部立刻明令嘉獎,并望中央電璉致轉致慰勞之意?!?/p>

        12月19日,黃永安又發(fā)通電,表示不受張逆(學良)亂命:“中央社南京十九日電:炮兵第八旅旅長黃永安,頃發(fā)表通電,報告未受張逆亂命經過。原電云:‘中央社,并轉各報館均鑒:本部奉命駐洛,秉承鞏洛警備司令祝公紹周擔任地方防務。一載以來,軍民融洽,地方平安。本月十二日西安發(fā)生事變,張學良密電永安,在洛舉動。永安從戎有年,粗知大義,對于亂命,未敢盲從,當即持密電密謁祝司令,竭誠表示擁護中央,擁護最高領袖,并請求辦法。蒙加慰勉,當即由祝司令電呈中央報告經過,一面督同所屬,維持治安。洛陽安諡如恒,地方寧靜。深恐遠道傳聞,不明真相,謹電奉聞。維希鑒諒。駐洛陽炮兵第八旅旅長黃永安、炮兵第一七團團長葉筱泉同叩。效(十九日)印?!?

        何應欽也對黃旅嘉獎:駐洛之炮兵第八旅黃永安本屬張學良部東北軍青年,此次陜西事變,該旅官兵俱各深明大義,憤激異常,一再請命前驅聲討。且其平日紀律甚佳,訓練認真。何總司令業(yè)予傳令嘉獎。?

        12月21日,賴璉致電葉楚傖和陳果夫、陳立夫(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報告祝紹周處置黃永安旅的經過情形:

        “黃永安旅長前雖反正,但其部屬意見未能一致,應付稍一失當,洛陽立刻糜爛。軍校(中央軍校洛陽分校)即在旅部對面,尤為危險。璉到洛后,歷次電請注意,即系探知此事具有相當嚴重性。劉峙亦深為焦慮。幸祝氏高度有方,現(xiàn)已圓滿解決。黃初表示反正時,即有一團長、二營長主張附逆,立被撤職。祝請軍部明令嘉獎,黃亦屢向祝表示忠誠,并曾與璉懇談兩次。何部長昨電令祝氏,該旅撥由祝負責指揮。南京發(fā)電者,誤將該旅兩名稱譯成明碼。此間電局將電分送祝氏及旅部,幾引起莫大誤會與疑忌。祝今晨召集該旅長及其兩團團長談話,推誠相見,問其部屬如尚有不穩(wěn)者,尚須明告,以便予以撤換。彼等聲淚俱下,謂調動過多,恐啟更大反感。祝謂,若望何部長放心,似應有進一步之表示,如請纓討張,及自動繳槍,二者不妨兼用。經渠等同意后,祝即代擬電稿,請求參加戰(zhàn)事,茍仍認為不可依賴,愿以在洛家屬為質。三人同意,并簽字蓋章。廿一日十四時,該旅即將步槍一千四百枝、機槍二十架,自動繳送軍校,僅留炮以為士兵操練之用。此事遂爾完全解決,不至再有問題。此電請勿發(fā)表?!?

        三、萬福麟反對西安事變

        原屬東北軍的第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西安事變時駐于河北保定。事變發(fā)生后,萬福麟表示服從中央,警告張學良懸崖勒馬。

        據報道:萬福麟于事變前赴北平治牙,13日午返保,宋哲元、秦德純皆到車站歡送。各界人士在車站,叩其對西安事變意見,萬不愿表示。經記者追逐叩詢,萬則謂:“無論何人,皆不能為張學良寬假。本人當始終服從領袖,以中央及宋(哲元)委員長意旨為意旨?!?

        《大公報》從保定電話得知:“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十四日晨接何應欽電,對張學良叛國請予勸阻。萬氏當于十四日上午十一時召集各師長會議,冀建設廳長王景儒亦列席。當議決,惟以中央命令是聽,以國家民族為前提,矢(誓)死反共,以宋委員長意志為意旨,輔助宋氏維持冀察治安,即電中央及軍委會作堅決表示,同時并電張學良,宜急懸崖勒馬,以國家為前提。萬并擬電東北各將領,勿叛亂而自促滅亡?!?

        12月14日,萬福麟致電何應欽,表示服從中央:“元秘電敬悉。西安事變,職事前毫無所聞。際此國難當前,職分屬軍人,自當以服從為天職。除遵電詢問彼方實際情形,再為設法諍諫外,我公有何見教,尚希明示。謹先電復,職萬福麟叩。寒。印?!?

        12月14日,萬福麟致電同屬奉系的將領王樹常,交流對西安事變的態(tài)度,表示要擁護中央,對張學良適當諍諫:“南京軍事參議院王副院長庭午弟勛鑒。密。元電敬悉。兄前以副座左右青年用事,疏遠老成,曾一再函諫,均未蒙復。此次猝變,事先毫無所聞。當此國難當前,何敢自斬國脈!兄之為人,弟所深知。絕本服從天職,竭誠擁護中央。無論何時,此志不渝。當乞轉陳敬公部長。是為至盼。再頃據繆軍長(澂流)電稱,副座仍在蔣公領導之下團結救國,絕無左傾企圖等語。惟以真相不明,除電詢實際情形,設法諍諫外,特先電復。小兄萬福麟。寒。秘印。”?

        因駐保定第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為東北軍系統(tǒng),與張學良關系為公眾關注。記者特予采訪。萬福麟12月1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明,站在中央政府一邊,擁護中央政府到底:“西安事件,事先本人毫不知悉。事后張氏來電,謂蔣先生在西安頗受優(yōu)待,但電訊不通,亦無來人,故不明真相。本人與張雖私交甚篤,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軍隊乃國家之軍隊,故本人決不能以因私誤公,為小失大,絕對以國家民族為前提,徹底反共,擁護中央到底。決遵照宋委員長之意旨,負責維持華北治安。本人自入關以后,即主張槍口決不對內云云?!?

        12月15日,萬福麟、馮占海、王奇峰、劉元勛、黃顯聲、朱鴻勛、曹曜章聯(lián)名致電張學良,指出這種“兵諫”的辦法會促成內戰(zhàn),勸諫其和平解決事變:“奉讀錫酉機電,敬悉鈞座以救國之熱忱,暫留委座于西安,以共商國是。但委座多年勞苦,精誠為國,久為全國所共仰。似此舉動,雖絕對保其安全,而外間不明真相,妄加揣測,不免舉世惶惑。鈞座此次本以國家民族為前提,反招中外之責難,甚而引起兵戈之爭,是以救國之赤忱,促成內戰(zhàn)之糾紛,雖有百喙,恐亦難邀當世之諒解,竊為鈞座所不取。福麟等休戚相關,患難與共。務懇鈞座忍人所之不能忍,俾成來日無疆事業(yè)。倘有轉圜余地,并乞迅謀和平解決之方。是為祈禱。”?

        四、沈鴻烈擁護中央

        青島市長沈鴻烈,原屬奉系,統(tǒng)領海軍。西安事變發(fā)生后,站在國民政府一邊,譴責張學良“叛國”,立場鮮明。

        《大公報》載:“中央社南京十三日電,青(島)市長沈鴻烈十三日電孔祥熙,謂值此大局統(tǒng)一,國難稍蘇之際,忽遭茲叛國劇變,痛憤填膺。烈謹當隨時秉承中央訓示,勉力維護地方治安。知關廑注,謹此電陳?!?

        12月14日,沈鴻烈致電張學良,分析事變的危險危害:“將使內部分裂,外侮立致,名雖救國,適以速亡。”同時他向張學良提出,要他保護蔣介石安全離陜的主張。

        青島14日專電:沈鴻烈14日接張(學良)12日由陜來電,得悉陜變實況,特復電婉勸:“昨見報載陜變,驚悚萬狀!頃奉十二日電,知已證實。竊念近年國難嚴重,非團結無以圖存。蔣委員長撐待(持,《大公報》作‘拄’)危局,艱苦邁進,實以一身系全局安危,為舉國所愛戴。若遽失此領袖,危亡即在目前。況委座對公推心置腹,付以西北重寄。即令意見稍異,盡可掬誠陳述,何遽出此非常舉動!將使內部分裂,外侮立致,名雖救國,適以速亡。諒公明達,寧忍出此?伏冀勒馬懸崖,幡然變計,即日保護委座安全離陜,出主政局,庶人心早定,國勢復寧。安危之機,決于俄頃。鴻烈受公兩世殊遇,茍義所當為,雖赴湯蹈火,固不敢辭。惟此舉關系國家民族存亡,影響甚巨,實不忍坐視傾危。用敢垂涕吁陳,伏惟鑒納,不勝迫切待命之至。”?

        《大公報》將此電列于《全國將領一致請纓》標題下,以“青島十四日下午十一時發(fā)專電”發(fā)表,另并發(fā)“青島十四日下午十一時發(fā)專電”,報道謂:“沈鴻烈暨謝剛哲率第三艦隊全體官兵,對陜變除電張學良勸請迅圖挽救外,并電呈中央,表示對地方治安,秉承訓示,努力維護,藉紓中央東顧之憂?!?此報道表示沈鴻烈12月13日致孔祥熙之電除其青島市長身份外,還兼與海軍第三艦隊關聯(lián),含有軍方背景。報紙突出報道沈鴻烈對西安事變的態(tài)度,顯然出于其與張學良之關系,原屬奉系之考慮。

        沈鴻烈的主張,隨即得到山東東北同鄉(xiāng)的贊同。12月14日,他們也提出主張,要張學良陪同,送蔣介石離陜赴京。《大公報》載:“青島十四日下午十時發(fā)專電:前張學良駐濟(南)代表彭士彬暨旅青(島)東北同鄉(xiāng),十四日聯(lián)名致電張學良暨東北軍諸將領,請當機立斷,即日陪蔣委員長離陜赴京,共商國是。倘有所懷疑,愿奔赴行轅,以飄泊之身為質,同死異鄉(xiāng),不愿受國人唾罵?!?

        五、各地東北籍人士反對張學良發(fā)動西安事變

        天津接近東北和北平(北京),奉系首領張氏父子曾先后在北京掌權,故而天津之東北籍人士較多。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在天津的東北籍人士表示反對,呼吁營救蔣介石出險,主張張學良應送蔣氏離陜。

        《申報》載:“14日,天津東北同鄉(xiāng)在吳源(景)濂宅集會,到元老派、在野要人甚眾,決議:1.發(fā)出通電,請全國東北同鄉(xiāng)一致奮起,營救蔣。2.電勸張學良,懸崖勒馬,以國脈首領為重,送蔣出險。3.派同鄉(xiāng)有資望者赴陜奔走營救?!彪娔╊I銜者:王樹翰、劉尚清、張作相、張國忱等二十七名。?

        天津《大公報》12月15日(第一張第四版)報道:“本市消息:王樹翰頃奉中央電召,十四日下午由津搭中航機飛京。聞王氏到京后,留津東北要人昨曾致電張學良,請速恢復蔣委員長自由?!睋|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收錄此電之電文為:“西安。張漢卿先生鈞鑒:當此綏局粗定,國際地位稍見增高,舉國熱烈擁護領袖,即世界和平民族亦正盼我團結圖存。似此猝然兵諫,自行分裂,內為國人所共棄,外為友邦所蔑視,動搖國本,影響全局,自招滅亡。噬臍曷極!切望熟權利害,懸崖勒馬,迅速恢復蔣公自由,和衷共濟,以延國脈。誼切桑梓,難安緘默。臨電涕泣,不暇擇言,尚祈諒察。劉尚清、王乃斌、吳景濂、張作相、王樹翰、彭兆元、林成秀、韓麟生、彭濟群等同叩。鹽。”電文標題為“東北旅津名流劉尚清等9人勸張釋蔣電”?。

        對于這同一份電報,在三份資料中,情節(jié)有兩點明顯差異。一是聯(lián)署的人數,發(fā)表在《大公報》上的此電,不是9人,聯(lián)署人名為21人,另有:張貴良、董英森、李宜春、王捷先、張國忱、王家瑜、郭續(xù)潤、靳造華、高國柱、陳奉璋、李友蘭、邴克莊。彭兆元的人名,《大公報》為佟兆元。?而《申報》所載報道,聯(lián)署者達27人?!段靼彩伦冑Y料叢編》則說是“東北旅津名流劉尚清等9人勸張釋蔣電”。也許其中名流只有九人?二是領頭簽名者,一說劉尚清,一說王樹翰。劉尚清任過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長,王乃斌任過北京政府農商總長。吳景濂任過國會議長。張作相在奉系將領中資歷僅次于張作霖。他們資望在王樹翰之上,所以,劉尚清署名在前可能比較大。但或許因王樹翰1935年國民黨“五大”新被選為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上海的《申報》將他列為為首者。

        旅居天津之東北人士發(fā)電營救蔣介石,北平東北人士亦開會響應。各方發(fā)通電,勸東北同志速起營救蔣介石。報載:“某東北要人談,平津兩地散在同鄉(xiāng),無一直張(學良)此次行為。倘外傳蔣已脫險,則僥天之幸。否則,當竭全力以阻張有非分行為?!?

        12月19日,《申報》報道:“張作相與居此間東北元老派,對張學良所為,極為憤恨,戒親友與張家往來。某在野東北要人,18日并有私函托人馳送西安,勸張及早悟悔,為親友、家族及個人留一活動(路?),身敗名裂,雖萬死無從蔽辜,九泉之下亦難見祖宗。東北同鄉(xiāng)預測此函可生效?!保?8日專電)?

        不僅天津、北平一帶東北同鄉(xiāng)反對張學良發(fā)動西安事變,其他各地亦然。首都南京的東北人士尤為痛切,除提出要能使蔣介石離陜,并明確主張對西安討伐。

        《申報》載:“中央社南京十三日電:張學良率部叛變,企圖傾覆政府,東北旅京同鄉(xiāng)聞訊之余,痛切萬分。旋經傅汝霖、鄒作華、李夢庚、王秉謙、吳煥章、王星舟、韓仍生、商俊祥、馬亮、劉不同、王致云、苑崇谷、趙炳坤、陶盛世、曹景周、孫秉乾、師連舫、張松涵、崔公睿、霍志澂、李文林、王泰興等百余人集議,先行電誠(呈),早請委座離陜,免貽萬世唾罵。并特電懇中央,明令討伐,而彰法紀?!?

        其后,有關這方面的情況,繼續(xù)有報道。東北旅京同鄉(xiāng)致電張學良和東北軍將士,譴責其發(fā)動的事變,要求護送蔣介石回南京。

        “中央社南京十五日電:東北旅京同鄉(xiāng)梅公任、李夢庚二百余人,今致電斥責張學良。大意謂:當此赤匪勢蹙,綏寇方張時,驟脅留委座,實深痛心?;使猛统鹞磸?,九一八恥待雪,今值殺敵正捷,委座數年厚遇,今悍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斬斷復仇之機,使東北父老兄弟姊妹,永淪萬劫不復之地,心非木石,曷忍出此!望速改悔,護送委座返京。委座容物過人,必能見諒?!?

        《申報》12月17日又報道:“東北旅京同鄉(xiāng)3549人,16日發(fā)出《泣告東北將士》,勸東北將士,勿為張學良所用,去逆效順,為黨國盡忠,情詞極為懇摯?!?

        更有強烈譴責張學良“亡鄉(xiāng)禍國”,擁護中央政府加以討伐者。12月18日,東北旅京同鄉(xiāng)會致何應欽電:“討逆軍總司令何鈞鑒:張逆叛變,劫我領袖,通匪稱兵,罪大惡極,舉國痛恨。矧我東北淪亡以來,父老兄弟,流離失所,方幸國家統(tǒng)一,收復可期。豈圖張逆既亡吾鄉(xiāng),復欲禍用全國,使我東北民眾,永墮萬劫。此次委座奉命討逆,全民屬望。務祈克日擒渠,用伸國法,除國家燎原之患,洗吾鄉(xiāng)敗類之羞。揮淚陳詞,伏祈垂察。東北旅京同手(鄉(xiāng))會叩。巧?!?

        在對張學良發(fā)動西安事變一片譴責聲中,東北籍人士臧啟芳?還批判張學良的品性和對日不抵抗責任。報載“無錫通信”:“縣政府15日各機關團體學校代表會議。(江蘇省)二區(qū)督察專員臧啟芳痛述:“張學良知有個人,不知有國家。二十年九一八事變及二十二年元旦山海關之役,張學良為保持固有實力,竟不戰(zhàn)而退。時本人在哈爾濱,曾電諫無效。嗣本人曾在天津《大公報》賡續(xù)發(fā)表二文,張見而仇余,迄出國歸來始釋。此可證明,張不可挽救,而必然有今日此種舉動?!?

        六、于鳳至勸告張學良釋蔣

        張學良在西安發(fā)動捉蔣事變時,其夫人于鳳至遠在英國。于鳳至聞訊后,力勸張學良釋蔣,甚至勸張下野。

        12月19日,《大公報》刊載一條信息源自倫敦的短訊:于鳳至勸導張學良。內容為:

        “于鳳至勸張學良釋放蔣介石和中央軍政大員的電報傳出后,立刻引起旅英華人華僑和媒體的注意。中央社倫敦17日哈瓦斯電:張(學良)夫人于女士,現(xiàn)在英國勃萊頓城。聞已電其夫,有所勸告。至此間中國僑民根據國內發(fā)來最后消息,均預料,此項變亂有解決之望。故人心為之一慰?!?

        但12月20日《申報》卻刊載一條信息:于鳳至現(xiàn)仍留英。報道說:“路透(社)征實,張學良之夫人率其二子現(xiàn)寓白拉黎頓。張夫人對西安事變未發(fā)表言語,但至為關切。至于與其夫通電一節(jié),未能征實。(19日訊)”?

        不過于鳳至致電張學良勸告釋蔣,確有其事?!吨醒肴請蟆?2月20日披露:“張學良夫人于鳳至自英國致電張學良,謂此次妄動,舉世唾罵。如事態(tài)難于善后,何如護送委座安全出境,本人立即下野謝過,則保全實多。”?

        于鳳至晚年回憶:“西安事變乍起,我在英國立即去電報給漢卿,要他一定保護蔣先生的安全,和釋放蔣先生以及他的隨同人員。因為中國的局勢很明顯,蔣先生和中央政府是國家的主要力量和全國的中心,這是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依靠和希望。這事不要宋美齡說,我是立即去了電報?!?

        七、朱慶瀾對張學良勸告

        在此,還可提及一位與張氏父子均有過交往的軍政名人朱慶瀾對張學良的勸告。朱氏非籍隸東北者,但他與東北頗有淵源。清末、民初,他在東北曾先后任過軍政職務(清末在奉天任過縣知事,在奉天督練公署巡警總局辦事;民初,任過黑龍江督署參謀長、護軍使、民政長、巡按使)。九一八事變后,朱慶瀾為支援東北抗日義勇軍,在北平與張學良有過交集。故而,朱慶瀾稱得上是與張氏兩世之交,也算是與東北、與奉系有關系的一個人物。朱慶瀾在西安事變后,懇切勸誡張學良“翻然改轍”,及早送蔣介石返回南京。

        電文曰:“西安張漢卿世兄,暨東北軍軍師旅團長均鑒:頃聞貴部與介公忽生意見,留駐西安。仆病榻支離,不勝惶惑。介公愛國忠公,雄才大略,恢恢之度,薄海同欽。國難當前,安危所系,國人之愛戴正殷,袍澤之情深素厚。況對足下,愛護周至,出于血誠。八載相維,始終如一。即有政見未融,不妨掬誠商榷。遽爾兵諫,物議潛滋。關河隔阻,實況難詳。以諸君宅心亢爽,似不致出此乖圖。抑豈別有為難,迫而走險?仆與足下,兩世之誼,無日去懷。其憂國家與愛足下者,孤抱惓惓,老而彌篤。萬望深維鄙言,翻然改轍,即早送介公返京。一切政見,就商中央,必可嫌怨冰釋。艱難共濟,毋逞還往之氣,轉致殆而不安。欸欸愚意,諸祈宏采。引領西望,竚盼復音。朱慶瀾?!?

        八、國民黨中央政府注意運用奉系將領和東北籍人士進行斡旋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國民黨中央政府對張楊采取了討伐和爭取和解兩手并進的方針。進兵討伐是對西安進行威懾,施加軍事威脅;爭取和解,通過多種渠道運用一切關系向張學良進行斡旋。共同的目的,是爭取盡快讓蔣介石脫離在陜的險境,回到南京。而實際上,國民黨中央政府對陜西并沒有發(fā)生重大戰(zhàn)事,著力的重心是在后一方面,其中包括運用原奉系將領和東北籍人士進行活動,通過他們勸告張學良釋蔣。國民黨中央政府這一方面的活動,在媒體上也有披露。

        《申報》12月15日報道,王樹翰、莫德惠13日深夜接到中央政府行政院孔祥熙、軍政部何應欽的電邀,商量救急(救蔣)辦法。王擬14日中午赴南京。莫德惠14日在北平參與東北同鄉(xiāng)會議,故15日晨乘飛機前往。?

        《大公報》12月15日報道:王樹翰飛京,傳將轉往西安一行。5116日報道:南京15日電:孔、何囑王樹翰、王樹常赴陜勸諫,二王允往。52

        《大公報》12月16日又報道:孔祥熙、何應欽電邀莫德惠入京:“北平通信:莫德惠昨晚六時應孔祥熙院長、何應欽部長邀約赴京。莫在站語記者:陜變發(fā)生,亟應謀補救辦法。惟因消息阻隔,內幕真相不明,殊覺困難。且俟赴京后視彼方所得真情如何,再商挽救進行辦法。至本人是否赴陜一行,刻難預定云?!?/p>

        “本市消息:前任駐俄公使莫德惠,應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及軍政部長何應欽電召,于昨晚九時乘平滬三○一次車由平過津赴京。據莫氏在車中對記者談,陜變發(fā)生后,孔院長與何部長因知個人與張漢卿有舊,屢次電召赴京,共謀挽救之策。余意,無論為公為私,均愿作最大之努力。蔣先生安全最為緊要。倘使有裨事實,個人當赴西安一行。惟當事變之初,真相未判明時,當然可慮。但張既一再表示保障蔣委員長安全,似非走極端者。中央能用政治途徑措置,當有轉圜之余地云云?!?3

        在與張學良斗智斗勇的過程中,在運用東北籍人士關系的操作過程中,國民黨中央政府注意到,應避免刺激東北人的情緒,爭取東北人士的人心。

        12月18日,國民黨駐洛洛陽辦事處賴璉致葉楚傖和陳果夫電中提出:“此間各方均望中央宣傳,除申討張逆一人外,應力避‘東北軍’字樣。凡足刺激東北情感之文字,亦希取締?!?4

        看來賴璉的提醒發(fā)生了作用。12月21日,《申報》刊出19日中央社電訊《張逆叛變,與東北人士無關,政府認為張氏個人之謬行》一文。文中說:“頃間記者往訪某中委,旅居各地之東北人士,以當全國一致御侮圖存之日,而張學良竟有劫持統(tǒng)帥荒謬絕倫之舉,不勝痛心悲憤,且為之寢食難安。政府深悉,此為張氏個人之謬行,不惟與一般之東北人士無關,即其直轄之部屬當亦系出于脅迫。故知東北人士,必本報國愛鄉(xiāng)之熱忱,共同努力營救委座。國人亦必體諒東北人士所處之苦境,特別予以同情。”55

        同日,《大公報》以《東北人士,痛憤張逆》的標題,發(fā)表了同一份電訊:“中央社南京十九日電:頃間記者訪某中委,據旅居各地之東北人士,以當茲全國一致御侮圖存之日,而張學良竟有劫持統(tǒng)帥,荒謬絕倫之舉,不勝痛心悲憤,且為之寢食難安。政府深悉,此為張氏個人謬行,不惟與一般之東北人士無關,即其直轄之部屬當亦系出于脅迫。故知東北人士必本救國愛鄉(xiāng)之熱忱,共同努力營救委座。國人亦必體諒東北人士所處之苦境,特別予以同情。”56以上兩份報紙除一兩處文字有異外,基本相同。

        豫皖一批高級將領也曾致電東北軍將領,勸說他們勿跟隨張學良“犯上作亂”。報載:“劉峙等勸張部將領,辨是非順逆而善自審處,勿助桀為虐,自絕國人?!?/p>

        “中央社開封十七日電:豫皖綏靖主任劉峙偕豫皖高級將領十余人,十六日致電張學良部屬于學忠、王以哲、董憲章等,痛斥張逆之犯上作亂,冀于氏等明辨是非,善自審處,望仗義執(zhí)言,去逆附順?!?/p>

        “漢卿早歲本屬一紈绔子弟,徒以尊人雨亭先生之故,因緣時會,又不自振勵,而酒色是酖,終日酣恣于跳舞煙毒之間。往年如九一八之事,國人追源禍始,頗多不諒。峙等與漢卿或早共研習(席),或久與同袍,私誼甚摯,亦惟有為之太息婉(惋)恨而已。比聞國外歸來,戒絕嗜好,則又為之欣然色喜。以為從此湔除惡習,奮志自新,必能追隨委座,共救危亡,乃不謂其陰謀詭計,一至于此。曾謂君子處事,未論成敗,先辨是非,私誼固不能無,而人心究不可犯。今若漢卿此舉,不知兄等果以為是乎……幸諸兄詳辨是非順逆而善自審處。國家前途實利賴之。”劉峙、商震、龐炳勛、孫連仲、張鈁、徐廷瑤、劉茂恩、羅卓英、樊崧甫、黃杰、李默庵、桂永清。銑(16日)。57

        1936年12月18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發(fā)出告東北軍將士書:“平素以不抵抗著名的張學良,身為蔣委員長的部屬,竟敢脅迫統(tǒng)帥,稱兵作亂,這種叛逆的行為,簡直是破壞統(tǒng)一,蹂躪紀綱,為赤匪作倀,助敵人張目,不僅無以對中央與蔣委員長之恩遇,與全國國的愛護,而且更辜負三千萬水深火熱中東北人民的期望。這真是最可痛心的事了。”“現(xiàn)在我們所竭誠盼望的,乃在各位將士,能了解國家之存亡安危,與事勢之順逆向背,從速覺悟,撥亂反正?!薄疤仁挂3帜銈冞^去的歷史與未來的榮名,那就毅然決然的拒絕亂命,迅速自拔,投誠中央?!?8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中央政府還派出于右任赴陜西,為宣慰使。于右任發(fā)出“敬告西北與東北將士人民書”(23日自潼關發(fā)),表示:“我惟愿大家一心一德,度此難關,深明大義,力持大義,救護蔣委員長及中央各將領,即是救護西北,救護東北將領子弟人民之第二故鄉(xiāng),亦即救護中華民國與中華民族之光明途徑也?!?9

        九、要將西安事變和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全國的影響區(qū)分開來

        連奉系舊部和東北籍人士(這部分人按理應是擁護和同情張學良的)都對張學良發(fā)動西安事變取反對和譴責態(tài)度,可見全國上下對事變幾乎一致的譴責和反對之聲是多么強烈了。

        以往在敘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過程,主要聚焦于宋子文和宋美齡到西安,與張、楊和周恩來的談判方面,對國民政府應對西安事變所作出的各項部署活動,對全國各界推動事變和平解決的努力注意不夠。

        雖然我們難以了解全國反對張楊發(fā)動事變的態(tài)度對張學良后來放蔣,并送蔣回南京究竟有什么具體影響,但包括奉系將領和東北籍人士在內,舉國上下對事變的反應推動了事變的和平解決,應是無疑的。

        中共中央在事變發(fā)生一周后,在評估西安事變的作用時說:“因為這一發(fā)動采取了多少軍事陰謀的方式,扣留了南京最高負責人蔣介石及其主要將領,以致把南京置于西安的敵對地位,而造成了對于中國民族極端危險的新大規(guī)模內戰(zhàn)的可能。因此,這一發(fā)動又妨礙了全國反日力量的團結。”60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奉系人物和東北籍人士對張學良的批評譴責勸告,擁護中央政府的立場和態(tài)度,與中共中央分析事變產生的內戰(zhàn)危險可能,在事理和思路上是相通的。

        一位贊頌張學良“頂天立地,大義凜然”的研究者,也分析說:“作為部屬暫時扣留上級,按照傳統(tǒng)來說,當然是犯上作亂。張學良后來也說,作為軍人等于是謀反。但他認為堅決反對內戰(zhàn),主張一致抗日還是對的,也許方法欠妥?!?2月26日,張學良到南京后寫了認罪書:“學良生性魯莽粗野,而造成此次違反紀律不敬事件之大罪。”61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為什么包括東北籍人士在內的全國絕大多數軍民,都惶急焦慮?就是因為,九一八事變后,國難深重,國民政府忍辱妥協(xié),為抗日御侮做準備,國家逐步趨于統(tǒng)一,事變發(fā)生前綏遠抗戰(zhàn)已經發(fā)生,全國統(tǒng)一抗戰(zhàn)的局面形成有望(國共秘密談判已經開始)。而突然發(fā)生劫持全國統(tǒng)一象征的軍政領袖,國民政府治下的人們怎不擔憂國家統(tǒng)帥的安全,擔憂內戰(zhàn)的危險。幸而事變獲得了和平解決,以蔣介石回到南京為標志,全國各地萬眾歡騰,反映了全國人民維護統(tǒng)一,反對分裂的愿望。奉系人物東北籍人士在事變發(fā)生后,擁護國民黨中央,反對張楊發(fā)動拘留蔣介石和中央軍政要員的政變,強烈要求釋蔣,都反映了這一心理和愿望。

        蔣介石脫險離陜,也深得東北籍人士的歡欣。12月26日,東北青年救蔣義勇團電慰蔣云:“敬悉鈞座脫險抵洛,日月重光,普天同慶。復興大業(yè),益底于成。四億蒼生,永進宗仰。逖聽之下,無任歡騰。謹電申賀,伏惟垂照?!?2是為一例。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舉國上下之所以驚惶焦慮,關鍵就是擔心蔣介石的安全和發(fā)生內戰(zhàn),全國統(tǒng)一將受到危害?!洞蠊珗蟆钒l(fā)表社評《西安事變之善后》,表達了這種心理:“中國自民十五以來,十載崎嶇,備經艱困,在內憂外患嚴重交迫之中,國家之政治、軍事日漸統(tǒng)一,得有今日之規(guī)模,而蔣委員長精勤負責,為之領袖,其立場為奉行三民主義,以純粹中國人之精神,擁護中國利益而衛(wèi)其生存。近年以來,尤其盡勞盡瘁,苦心經營。中國如航險海之船,彼則執(zhí)舵者,雖風雨晦冥,前途莫測,而彼始終鎮(zhèn)定堅持,為國家而奮斗。其意志之堅強,精神之熱烈,與夫謀國之細心,統(tǒng)軍之能力,實中國杰出之領袖人才,當為多數國人所同認。夫國家必須統(tǒng)一,統(tǒng)一必須(需)領袖,而中國今日統(tǒng)一之底定及領袖之養(yǎng)成,豈易事哉?十年來,國家以無量犧牲,無量代價,僅換得此局面,倘再逆退,將至自亡。艱難困苦之中國今才彼岸,而又遭逆風之打擊,主其事者撫躬深省,果為何來乎?故吾人以為……陜事主動者為破壞國家之嚴重事件,茍不欲蹈西班牙慘淡覆轍自殘而亡,則當一致?lián)碜o政府以善處之也。”63當時國內絕大多數人認為,解決時局,避免分崩,以恢復蔣之自由為第一義。

        西安事變時,蔣介石在國人心目中之地位,獲得無比優(yōu)寵。連蔣的政敵、從來不服氣蔣介石的吳佩孚也不得不佩服。蔣介石安全回到南京后,他也于12月27日致電蔣介石說:“十四日之間,中外函電交馳,奔走呼吁,惟恐或后。此實無異總統(tǒng)投票,以占人情向往若是之殷,正卜前途之光明偉大,匪唯無秋毫遺憾,更當為執(zhí)事特致慶幸?!?4吳佩孚的眼光是深沉的。

        我們只有從當年全國的政治氛圍觀察,才能理解奉系人物和東北籍人士反對張學良發(fā)動西安事變,連續(xù)向他發(fā)出譴責勸告的憤激心情。

        由此,我們也就可以看出,西安事變劫持全國統(tǒng)帥的情況發(fā)生后,產生了中國可能陷入大規(guī)模內戰(zhàn)危險的可能,各界人士惶急憂慮……西安事變獲得和平解決后,國家避免了內戰(zhàn)危險,統(tǒng)帥安全返京,統(tǒng)一御侮的局面基礎奠定,全國人民歡慶欣喜的心情,前后兩種狀態(tài)鮮明不同。也就可以簡單地說,要把西安事變的發(fā)生和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這二者的影響區(qū)分開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不能單說西安事變),才促成了全國統(tǒng)一抗日局面的形成。

        [注釋]

        ①《全國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代表團等18個救亡團體擁護張楊義舉通電》,1936年12月12日,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110頁。

        ②《傅作義等綏遠前敵將士致張學良電》,1936年12 月16日,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168頁。

        ③《綏遠前方依然沉寂》,《國聞周報》第十四卷第二期,第56頁。

        ④《張學騫在津招募兵丁被破獲》,《申報》1936年12 月15日,第四版。

        ⑤ 見瀛洲:《東北講武堂附設軍事教導隊大隊長張學騫履歷》,據稱系依據張學騫及其夫人李玉如的回憶錄整理而成,原載于東北講武堂的博客。

        ⑥ 見于《中央軍現(xiàn)止于華縣》新聞標題后,《大公報》12月16日,第一張第三版。

        ⑦《駐徐張學良炮兵一團繳械》,《申報》1936年12月15日,第三版。

        ⑧《各地憤慨,紛起聲討》,《大公報》1936年12月15日,第一張第三版。

        ⑨《中央軍現(xiàn)止于華縣》新聞后,《大公報》1936年12 月16日,第一張第三版。

        ⑩《東北軍駐鄂炮兵通電服從中央》,《大公報》1936 年12月24日,第一張第三版。

        ?《張學良致黃永安電》,1936年12月12日,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103頁。

        ?《樊崧甫致孔祥熙何應欽,轉報張學良致黃永安電及其調軍應變電》,1936年12月12日,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107頁。

        ? 中國南方一些地方“王”“黃”二字讀音相混。

        ?《大公報》1936年12月14日,第一張第三版,附于《中樞現(xiàn)正力挽危局。西安電訊阻斷洋況尚未判明。全國關心蔣委員長安全,各界均陷驚憂焦慮中》報道后。

        ?《黃永安葉筱泉致何應欽電》,1936年12月14日,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139頁。

        ?《大公報》1936年12月20日,第三版。

        ?《駐洛張學良部炮兵一團繳械》,《申報》1936年12 月15日,第三版。

        ?《國民黨洛陽辦事處密電》,第八號,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204頁。

        ?《國民黨駐洛陽辦事處密電》,第十二號,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205頁。

        ?《國民黨洛陽辦事處密電》,第七號,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204頁。

        ?《駐洛炮兵旅,黃永安通電,不受張逆亂命》,《大公報》1936年12月20日,第三版。

        ??朱匯森主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民國二十五年七月-十二月,臺北:“國史館”,1988年,第1256頁,第1190頁。

        ?《國民黨洛陽辦事處密電》,第三十九號,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250頁。

        ??《全國將領一致請纓》,《大公報》1936年12月15日,第一張第三版。

        ?《萬福麟致何應欽表示服從電》,1936年12月14日,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139頁。

        ?刊發(fā)于《萬福麟等忠告張學良》標題下,《大公報》1936年12月16日,第一張第三版。

        ??《萬福麟等忠告張學良》,《大公報》1936年,12 月16日,第一張第三版。

        ?《各地軍政長官,一致?lián)碜o中央》,《大公報》1936 年12月14日,第一張第三版。

        ?《沈鴻烈致張學良寒電》,1936年12月14日,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134頁。

        ?《大公報》1936年12月15日,第一張第四版,附于《留津東北要人請張覺悟》報道文后。

        ?《東北同鄉(xiāng)集議救蔣》,《申報》1936年12月15日第三版。

        ?《東北旅津名流劉尚清等9人勸張釋蔣電》,1936 年12月14日。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134-135頁。

        ? 見《大公報》1936年12月15日,第一張第四——所載《留津東北要人請張覺悟》報道文。

        ?《東北同鄉(xiāng)集議救蔣》,《申報》1936年12月15日,第三版。

        ?《津東北元老,勸張覺悟》,《申報》1936年12月19日,第三版。

        ?《京滬各團體,勸告張學良,速復蔣委員長自由》,《大公報》1936年12月14日,第一張第四版。

        ?《東北旅京同鄉(xiāng),昨電責張學良》,《大公報》1936 年12月16日,第一張第四版。

        ?《東北旅京同鄉(xiāng),發(fā)泣告東北將士書,勸勿為張學良所利用》,《申報》1936年12月17日,第四版。

        ?《東北旅京同鄉(xiāng)會致何應欽電》,1936年12月18日,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201頁。

        ? 臧啟芳,遼寧蓋平人,曾任東北大學教授、天津市長,時為江蘇省行政督察專員。

        ?《臧啟芳痛述張學良罪狀,知有個人,不知有國家》,《大公報》1936年12月19日,第十版。

        ?《于鳳至勸張學良》,《大公報》1936年12月19日,第一張第三版。

        ?《于鳳至現(xiàn)仍留英》,《申報》1936年12月20日,第三版。

        ?《中央日報》1936年12月20日,朱匯森主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民國二十五年七月-十二月,臺北:“國史館”,1988年,第1257頁。

        ? 于鳳至:《我與漢卿的一生》,北京:團結出版社,2007年,第80頁。

        ?《滬各團體對張一致電勸保蔣》,《申報》1936年12 月15日,第十版。

        ?《東北同鄉(xiāng)集議救蔣》,《申報》1936年12月15日,第三版。

        51《王樹翰飛京,傳將轉往西安一行。留津東北要人請張覺悟》,《大公報》1936年12月15日,第一張第四版。

        52《大公報》1936年12月16日,第一張第三版。

        53《莫德惠入京,因孔何電邀》,《大公報》1936年12 月16日,第一張第三版。

        54 劉東社編:《西安事變資料叢編》,第一輯,香港:香港銀河出版社,2000年,第205頁。

        55《張逆叛變,與東北人士無關,政府認為張氏個人之謬行》,《申報》1936年12月21日,第四版。

        56《東北人士,痛憤張逆》,《大公報》1936年12月21日,第一張第三版。

        57《劉峙等勸張部將領,辨是非順逆而善自審處,勿助桀為虐自絕國人》,《大公報》1936年12月19日,第一張第三版。

        58《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告東北軍將士書》,1936年12 月18日,朱匯森主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民國二十五年七月-十二月,臺北:“國史館”,1988年,第1246-1248頁。

        59《大公報》1936年12月25日,第三版。

        60《中央關于西安事變及我們的任務的指示》,1936年12月19日,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一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127頁。

        61 張友坤:《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7頁。

        62《各界電蔣致賀》,《申報》1936年12月27日,第四版。

        63 社評《西安事變之善后》,《大公報》1936年12月14日,第一張第二版。

        64《吳佩孚致蔣介石電》,1936年12月27日,《吳佩孚先生集》年譜,第259頁,引自朱匯森主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民國二十五年七月-十二月,臺北:“國史館”,1988年,第1323頁。

        責任編輯:劉毅

        K264.8

        A

        1009-5241(2016)06-0005-12

        曾景忠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 100006

        猜你喜歡
        西安事變大公報張學良
        《大公報》舉行創(chuàng)刊120周年慶祝儀式
        從《大公報》看《紅樓夢》與近代社會生活
        紅樓夢學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8:20
        “國家中心論”旗幟下《大公報》的自由思想與愛國情懷——讀《〈大公報〉政論研究:以“國家中心論”為中心》
        新聞傳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36
        張學良:新舊動能轉換絕非一日之功
        商周刊(2018年11期)2018-06-13 03:41:54
        西安事變前后張學良與蔣介石的紛爭
        張作霖竟然這么帥,比張學良顏值更高
        山海經(2016年7期)2016-03-20 15:15:23
        淺析民國時期《申報》與《大公報》的言論特色
        新聞傳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1
        張學良六愛
        海峽姐妹(2015年8期)2015-02-27 15:12:59
        張學良談『西安事變』
        軍事歷史(1999年4期)1999-08-20 07:35:56
        閻錫山與西安事變
        軍事歷史(1994年2期)1994-08-16 07:12:00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无码区| 91精品国产91综合久久蜜臀 | 亚洲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在线无码天堂视频网 | 人妖与人妖免费黄色片| 国产成人自拍高清在线|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国产欧美久久久另类精品| 美腿丝袜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大陆极品少妇内射aaaaaa| 国产91网| 长腿丝袜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思思99热| 青青草在线免费观看在线|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后入内射欧美99二区视频| av无码特黄一级| 亚洲av香蕉一区二区三区av| 成在线人免费视频| 自拍偷拍亚洲一区| 黄色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超碰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伊人狼人大香线蕉手机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 青青草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免费a级毛片永久免费|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色综合| 亚州中文字幕乱码中文字幕|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亚洲男同志gay 片可播放| 一区二区亚洲 av免费|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 |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偷拍一区二区视频播放器|